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詩原意的傳遞、接收與解讀——論仇兆鰲 《杜詩詳注》引陶潛注的相關(guān)問題

      2012-06-26 06:26:00黃偉豪
      杜甫研究學(xué)刊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陶潛杜詩文選

      黃偉豪

      杜詩的清代注本,向以仇兆鰲《杜詩詳注》堪足稱道。究其原因,不但在于仇注力臻詳盡,更在于仇注本身有助讀者回歸杜甫的創(chuàng)作原意。此前固然已有多種杜詩注本,但對仇氏來說,此等注本大多不得要領(lǐng)。正如仇氏康熙三十二年(1691)《進(jìn)書表》所指:

      后之解杜諸家,非不各據(jù)心力,意本淺也,而鑿之使深,事本近也,而推之使遠(yuǎn)。引征古典,但泝流而忘源;采摭稗官,猶得此而遺彼。從前批注,不下百家,近日疏箋,亦將十種。或分類,或編年,今昔互有同異,于分章,于解句,紛紜尚少指歸。①

      何況仇氏本人對杜甫,尤其杜詩深表激賞。仇氏撰于康熙三十二年的《杜詩詳注》序,曾經(jīng)推詡杜詩:

      論他人詩,可較諸詞句之工拙,獨(dú)至杜詩,不當(dāng)以詞句求之。蓋其為詩也,有詩之實(shí)焉,有詩之本焉。②

      歸根結(jié)柢,仇氏認(rèn)為杜詩具有至少兩個價值:

      一是杜詩富于思想深度。仇氏指“伏惟少陵詩集,實(shí)堪論世知人,可以見杜甫一生愛國忠君之志,可以見唐朝一代育才造士之功,可以見天寶、開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見乾元、大歷亂而復(fù)治之機(jī)”。③即是說,杜詩能夠充分呈現(xiàn)愛國忠君思想,以及有唐一代的歷史面貌;

      二是杜詩具有文學(xué)貢獻(xiàn)。仇氏指杜詩“以故敦厚溫柔,托諸變雅變風(fēng)之體;沉郁頓挫,形于曰比曰興之中。宋人得其議論崢嶸,別開堂奧,元世沾其風(fēng)神秀麗,窺見戶庭”、“兼四始六義以相參,知古風(fēng)近體為皆合”。④換言之,杜詩在詩歌史上能夠繼往開來:一方面遠(yuǎn)紹《詩經(jīng)》傳統(tǒng),另一方面開啟宋元詩歌流派。

      正因?yàn)橹T家注本不得要領(lǐng),正因?yàn)槎鸥υ姼璩删万闳?,已邁知命之年的仇兆鰲,便著手編注《杜詩詳注》此部皇皇巨著。據(jù)仇兆鰲《尚友堂年譜》⑤及《進(jìn)書表》,則知仇注杜詩始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巳 (1689),時五十二歲,輯成、進(jìn)呈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 (1693),時五十六歲。仇氏手編《杜詩詳注》期間,更“朝夕持誦,行吟庭除”、“矻矻窮年,先挈領(lǐng)提綱,以疏其脈絡(luò),復(fù)廣搜征,以討其典故。汰舊注之楦釀叢脞,辯新說之穿鑿支離,夫亦據(jù)孔孟之論詩者以解杜,而非敢憑臆見為揣測也”,可見仇氏用力之至,故《四庫提要》對《杜詩詳注》一書,深表肯定,指“援據(jù)繁富,而無千家諸注偽撰故實(shí)之陋習(xí)。核其大局,可資考證者為多”、 “亦往往為舊注所不及也”。⑥可以說,談杜詩注本,不得不提仇氏《杜詩詳注》。

      筆者遍讀整部《杜詩詳注》,發(fā)現(xiàn)有個現(xiàn)象比較耐人尋味:仇氏注釋杜甫詩歌,注引陶潛詩文事跡,篇幅極多;但據(jù)《陶淵明集》,陶詩僅一百二十多首,文亦不多。如是者,不禁啟人疑竇:杜甫是否確實(shí)化用陶潛詩文事跡?何以見得杜甫化用陶潛詩文事跡?仇注有否誤引陶潛詩文事跡?仇注博引陶潛的注釋現(xiàn)象,能否做到仇氏所謂“據(jù)孔孟之論詩者以解杜,而非敢憑臆見為揣測也”?又何以會有此種現(xiàn)象?

