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語言分析及演唱版本比較

      2012-06-01 09:24:44張曉炳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莎拉歌唱家詠嘆調(diào)

      張曉炳

      (淮南師范學院音樂系,安徽淮南 232038)

      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語言分析及演唱版本比較

      張曉炳

      (淮南師范學院音樂系,安徽淮南 232038)

      研究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旋律,分析其曲式結(jié)構(gòu)和鋼琴伴奏,并選取三位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比較其演唱處理的共性與個性,增加對于作品的理解,為聲樂學習者演唱風格的形成提供參考。

      月亮頌;音樂旋律;版本比較

      捷克有著悠久的音樂傳統(tǒng),捷克音樂在歐洲音樂的發(fā)展歷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19世紀的民族主義浪潮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以德沃夏克的音樂為代表的捷克民族音樂登上了世界音樂舞臺。德沃夏克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眾多領(lǐng)域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了聲樂和器樂中的各種體裁,歌劇《水仙女》是德沃夏克晚期創(chuàng)作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歌劇。從1901年3月31日在布拉格國家劇院首次上演至今,仍是世界人民最喜歡的捷克民族歌劇之一。這部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源于其純潔高雅而又動人心弦的旋律。

      詠嘆調(diào)《月亮頌》是歌劇《水仙女》中的經(jīng)典唱段,是水仙女在第一幕里的唱段。筆者主要從作品的音樂旋律、鋼琴伴奏兩方面進行研究,并選取了三位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比較其演唱處理中體現(xiàn)的共性與個性,從而使人們對于這部作品有更深層的理解,也對聲樂學習者如何形成鮮明、有個性的演唱風格提供參考。

      一、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語言

      一般來說,音樂語言構(gòu)成了“音樂形態(tài)”的重要內(nèi)容,它按照樂音運動的組合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造,它的音調(diào)、旋律、節(jié)奏、和聲,以及音響的強弱力度、長短密度、快慢速度等構(gòu)成了“音樂形態(tài)”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與影響的基本要素。[1]下面從《月亮頌》的音樂旋律和鋼琴伴奏入手,對《月亮頌》的音樂語言進行研究。

      1.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旋律

      《月亮頌》是女主人公魯薩卡在第一幕中演唱的詠嘆調(diào),她獨對明月,傾吐愛情,希望自己變成美人魚,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能夠浮出水面,看到王子,讓王子夢到自己。音樂通過樂器的音色、配器的色彩、多變的和聲節(jié)奏、層次分明前后呼應的體裁以及聲樂部分舒展優(yōu)美的旋律,將人的情感和大自然令人陶醉的景色微妙地結(jié)合,把一幅生動的愛情童話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整首詠嘆調(diào)由引子、間奏、尾聲組成的無再現(xiàn)的二段式,具有分節(jié)歌的特點,但隨著歌詞的變化,細節(jié)上少有變化。這首詠嘆調(diào)的結(jié)構(gòu)圖示為:

      前奏:基本結(jié)構(gòu)Int22(Ⅰ18+Ⅱ4),其中Ⅰ1-3主要由豎琴聲部演奏,Ⅰ4-18主要由圓號和木管聲部演奏,Ⅱ4由弦樂演奏。在和聲的運用上,1~18小節(jié)都是屬和弦,有不穩(wěn)定性,到19~22小節(jié)進行到主和弦,從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營造了安靜氣氛。前奏先由bG大調(diào)屬和弦琶音引出,模擬出了在靜謐的月色下微波蕩漾的湖面。接著圓號聲部弱奏持續(xù)著的低音,木管聲部演奏高音旋律,營造一個安靜而柔美的月色的意境。Ⅱ4都使用了一種音型“

      ”,是本曲的音樂動機,采用模進的手法,運用極弱的力度,烘托出了安靜而優(yōu)美的氣氛。

      呈示段:基本結(jié)構(gòu)A24(a8+a8’+a8’’)。本段是口語化較強的唱腔,應屬宣敘調(diào)性質(zhì),旋律變化平穩(wěn),幾乎都在中低聲區(qū)環(huán)繞,富于敘事和感情的抒發(fā),是魯薩卡在自言自語,祈求月亮能夠留下來。第一樂句(a8):采用慢速,以級進為主。在女高音的中低區(qū)采用了環(huán)繞性旋律,逆分的節(jié)奏組合,合唱型的伴奏織體,這些處理加強了音樂的流動性和和聲厚度,從而使音樂有安靜平穩(wěn)的敘述性。第二樂句(a8’):并行進入,隨后發(fā)生了變化,音區(qū)提高了一個大二度。第三樂句(a8’’):與第二樂句的歌詞相同,一句歌詞寫成了兩個樂句,詞曲不同步,旋律提高了小二度開始。

