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宦官與圖書刊刻考述

      2012-07-14 08:26:28高志忠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年8期
      關鍵詞:刻書刊刻宦官

      ●高志忠,溫 斌

      (1.暨南大學 中文系,廣州 510632;2.包頭師范學院 文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明代官刻比前代較為發(fā)達,且首開“內府刻書”之先河,由司禮監(jiān)主持,這和明代倚重宦官有直接關系,他們不僅把持朝政,也掌握了國家主流出版、傳播機構。《北京志·故宮志》“明宮刻書”條記:“嘉靖十年(1531年),司禮監(jiān)有工匠1583名,其中從事刻書的1200余人,規(guī)模相當龐大。經廠內部分工精細,有刊字匠315名,刷印匠134名,折配匠189名,裱背匠293名,箋紙匠62名,裁歷匠80名,筆匠48名,畫匠76名,黑墨匠77名。[1]486按這樣的計算,司禮監(jiān)1583名工匠中有1200多人從事書籍刊刻,經廠人數占了司禮監(jiān)總編制的80%之多,可以看出內府刻書的恢弘氣勢。劉若愚《酌中志》卷18“內板經書紀略”對此有專門記載:[2]

      凡司禮監(jiān)經廠庫內所藏祖宗累朝傳遺秘書典籍,皆提督總其事,而掌司、監(jiān)工分其細也。自神廟靜攝年久,講幄塵封,右文不終,官如傳舍,遂多被匠夫廚役偷出貨賣。柘黃之帙,公然羅列于市肆中,而有寶圖書,再五人敢詰其來自何處者。……即庫中見貯之書,屋漏浥損,鼠嚙蟲巢,有蛀如玲瓏板者,有塵霉如泥板者,放失虧缺,且甚一日。若以萬歷初年較,蓋已什減六七矣?!孀谠O內書堂,原欲于此陶鑄真才,冀得實用。按《古文真寶》、《古文精粹》二書皆出于老學究所選。

      上述文獻整體介紹了司禮監(jiān)所屬經廠內從事書籍刊刻的人數之多,人員分工之細,以及庫內所藏皆歷代遺存秘書典籍。并就萬歷以后,國勢衰微,由于疏于管理,經廠所存版片或被當柴燒掉,或被監(jiān)管人員盜賣掉的狀況。從文獻中,我們還知道,宦官教育機構內書堂弟子的部分教材與課本,也是于內府刊刻和收藏的,這里也當是他們獲取“私書”的來源之一。

      關于司禮監(jiān)刻書在明代刊刻機構中的地位與作用,張璉在《明代中央政府出版與文化政策之研究》中指出,“明代刊刻從盛衰情況看,前期以司禮監(jiān)刻書為主,正統(tǒng)以降,漸趨寥落,后期以南北二國子監(jiān)刊刻為主?!彼€指出,“就出版數量與地位而言,司禮監(jiān)刻書種類與數量最多,南京國子監(jiān)次之,北京國子監(jiān)最少?!保?]

      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87,史部四十三《經廠書目一卷》云:“明內府所刊書目也。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有此書,亦作一卷。經廠即內番經廠,明世以宦官主之。書籍刊版,皆貯于此。所列書一百十四部,凡冊數、頁數、紙幅多寡,一一詳載。蓋即當時通行則例,好事者錄而傳之。然大抵皆習見之書,甚者《神童詩》、《百家姓》亦廁其中,殊為猥雜。今印行之本尚有流傳,往往舛錯,疑誤后生。該天祿石渠之任,而以寺人領之,此與唐魚朝恩判國子監(jiān)何異!明政不綱,此亦一端。而當時未有論及之者。宜馮??扑接?,其文曰內翰之章也。案馮保印文,見所作《經書輯音·序文》末?!保?]

