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時期 堯舜流四惡
西周至春秋 《小雅·四月》、《小雅·苑柳》、《小雅·小弁》
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 屈原流放漢北
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86年)或頃襄王四年(公元前285年) 屈原流放江南
作《九歌》、《離騷》、《天問》、《招魂》、《九章》除《橘頌》外全部作品。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 李斯被逐
作《上逐客書》。
文帝三年(公元前178年) 賈誼貶為長沙太傅
作《吊屈原賦》、《數(shù)寧》、《階級》、《銅布》、《鑄錢》、《鵩鳥賦》。
漢順帝永和元年(136年)或永和二年(137年) 張衡出為河間相
作《怨篇》、《四愁詩》、《骷髏賦》、《冢賦》、《歸田賦》及殘句“愿言不獲,終然永思“。
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 蔡邕流徙朔方
作《徙朔方報羊陟書》、《徙朔方報楊復書》、《戍邊上章》、《敘樂》、《月令說》。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曹植降為安鄉(xiāng)侯
作《謝初封安鄉(xiāng)侯表》、《白鶴賦》、《寫灌均上事令》、《玄暢賦》、《九愁賦》、《浮萍篇》。
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 潘岳外放為河陽令晉武帝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潘岳轉(zhuǎn)懷令
作《閣柱謠》、《河陽縣作》二首、《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太宰魯武公誄》、《賈充誄》、《在懷縣作二首》、《內(nèi)顧詩二首》、《上客舍議》、《懷舊賦》、《螢火賦》、《笙賦》、《登虎牢山賦》。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夏侯湛出為野王令
晉武帝太康九年(288年)或十年(289年) 夏侯湛貶為南陽相
作《雀釵賦》、《合歡被賦》、《浮萍賦》、《薺賦》、《離親詠》、《江上泛歌》、《昆弟誥》、《范蠡贊》、《羊秉敘》、《張平子碑》。
宋文帝永初三年(422年) 謝靈運外放為永嘉太守
作《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鄰里相送至方山》、《過始寧墅》、《富春諸》、《初往新安至桐廬口》、《夜發(fā)石關(guān)亭》、《七里瀨》、《晚出西射堂》、《答弟書》、《登永嘉綠嶂山》、《游嶺門山》、《齋中讀書》、《登池上樓》、《郡東山望溟?!?、《登上戍石鼓山》、《種?!贰ⅰ哆^白岸亭》、《讀書齋》、《游赤石進帆?!?、《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游南亭》、《辨宗論(問答賦)》、《答綱琳二法師書》、《答王衛(wèi)軍書》、《登江中孤嶼》、《過瞿溪山飯僧》、《白石巖下徑行田》、《行田登海口盤嶼山》、《命學士講書》、《北亭與吏民別》、《辭祿賦》、《游名山志》中永嘉郡部分。
宋少帝景平元年(422年) 顏延之被貶為始安太守
作《祭屈原文》、《為張湘州祭虞帝文》、《寒蟬賦》、《為織女贈牛郎》、《獨秀山詩》。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 顏延之出為永嘉太守
作《五君詠》、《拜永嘉太守解東宮表》。
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 謝靈運流徙廣州
作《嶺表詩》、《嶺表賦》。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 左遷范曄為宣城太守
撰《后漢書》。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 鮑照外放為秣陵令
作《謝秣陵令表》、《代白頭吟》、《玩月城西門廨中》、《采?!?。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 鮑照轉(zhuǎn)為永安令
作《謝永安令解禁止啟》、《學劉公幹體五首》、《山行見孤桐》。
宋后廢帝元徽二年(474年) 江淹被貶為吳興太守
作《去故鄉(xiāng)賦》、《倡婦自悲賦》、《泣賦》、《青苔賦》、《石劫賦》、《赤虹賦》、《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傷愛子賦》、《四時賦》、《翡翠賦》、《麗色賦》、《恨賦》、《別賦》、《水上神女賦》、《空青賦》、《蓮華賦》、《無錫縣歷山集》、《無錫舅相送銜涕別》、《赤亭渚》、《渡泉嶠出諸山之頂》、《遷陽亭》、《采石上菖蒲》、《悼室人》十首、《游黃蘗山》、《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應(yīng)謝主簙騷體》、《就謝主簙宿》、《雜三言》五首、《草木頌》十五首、《山中楚辭》五首。