      必須承認(rèn),杜甫的知識來源是多方面的。宋人李復(fù)《與侯謨秀才書》說“承問杜詩所用事實(shí),杜讀書多,不曾盡見其所讀之書,則不能盡注”,⑦然而杜甫的閱讀書目,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究、知悉。雖然如此,我們從杜甫自詡“讀書破萬卷”(《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續(xù)兒誦《文選》”(《水閣朝霽奉簡云安嚴(yán)明府》),杜甫腹笥萬卷,可以想見。元人傅若金也因而稱許“子美學(xué)優(yōu)才贍”。⑧既然如此,陶潛詩文只可以說是杜甫知識系統(tǒng)的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仇注杜詩,除引陶潛詩文外,確實(shí)也曾引用其它作家的詩文典籍。

      不過,仇注引用陶潛詩文事跡的相關(guān)篇幅,畢竟甚多。據(jù)筆者統(tǒng)計,整部《杜詩詳注》注引涉及陶潛者,至少二百八十六條:

      第一,其中二百八十五條是杜詩注釋,另外一條為《杜詩詳注》所附嚴(yán)武詩的注釋;

      第二,注引陶潛詩有二百多條,計有《形影神三首》、 《讀 〈山海經(jīng)〉》、 《雜詩》等;

      第三,注引陶潛文賦有三十一條,主要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音樂劇的演唱是人物在劇情中的臺詞,絕不是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打開腔體,找到共鳴就能做到的,音樂劇的演唱還會受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等因素影響,動情的訴說就是音樂劇最打動人的演唱。

      第四,注引陶潛事跡有二十四條,包括《陶征士誄》、《續(xù)晉陽秋》、《晉書》、《宋書》等;

      第五,注引論者語涉陶潛者,有十九條,譬如鍾嶸《詩品》、陳善《捫虱新話》、王嗣奭《杜臆》等。

      至此,便有一個問題:杜甫是否確實(shí)化用陶潛詩文事跡?筆者認(rèn)為,礙于杜詩沒有自注、詩序及其它文獻(xiàn)交待有否化用陶潛詩文事跡,故杜甫其時的創(chuàng)作意圖,已經(jīng)無從稽考。如是者,我們可從三方面推測:

      第一是《陶淵明集》在唐代的流傳情況??肌短諟Y明集》的版本嬗變,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宋征士《陶潛集》九卷”注“梁五卷,錄一卷”,另據(jù)蘇寫本(即蘇東坡書《陶淵明集》)附錄《北齊楊休之〈序錄〉》⑨所載“蕭統(tǒng)所撰八卷”,則知早在南朝梁,其集早已行世;又據(jù)蘇寫本附錄《本朝宋丞相私記》載“有十卷者,即楊仆射所撰”,注“按休之字子烈,事北齊,為尚書左仆射,以好學(xué)文藻知名,與魏收同時”,則知北齊《陶淵明集》亦已行世;又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載“宋征士《陶潛集》九卷”,則知隋亦有《陶淵明集》;又據(jù)《舊唐書·經(jīng)籍志》載“《陶淵明集》五卷”,而《舊唐書·經(jīng)籍志》則是從唐代毋煚《古今書錄》迻錄。⑩《古今書錄》收唐代開元 (713-741)藏書,不收天寶 (742-756)以后書目。其時雖無刻本,僅有抄本,但《陶淵明集》應(yīng)為常見之書。何況從與杜甫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唐代詩人王績“陶潛醉日多”、孟浩然“醉坐自傾彭澤酒”、李白“陶令歸去來,田家酒應(yīng)熟”等,則知唐人稔熟陶潛詩文事跡。由此推知,《陶淵明集》抄本在唐代應(yīng)不難見。11即是說,杜甫讀過《陶淵明集》抄本,并不可疑。

