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蓮
若要讓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打好說話的基礎,而說話必須仔細觀察。我國著名語言大師葉圣陶老先生曾在他的《說話訓練》中,精辟地闡述了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他認為說話訓練是“激勵生產(chǎn)與發(fā)展的總樞紐”。說話訓練是低年級的一項基礎課,下面,我就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談幾點體會:
一、通過看圖培養(yǎng)說話能力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剛剛開始練習說話的低年級學生,在練習說話之前,應首先啟發(fā)誘導,激發(fā)學生看圖說話的興趣。讓學生從小就知道并喜歡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聽、多想。
比如我教學生說《春天來了》時,先領同學們熟讀課文《找春天》,讓學生感悟是春姑娘給大地披上了綠裝,是春姑娘把美麗的鮮花撒向人間,再讓他們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春天,進而激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春天、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春天,歡迎春姑娘到來的激情。
二、通過聽讀訓練,讓學生在聽中學說
一般人口頭表達能力遠遠超過書面表達能力,這就是“聽中學說”的成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便問問學生:“誰能重復老師剛才說的話或前一位學生說的話?!薄@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聽中學說”。但是,說一遍還不夠,可以多說幾遍。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們使用語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是習得的?!痹谶@里,他強調了使用語言的能力主要是靠“習得”,但也不完全否定學習的作用。眾所周知,嬰兒學習口語就是在反復地說和聽中學會的,這就是“聽中學說”的成果。進入小學以后,老師應努力使孩子們的這種習慣保持下來,在課堂上如果老師隨便問問學生:“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才說的話或同學的問題回答得怎么樣?”等等,并要求他們把話說完整。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說仔細、說明白、說完整的習慣。
三、深化內容練說話
小學低年級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是融藝術性、思想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好文章。我們可挖掘課文中含義深刻、蘊意豐富的“潛臺詞”,讓學生想象說話,也可根據(jù)課文中一些戛然而止的結尾讓學生續(xù)編故事說話?!睹鄯湟贰芬徽n中,列寧很容易地找到了那個養(yǎng)蜂的人,你能說說他用了什么方法?通過一階段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很多好詞,如:傾盆大雨、雷聲大作、陽光燦爛、隨風舞動、芬芳撲鼻等等,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用。我隨即寫了一段話,讓學生用這些詞選詞填空,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些詞的用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你還知道哪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呢?快說給我們聽聽吧。這些訓練,既掌握了課文內容,又練習了說話,還可在課堂上形成一個激發(fā)想象、拓展思維的高潮,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多得。
四、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說”
1、 開展有聲有色的課前三分鐘說話活動。每次一至兩名學生,所講內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童話、故事、神話傳說、笑話等,講完之后,讓學生評議。這樣一個學期結束,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多次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2、 指導學生多接觸社會,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如:通過參觀、訪問、調查、游覽、勞動實踐等一系列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說話素材,變“要我說”為“我要說”。
3、 當學生已經(jīng)能夠表述比較完整的語言時,教師還可有意識地啟發(fā)思維,使他們能夠拓展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具體,從而能夠講出一段話乃至編出一篇完整的小故事。在指導說話方法上,特別要重視評說的有機結合、互相滲透,激勵學生說好話。教師要及時評價引導學生互評,從而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總之,說話訓練貴在堅持,貴在滲透到教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不是為訓練而訓練,而要達到自主、自然。課堂答問、人際交流、活動娛樂,說話訓練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素材,創(chuàng)設實踐性情境,因人訓練,因事訓練,使學生的說話逐步達到規(guī)范自如、自由表達的境界。
(作者單位:青海省湟源縣申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