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眼看懂了學生的內(nèi)心,一雙腳走遍了學生的家庭,一顆心永遠掛念著孩子們。這就是從教32年,擔任班主任工作15年,用誠心、愛心對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名學生的國子監(jiān)中學老師趙淑芳。
32年的教師職業(yè)生涯中,奉獻是趙老師的人生信條;1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學生是趙老師心中的唯一。每天,她要跟許多的家長電話、短信溝通;每個假期,她要走遍每一個學生的家。執(zhí)著的追求使趙老師體會到一種付出的快樂與幸福。
家訪是國子監(jiān)中學德育特色之一,而趙老師的家訪與眾不同,每次趙老師在家訪的設計上,對采用哪種交通工具去家訪,進行了精心設計:即依學生上學情況來定,學生騎車,趙老師騎車;學生乘公交,趙老師乘公交;學生步行,趙老師也步行。目的是了解學生上學的路線、時間、路況,遇到孩子沒按時到家,家長詢問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家訪中,趙老師關注細節(jié),注意精神面貌、衣著裝飾、交流方式等各個方面,創(chuàng)設與家長和諧交談的氣氛。對待家長,趙老師永遠是態(tài)度誠懇、謙和。家訪時,趙老師注意“幫、細、激”三字原則,即對生活貧困生要“幫”;對行為極端生要“細”;對突發(fā)的事件要“穩(wěn)”、“準”;對班級的中堅力量要“激”。
談到家訪的體會時,趙老師會說:“家訪能很好地溝通老師與家長、學生的感情,縮短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距離。家訪時懷著感恩的心會讓你從準備到過程始終充滿激情、充滿快樂。因為感恩,家長和學生會用他們的行動配合老師,回報學校。
有一次,趙老師去一個借讀孩子家做家訪。這個學生因為從小到大第一次有老師家訪,所以他特別緊張,不知道家訪什么樣,在迎趙老師的路上一直在猜想,結果頭撞到了電線桿的一條鐵絲上,頭撞破了,但看到趙老師時不顧傷口流血,高興地把老師迎進家中。趙老師十分感動,覺得對這種孩子應加倍關愛。
12年來,趙老師基本做到了寒暑假全員家訪,風雨無阻,病痛無阻,當家長和孩子們看著趙老師曬紅或凍紅的臉頰;看到趙老師腿關節(jié)粗細不勻,起身費勁,走路不利索時,家長感受到了老師對孩子們的真情,對趙老師更加信任。
一位學生家長說:“老師生病的時候,孩子會在家里給我念叨好幾次:老師也不知怎樣了,病好了沒有。還給老師發(fā)短信。說實話,我這個當媽的病的時候他都沒有問過。不過,我還是很高興,我的孩子有這樣一個好老師,我很放心把他交給學校。”
趙老師的無私付出,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學生的愛戴,同行的稱贊,領導的認可。她也因此被評為東城區(qū)師德標兵,北京市“紫禁杯”一等獎,北京市教育先鋒,東城區(qū)人民教師等。近兩年,趙老師受學校委托到市、區(qū)十幾所學校做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交流。受到了各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評價。她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