      對比段:基本結(jié)構(gòu)B16(b8+b8")。是一個假并行兩句式樂段,屬于詠嘆調(diào)性質(zhì),易于表現(xiàn)激動澎湃的心情。第一樂句(b8):一開始用大跳音程,音區(qū)提高,采用曲首冠音特點的旋法,順分組合為主。第二樂句(b8"):以假并行進入,音區(qū)提高,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更加充分地表現(xiàn)了水仙女對愛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本段旋律與呈示段形成了安靜與激動的鮮明的對比,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向往,情緒熱烈,心靈的呼喚像插上了翅膀飛上云天。

      間奏(Re7):以快速半音階滑動和震音的形式,形象地描繪出湖水的蕩漾,又好似水仙女魯薩卡的心,為愛情而顫栗。

      從70小節(jié)開始至110小節(jié)是對呈示段和對比段的反復,但還是有一些變化,在表現(xiàn)歌詞韻律方面,節(jié)奏有所變化,如:附點音符:如23~26小節(jié)和70~73小節(jié),見譜例1、譜例2。

      譜例1《月亮頌》23~26小節(jié)

      譜例2《月亮頌》70~73小節(jié)

      旋律也有一些變化,如43~45小節(jié)和90~93小節(jié),見譜例3、譜例4。

      譜例3《月亮頌》43~45小節(jié)

      譜例4《月亮頌》90~93小節(jié)

      這些微小的變化,避免了旋律原樣重復給聽眾帶來的乏味感,變化重復不但增強了旋律的律動性,而且有助于歌詞情感的表達,更加生動親切。

      尾聲(Coda94—100):用“間奏”的材料,再次出現(xiàn),隨后由英國管吹奏出的色彩,朦朧的音型和水波音型,兩種音型交替構(gòu)成背景,人聲便在背景上出現(xiàn),從而將詠嘆調(diào)引向高潮,旋律流動似愛的浪潮,層層疊疊。

      整個旋律都統(tǒng)一在bG大調(diào),調(diào)性統(tǒng)一,速度統(tǒng)一,表明了內(nèi)容持續(xù)不變。

      2.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鋼琴伴奏特點

      《月亮頌》的鋼琴伴奏從音樂形象、和聲設計以及織體選擇等多方面整體配合,烘托出了歌曲旋律的意境,激發(fā)起了演唱者的表演欲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歌曲的內(nèi)涵。其伴奏有兩方面的特征:????伴奏音型,并采用雙音。前松后緊,對比鮮明,具有波動的節(jié)奏律動感,表現(xiàn)出魯薩卡自言自語時的內(nèi)心波動,情緒的不平靜,同時也形象地模擬出水波微微蕩漾的聲音。雙音的使用,不但烘托出了旋律聲部,而且有整體音高的發(fā)展軌跡帶出了節(jié)奏的“立體”變化,由此達到烘托歌曲旋律的意境和表達思想內(nèi)涵的作用。

      詠嘆調(diào)部分右手仍采用????伴奏音型,但左手部分采用柱式和弦,每個小節(jié)的最高音依次以三度音程遞增,自然地推動了旋律的發(fā)展,同時也增加了厚重和堅決的氣氛,從而把魯薩卡發(fā)自肺腑、感人至深的內(nèi)心呼喚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間奏部分,采同音反復的方法,快速而清晰的相同的三十二分音符,每小節(jié)都是由連貫至跳躍,反復了四小節(jié),給人以清晰的顆粒感,仿佛水波蕩漾時泛起的小小的浪花,使旋律更加凸顯,給整個伴奏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歌曲別有一番滋味,耐人尋味。

      德沃夏克所創(chuàng)作的聲樂作品具有東歐特色,浸染著深刻的捷克民間色彩,具有豐富、形象的音樂語言。對詠嘆調(diào)《月亮頌》的音樂旋律和鋼琴伴奏的分析,無異于一把走進這部作品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對于我們在演唱作品時立足于作品的情緒基調(diào),最終用自己的歌聲演繹出有血有肉的音樂形象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作品演唱版本的比較

      詠嘆調(diào)《月亮頌》不同的本不少,如:捷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貝納琪科娃、美國女高音歌唱家蕾昂泰茵·普萊斯、美國女高音歌唱家蕾妮·弗雷明、西班牙女高音派勒·羅蓮佳、俄羅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貝科、英國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以及中國女歌唱家鄭詠等。筆者從這些版本中,選取了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鄭詠的演唱版本、俄羅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貝科、英國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這三個有代表性的演唱版本,進行比較研究。