      這里提及的內府本具體刊印的書目,在《酌中志》卷18《內板經書紀略》中有更為詳細龐雜的列舉,所涉經、史、子、集各部皆有。

      司禮監(jiān)經廠本的特點是,“冊首均鈐有‘廣運之寶’的印記,雕刻精良,而且均刻有句讀,缺點是校勘不精”。[5]57這也印證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其“往往舛錯,疑誤后生?!?/p>

      事實上,《酌中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提的經廠都很籠統(tǒng)。內府刻書分別在3個經廠進行。《北京志·故宮志》對此給予分別介紹:

      漢經廠,設官不詳。由太監(jiān)若干員管理。每遇收選太監(jiān),則撥數十名習念佛教諸品經懺。其是否持戒,聽其自便。每遇萬壽節(jié)。正旦、中元等節(jié),于宮中建道場,遣內大臣瞻禮,揚幡掛榜,如外界之應付僧所辦之事。其僧伽帽、袈裟、緇衣亦與外界僧人相同,只是不落發(fā)。事畢,仍各易太監(jiān)服色。萬歷間曾選經典精熟、心性老成、持齋者數員,教習宮女數十人,于佛前作法事,行香念經,如同尼姑,亦不落發(fā)。廠在皇城以內。

      番經廠,設掌印太監(jiān)一員,貼廠太監(jiān)、各司房太監(jiān)數十員,于各衙帶銜。此廠習念西方梵唄經咒。宮中英華殿所供西番佛像皆陳列,近侍太監(jiān)司其燈燭香火。其隆德殿、欽安殿亦各有近侍太監(jiān)專陳設。凡做好事,則懸設幡榜。惟此番經廠,乃立監(jiān)齋神于門旁。本廠內官,皆戴番僧帽,穿紅袍、黃領、黃護腰。

      道經廠,設掌廠太監(jiān)一員,貼廠各司房太監(jiān)數十員,于各衙門帶銜。有數十名太監(jiān),習演道教諸品經懺。凡建醮做好事,亦隆德殿或欽安殿懸幡掛榜,而云璈清雅,儼若仙音。萬歷皇帝初欲選宮女數十人,令習道教,為女道士。掌壇太監(jiān)認為諸天神將甚嚴肅,恐女子無知,惹咎不便。因而中止。[1]276

      通過以上三則文獻的介紹,我們可知經廠不僅是皇家刊刻書籍的場所,同時也參與佛、道事務并進行相關戲曲編演等,從而承擔著宗教教化和宗教儀禮的作用。此外,從教習宮女方面而言,足見皇家希冀奴婢們都能對佛道有所虔誠,這樣一心向善,也便于麻痹其思想,更便于其管理和使用。事實上皇家以佛道儀禮來達到儒家穩(wěn)定性統(tǒng)治,佛道只是他們進行管理的有力工具而已。

      而據《北京志·出版志》記:“內府(皇室) 刻書,大部分是以明朝皇帝的名義編著的有關政教禮治的書。……漢經廠以刻本朝四部各書(經、史、子、集)為主,番經廠以刻佛經為主。道經廠以刻道家著作為主?!保?]這樣的分類,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內府刻書以儒、釋、道三家為主。

      而番經廠又以刊刻藏經為主,這既影響了宦官的信仰也溝通了漢藏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同時也是儒釋道三家合流在皇家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司禮監(jiān)刻書,就書目種類而言,所刊之書多為經史讀本、國家政令及皇帝御制之書。按類別而分,有御制書、中宮御制書,此外還刊刻內府授課之讀本、釋道經典及殿前對策之試題,還有為數不少的通俗類文學讀物。如嘉靖元年(1522年),司禮監(jiān)刊刻《三國志通俗演義》,凡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6]

      司禮監(jiān)刻書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于,雖然是皇家出版機構,但也有許多私刻、自刻本在這里刊刻?!侗本┲尽こ霭嬷尽分羞@樣解釋自刻本:“所謂自刻本是作者自己出資主持刻印的書本。在北京地區(qū)尤為盛行,自刻本有兩種形式:一是作者出資委托書坊或雇用刻工,按自己的意圖,設計版式行款刻??;二是不但自己出資,還要自己寫樣上版,然后委托書坊或雇用工匠刻印。自刻本一般校勘精審,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寫上版,就更為珍貴?!保?]81