      第二是杜詩提及陶潛的情況。陶潛,字元亮、淵明,曾為彭澤令。今檢杜詩,有十一條直接提及陶潛,包括“濁酒尋陶令”(《奉寄河南尹丈人》)、“陶謝不枝梧”(《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陶潛避俗翁”(《遣興五首其三》)、“陶公漉酒巾”(《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放浪陶彭澤”(《石柜閣》)、“此意陶潛解”(《可惜》)、“焉得思如陶謝手”(《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不得慢陶潛”(《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籬邊老卻陶潛菊”(《秋盡》)、“春青彭澤田”(《題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每恨陶彭澤”(《復(fù)愁十二首其十一》),則知杜甫不僅有意引陶潛為同調(diào),甚至有意竊攀陶潛。易言之,杜詩與陶潛詩文事跡,確實(shí)有關(guān)。

      第三是杜詩明確引用陶潛詩文事跡的情況。杜甫完全截取陶潛詩句有一條,便是“而無車馬喧”(《贈蜀僧閭丘師兄》),截取自陶潛“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飲酒二十首》其五)的后一句;至于明顯引用陶潛代稱,以及陶潛詩文的意象、題目,則有五條,依次計有“勝概憶桃源”(《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白日到羲皇”(《重過何氏五首》其四)、“先生早賦歸去來”(《醉時歌》)、“如行武陵暮,欲問桃源宿”(《赤谷西崦人家》)、“桃源自可尋”(《春日江村五首》其一)。其中的“武陵”、“桃源”即化自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晉太元中武陵人入桃花源事;“白日到羲皇”化自《與子儼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至于“歸去來”,雖然宋玉《招魂》有“魂兮歸來”,但陶潛也有《歸去來辭》“歸去來兮”,前者與招魂有關(guān),后者與田里有關(guān),格調(diào)不同,而且《醉時歌》的“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主要寫返歸田里,故應(yīng)化用自陶潛《歸去來辭》。換言之,杜甫曾在若干地方化用陶潛詩文事跡。

      我們從以上三個方向,即可確定:第一,杜詩與陶潛是有關(guān)系的,杜詩某些地方確實(shí)化用陶潛詩文事跡;第二,仇氏以陶注杜此一思路,基本上是有根據(jù)的。

      具體來說,仇氏《杜詩詳注》二百八十六條以陶注杜,究竟是否全部合理呢?筆者認(rèn)為,當(dāng)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理由有三:

      (一)用典。所謂用典,指借古事喻言本事。杜詩《漫成二首》其一有“常從漉酒生”,今檢《晉書》、 《宋書》有“陶潛在家,郡將侯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酒畢,復(fù)還著之”事,仇注指“漉酒,本陶潛。據(jù)陶詩云:‘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已時?!思媾e之,蓋欲與淵明同調(diào),不屑與俗客為伍也”,故亦合理;又如杜詩《過津口》有“膝有無聲琴”,今據(jù)《晉書》載“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而仇注指“《晉書》:陶潛常蓄無弦琴一張”,當(dāng)然合理;

