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科,路宏朝,王 琦
(陜西理工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鎘(cadmium,Cd)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確認的水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重金屬污染物[1-2]。具有污染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毒性強、難以降解以及能沿食物鏈轉移富集、污染后不易被發(fā)現(xiàn)等特點,對水生生物和人體產(chǎn)生嚴重的危害[3-5]。低濃度的鎘對魚類產(chǎn)生較強的毒性效應,導致各組織器官如鰓、肝、腎、腦等出現(xiàn)廣泛的損害,引起生長和繁殖異常,甚至死亡[6]。有研究顯示,肝臟是體內(nèi)最初鎘積累和產(chǎn)生毒性的主要部位[7]。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是一種良好的土壤與水域環(huán)境污染的監(jiān)測動物,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鰍科(Cobitidae)泥鰍屬,分布極為廣泛,取材方便,不受季節(jié)限制,抗病能力較強,食性廣。因此,近年來常被用來檢測水體的污染情況,評價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遺傳損害及毒理效應等[8-9]。本研究以泥鰍為實驗動物,采用生物毒性試驗,研究鎘對泥鰍肝臟的損傷和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從而探討鎘對魚類的毒害機制,間接檢測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并對泥鰍的抗逆機制作初步研究,為發(fā)展?jié)O業(yè)生產(chǎn)和水體中金屬污染防治提供依據(jù)。
1.1.1 試驗用動物 泥鰍購自陜西省漢中市水產(chǎn)市場,體長13.0cm±1.8cm,體重13.4g±1.4g。動物在曝氣2d的自來水中暫養(yǎng)5d后,挑選體格健壯、體表無損傷、個體差異較小的泥鰍作為試驗泥鰍。
1.1.2 試劑和儀器 氯化鎘(CdCl2·2.5H2O,分析純),天津市蘇莊化學試劑廠產(chǎn)品;其它試劑均為化學分析純試劑。生物研究顯微鏡(E600),尼康公司產(chǎn)品。
1.2.1 染毒 采用靜水養(yǎng)殖法[4],根據(jù)國家漁業(yè)水質(zhì)標準(Cd2+:≤0.005mg/L),并結合文獻[5],設置0.05、0.5、5.0mg/L 3個濃度的Cd2+染毒組,以曝氣2d以上自來水為陰性對照組,每組取12尾,試驗設立兩個平行試驗組。每組的染毒溶液15L,染毒時間分別為2、4、6、8、10d。
1.2.2 制作肝組織石蠟切片 染毒6d后,迅速采集肝組織,石蠟包埋,HE染色,光學顯微鏡觀察[6]。
1.2.3 過氧化氫酶活性 參照文獻[7],用濾紙吸干肝臟、稱重,加入4℃的0.25mol/L蔗糖溶液10 mL/g,勻漿,以15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液,用0.25mol/L蔗糖溶液將其稀釋20倍,置于4℃待測。采用硫代硫酸鈉(Na2S2O3)滴定法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各染毒組、對照組均加入0.01mol/L(pH6.8)H2O2磷酸緩沖液5mL;于25℃水浴中恒溫1min;染毒組加入酶液1mL,對照組加1mL純凈水,混勻,25℃水浴中保溫3min;加入0.5mol/L H2SO4溶液2mL,100g/L KI溶液0.5mL,10 g/L(NH4)2MoO4溶液1滴;混勻靜置3min,用0.005mol/L Na2S2O3溶液滴定,達淺黃色時,加淀粉指示劑3滴,至藍色消失,記錄消耗的Na2S2O3溶液數(shù)。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原始數(shù)據(jù)通過SPSS11.0軟件中的ANOVA程序處理。
染毒6d后,肉眼觀察較高濃度染毒組(Cd2+:0.5、5mg/L)泥鰍脊椎出現(xiàn)彎曲(圖1),體表有紅色出血點(圖2);解剖后發(fā)現(xiàn),體腔內(nèi)有大量的淡黃色液體滲出,肝(胰)臟和膽囊充盈腫大。
圖1 脊椎彎曲、畸形Fig.1 Antisternum bend and malformaction
圖2 體表出現(xiàn)血點Fig.2 Hemorrhage in body surface
泥鰍經(jīng)不同濃度Cd2+暴露染毒后,隨著染毒時間的延長,較高濃度染毒組(0.5、5mg/L)與對照組相比,肝組織結構出現(xiàn)異常變化(圖3,圖4)。主要表現(xiàn)為肝細胞腫脹,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象,肝索間隙增大,部分細胞內(nèi)出現(xiàn)小空泡,呈蜂窩狀,核被擠向一側(圖5);肝細胞條索狀消失,細胞內(nèi)出現(xiàn)較大的空泡,核懸浮在細胞的中央,細胞破裂,胞質(zhì)結構消失,細胞核出現(xiàn)濃縮、破裂、溶解,甚至消失(圖6)。
隨著鎘染毒濃度的增加和同一濃度處理時間的延長,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鈉量顯著下降。染毒2d后,染毒組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染毒4d后,0.05mg/L染毒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其余兩染毒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 <0.01);染毒6、8、10d后,染毒組與對照組之間相比都差異極顯著(P<0.01)(表1)。
