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摘要:車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生活工具,在漢畫像石中頻繁出現(xiàn)。
關(guān)鍵詞:漢畫像;車馬圖;墓葬
漢畫像石是漢代的藝術(shù)結(jié)晶,保留下的精神財富,是漢代人生活的折射。車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生活工具,在漢畫像石中頻繁出現(xiàn)。
一、普通使用的車
車自從被發(fā)明使用,一直是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漢代朝野以有車而乘為能事。漢代人對車非常重視車并以有車為自豪?!妒酚洝へ浿沉袀鳌氛f,在“通都大邑”,“軺車百乘,牛車千兩”,“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梢姡嚨臄?shù)量象征著財富與地位。其次。漢代的車有貴賤之別。區(qū)分標(biāo)準(zhǔn)就是駕轅的牲畜,馬車較貴,牛車較賤。漢初經(jīng)濟匱乏,大臣只能乘牛車上朝。所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蔡義沒有馬車,就暫時用朋友所贈送的“犢車”即牛車來代步:“蔡義,河內(nèi)溫人也。以明經(jīng)給事大將軍莫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眾門下。好事者相合為義買犢車,令乘之?!保ā稘h書·蔡義傳》)《后漢書·謝夷吾傳》載:“以行春乘柴車,從兩吏,冀州刺史上其議序失中,有損國典.左轉(zhuǎn)下邳令。”“柴車”也就是牛車,章帝時的謝夷吾因乘牛車被貶官。實際上,馬車快捷,便于信息傳遞;而牛車舒緩,乘坐更為舒服。在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中,生活節(jié)奏相對緩慢,除非是戰(zhàn)爭的需要,牛車與馬車的區(qū)別實質(zhì)不大。如上述東漢桓帝時的左倌,“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其仆從皆乘牛車而從列騎”(《后漢書·宦官列傳》)。他的仆從乘牛車,說明牛車已經(jīng)逐漸得到貴族的青睞?!稌x書·輿服志》說:“古之貴者不乘牛車,……其后稍見貴之。自靈、獻以來,天子至士庶遂以為常乘。”馬車與牛車的差異越來越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車的類型除了以駕轅的牲畜來區(qū)別外,主要是以車的形制和裝飾來確定。依據(jù)文獻記載并觀照漢畫像,漢代的車主要有軺車、安車、輜車三種形制,其他如輻車、暈車等多是軺車的變型,故不贅述。軺車《說文解字·車部》和《漢書·食貨志》顏注都說“軺,小車也”?!夺屲嚒氛f其形制是有頂無壁,四面敞露:“軺,遙也;遙,遠(yuǎn)也。四向遠(yuǎn)望之車也。”因為四面沒有遮掩,可以看得很遠(yuǎn)。軺車一般使用馬,《史記·貨殖列傳》“集解”引徐廣話說,軺車就是“馬車也”。但有時也使用牛,謝承《后漢書》說:“許慶字子伯,家貧,為郡督郵,乘牛車,鄉(xiāng)里號日‘軺車督郵?!陛U車的特征是輕便,常常駕一馬或兩馬?!妒酚洝ぜ静剂袀鳌?“索隱”說軺車“謂輕車,一馬車也”?!段倪x·吳都賦》“六臣注”呂向日: “兩馬駕車日軺。軺,輕車也?!睗h畫像中,軺車有一馬的也有兩馬的。安車安車是與立車相對而言.是說車上有座可乘,而立車則是指車上無座只能站乘?!独m(xù)漢書·輿服志》“劉注”引蔡邕語:“立乘日高車,坐乘日安車?!薄稌x書·輿服志》也說:“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亦謂之高車?!薄抖Y記·曲禮》:“安車,坐乘,若今小車也?!薄夺屲嚒罚?“安車,蓋車,坐乘,今吏所乘小車也?!边@里所說的“小車”是比喻,前者所說的“小車”是與當(dāng)時流行的有座位的車相比:后者所說的“小車”則是與當(dāng)時流行的有車頂?shù)能囅啾?。由此推知,安車形制是有座位有車頂,可見其體積比較大。《漢書·陸賈傳》:“賈常乘安車駟馬?!苯犋P凰山168號西漢墓遣策有“案(安)車一乘,馬四匹”字樣??梢?,安車是最豪華的車。孝堂山石祠所刻繪的車馬出行,其中就有安車,此車有“羽蓋華蚤”,車衡上立一鳥,與《續(xù)漢書·輿服志》所說的“鸞雀立衡”相吻合。輜車輜車就是衣車,是軺車周圍圍起布幔,也稱為轎車?!墩f文解字·車部》:“輜、耕,衣車也?!薄端螘ざY志》引《字林》:“耕車有衣蔽無后轅,其有后轅者謂之輜。”有無后轅是輜車和駢車的主要區(qū)別。輜車兩廂和后邊當(dāng)都開有視窗,車蓋為橢圓形,像鱉甲。何胤《禮記隱義》:“衣車如鱉而長也?!瘪{輜車的主要是馬,從漢畫像上看,也有牛。可能是有帷幔的緣故,乘坐輜車者多為女子?!豆帕遗畟鳌R孝孟姬傳》:“妃后逾閾,必乘安車輜耕?!薄逗鬂h書·張敞傳》:“君母出門,則乘輜耕?!钡且灿心凶映溯w車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記載,齊威王以孫臏為師, “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稘h書·張良傳》說劉邦“雖疾,強載輜車,臥而護之”??梢娸w車是外人看不到里面的。