      1、演唱風格的比較

      對演唱速度的分析,主要從演唱總時長,起拍速度、速度的變化幅度等若干技術(shù)參數(shù)進行量化的分析。據(jù)此,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

      通過節(jié)拍器和秒表,我們測得:鄭詠演唱《月亮頌》的總時長是5分46秒,A段的平均速度為?= 69,演唱長度為1分3秒;B段的平均速度為?= 72,演唱長度為47秒;尾聲的平均速度為?=69,演唱長度為31秒。安娜·奈瑞貝科的演唱總時長是5分3秒,A段的平均速度為?=66,演唱長度為58秒;B段的平均速度為?=69,演唱長度為42秒;尾聲的平均速度為?=63,演唱時長29秒。莎拉·布萊曼的演唱總時長是4分59秒,A段的平均速度為?=69,演唱長度1分4秒;B段的平均速度為?=72,演唱長度46秒;尾聲的平均速度為?=69,演唱長度16秒。

      從數(shù)據(jù)分析的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三位歌唱家的演唱存在時間的差異。首先:莎拉·布萊曼所用的總時間較短,安娜·奈瑞貝科與鄭詠的時間相差不多。其次:莎拉·布萊曼在A段、B段所用的時間與鄭詠幾乎相同,而安娜A段、B段所用時間較少。具體原因有幾點:①莎拉·布萊曼的尾聲省略了4小節(jié)的演唱,僅用了16秒的時間,中間的間奏的速度較快,因此整個時間就比較短。②安娜·奈瑞貝科的演唱速度較快但間奏速度較慢,因此整體所用時間與鄭詠較接近。③安娜·奈瑞貝科和莎拉·布萊曼所演唱的《月亮頌》都省略了前奏的18個小節(jié),都是從19小節(jié)開始。

      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了三位歌唱家對《月亮頌》都有著不同的演繹:鄭詠比較平穩(wěn);安娜·奈瑞貝科有些急切;莎拉·布萊曼更富有個性化。

      3、歌唱的連貫性比較

      聲音的連貫是歌唱旋律線條優(yōu)美動人的主要特點,主要是從氣息的連貫、喉頭的穩(wěn)定、吐字動作的連貫以及共鳴是否良好四方面來把握。氣息的連貫主要依靠均勻、流動的呼息為嗓音發(fā)聲活動提供支持。在氣息連貫方面,三位歌唱家都把《月亮頌》的連貫、流暢、柔美的曲風表達了出來。在吐字的連貫上,三者有一定的差異:鄭詠聲音圓潤而流暢,字頭清晰也不生硬;安娜·奈瑞貝科咬字比較重,每個字頭都很突出,從而顯得字與字之間不連貫。莎拉·布萊曼的咬字和旋律幾乎是合二為一,像春風一樣清新。

      4、起音(attack)的“聲頻譜圖”比較

      17、18世紀古意大利美聲學派把輕松、明亮、準確、圓潤的起音看作是良好的正確發(fā)聲的關(guān)鍵,是調(diào)整氣息、喉頭狀態(tài)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的手段。發(fā)音的起音方式有三種:硬起音、軟起音、抒氣起音。硬起音:在氣息沖擊聲門之前聲帶已先行閉合,其音色堅實、鏗鏘、有力;軟起音:聲帶閉合于氣息沖擊聲門的瞬間,其聲音松弛自然,音色相對柔和、富有韌性;抒氣起音:在聲帶閉合前氣息通過聲門,聲音松弛、虛柔。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起音方式來表現(xiàn)。

      《月亮頌》的呈示段的風格是安靜、柔美的,三位歌唱家都采用了軟起音的發(fā)聲方法。下面是此曲呈示段第一樂句(23~26小節(jié))的“聲頻譜圖”

      圖1 鄭詠的“聲頻譜圖”

      圖2 安娜·奈瑞貝科“聲頻譜圖”

      圖3 莎拉·布萊曼的“聲頻譜圖”

      由于錄音效果和后期制作的不同,鄭詠的聲頻圖已經(jīng)有些失真,但我們能夠看出三者的聲頻波形很相似,鄭詠和莎拉·布萊曼的振幅更加明顯,波動也豐富一些。

      5、音色(Tone color)的比較

      音色又稱“音品”,是聲音的屬性之一,主要由諧音的多寡及各諧音的相對強度決定。人聲音色的不同主要是由聲帶以及共鳴器官的構(gòu)造不同而形成的。

      以下音頻圖是筆者截取了《月亮頌》對比段的第1小節(jié)由g~g1一秒內(nèi)三位歌唱家的“音頻圖”。

      圖4 安娜·奈瑞貝科的“音頻圖”