      (二)用語。所謂用語,指襲用古人獨(dú)鑄的意象、詞語及句意。我們先看意象與詞語方面,杜詩用了陶潛所獨(dú)有的“田家語”。譬如杜甫《九日寄岑參》“是節(jié)東籬菊”化用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采菊東籬下”的“東籬菊”,仇注“陶潛《九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是,姑勿論仇氏張冠李戴,把《飲酒二十首》其五訛作《九日》;杜甫《夏日李公見訪》有“孰謂吾廬幽”、《五盤》有“豈若歸吾廬”,而陶潛《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有“吾亦愛吾廬”,“吾廬”確為陶潛意象,故仇注引陶詩“吾亦愛吾廬”亦屬合理;又如杜甫《得家書》 “眷言終荷鋤”、 《種萵苣并序》“荷鋤功易止”、《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其三“細(xì)雨荷鋤立”,其中“荷鋤”為陶潛《歸園田居五首》其三的自鑄之詞,故仇注引陶詩“帶月荷鋤歸”亦合理;又如杜甫《赤谷西崦人家》的“藩籬帶松菊”、《村雨》的“松菊新沾洗”、《覃山人隱居》的“征君已去獨(dú)松菊”,如果說將“松”、“菊”兩個意象結(jié)合而成一個詞語的,可以說是陶潛《歸去來辭》“松菊猶存”所獨(dú)有,故仇注引陶潛“《歸去來辭》:松菊猶存”,非常合理。我們再看句意方面,杜甫用了陶潛特有的語意,例如杜甫《遣意二首》其一“漸喜交游絕”,顯然用陶潛《歸去來辭》“請息交以絕游”意,故仇注引陶潛“《歸去來辭》:喜息交以絕游”為是,姑勿論其中的“請”字訛為“喜”字;又如杜甫《雨二首》其二有“落落出岫云”,明顯用陶潛獨(dú)有的《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語,是以仇注謂“陶潛辭:云無心而出岫”為當(dāng),姑勿論仇注訛“以”字為“而”字;再如杜甫《西閣二首》其一有“孤云無自心”,其中的“孤云”系常用古代詩文常見意象,固然不必化自陶潛《詠貧士七首》其一“孤云獨(dú)無依”,但“云無心”之意則化用陶潛己有的《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意,故仇注“陶潛詩:孤云獨(dú)無依”之言不合理,反之注引“又《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才算合理;復(fù)如杜甫《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其一“忍斷杯中物”、《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二首》其二“賴有杯中物”、《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其三“清動杯中物”,其中的“杯中物”一語,為陶潛《責(zé)子》“且進(jìn)杯中物”所造語,故仇注引陶潛“且進(jìn)杯中物”,亦屬恰當(dāng)。

      第二,杜詩句中多個用字或某些語意,與陶潛詩文暗合,仇注亦能標(biāo)出:

      (一)先說用字。杜詩一句或兩句中,有四字與陶詩相合,宛如合掌者,包括:杜詩《述懷》“今夏草木長”與仇注所引陶潛《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長”合;杜詩《四松》 “我生無根蒂”與仇注所引陶潛《雜詩十二首》其一“人生無根蒂”合,盡管其中的“生”字,杜詩作動詞用,陶詩則作名詞用;杜詩《柴門》“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與仇注所引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山氣日夕佳”合;又有三字與陶潛詩文相合者,比如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閭里送我行”與仇引陶潛《詠荊軻》 “慷慨送我行”合;又杜甫《哀王孫》“王孫善保千金軀”與仇引陶潛《飲酒二十首》其十一“客養(yǎng)千金軀”合;又杜甫《留別賈嚴(yán)二閣老兩院補(bǔ)闕》“今日始無云”與仇引陶潛《擬古九首》其七“日暮始無云”合,姑勿論仇氏訛“天”字為“始”字;又杜甫《遣興二首》其一“性命茍不存”與仇引陶詩《詠貧士七首》其一“知音茍不存”合;又杜詩《武侯廟》“空山草木長”暗合仇注所引陶潛《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長”句;再如杜甫《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頗與仇氏引陶詩《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天高風(fēng)景徹”相合。

