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唯肖
張女士夫婦因與空乘爭執(zhí)遭美聯(lián)航機長拒載,最終被荷槍實彈的機場警察“請”下飛機,讓不滿12歲的女兒滯留機艙孤身遠行,張女士很氣憤很無奈……讀罷材料,說實話,我的心情很復雜。
在這里,我不想談中國和美國的高空飛行法律的同與不同,東西方文化與理念的差異是大是小;不想談美聯(lián)航空乘人員如何被影響情緒進而影響工作,機長是否真是出于飛行安全的考慮而堅決排除一切“威脅”因素;也不想談溝通的方式與手段怎樣才會有效有果,權(quán)利與義務該怎樣處理對待;更不想談“種族歧視”……
在這里,我只想談一談“尊重”。
另據(jù)報道張女士丈夫的英語其實很蹩腳,不停地大吼著“閉嘴”這一句英文,以致空乘人員非常激動,提出有張女士夫婦在身邊就無法正常工作,機長便“依法”下了“逐客令”……
到底是誰該尊重誰?到底是誰沒有尊重誰?
那張女士夫婦言辭不雅素質(zhì)不高,沒有遵守飛行交通規(guī)則,沒有全面尊重美國空乘人員肯定有責任,“罪”有應得。只是,站在公正角度客觀地看,美聯(lián)航空乘人員及機長是否就一定尊重了人?是否就很淑女很紳士呢?
要知道,“顧客就是上帝”,應該也必須得到尊重,享受最好的服務!但,當中國“上帝”遇上美聯(lián)航“服務員”,“上帝”卻不成其為“上帝”了,只能乖乖地屈服于“服務員”,甚至無處伸“冤”。張女士夫婦有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也許,張女士夫婦的過激行為真的有威脅到其他乘客以及飛機的安全,畢竟“9·11”事件讓所有人都變得更加敏感和警惕,而美聯(lián)航工作人員的警惕性就更高了!
或者,還有一種解釋,“我的地盤我做主”!
假如,該空乘人員能學好需要的外國語包括中文,而不是讓中國乘客熟諳美式英語;假如,該空乘人員心理素質(zhì)過硬,有足夠的因人而異的溝通能力和處事經(jīng)驗;假如,該空乘人員不耍大小姐脾氣不撒潑;假如,該空乘人員真的尊重乘客尊重工作……結(jié)果也不會是這樣!
尤其讓人無語的是,如果要談尊重或是任何的其他,那么,那個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小女孩呢,她該享受到的尊重和權(quán)利呢?
這是不是所謂的美國式尊重,美國式平等呢?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上個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日內(nèi)瓦參加國際會議,被美國時任國務卿杜勒斯拒絕握手?!杜f唐書》里說:“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蔽覀兊闹芸偫矸浅6@個道理。但是,身為美利堅合眾國國務卿的杜勒斯呢?我想,他不懂。而這位空乘人員,這位機長,也不懂。
尊重是雙方的,是相互的;尊重是對等的交流,是和平的禮讓;尊重需要放下架子,需要拿出真心,需要舍棄小利,需要把握分寸??v使你公事公辦,也應以尊重為前提,有一句話講得好:我們知道法律體現(xiàn)著正義,但這也要有人正確地運用它。(圣保羅語)那位機長,那位空乘人員,或許根本沒聽說過十二銅表法結(jié)尾的那句至理名言:“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边@里的“人民”,應該包括張女士一家,特別是那個小女孩吧?
不論你是什么人,你都要尊重他人,尊重他國?!坝貧В熘酪??!?/p>
讓我們互相尊重吧!讓地球更加和諧而美好!
因為尊重是打開心鎖的鑰匙,是融化冰雪的暖流。因為有了尊重,人與人獲得溝通;因為有了尊重,國與國存異求同!
但愿,當中國“上帝”遇上美聯(lián)航“服務員”,更多的是歡樂與笑臉!
魅力點評
本文理解很透徹全面,選取角度更是巧妙。在綜合“點擊”多條思路(第二自然段)后,突出了關(guān)于“尊重”的思考和議論,切入點小。本文提出和分析問題,層層剝筍,環(huán)環(huán)相扣;點面結(jié)合,深入淺出;思維縝密,明察秋毫,有極強的說服力。事實論證、事理論證及引用論證互為補充,交相輝映。語言特色亦很鮮明,用詞新巧,句式靈活,反問、排比、比喻有聲有色,既顯行文氣勢,更見文字功底。
【熊金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