      圖5 莎拉·布萊曼的“音頻圖”

      圖6 鄭詠的“音頻圖”

      由上圖可見莎拉·布萊曼的振動波比較突出,并且振幅要比安娜·奈瑞貝科的大,但她聲音的密度要比安娜·奈瑞貝科的小。鄭詠的振動波已經(jīng)被損壞,但從聲音直觀判斷她的聲頻振幅應該在莎拉布萊和安娜·奈瑞貝科之間。因此可以看出她們?nèi)叩囊糍|(zhì)是有所差別的。

      三、演唱處理的比較

      筆者主要從以下三部分對三位歌唱家的演唱處理進行比較:

      1、呈示段演唱處理的比較

      譜例5

      歌曲開頭的一段樂句,一般都會交待出歌曲的主題,或者是通過帶有特殊情緒的樂句引出歌唱的主題?!对铝另灐返那鞍诵」?jié),也是本曲的主題樂句。

      9到22小節(jié)便是在這個主題樂句的環(huán)繞性旋律。因此第一句便是感情宣泄的第一關(guān),如果第一關(guān)唱得很出色就能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首歌曲感情的表達打下良好的基礎。

      歌唱家鄭詠與一般的美聲唱法不同,她把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有機地融合起來,非常自然地做到了《樂府傳聲》中所講到的:“開、齊、撮、合?!彼_腔的第一個樂句就非常清晰明亮而柔和圓潤,字頭的聲母阻氣位置非常準確,韻母發(fā)音的口型規(guī)范,因此她的演唱中,既有民族唱法的優(yōu)點即把語言表達得親切、自然,但又不乏美聲唱法那樣圓潤、豐滿的聲音。在歌唱中,旋律的發(fā)展是以韻母的發(fā)音為基礎的,熟練地掌握韻母的發(fā)音,對歌曲的表現(xiàn)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鄭詠的演唱不難看出,她的口型并沒有很夸張的變化,她的咬字非常細膩、自然,同時非常注重語調(diào)、語勢、語氣。因此在開始部分她就演唱得非常自然、樸實、平易近人,不矯揉造作,故弄玄虛,很自然地把觀眾帶進月夜朦朧,水波蕩漾的境界。

      歌唱家安娜·奈瑞貝科演唱的《月亮頌》被稱作是古典版本,是標準的歐洲美聲唱法。與歌唱家鄭詠的演唱相比,一開腔有點僵硬,從語氣、語勢上并不能把水仙女懇求的狀態(tài)和安靜的夜晚、平靜的水面展現(xiàn)給觀眾。咬字的動作相對大一些,少了一份明亮干凈,多了一份厚重,更加傾向于聲音的圓潤通暢,注重了以聲代字。

      歌唱家莎拉·布萊曼演唱的《月亮頌》被稱作跨界版,也即是指用通俗音樂的方式來演繹古典音樂的體裁。她正是具有了較高的音樂修養(yǎng)和歌唱功底,才能用這樣的方式來演繹古典音樂的體裁。莎拉的第一句就給人與眾不同感覺,咬字就像一片白云,輕輕懸浮而且干凈明亮,字字句句都體現(xiàn)出若隱若現(xiàn)、神秘莫測的感覺。與前兩位歌唱家相比,莎拉·布萊曼的演唱獨樹一幟,把一個妖氣十足的水仙女展現(xiàn)給觀眾。

      2、對比段演唱處理的比較

      《月亮頌》的高潮部分出現(xiàn)在對比段,開始第一句的大跳音程是這一段的難點也是全曲的一大特點。三位歌唱家演唱都非常流暢、激昂,但還是有所不同:鄭詠的演唱柔美中不乏剛勁有力;安娜·奈瑞貝的演唱科果斷堅定且厚重有力;莎拉·布萊曼的演唱柔情似水。

