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盛衛(wèi)東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南通市工傷康復中心) 226000)
我院2007年3月成立工傷康復中心以來,收治了大量工傷患者。在進行軀體康復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工傷康復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且以抑郁癥居多,從而導致住院期限延長,康復療效降低,康復成本的增加。本文回顧性研究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治療的614例工傷患者,現(xiàn)對其抑郁癥患病率及特點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南通市工傷康復中心)住院的工傷康復患者共計614例,所有對象既往均未診斷為抑郁癥。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調查項目 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家庭狀況、收入情況、對康復的認知評價等。
1.2.2 心理評定工具和方法 由心理醫(yī)生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1項版本前17項進行評定;符合 CCMD-3診斷標準[1]且量表總分≥18分診斷為抑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本研究中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工傷康復患者中抑郁癥的患病情況(見表-1)
表1 614例工傷康復患者中抑郁癥的患病情況
614 100總計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總分≥18判斷為有抑郁癥,<18分判定為無抑郁癥。在614名工傷康復患者中,376例患者并發(fā)抑郁癥,占調查病例的 61.24%。
2.2 傷殘等級嚴重程度與抑郁癥患病率關系(見表-2)
表2 患者傷殘等級[2]與抑郁癥患病率的關系
傷殘程度較輕的工傷患者(7-10級)抑郁癥的患病率為46.75%,傷殘程度中等的工傷患者(5-6級)工傷患者為75.20%,傷殘程度較重的工傷患者(1-4級)為88.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工傷康復患者易合并抑郁癥,隨著傷殘嚴重程度的增加,抑郁癥的患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4.1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落、主動性缺乏、興趣減少、失望、活動能力減退以及思維、認知功能遲緩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情緒障礙。而工傷患者大部分是青壯年,突如其來的工傷在導致軀體疾病和殘疾的同時也會引起明顯的情緒反應,其中以抑郁情緒反應最多見,從而出現(xiàn)較多的心理障礙。韓彩萍等[3]發(fā)現(xiàn),工傷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傷殘程度、受傷距今的時間長短、性別、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受傷后所得到的社會支持有著密切關系。但是本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家庭狀況、收入情況、對康復的認知評價等一般調查資料對抑郁癥患病率的影響經(jīng)過x2檢驗(P=0.05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可能系樣本量不足所致。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有61.24%的工傷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同時還發(fā)現(xiàn)隨著傷殘等級程度的增加,抑郁癥的患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祻推谑枪毠ぶ饾u恢復軀體機能、逐漸穩(wěn)定心態(tài)、回歸家庭和社會的一個關鍵時期,負性的情緒反應會降低患者的疼痛閾值,導致軀體不適癥狀增多,延緩軀體康復。因此重視工傷康復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心理障礙的干預性治療尤為重要。
4.2 綜上所述,工傷患者抑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傷殘與抑郁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通過對工傷患者抑郁癥患病率及其特點的回顧性研究探討,可提高對工傷患者人群中發(fā)生抑郁癥的警惕性,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將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減少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其及早回歸社會。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華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2]陳剛.職業(yè)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GB/T16180-2006.
[3]韓彩萍.傷殘人心理健康狀況測評.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7,1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