圖3 對照組肝細胞結構正常(HE400×)Fig.3 Normal hepatic cell structure in control group(400×)
圖4 0.05mg/L染毒組肝索較明顯,細胞結構較完整(HE400×)Fig.4 Hepatic cord is more obvious and cell structure is complete in contaminated group of 0.05mg/L(400×)
圖5 0.5mg/L染毒組肝細胞彌散、破碎(HE400×)Fig.5 Hepatic cells are confused and broken in contaminated group of 0.5mg/L(400×)
圖6 5mg/L染毒組肝細胞破裂,溶解(HE400×)Fig.6 Hepatic cells are ruptured and dissoved in contaminated group of 0.5mg/L(400×)
表1 鎘對泥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Table1 Effects of Cd2+on liver catalase activity in loach
細胞內(nèi)的鎘能取代鈣與肌動蛋白、微管、微絲相結合,從而破壞細胞骨架的完整,損害細胞的功能;鎘還能破壞細胞之間的連接。鎘與磷質(zhì)(骨質(zhì)磷酸鈣)發(fā)生親和反應,將骨質(zhì)磷酸鈣中的鈣置換出來,使骨骼嚴重缺鈣而變得疏松、軟化,繼而發(fā)生萎縮、變形和骨折等[10]。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鎘染毒組(0.5 mg/L、5mg/L)泥鰍在染毒6d后脊椎出現(xiàn)了彎曲,說明是由于鈣的嚴重缺失才導致脊椎的變形。體表的紅色出血點,可能是由于水環(huán)境中的鎘被魚體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方面改變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壁損傷,引起出血,另一方面導致血紅蛋白降解產(chǎn)生大量血源性色素(含鐵血黃素)所致[11]。
在環(huán)境脅迫等逆境情況下,生物體內(nèi)廣泛存在活性氧曝發(fā)現(xiàn)象,導致自由基增多,使細胞膜產(chǎn)生過氧化,引起細胞膜的破壞和損傷。過氧化氫酶在清除超氧自由基、H2O2和過氧化物及阻止或減少羥基自由基形成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12]。本試驗中,隨著染毒濃度的增加和同一濃度處理時間的延長,硫代硫酸鈉所消耗的量越來越少,表明肝組織中過氧化氫酶的催化能力越來越弱,即Cd2+對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越來越大。結合肝臟顯微結構觀察發(fā)現(xiàn),當Cd2+的染毒劑量達到0.5mg/L時泥鰍肝臟出現(xiàn)了損傷,濃度越大肝損傷越嚴重。
綜上所述,泥鰍對Cd2+反應較為靈敏,能反映水體中污染物的作用,是一種較有前途的生物檢測指標和生物標志物。
[1]Colbom T.Developmental effect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in wildlife and humans[J].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3(101):378-384.
[2]成 嘉,符貴紅,劉 芳,等.重金屬對鯽魚乳酸脫氫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J].生命科學研究,2006,10(4):372-376.
[3]楊麗華,方展強,鄭文彪,等.鎘對鯽魚鰓和肝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響[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3(3):13-15.
[4]高 舉,趙欣平,詹付鳳,等.鉛對鯽魚堿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響[J].四川動物,2008,27(2):201-204.
[5]胡 蓉,唐正義.鎘對鯽魚肝胰臟CAT和SOD活性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8):94-98.
[6]胡曉磐,周建華.鎘對魚類毒性作用的研究現(xiàn)狀[J].水利漁業(yè),2005,25(2):76-78.
[7]王莎莎,陳 龍,夏樹開,等.鎘誘發(fā)肝細胞毒性和胞內(nèi)Ca2+變化及硒的保護作用研究[J].分子生物學學報,2006,39(4):350-356.
[8]宋志慧,陳天乙,馬維琦.有機錫化合物對蘿卜螺的毒性作用[J].環(huán)境科學,1997,18(4):83-84.
[9]于淑池,許麗敏,朱葉蓮,等.對苯二胺對泥鰍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評價[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1,32(2):131-134.
[10]黃秋蟬,韋友歡,黎曉峰.鎘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及其機理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9):2528-2531.
[11]汪開毓.鯉魚細菌性敗血癥的病理學研究[J].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22(3):257-262.
[12]Frank V,Eva V,James F D,et al.The role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plant signal transduction[J].Plant Science,2001(161):4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