總之,軺車是最普通、最常用的車;輜車因為有帷帳,比軺車稍微珍貴和豪華一些;安車則最珍貴、最豪華,不是普通人所能享用的。漢畫像中,軺車和輜車非常多。有的駕一馬.有的駕兩馬或三馬,也有的駕牛。
在漢畫像中,車的類型除了形制的區(qū)別,還有功能的差異。有的用來運送貨物,有的用來征戰(zhàn),有的用來送殯,有的用來狩獵,有的用來玩雜技,也有用于禮賓車隊的斧車、鼓車。而駕轅的牲畜除了馬、牛之外,還有駱駝、羊。升仙轉(zhuǎn)世的車車之快捷、負(fù)重和致遠(yuǎn),擴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于是人們希望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無拘無束地漫游世界?!峨x騷·遠(yuǎn)游》:“悲時俗之迫厄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薄百F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薄靶文履乱越h(yuǎn)兮,離人群而遁逸。”“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屯余車之萬乘兮,紛容與而并馳。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逶蛇。”漢樂府《隴西行》:“邪徑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太山隅。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轡為我御,將我天上游。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趺。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在漢人的心目中,遠(yuǎn)離地面人世生活的上空有一個仙人世界。那里有桂樹飄香,青龍嬉戲,鳳凰鳴啾.還有王父王母(即東王公和西王母)。煩瑣的人世生活令人生厭,已經(jīng)有赤松子、王子喬修煉成仙,常常出入于人間仙界;只要人們靜心修德.也可步赤、王之后塵,成為仙家,漫游仙境;而其升仙之途就是如屈原所說的乘著龍駕的車。但仙境畢竟是人們的想象,于是漢代人就推測死去的人才可以漫游仙境。因為人的靈魂是不死的,人的去世只是脫離了現(xiàn)實的肉軀.而靈魂則飄飛向仙界以求得永生。這樣,在漢人看來,逝世的實質(zhì)就是升仙.就是轉(zhuǎn)世和再生。因此,漢畫像中有很多乘車升仙的畫面。根據(jù)駕車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龍車、鹿車、鳥車、仙靈車等。
龍車,畫面多為駕四龍云車升仙,云車周圍云霧繚繞,有飛馬、飛鳥和騎著龍、虎、馬的三位侍者相伴。
鹿車,車前鹿挽引,車后一鹿追逐,二羽人手持芝草隨行,周圍云霧纏繞。
鳥車為仙鶴駕的云車,有乘者和御者,正飛馳奔向西王母方向。有學(xué)者說這是“周穆王”,故事取材于《穆天子傳》,也有一定的道理。
仙靈車為四仙靈拉著星輪車,車上乘坐的是方相士,車后一方相士右手拿一鼗鼓,左手抓一好似鼓的圓球。四仙靈與車下是云氣和星象圖。從圖像的內(nèi)容看,這是一幅天上仙境圖。
二、具有象征意義的車
大概是因為馬車的飛速奔跑,使得漢代人對于速度的認(rèn)識有了感性的體會,再加上萬物有靈的觀念,于是就用車來解釋自然中快速的一瞬即逝的現(xiàn)象。如雷車和水車。陜四綏德漢化像石雷車 當(dāng)時人們認(rèn)為天上的雷聲是由雷神乘坐著車飛馳而過引起的,所以稱雷車。至于雷聲的來源,有的認(rèn)為是敲鼓而成,如南陽英莊漢畫像石墓中的雷神圖,畫面上有三只翼虎,挽引云車;車內(nèi)豎大鼓,上飾羽葆;車上乘坐二羽人,一為御者,一為雷公。
有人則認(rèn)為雷聲是車輪撞擊地面的隆隆聲。南陽市王莊漢畫像石墓中的風(fēng)雨雷神圖。上部刻三神人共同曳引一車,車上一馭者雙手挽韁,另一神人端坐車上;下部刻有四神人,頭發(fā)皆披向一旁,懷中均抱一大口罐,罐口向下傾水行雨;圖右一巨神,赤身跪地,張口作吹噓之狀,此神應(yīng)是風(fēng)伯;圖畫左上方有斜對四星,下沿的中間一星應(yīng)是老人星。空白處飾云氣。此車的車輪以五星連線組成,象征著車輪可以撞擊路面發(fā)出聲響。
三、具有船意義的車
具有船意義的車是形容奔騰而去的水中有一水神在駕馭著魚巡視。南陽出土畫像石,畫左有一象,中間一熊一虎相斗。左刻河伯乘車出行,車前有三魚牽引。唐河針織廠漢墓畫像石,畫面前面三條大魚牽引車,車內(nèi)乘二人,一為御者,一為持節(jié)使者,車后有四小魚,象征著隨從。南陽市王莊漢墓畫像石。圖中刻繪四條大魚曳引一車,車上高豎華蓋,一馭者雙手挽韁,河伯端坐車上;車前二神怪皆一手持盾,一手操刀,為河伯開道;魚車左右各刻一游魚夾道,車后有二神人,各以魚作乘騎,荷戟為河伯護衛(wèi)??瞻滋幙田椩茪獠⑸⒖倘?。
車在漢畫像石中多次的重復(fù)的出現(xiàn),在一個墓葬中會有多種的形式。在視死如生的漢代,墓葬中出現(xiàn)的畫面代表了現(xiàn)實的一部分,通過這些車可以看到漢代的車馬、車牛出行的豪華場面,也能體會到漢代人的具有神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