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寧
【摘要】本研究就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方式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以河池市三個縣市共102所邊遠山區(qū)學校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方法,并輔之以訪談和課堂觀察,得出以下結論:不少學生的學習方式仍然是以被動地接受為主.
【關鍵詞】數學;學習方式;調查分析
【基金項目】廣西自治區(qū)級教師教育學科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教育學科教學團隊”研究成果;項目批文為桂教師范[2010]52號.
數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數學素養(yǎng)是每一個公民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數學的思想方法、基礎知識不僅是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的重要工具和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新的課程標準已在中小學實施,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確保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大批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這就成為教師們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
為了分析當前中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現狀,我們在河池市部分邊遠山區(qū)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作了一次中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情況調查.
一、調查情況概述
1.印發(fā)問卷調查表1000份,發(fā)往宜州市、羅城縣、東蘭縣等102所中小學,回收829份,其中:宜州市發(fā)出問卷500份,回收427份;羅城縣發(fā)出問卷200份,回收185份;東蘭縣發(fā)出問卷300份,回收217份.
2.本次調查對象是中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內容包括:學生常用的學習方式、用過的學習方式等方面.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并輔之以訪談和課堂觀察.下面列出幾個主要的調查因子.
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查表:
學生常用的教學方式%[]學生用過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本校
自主建構方式:0
小組合作方式:10.2
問題探究方式:2.9
認真聽課方式:70.2
動手操作方式:3.7
課外閱讀學習:13[]自主建構方式:6.7
小組合作方式:56.4
問題探究方式:11.5
認真聽課方式:100
動手操作方式:20
課外閱讀學習:62.8[]不適合本校
不適合本校
不適合本校
適合本校
不適合本校
不適合本校
二、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不少學生的學習方式仍然是以被動地接受為主.在對教師的進一步了解中,不少教師只在上公開課、優(yōu)質課等的時候才考慮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對他們來說,這種學習方式不是為學生服務的,而是為教師的“教”服務的,特別是為體現教師的新課程觀念服務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還沒有成為廣大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式.
三、對策與建議
轉變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數學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科學地把握,有效地實施.
(一)應用引探教學法去轉變數學學習方式
為什么要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呢?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如何應用引探法去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呢?我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現這個轉變: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數學興趣
(1)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開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我要學”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后,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起點,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以數學特有的美感與教師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于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tài),從而打開思維之閘,使學生進入一個強烈的“我要學數學”的境界,從而開發(fā)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
(2)課外的數學實踐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地多角度求知,使每名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收集資料”——課前或課后讓學生尋找合適的途徑(如查閱圖書、上網、請教)來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與數學相關的資料.如珠峰的測量典型事例,就是通過已知數來解決未知數的典型例子,讓學生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拓展知識,增強學習興趣.
(3)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數學知識領域里廣泛閱讀,學生會在書籍世界里無拘無束地享受樂趣,探求知識,張揚個性.興趣活動——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如編輯一些有趣數學題的手抄報、黑板報,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fā)展的廣闊空間,使他們充分施展才華.
總體上來說,數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從一年級開始,到大學專業(yè)課開始之前,數學都不曾中斷過,在這個相當長的階段教學中,如果能分解成一個一個小階段,一個一個有邏輯性遞級性階段,然后讓學生們在有理解能力時掌握它,明確它,然后看清自己眼前所學所讀所處的階段,與前一階段和后一階段的聯系中,對比知識點、重要點,從而讓每名學生樹立一種特別明確的學習數學的整體觀念,在樹立這種整體觀念時,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容易多了,學生們也能從中掌握了意想不到的許多主動的學習方法,從而使整體教學變得靈活有趣,讓學生們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他們該掌握的知識點,最終完成了一個個數學教學的有趣過程.
2.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中,要警惕形式主義
(1)過于看重某種學習方式的價值
,例如,我們提倡探究學
習,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一種勇于探究的精神,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很多基本問題我們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而讓他們去研究一些更有價值的知識.拘于形式的探究學習,特別是對一些類似數學公理的探究學習,必然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的.牛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自謙地說:“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現在我們的學生已經可以站在“時代”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為什么非要讓他們花費和前人相同的時間進行“探究性學習”呢?
(2)放任自由,忽視對學生的監(jiān)控與指導.
20世紀60年代,美國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十年的努力,結果是什么呢?學生雙基嚴重不牢固,沒有形成嚴謹的學科體系,學習上出現了很多“放任自由”的形式主義.現在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正越來越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而我們有不少教師卻似乎在走美國曾走過的路,在犯他們犯過的錯誤.
總之,課堂上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不管采用哪種學習方式,必須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和有效操控下進行,絕不是放之任之由學生進行所謂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組織時既要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也要及時指導,不斷矯正學生的錯誤學習行為.
新課程提倡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是否適用于每名學生,既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還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只有注重個體運用學習方式的實效,我們才能真正克服形式主義的危害,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二)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首先,要改變我國當前的考試與評價制度.當前的評價體系以紙筆測驗為主,其中又是以測試記憶知識為主.這對實施探究教學是一種阻礙.如何構建評價學生科學素養(yǎng)(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體系,是急需解決的.
其次,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育理論專家的指導.一線教師離不開相關理論的指導,在聽理論講座的同時,更需要專家和學者以及教研人員深入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研究,結合教學實踐為教師提供更加具體的指導.
再者,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學校的努力(教學資源的充給、學校領導的支持等)、家長的支持、相關部門的配合都是保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得以有效實施所不可缺少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一線教師的觀念對實施新課標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們是探究教學的實施者.所以教師應該樹立改革為己任的意識,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使自己成為一個新課程的研究者.
ァ靜慰嘉南住開オ
[1]伍建華,等.大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7,16(3):36-39.
[2]呂林海.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實施模式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1):85-88.
[3]懷運立,楊之.MM教育方式與當代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5,14(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