      (二)次論語意。杜甫某些詩句,仇注引用陶潛詩文,兩者雖然只有兩、三字契合,但如果仔細(xì)揣摩詩意,便會發(fā)覺一如仇注所引,杜甫似乎化用陶潛詩文的語意。例如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上古葛天民”,與仇注所引陶潛《五柳先生傳》“葛天氏之民與”之意合;又如杜甫《遣興》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xué)語時”的第二句,確與仇引陶潛《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弱子戲我側(cè),學(xué)語未成音”之意似;又如杜甫《自京竄至鳳翔喜達(dá)行在所》其三“死去憑誰報”,用語、語意皆與仇引陶潛《擬挽歌辭三首》其三“死去何所道”同;又如杜甫《發(fā)同谷縣》“仰慚林間翮”的“林翮”一語,正是仇引陶潛《詠貧士七首》其一“遲遲出林翮”之意;又如杜甫《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老被樊籠役”,即仇引陶潛《歸園田居五首》其一“久在樊籠里”之意;又如杜甫《悲秋》“愁窺高鳥過”,與仇引陶潛《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 “望云慚高鳥”相類似;又如杜甫《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自為摘嘉蔬”的“摘蔬”一語,與仇引陶潛《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愿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同;又如杜甫《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地偏初衣夾”、《不離西閣二首》其一“地偏應(yīng)有瘴”的“地偏”之語,與仇引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心遠(yuǎn)地自偏”脗合;又如杜甫《杜鵑》“結(jié)廬錦水邊”、《貽華陽柳少府》“結(jié)廬依毀垣”,仇注引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似亦契合;又如杜甫《貽華陽柳少府》“柳侯披衣笑”中的“披衣笑”,即仇引陶潛《移居二首》其二“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之意;又如杜甫《牽牛織女》“初筵裛重露”,語意與仇引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七“裛露掇其英”相似;又如杜甫《故右仆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鬒變負(fù)人境”中的“人境”一語,仇氏認(rèn)為化用自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似亦合理。

      第三,仇注杜詩,當(dāng)中所引陶潛詩文,有不少同時見于《文選》。杜甫曾經(jīng)教訓(xùn)兒子宗武“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自己更說“續(xù)兒誦《文選》”(《水閣朝霽奉簡云安嚴(yán)明府》),可見杜甫對《文選》極為嫻熟,對《文選》中的陶潛詩文也理應(yīng)同樣爛熟。今檢《文選》所收詩文凡九首,包括《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陶集題作《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挽歌詩》 (陶集題作《擬挽歌辭三首》其三)、《雜詩二首》(陶集題作《飲酒二十首》其五及其七)、《詠貧士詩》(陶集題作《詠貧士七首》其一)、《讀山海經(jīng)詩》(陶集題作《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擬古詩》 (陶集題作《擬古九首》其七)、《歸去來并序》(陶集題作《歸去來辭并序》)。據(jù)筆者排比、統(tǒng)計,仇氏所引陶潛詩文見于《文選》者,共有七十二條。如果說,在杜詩中,不但化用陶潛詩文獨(dú)有的用典與用語,而且暗合陶潛詩文的用字與語意,卻又見于《文選》者,則至少有以下二十五條:即是說,至少此二十五條“以陶注杜”,甚至前文所引若干條“以陶注杜”,是比較有根據(jù)的。也就是說,仇氏有一部分“以陶注杜”是頗為合理的。(未完待續(xù))

