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
世界出了問題,是因為教育出了問題,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一位95歲老人推動的教育實驗,告訴了我們什么?
入場式開始了。一年級小弟妹開始誦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經典從一張張牙齒未長全的小嘴中誦出,帶著旋律,別有韻味。“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边@是《笠翁對韻》。然后是《憫農》和《詠鵝》。
這是太湖大學堂首屆六年級學生的畢業(yè)典禮。身披哈利?波特式道袍的畢業(yè)生魚貫而入。他們以一段干凈利索的武術開場,有招有式,虎虎有生氣。
在感恩儀式上,畢業(yè)班的學生誦感恩詞:“前世有緣,今生遇見您……”學生向老師鞠躬,家長向老師鞠躬,校管理層向家長鞠躬。學生與父母擁抱,不少人落淚。學生們開唱:“父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畢業(yè)班的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了陶藝畫《太湖印象》。畢業(yè)典禮上的PPT、演講詞也是學生們自創(chuàng)的,感人之余又不乏活潑、幽默。臺下的家長、吳江市官員等大人們紛紛表示“受教了”。李素美老師的致詞有些哽咽,她說她此刻的心情就像送要出閣的女兒。
畢業(yè)典禮選擇在端午節(jié),就是想讓學生們每到吃粽子時就回憶起這一刻。
太湖大學堂的首批畢業(yè)生將奔赴世界各地,他們將帶著傳統(tǒng)經典、生活技能和一顆沉穩(wěn)的心,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這是一位95歲的老人在太湖邊上推動的實驗。多年來,南懷瑾老先生一直在發(fā)出警告:“近代教育出了問題?!?/p>
太湖大學堂是一個快樂訓練營??鞓肥切枰柧毜膯??太需要了
太湖大學堂意圖打造一個快樂成長的“理想國”。
普通中國孩子一方面被萬般呵護,恨不得每口飯都得喂;另一方面層層加碼學習,淪為“應試奴”。太湖大學堂則主張學習靠自覺,并鼓勵動刀動槍,掌握做飯、武術和野營技巧。
在太湖大學堂的班上,除班長、課代表外,還有秩序長、桌長、柜長、日期長,還有自省長呢,幾乎每位同學都有“官職”,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與自信心。大學堂實行“大帶小”,哥哥帶弟弟,姐姐帶妹妹,同吃同寢。讓獨生子女找到親情。
南懷瑾最怕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
本屆畢業(yè)班除一名同學因特殊原因沒有升學,其余均考入各地重點中學或國外頂級私立學校。
郭姬晏校長為了給孩子們講一個道理,經常要找一個好的時間點,切入進去教化他們,讓他們在無壓力的狀況下受到教育。李傳洪概括為要“真心、實心、苦心、用心”。
小小一個大學堂,匯聚了海內外各方師生,語言交雜,如何統(tǒng)一價值觀成了難題。郭校長稱,選取學生主要看家長的價值觀。太世故的一概不收。曾有一名上海來的優(yōu)等生,被當?shù)貓蠹堅u為“十大小記者”,最終被大學堂勸退,因為她成功心切又懷疑一切,并使這種情緒波及其他孩子。
大學堂的學生不許用手機、電腦,不看電視,有不懂的就查字典。
大學堂的教學講究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在書架上還有英文版《圣經》讀本。課時雖滿,但學生不累,每天中午靜定,下午都有體育課,周五全天學習做飯和戶外活動。
假如你問太湖大學堂的某個學生,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不但會回答今天是幾月幾號,還會說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節(jié)氣,應該吃什么、注意什么等傳統(tǒng)養(yǎng)生知識。
夜晚的太湖大學堂靜謐安詳。仰望北斗七星,聆聽鳥叫蛙鳴,遠離互聯(lián)網世界的孩子在飽讀東西方經典。
世界出了問題,是因為百年教育出了問題
李傳洪團隊在臺灣創(chuàng)辦了頂級私立學校薇閣,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培養(yǎng)出一批批品學和生活能力兼優(yōu)的學生。在南懷瑾的倡導下,6年前李傳洪團隊在太湖邊這片沼澤地上投資了大學堂。如今雖小有收獲,但這29名畢業(yè)生能證明什么?
兩千多年前,孔子感嘆時代“禮崩樂壞”,于是奔走四方,隨緣教化,想要用上古的文化傳統(tǒng)恢復當時的社會秩序。如今南懷瑾懷有相同的理想。他說:“我們雖失望,但不能絕望。”
這個小小的大學堂就是為了證明還有希望在。
首先從怎樣讀書開始。在太湖大學堂,保安也讀書。
讀書只是一部分,學會做事和做人才是更重要的部分。大學堂外聘了藝術家團隊,均為業(yè)界翹楚,教授手工、中醫(yī)、建筑、美術、音樂等。
畢業(yè)班同學穿的是哈利?波特式的道袍,誦的是中華文化經典。你很難簡單界定這里的教育方式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中國的教育只是在培養(yǎng)“半成品”
“是不是從名校畢業(yè)不重要。學會做人和做事,將來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边@是南懷瑾在畢業(yè)典禮上的臨別贈言。
家長唐先生說:“兒子學到的第一是靜定,第二是生活規(guī)范,第三是開放式思維?!膘o定是基礎,教會人識別取舍的能力。
李傳洪說:“我們的小孩是跑長跑的,越大越厲害,因為他們有慧根,懂得取舍。”
南懷瑾曾說:“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衣食住行,坐臥起念而已?!?/p>
學校組織了畢業(yè)班8天臺灣行?!澳膫€學校的學生這么懂事,團結互助懂禮貌?”這是臺灣人的評價。為了方便自己洗衣服,有位同學臺灣行時帶了6袋洗衣粉,被傳為美談。
大學堂的理念還不足以影響一代人,培養(yǎng)的這些孩子只是“撒種子而已”。
太湖大學堂告訴了我們什么?大家都知道教育出了問題,可就是不想改
大學堂謝絕參觀,婉拒過許多高官來訪。南懷瑾稱:“不要把我當大熊貓來看?!?/p>
“100年中教育有5次改革,不過是‘扒層皮‘洗個澡,基本都是錯誤的?!边@是南懷瑾的總結。老先生在寫一篇《教育的自訴狀》,下半部還沒寫完。他說:“凡事我但盡心,成功不必在我?!?/p>
太湖大學堂定位為“國際實驗學?!?。他解釋說:“國際就是教幾種外文。實驗什么?實驗反對百年來的錯誤教學方法,實驗自己的方法。別人的孩子在抄課文,我們的孩子在讀小說。當初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現(xiàn)在好了,都考上了。不但考上了,還學會了生活。生活的本質是什么?一句話:‘學會做人?!?/p>
南懷瑾說:“現(xiàn)在的孩子吃飯都不知道拿碗,因為在家里都是大人在喂。這樣的教育不出問題才怪,這樣教育出來的人管理世界,不出問題才怪。”
太湖大學堂的大鐵門外,是紛繁的世界,車輪滾滾。“南家班”的孩子們,能從容應對這個“快”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