      萬歷年間,宦官金忠曾自刻《御世仁風》[7]敬獻帝王,進行勸諭。但他沒有選擇在司禮監(jiān)刊刻,而是選擇當時刻工精細的安徽新安,這還說明金忠的物質經濟雄厚。作者非贏利性刊刻,一是出于個人愛好,一是出于政治利益。

      對于司禮監(jiān)宦官來說,他們常常根據個人的喜歡而刊刻不同書籍?!蹲弥兄尽肪?記載:“神廟左右內臣,如孫海、客用之流,日以狗馬拳棍導神廟以武,馮(保)則凡事導引以文,蒙養(yǎng)之績,在馮為多。司禮監(jiān)所刻《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鑒直解》《帝鑒圖說》等書,至今見之者,每為咨嗟嘆息焉?!本?記載:“先監(jiān)(陳矩) 每暇即玩味《大學衍義補》,或令左右誦聽。乙巳之冬,奏進二部,請發(fā)司禮監(jiān)重刊……”卷9:“先監(jiān)陳矩去世之后,十余年才刊刻完畢《大學衍義補》。累臣曾具草募化同會之人,捐資印造?!本?6記載:“萬歷年間,惟孫太監(jiān)隆,先監(jiān)之同年也,多學善書,曾刻《通鑒總類》《中鑒錄》等書。”可見,經廠除了刊刻御制、典制書籍等外,權勢宦官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興趣所在進行相關書籍刊刻。

      而據《北京志·出版志》記,宦官二十四衙門除了司禮監(jiān)刻書外,其它一些監(jiān)局偶爾也會刊刻專業(yè)類書籍。如御馬監(jiān)曾刊刻過《馬經》一書。[5]89

      通過以上論述,就司禮監(jiān)刊刻書籍的目的和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1 整理古籍

      書籍刊刻與出版中,很多情況下要進行注釋、翻譯、校勘、辨?zhèn)?、考證、版本目錄的整理。如宦官扶安、晏宏曾編著目錄學著作《通鑒綱目》。《續(xù)四庫提要三種》卷2中這樣說明:“《資治通鑒綱目集說五十九卷前編二卷》明扶安撰,晏宏補校?!藭蠄D書館所藏嘉靖原刊本,附錄之以見后世宦官之無李巡其人也。”[8]《酌中志》卷22對此也有記載:“今經廠所貯《晏公綱目》板一部,宏遺物也。內臣多愛,重刷印之?!彼径Y監(jiān)由于地處宮廷,藏書豐富,征引弘富,這些有利的客觀條件是其他外廷部門所無法比擬的,只是限于工作人員學識有限,或疏于管理,所以不免存在一些訛誤。

      2 傳播文化

      宦官刊刻什么書籍原則上是受命行為,是帝王在太平盛世表達文治的需要,他們只是勞務者,但因為宦官職掌了這樣的權力,客觀上促成了這一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有序進行。另外他們有時也利用這樣的便利,刊刻自己喜好的書籍。尤其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幾乎都是內書堂出身,他們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知識型宦官,所以無論主觀上還是客觀上他們的行為都對文學、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考察司禮監(jiān)刊印書籍對文學的貢獻,還要從所刻書目說起。按《酌中志》卷18所提供的版目,明末天啟、崇禎時期內府所藏內版書中的子部有:《孔子家語》《劉向新序》《劉向說苑》《詩學大成》《事文類聚》《胡僧詩》等等。集部有:《李白詩》《呂真人文集》《御制文集》《草堂詩余》《恩紀含春堂詩》《雍熙樂府》《千家詩》《選詩補注》《唐詩鼓吹》《唐圣三體詩》《神童詩》《祥異賦》《古文真寶》《古文精粹》《擊壤集》《步天歌》《四時歌曲》《山歌》。[1]487這些詩文集的刊刻對于保存和傳播文學典籍是有貢獻的。

