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仙
1963年,一個男孩兒在廣東一個大家庭呱呱墜地。男孩兒的父親是小提琴手,母親是樂團的女高音歌手。在這樣的家庭中,他理所當然應該成為一個音樂人,事實上,他也的確繼承了雙親的音樂天分,五六歲的時候,別的小孩都還在玩泥巴,他卻已經(jīng)把肖邦的鋼琴曲彈得非常流暢動聽。
如果沒有生活的巨大變故,我們今天也許看到的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可世間的事往往陰差陽錯。
因為一次意外,母親的嗓子出了問題,無法繼續(xù)演唱事業(yè)。然而就是這樣一次意外,卻改變了兩代人的人生道路。
因為母親家族在廣東是有名的武術(shù)世家,母親自小就受過系統(tǒng)的武術(shù)訓練,對于中國功夫,有著深厚的情感和造詣。于是,無法繼續(xù)演唱事業(yè)的母親索性遠赴美國,獨自創(chuàng)辦了武館。十多年打拼下來,憑著家族在武術(shù)界深廣的人脈和自己的努力,母親創(chuàng)辦的中華武術(shù)研究會逐漸揚名世界,被人譽為“太極宗師”。
在這樣的情形下,11歲那年,男孩兒也隨父親移民去了美國波士頓。他開始進入母親在波士頓開設的武館里習武。擅長器樂的父親期望他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音樂人,但他并不喜歡,寧可凌晨5點起來跟著母親習武。有時剛練完武,手掌上的血泡還在滲血,就被父親叫去彈琴,男孩兒自然不樂意。母親看出他的“形”和“性”,就勸父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兒子自己從樂器和武術(shù)中選擇!”最終,他得到“特赦”——優(yōu)先習武,彈琴自便。
在習武的強度上,母親也不做強求,只是常問他一個問題:“與人刀劍相向時,你相信自己的身手嗎?”這句充滿禪意的警示讓男孩兒在平時練習時不敢懈怠,也贊嘆母親確是一位太極高手,對任何事情都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智慧。
男孩兒到了十六七歲的成長關(guān)鍵時期,母親動員他去北京武術(shù)專業(yè)隊將多年的武藝“淬火”一番。男孩兒不想遠離家人,但他信賴母親的眼光,于是拋開所有眷戀,只身前往北京市什剎海運動學校武術(shù)隊接受了兩年多的訓練。19歲學成回到美國,他當年就獲得全美武術(shù)冠軍,并通過母親的一位學生介紹,從此踏進香港影視圈。
起初,他的演藝事業(yè)并不順利。他在影視圈里沉浮了20年,出演了三四十部影視作品還未見大紅大紫,更糟糕的是當時還因嘗試自己導戲借了不少高利貸,以致事業(yè)和經(jīng)濟都陷入低谷。
那段茫然的日子,他開始用抽煙排遣壓力,煙癮越來越大。有一天,母親來片場探班后終于忍無可忍,說:“我跟你比一比吧!從今天起,我戒掉喝了30年的茶,你戒掉抽了3年的煙,看誰贏!”事后他聽妹妹說,母親從那天起就果真不喝茶了,他無可推托,就此戒了煙。
經(jīng)過不懈努力和打拼,如今,他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國際武打巨星,以獨創(chuàng)的風格動作片享譽全球,曾主演《葉問》、《殺破狼》、《導火線》、《畫皮》等50多部影視作品,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與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武術(shù)指導獎”。
沒錯,他就是新功夫之王甄子丹。他的母親,就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武術(shù)家之一——麥寶嬋女士。心有多遠,母愛就能陪你走多遠!
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