張詠萍
當一個個鮮活的情境再現(xiàn)時,學生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可以在討論交流中得以培養(yǎng)。
課標鏈接
品德與社會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就提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教育是促進兒童發(fā)展的社會活動,而本課程是以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為核心。根據(jù)這一理念,《課程標準》中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墓礎”定為總目標,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學生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又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本課程屬于新的德育課程。
本課程基本理念之二是“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因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所以兒童的生活是本課程的基礎。尤其是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課程要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要貼近兒童實際生活,反映兒童需要。要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精彩生成
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可是如何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呢?我們難以忘記:在災難一次次來襲時,總會有那么一群人,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對小學生而言,在面臨災難時如何正確地對待呢?
“當災害來臨時”是粵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三部分《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第三個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時,我預設了以下幾個活動:了解一些基本災害,學習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感受榜樣的力量。當教學順利進行到“感受榜樣的力量”,課件中再現(xiàn)一個個催人淚下的場景時,孩子們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有些人甚至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整個教室的氛圍讓我們都陷入了沉思,我順勢問道:“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這些英雄們說嗎?”孩子們緩緩地舉起手,有的說:“我想對他們說,你們太了不起了!”有的說:“我很佩服你們,我要向你們學習!”……“是啊,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舍己救人,才譜寫了這一曲曲動人的篇章?!蔽覄忧榈乜偨Y著?!袄蠋?,我有一個問題!”原本打算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我,只好將主動權交給了這個孩子,其他孩子的目光頓時也投向了他,得到了我的允許,他繼續(xù)說道:“老師,雖然我很佩服這些英雄,但是我覺得他們這樣做對不起他們自己的家人。要是我,我不會這樣做!老師,要是您,您會怎么做?”
心有靈犀
問得好??!“要是我,我怎么做呢?”我也在快速思考,生命的取舍究竟在于什么呢?沒有遇到真實的場景,誰都無法肯定地說出自己的做法。但是,課堂教學可容不得我遲疑,我立刻微笑地對他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啊,我會怎么做呢?同學們愿意來猜一猜嗎?”聽了我的回答,學生們沉默了片刻,也許大家都不敢猜測吧?
我溫和地對大家說:“沒關系,大膽猜。也可以按老師不同的身份猜測。”學生們仿佛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個個興致高漲,七嘴八舌地猜起來:“老師肯定選擇保護我們!因為她是我們在學校最親的人!”“我覺得老師也許會考慮自己家里的親人,不會做沖動的事?!薄拔蚁?,老師能想到兩全其美之策,既不讓自己受到傷害,也能保護我們?!薄拔矣X得老師做英雄的可能性更大!”……
看著同學們思維的火花在不斷地發(fā)生碰撞,我暗自高興,可是光有想象還是不行啊!我必須通過品德課堂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當他們說出自己不同的猜測后,我沒有立刻說出自己該怎么做,而是列舉出剛才的答案,讓學生分析一下,剛才同學們的說法當中,哪些是有道理或者是讓自己的生命存在得有價值、有意義的。
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們的意見達成了一致。他們認為,在面臨災害時,挺身而出是英雄的行為,這樣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能在顧全自己安危的同時,又成功地幫助他人,這樣的解決方法就更完美了。而之前那位提出自己不會那樣做的同學,也認識到自己的想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不值得大家稱頌,所以也表示愿意幫助他人。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因為課堂的一個小插曲而更加深刻地印在了學生們的腦海里。
為了強化學生這一生命價值觀,我播放了那些少年英雄在災害來臨時的英勇表現(xiàn),再次讓學生聆聽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話語:“要是再遇到這樣的事,我還會的,不救人,我就會感到慚愧。”“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我這個班長有什么用呢?”……
這聲聲話語撞擊著學生們幼小的心靈,但訴說的卻是一種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聲音,更是中華兒女那無私、廣博的愛,最后在梁啟超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學生們信心滿懷地發(fā)出他們的堅定誓言,為課堂的學習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感悟回歸
是啊,生命的意義在于什么?是好好地守護自己的生命,還是讓生命綻放出它非同一般的光彩?當學生通過媒體的渲染,進入了一個個預設的情境中,他們的心靈也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英雄的行為是崇高的,值得尊敬的!當大家的意見達成一致時,不一樣的心聲卻揭開了我們每個人心靈中最原始的想法:生命是多么的寶貴,為了保護他人犧牲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作為教師,尤其是一名品德課程的教師,我們要謹記:“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闭麄€社會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組合,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離不開我們合理的引導。教學中,我靈機一動,將學生的提問拋還給了課堂中那些充滿靈性的孩子,讓他們通過討論、交流,去分析、體會每一種想法和做法的意義,幫助他們在情境中提升道德認識,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
試想,如果我們的課堂都是一片應答聲,孩子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都是我們強加給他們的,而面對課堂當中不同的見解,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巧妙引導,有時還能成為指導學習的良好契機,也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因素,既有利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又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提高其道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