      編號 杜詩詩題 杜詩原句 陶集題目 仇引陶潛 備注1 九日寄岑參 是節(jié)東籬菊 飲酒二十首其五 陶潛《九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仇作《九日》,非2 夏日李公見訪 孰謂吾廬幽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吾亦愛吾廬3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上有無心云 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文選》題作《歸去來并序》4自京竄至鳳翔喜達(dá)行在所其三死去憑誰報擬挽歌辭三首其三 死去何所道《文選》題作《挽歌詩》5 述懷 今夏草木長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長6 留別賈嚴(yán)二閣老兩院補(bǔ)闕今日始無云 擬古九首其七 日暮始無云 當(dāng)作“日暮天無云”7 遣興二首其一 性命茍不存詠貧士七首其一 知音茍不存8 赤谷西崦人家 藩籬帶松菊 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松菊猶存《文選》題作《歸去來并序》9 發(fā)同谷縣 仰慚林間翮詠貧士七首其一 遲遲出林翮10 五盤 豈若歸吾廬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11 贈蜀僧閭丘師兄而無車馬喧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12 遣意二首其一 漸喜交游絕 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喜息交以絕游《文選》題作《歸去來并序》;當(dāng)作“請息交以絕游”13 悲秋 愁窺高鳥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望云慚高鳥14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自為摘嘉蔬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 愿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當(dāng)作“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15 村雨 松菊新沾洗 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松菊猶存《文選》作《歸去來并序》16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地偏初衣夾 飲酒二十首其五 心遠(yuǎn)地自偏《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17 杜鵑 結(jié)廬錦水邊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18 武侯廟 空山草木長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長19 貽華陽柳少府 結(jié)廬依毀垣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 其一20 牽牛織女 初筵裛重露 飲酒二十首其七 裛露掇其英《文選》作《雜詩二首》《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二21 雨二首其二 落落出岫云 歸去來辭 陶潛辭:云無心而出岫《文選》作《歸去來并序》;當(dāng)作“云無心以出岫”22 故右仆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鬒變負(fù)人境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23 西閣二首其一 孤云無自心詠貧士七首其一;歸去來辭陶潛詩:孤云獨(dú)無依。又《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文選》作《歸去來并序》24 不離西閣二首其一地偏應(yīng)有瘴 飲酒二十首其五 心遠(yuǎn)地自偏《文選》作《雜詩二首》其一25 覃山人隱居 征君已去獨(dú)松菊 歸去來辭《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文選》作《歸去來并序》

      注釋:

      ① 《進(jìn)書表》,(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2007 年,冊五,頁2352。

      ② 《杜詩詳注》序,(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冊一,頁2。

      ③ 《進(jìn)書表》,(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冊五,頁2352。

      ④ 《進(jìn)書表》,(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冊五,頁2351-2352。

      ⑤ 仇兆鰲有自訂年譜《尚友堂年譜》,現(xiàn)藏中華書局圖書館,詳見方南生《海內(nèi)罕見的仇兆鰲自訂〈尚有堂年譜〉》, 《文獻(xiàn)》,1988年第2期,頁147-154。

      ⑥ 《杜詩詳注》提要,詳見 (清)永瑢、紀(jì)昀等撰:《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灣商務(wù)印書館,2001,冊四,集部 (一),頁36。

      ⑦ 詳見《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潏水集》卷五。

      ⑧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附編,頁2322-2323。

      ⑨ 筆者案,蘇寫本作楊休之,《北齊書》則作陽休之。

      ⑩ 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 《舊唐書·經(jīng)籍志》迻錄自《古今書錄》,僅刪削《古今書錄》的小序、釋道目錄以及對撰人的注解文字而已。有關(guān)《舊唐書·經(jīng)籍志》有否增補(bǔ)《古今書錄》,詳見牛繼清《〈舊唐書·經(jīng)籍志〉增補(bǔ)〈古今書錄〉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第1期,頁25-28)及武秀成《〈舊唐書·經(jīng)籍志〉“增補(bǔ)〈古今書錄〉”說辨誤》(《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第3期,頁9-15)。

      11 有關(guān)唐人對陶潛的接受,可參考劉中文《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年)、李紅霞《論唐人對陶淵明的受容》(《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 (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第3期,頁69-73)等。

      猜你喜歡
      陶潛杜詩文選
      夜讀(一)
      畫與理
      陶淵明的小脾氣
      閱讀時代(2021年8期)2021-08-26 16:30:00
      畫與理
      畫與理
      畫與理
      開卷有益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陶潛辭官隱情
      讀書(2017年2期)2017-02-09 17:45:38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申扎县| 秦安县| 南陵县| 凤山县| 滦平县| 汽车| 秦安县| 连城县| 蓝田县| 海盐县| 五莲县| 兴义市| 中卫市| 涞水县| 通化市| 姜堰市| 永胜县| 丰宁| 恭城| 淮滨县| 拜城县| 鹿泉市| 吉木乃县| 昌图县| 任丘市| 华宁县| 曲松县| 万源市| 社旗县| 西林县| 洞口县| 乐安县| 普兰店市| 马公市| 无锡市| 两当县| 虎林市| 墨脱县| 博湖县| 微山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