      3、尾聲部分演唱處理的比較

      譜例6

      詠嘆調(diào)《月亮頌》結(jié)尾的出現(xiàn),能使聽眾產(chǎn)生異樣的感覺,因為它既不同于呈示段宣敘調(diào)的性質(zhì),更不同于對比段詠嘆調(diào)的性質(zhì),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說唱的性質(zhì)。它采用了同音反復的寫作手法,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交替出現(xiàn)。前四個小節(jié)持續(xù)在小字組d作同音反復,從音樂中可以想象女主人公魯薩卡面無表情地在自言自語,接著便是三度、五度、六度不斷的遞進反復,給人營造了急迫難耐的氣氛,把整首曲子推向了最后的高潮,結(jié)束小節(jié)以下行的八度告終。結(jié)尾部分在演唱和表現(xiàn)上的跨越性都比較大,音域有十二度之多而表現(xiàn)上要由無表情狀態(tài)轉(zhuǎn)變成激動瘋狂狀態(tài),對演唱者來說是既不能太過火也不能太溫情,應該是一個綜合音樂修養(yǎng)的考察。

      鄭詠對最后一段的演唱,旋律處理得很流暢,在前四小節(jié)同音反復的樂句,她演唱得連貫而有彈性,速度大概每分鐘60拍,穩(wěn)中帶急,但層次感很強,聲音較明亮,吐字清晰,情緒變化較穩(wěn)定,與最后高潮部分的連接過渡非常自然,高音集中而又有穿透力,音色純凈、明亮、優(yōu)美而親切。

      安娜·奈瑞貝科演唱的力度、節(jié)奏感更加強烈,吐字鏗鏘有力,語氣感強烈。節(jié)奏處理與鄭詠有所不同:在前四小節(jié)中,每唱兩小節(jié),她把最后一個音延長了一些,速度減慢,給人留有思考的余地,隨著旋律音區(qū)的不斷遞進,她的力度也隨之增強,速度不斷加快,整個演唱都激動了起來,高潮部分拖長高音,最后肯定有力的結(jié)束全曲。安娜·奈瑞貝科在這部分音色較寬厚、圓潤、通暢。情緒變化反差大,感情色彩強烈。

      莎拉·布萊曼的下述的這前四小節(jié),見譜例7。

      譜例7

      上例省去了演唱而用音樂代替。在她的演唱部分,雖然音區(qū)在小字組b,但她改變了像呈示段那樣輕柔的演唱,把氣息加深,使聲音變得寬厚且有管道感,以每分鐘60拍左右的速度,勻速演唱,高音按照三拍演唱沒有延長,最后干脆而堅定地結(jié)束全曲。在這部分的演唱中,莎拉·布萊曼融入了更多的美聲因素,使語氣更加堅定,而且風格的改變也使聽眾耳目一新。

      結(jié)語

      聲樂學習者在演唱歌曲時要結(jié)合自身的嗓音條件,不能盲目地模仿歌唱家的演唱風格。既要運用良好的演唱技術(shù),吸取不同的藝術(shù)營養(yǎng),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來豐富自己的演唱,形成鮮明、有個性的演唱風格。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fā)展史[M].北京: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余篤剛.聲樂藝術(shù)美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78

      The melody of the aira Song to the Moon

      ZHANG Xiao-bing

      This article is focus on the melody of the aira Song to the Moon,and by analysing its musical form structure and the piano accompaniment,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feelings about the aria.。On this basis,my singing version of the selecting three prominent singers,from the comparison of its speed, enunciation,singing(volume control),starting with timbre,analysis of their singing of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expression.

      Song to the Moon;the melody;singing version

      J65

      A

      1009-9530(2012)04-0087-05

      2012-02-27

      淮南師范學院科研項目(2011wk63q)

      張曉炳(1984-),女,淮南師范學院音樂系助教,音樂表演碩士。

      猜你喜歡
      莎拉歌唱家詠嘆調(diào)
      夏天的歌唱家——蟬
      乖乖鼠在幫誰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點鐘
      秋天詠嘆調(diào)(組詩)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3:50
      夢想做“完美母親”,更難成為好母親
      英語世界(2020年8期)2020-08-28 11:33:20
      歌唱家與報曉員
      王寶釧
      ——寒窯詠嘆調(diào)
      草叢里的歌唱家
      人生詠嘆調(diào)
      民族音樂(2016年6期)2016-08-28 20:07:16
      老李的詠嘆調(diào)
      小說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43
      项城市| 德令哈市| 阳曲县| 岚皋县| 开远市| 伊宁县| 永登县| 循化| 峨山| 乐至县| 绥阳县| 五莲县| 汕尾市| 长海县| 郴州市| 周口市| 红河县| 卓资县| 四平市| 象山县| 察雅县| 宿松县| 天等县| 三江| 吉首市| 拜城县| 汪清县| 来凤县| 涟水县| 兖州市| 宜春市| 通许县| 石柱| 广元市| 虹口区| 肥东县| 泸州市| 叶城县| 达州市| 靖西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