      當然宦官職掌內府刻書也有弊端。在監(jiān)管失控的情況下,他們往往將不利于自身的內容從書籍中刪除。皇甫錄《明紀略》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皇明祖訓》所以教戒后世者甚備,獨委任閹人之禁無之,世以為怪,或云本有此條,因板在司禮監(jiān),削去耳。閹人當刑無斬首,惟剝皮、凌遲二條以其刑余之人也?!保?]利用職務之便,將不利于自己同類的律令刪除,這和文人將曾經書寫給權勢宦官的阿諛作品從自己的文集中刪除真是不謀而合。

      除了官方的集體行為外,一些有學養(yǎng)的宦官也十分注重文化書籍的傳承與傳播?!蹲弥兄尽肪?8記:“又累臣曾見《車駕幸地錄》所載,正德十五年閏八月內,武廟南征回如鎮(zhèn)江,幸大學士楊一清第,曾進抄本《冊府元龜》,一部,共一千卷,計二百二本。累臣曾向韓提督世祿言及,幸有一部,然舛錯頗多,至不能句,似非楊宅所獻之書。李永貞遂雇人借抄一部,仍將原本交還。而抄本一部,聞丁卯冬已有人獻于王體乾矣。至崇禎己卯夏,體乾沒產,又不知落何人手也?!毕窭钣镭戇@樣的知識型宦官如此善待古籍珍本,無疑促進了文學事業(yè)的傳播與保存。

      職掌百科全書式的皇家書籍刊刻出版,對于司禮監(jiān)及其下屬的經廠宦官來說也會受到這些書籍內容的熏陶、習染乃至教育。同時漢經廠的儒家教化讀物;番經廠、道經廠經書的印制,對宦官的政教意識、宗教信仰同樣會產生一些影響,如《酌中志》卷22云:“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眾,其墳必僧寺也。”

      由于司禮監(jiān)擁有雄厚的財力、物力支持,又有精良的藝術與技術背景,所以他們所刊刻的書籍十分講究包裝?!侗本┲尽こ霭嬷尽愤@樣記錄:

      明代在北京設立的司禮監(jiān)經廠,是一所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印刷廠,其總人數為1200人,其中從事書籍裝幀的工匠就有700多人。

      ……

      明代北京所印書籍的裝幀形制,以經廠本最為代表性。它所印刷的經史類書籍,版面行格疏朗,字體楷書端正、大黑口、雙魚尾、注釋用雙行小字,多采用包背裝。藏書家多稱“監(jiān)書天下第一”。其所印《大統(tǒng)歷》(附圖)有兩種裝幀方式,一是包背裝,一是經折裝?!ň€裝書)最具代表性的是經廠印刷的《大統(tǒng)歷》,不但蓋有政府公章,并有政府文告,申明不得私自翻印。[5]404-405

      1200人中700人從事裝幀,可見經廠本很注重包裝,尤其一些佛、道經多采用經折裝,且配有函套。包裝是有很大的宣傳效應的,而且已經有了類似今天的版權申明。這些都保證了書籍保存的質量問題。

      經廠書籍不但注重裝幀,而且還適應不同讀者的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包裝。“既有供上層使用的豪華本,也有供中下層人士使用的普通本?!保?]404以致被藏書者譽為“監(jiān)書天下第一”。

      還需補充的是,經廠本也普遍用于頒賞,因而流傳更廣。據《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及《明代版刻綜目》等著錄,現在的經廠本仍然有數十種之多。[10]

      事實上,司禮監(jiān)經廠不僅是刻書之所,也是藏書之處,收藏的內版書僅天啟、崇禎兩朝就有160余種。[1]491此外,明代多處宮廷藏書都為宦官所職掌?!蹲弥兄尽肪?6“司禮監(jiān)”條下記:

      司禮監(jiān)提督一員,秩在監(jiān)官之上,于本衙門居住,職掌古今書籍、名畫、冊葉、手卷、筆、墨、硯、綾紗、絹布、紙札,各有庫貯之,選監(jiān)工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鎖鑰。所屬掌官四員或六員佐理之,并內書堂亦屬之。又,經廠掌司四員或六員,在經廠居住,只管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佛藏、道藏、番藏,皆佐理之。自提督以下,則監(jiān)官、典簿十余員。第一員監(jiān)官提督皇史宬,并新房。

      “中書房”條下記:“專管文華殿中書所寫書籍、對聯(lián)、扇柄等件?!薄坝帽O(jiān)”條下記:“掌管武英殿中書承旨所寫書籍、畫扇,奏進御前,亦猶中書房之于文華殿中書也?!睆囊陨衔墨I可知,司禮監(jiān)、中書房、御用監(jiān)多個監(jiān)局職掌或參與管理宮內書籍、文物珍藏,以及帝、后私人藏書。

      同時,包括文淵閣、皇史宬在內的皇家藏書宦官也是參與其中的。總之,宦官廣泛參與和職掌宮廷藏書在明代是客觀的事實,而這些書籍又是文學、文化的載體,所以宦官無形中對于促進文學、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除了參與宮內藏書的保管外,一些宦官還有私人收藏。汪砢玉《珊瑚網》“名畫題跋”條記:“明內監(jiān)所藏(見沈石田客座新聞) 小李并大李金碧各一卷,王維雪景一大卷(三四丈),閻立本鎖諫圖,顧宏偃松軸,韓滉班姬題扇,惠崇鬬牛,韓干馬五卷,黃筌醉錦圖又聚禽圖,周昉對鏡仕女,董范巨然等卷,李景瑞應圖。成化末太監(jiān)錢能、王賜在南都毎五日舁書畫,工柜循環(huán)互玩。御史司馬公望見多晉、唐、宋物,元氏不暇論矣!并收云南沐府物,計值四萬余金?!保?1]

      宦官私人珍藏書畫,一方面說明其文化素養(yǎng)較高,另一方面也有附庸風雅的可能。但不管怎樣,他們對于古董字畫的收藏與展玩,無疑也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保存和傳播。

      [1]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志·世界文化遺產卷·故宮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明)劉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3]張璉.明代中央政府出版與文化政策之研究[M].臺北:臺灣花木蘭出版社,2006.

      [4](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志·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卷·出版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明)羅貫中.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明) 金忠.御世仁風[M].明刻本.

      [8]胡玉縉.續(xù)四庫提要三種[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9](明)皇甫錄.明紀略[M].民國景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本.

      [10]張升.明清宮廷藏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1](明) 汪砢玉.珊瑚網[M].卷47.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猜你喜歡
      刻書刊刻宦官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4:38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論晚明元劇選刊刻現象及其文化審美意義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18
      論元代儒學刻書
      卷宗(2017年9期)2017-07-07 18:32:54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植物名實圖考》在山西刊刻流傳述略
      魯圖藏安丘王筠著述書板刊刻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兩宋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1
      乐东| 军事| 门头沟区| 民乐县| 西贡区| 内黄县| 巴彦淖尔市| 扶余县| 武清区| 江安县| 富宁县| 连山| 汝南县| 稻城县| 当涂县| 鹤峰县| 漾濞| 舒兰市| 当雄县| 房山区| 绍兴市| 基隆市| 疏勒县| 阿巴嘎旗| 高安市| 云梦县| 额尔古纳市| 方山县| 福建省| 饶阳县| 化州市| 思茅市| 兰州市| 屏山县| 惠州市| 大渡口区| 都兰县| 芒康县| 淮南市| 巴中市|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