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 范云外放零陵
作《至零陵郡次新亭詩》、《園橘詩》。
齊武帝永明十二年(494年) 范云貶為始興太守
作《酌修仁水賦詩》、《除始興郡表》、《贈沈左衛(wèi)詩》。
齊明帝隆昌元年(494年) 沈約謫為東陽太守
作《早發(fā)定山》、《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循役朱方道路》、《齊丹徒故宮頌》、《游金華山》、《赤松澗》、《八詠詩》、《登玄暢樓》、《賀齊明帝登祚啟》、《齊故安陸昭王碑》、《贈劉南郡季連》、《與陶弘景書》、《留真人東山還》、《泛永康江》、《別范安成》、《贈沈錄事江水曹二大使》、《齊丞相豫章文憲王碑》、《去東陽與吏民別》。
齊明帝建武二年(475年) 謝朓貶至宣城
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京路夜發(f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像板橋》、《始之宣城郡》、《出下館》、《游敬亭山》、《詠蒲》、《詠兔絲》、《后齋回望》、《新治北窗和何從事》、《詠竹》、《游東堂詠桐》、《同賦雜曲名:秋竹曲》、《曲池之水》、《秋夜》、《郡內(nèi)高齋閑望答呂法曹》、《落日悵望》、《治宅》、《秋夜講解》、《宣城郡內(nèi)登望》、《冬日晚郡事隙》、《游山》、《高齋視事》、《往敬亭路中》、《祀敬亭山廟》、《祀敬亭山春雨》、《賽敬亭山廟喜雨》、《還途臨渚》、《春思》、《野鶩賦》、《送江兵曹檀主簙朱孝廉還上國》、《與江水曹至干濱戲》、《送江水曹還遠館》、《和紀參軍服散得益》、《紀功曹中園》、《閑坐》《賦貧民田》、《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詠薔薇》、《將游湘水尋句溪》、《侍筵西堂落日望鄉(xiāng)》、《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
齊明帝建武四年(497年)后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前 王僧孺出為錢塘令
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 王僧孺出為南海太守 后出監(jiān)吳郡
梁武帝天監(jiān)十年(511年) 王僧孺出為仁威南康王長史
作《中川長望》、《落日登高》、《忽不任愁聊示固遠》、《春日寄鄉(xiāng)友》、《至南??で笫拷獭贰?/p>
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任昉出為義興太守 柳惲出為吳興太守
任昉作《出郡傳舍哭范仆射詩》、《與沈約書》。
柳惲作《贈吳均詩三首》、《贈吳均詩二首》、《長門怨》、《獨不見》、《雜詩》、昆山亭贈答詩(已佚)、西亭賭答詩(已佚)。
梁武帝天監(jiān)三年(504年) 丘遲出為永嘉太守
《旦發(fā)漁浦潭》、《夜發(fā)密巖口》、《贈何郎詩》、《題琴樸奉柳吳興》、《永嘉郡教》。
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507年) 劉孝綽出為平南安成王記室
梁武帝天監(jiān)八年(509年) 劉孝綽出為上虞令
梁武帝天監(jiān)九年(510年) 劉孝綽出為鎮(zhèn)南安成王諮議
作《謝安成王赍祭孤石廟胙肉啟》、《上虞鄉(xiāng)亭觀濤津渚學潘安仁河陽縣詩》、《與虞弟詩》、《班婕妤》。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 陸倕出為云麾晉安王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府州事
作《授潯陽太守章》、《未至潯陽郡教》、《又》、《謝敕使行江州事啟》。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盧思道為武陽太守
作《孤鴻賦》。
隋文帝仁壽三年(603年) 薛道衡配防嶺表
作《豫章行》、《昭君辭》。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等,二十四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 嚴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 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86
作者簡介:
龔思(1987-),女,漢族,湖南汨羅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