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美 羅紅格 耿彤瑤 郭永芳 趙顯超
師生關系是以教師的知識傳授行為與學生的信息接受行為為基礎,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1]。師生關系作為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直接關系到學生自我認同、學生成長和教育質量。自我認同(selfidentity),也稱自我同一性,是由Erikson提出的,他認為是為個體在職業(yè)、政治、宗教、價值觀等方面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定位[2]。大學生正處于自我認同感形成的關鍵期,自我認同狀態(tài)在生活適應和心理健康上有至關重要的意義[3]。本研究旨在通過了解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及大學生自我認同感,探討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之間的關系,為幫助和指導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改善大學師生關系、樹立正確的自我認同感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幫助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提升自我認同感,使其順利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1.1 對象 選取唐山市某醫(yī)學院252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被試230名(91.3%)。其中男生88人,女生142人;城市學生69人,農村學生161人;大一學生78人,大二學生105人,大三學生32人,大四學生15人;學生干部70人,非學生干部160人;獨生子女73人,非獨生子女157人。
1.2 方法 ①師生關系問卷[4]:由褚昕宇編制,包括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困擾程度、師生情感距離上的困擾程度和師生之間地位關系上的困擾程度3個維度。使用時,被試按指示語對每一個句子符合自己情況的程度進行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評定。該問卷常模為:總分24~36分表明師生關系困擾程度嚴重或較嚴重;9~23分,表明困擾程度中等;9分以下,表明困擾程度較少或很少;②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問卷[5]:采用Ochse和plug編制自我認同感量表(A Sense of Personal Identity Scale),項目采用4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越好。
1.3 統(tǒng)計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1.5整理并進行統(tǒng)計處理,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關法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與自我認同感總體情況 見表1。
表1 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總體情況
根據(jù)常??芍?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總體狀況處在中等困擾程度水平,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總體狀況發(fā)展良好。
2.2 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自我認同感的差異狀況
2.2.1 是否干部的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在師生關系上的差異比較 見表2。
表2 是否學生干部的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的師生關系的差異比較
表2 是否學生干部的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的師生關系的差異比較
注:**P<0.01,下同
非學生干部(n=160) 學生干部(n=70) t師生關系量表 57.86±9.03 61.91±10.57 -2.794**
是否學生干部的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在師生關系存在顯著差異(P<0.01),非學生干部比學生干部師生關系困擾程度重。2.2.2 不同年級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分析 見表3。
表3 不同年級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差異比較
表3 不同年級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差異比較
大一年級1 大二年級2 大三年級3 大四年級4 F 事后多重比較師生關系量表 59.27±9.76 62.02±11.03 63.56±8.65 52.47±4.36 5.411** 1<3,1>4,2>4,3>4自我認同感量表 50.73±5.80 51.46±6.37 53.50±7.17 48.60±3.09 2.578** 1<3,3>4
表3可見,醫(yī)學院校大四學生師生關系及自我認同感量表得分較其他3個年級學生得分低,大三學生師生關系及自我認同感量表得分最高,不同年級學生師生關系及自我認同感有顯著差異。
2.2.3 不同系別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差異分析見表4。
表4 不同系別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差異分析
表4 不同系別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差異分析
預防醫(yī)學系1 生物科學系2 藥學系3 心理學系4 臨床醫(yī)學系5 F 事后多重比較自我認同感量表 51.91±5.30 50.26±7.24 50.82±6.09 53.96±5.96 49.69±5.66 3.547** 1<4,2<4,5<4
表4顯示,不同系別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存在顯著差異,心理學系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得分均高于其他系部學生,說明心理學系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較其他3個系部學生的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良好。
2.3 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與自我認同感的相關分析見表5。
表5 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師生關系與自我認同感的相關(r)
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總分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總分呈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得分越高的學生,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得分越高,即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越好的學生,其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越好。
本研究表明,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總體狀況處在中等困擾程度水平;非學生干部比學生干部師生關系困擾程度重,與雷偉[6]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學生干部在學生工作中,與老師接觸交流較多,而非學生干部大學生與老師接觸較少,了解溝通少,相應的師生關系困擾程度較重;大一年級學生比大二、大三年級學生師生關系困擾程度嚴重,大四年級學生比其他3個年級學生師生關系困擾程度嚴重,這可能是因為大一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還未適應,對老師持有敬畏心理,師生關系困擾程度就會增加,大四年級學生師生關系困擾嚴重有可能與他們面對的考研、就業(yè)壓力有關。
研究顯示,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總體狀況發(fā)展良好,心理學系學生比預防醫(yī)學系、生物科學系、臨床醫(yī)學系學生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良好,這可能是因為心理學系學生在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方面更豐富,在多數(shù)情況下能夠較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良好;大三年級學生比大一、大四年級學生自我認同感發(fā)展程度好,可能由于大三年級相對于其他年級來講正是處于大學的成熟期,對于自己的學業(yè)和人生的發(fā)展都有了一定的把握,所以此時他們的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良好。
研究表明,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總分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呈顯著正相關,說明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越好的學生自我認同感發(fā)展越良好。由此可見醫(yī)學院校師生關系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加強歸屬感、凝聚力、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3]。按照本研究結果,建議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改善大學師生關系、提升自我認同感,幫助自己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1]張蕾.沖突抑或和諧?--高校師生關系滿意度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0,28(6):25-30
[2]Meil man P W,Hacker D S,Kraus Zei Lmann D,et a1.Use of the mental health on-call system on a university campus[J].J Am Coil Health,1993,42(3):105-109
[3]施晶暉.大學生自我認同危機析因[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12(6):102-104
[4]褚昕宇.不同動機氣氛對初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師生關系的影響實驗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5]劉在花,許燕.社會智力評估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3,23(11):33-37
[6]雷偉.高校師生關系中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8,208(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