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潛勇
《京都議定書》的廢止與再續(xù)
撰文/潛勇
在今年的最后一天,已經15歲的《京都議定書》將失去它的效力?;叵脒@15年,《京都議定書》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事件十:
1997年12月,一項《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在日本京都通過,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wěn)定在一個適當?shù)乃?,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這便是《京都議定書》的誕生。條約規(guī)定,它在“不少于55個國家簽署且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附件I中規(guī)定,該國家在達到1990年總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開始生效。在2002年5月23日,冰島通過《京都議定書》,而使“55個國家”這一條件率先被滿足。
2004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世界最龐大的國家——俄羅斯身上,一旦俄羅斯簽署《京都議定書》,條款中的第二個條件也將被滿足,《京都議定書》也將于90天后強制生效。事實上,在京都議定書的規(guī)定下,發(fā)展中國家得到了豁免,而直接受到影響的則是發(fā)達國家。美國作為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并不批準《京都議定書》,理由是“有可能會大幅降低美國GDP的增長”。所以,美國在《京都議定書》通過不久,就成了世界的“奇葩”,作為參與國之一,卻既不簽署該條約也不退出條約。在世界大事中渴望充當領導者的美國,卻在這件事情上失去了領導的激情。
俄羅斯則是另一朵“奇葩”。《京都議定書》“在達到1990年總排放量的55%”這一條件對于俄羅斯來說視如無物。因為在1990年,俄羅斯還是未解體中蘇聯(lián)的成員。由于蘇聯(lián)解體后,大多數(shù)共和國的經濟都出現(xiàn)了大幅度的下滑,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幅下降,所以俄羅斯可輕易到達該標準。
2004年12月,俄羅斯如世界預期的那樣,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至此,《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全部條件都已具備。2005年3月,《京都議定書》強制生效。
然而,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當自己國家的經濟不景氣,或者發(fā)展受到《京都議定書》影響的時候,即使是曾經強烈支持《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也變得搖擺起來。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京都議定書》的執(zhí)行情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由于發(fā)展中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中的豁免權,導致很多發(fā)達國家逐漸產生了《京都議定書》不公平的想法。美國就是以這個理由為主要借口,拒不簽署《京都議定書》。2011年,加拿大也步美國后塵,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如今,世界各國在多哈召開大會,準備將《京都議定書》延長效力至2020年。延長出的期限被稱為“第二承諾期”。和15年前不同的是,很多國家都堅定地反對“第二承諾期”。
《京都議定書》是世界上少數(shù)以日本地名命名的國際重要條約,日本不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引以為榮,并大力支持。一直以來,日本也在努力減排二氧化碳,雖然未達到目標,但是成果還是有目共睹。然而隨著《京都議定書》越來越不被重視,日本對于“第二承諾期”的態(tài)度也開始模棱兩可起來。在2011年,日本終于一改往日閃爍其詞的回答,明確表示反對《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
同樣有此想法的還有俄羅斯。雖然《京都議定書》是因為俄羅斯的簽署而開始生效的,但俄羅斯對“第二承諾期”并沒有積極的態(tài)度。它在“第二承諾期”的談判中,不時地為談判設置一些阻礙,力圖使自己不承擔“第二承諾期”的責任。
歐盟是“第二承諾期”中略顯中立的角色,但相比15年前,它的態(tài)度也模糊了不少。十幾年前,歐盟是致力于在《京都議定書》中扮演領導者角色的。然而現(xiàn)在,歐盟也失去了這個激情,只是表示自己會達到20%的減排目標。
從昔日的眾星捧月到現(xiàn)在的無人理睬,《京都議定書》可謂是大起大落。一方面,隨著條約的執(zhí)行,地球的壞境改善并不明顯,使很多國家開始質疑《京都議定書》的價值。另一方面,只能說世界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思想、保護地球的全球意識,各發(fā)達國家還是從自己的發(fā)展考慮,說得多,做得少。
也許,《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可以順利簽署,但是《京都議定書》的效力,恐怕已經……
到2020年,甚至2050年,地球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