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元代儒學刻書

      2017-07-07 18:32:54張若群
      卷宗 2017年9期
      關(guān)鍵詞:中書省行省刻書

      張若群

      摘 要:元代刻書對宋代刻書有所繼承和發(fā)展,展現(xiàn)出自己的風格。元代各路儒學刻書更是歷代刻書的特有現(xiàn)象,本文旨在探索元代各路儒學刻書的社會背景、刻書方式、刻書內(nèi)容,并分析其刻書特點。

      關(guān)鍵字:元代;儒學;路;刻書

      官刻書是元代圖書出版的主要途徑,官方刻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由中央機構(gòu)刻印,二是由中央各部門、地方政府機構(gòu)通過行政命令頒下到各路儒學刻印。儒學,元代政府在各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區(qū)設(shè)立的地方學校,分別稱為路學、府學、州學、縣學。因傳授學習的內(nèi)容多為儒學經(jīng)典和學說,又叫儒學。有文獻記載:“元時書籍,并由中書省牒下諸路刊行”,這里的“諸路”就是指各路儒學。

      1 元代儒學刻書的背景

      (一)學校的設(shè)立

      元朝政府是草原蒙古貴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其南下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受到漢人尊經(jīng)崇儒思想的影響,一方面,作為“王政之先”的興辦學校政策受到了元朝統(tǒng)治者的青睞;另一方面元朝統(tǒng)治者也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籠絡(luò)漢族知識分子,減少對蒙古政權(quán)的抵制,穩(wěn)固元朝的統(tǒng)治。元朝政府在建立之后加強全國各級儒學的建設(shè),在全國各路、府、州、縣普遍設(shè)立儒學。據(jù)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大司農(nóng)司的統(tǒng)計,元朝建元不到二十年,“諸路學校凡二萬一百六十六所,儲義糧九萬五百三十石”2由此可以看出元朝設(shè)立學校風氣之盛。正是由于元代覆蓋各級行政區(qū)儒學的設(shè)立,為元代儒學刻書提供了基本的刻書機構(gòu)以及文化氛圍。

      (二)刻書經(jīng)費來源

      元朝政府為保證學校有足夠的經(jīng)費,每個學校都設(shè)有學田,所收全部由學校支配。并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命中書省議行貢舉之法時,又令“其無學田去處,量撥荒閑田土,給贍生徒,所司常與存恤。”3于至元二十三年,元政府還改變了“江南學田昔皆隸官”的舊例,下令學田一律交給各學校,實行自理。“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命江南諸路學及各縣學內(nèi)設(shè)立小學,選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過化之地,明賢經(jīng)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并立為書院”4,后又用法律的形式明確 規(guī)定: “諸各處學校,為講習作養(yǎng)之地,有司輒侵借其錢糧者,禁之?!?這樣又從法律上保證了學校辦學所必要的經(jīng)費。元代這種文化政策給各路儒學??逃?,提供了人力條件和經(jīng)濟基礎(chǔ).

      (三)文化環(huán)境

      元代政府為貫徹尊經(jīng)重儒、興學立教的文治政策,十分重視高等教育以及歷代書籍的纂集與刊刻。政府這種寬松的文化政策的支持推動了刻書事業(yè)的發(fā)展。元代各路儒學刻書多是收國子監(jiān)或者國家委派刻書,或者是刊印地方性圖書、學校山長著作以及刊刻學校教學用書,廣泛的刻書內(nèi)容來源為元代儒學刻書的繁榮提供了重要保證。

      2 元代儒學所刻主要書籍

      (一)元代儒學刻書方式

      元代刻書有從中央到地方嚴密的刻書體制,各路儒學承辦刻書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皇帝直接下令給各路儒學編纂刻印書籍,比如杭州路儒學刻印《宋史》,牒文中“裝潢完備,差官赴都解納”的記載;

      由集賢院牒呈中書省和禮部下行各路儒學刻書,如延祐五年集賢院呈請中書省,禮部議準,令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各路儒學,刻印郝文忠《陵川集》三十九卷。

      國子監(jiān)通過中書省將刻書命令下達給各路儒學,比如慶元路儒學刻印《玉?!肪褪菄颖O(jiān)呈請中書省批準,下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后又分派慶元路儒學進行刻印的;

      御史臺通過中書省和禮部,下行省和各路儒學刻書,如至正八年御史臺根據(jù)監(jiān)察御史呈請,申報中書省,送禮部議準,下江浙行省,發(fā)各路儒學刻印宋褧《燕石集》十五卷;

      由各道肅政廉訪司發(fā)起,下各路濡學刻書:如至正二十五年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下平江路儒學,刻印鮑彪注《戰(zhàn)國策》十卷。

      從上面敘述來看,元代的官刻書籍從各個渠道而來,通向各路儒學,最終由各路儒學付梓刊印,這是元代出版事業(yè)管理體系上的特點。

      (二)各路儒學所刻書籍

      元代儒學刻書作為獨特的歷史現(xiàn)象,各路儒學所刻書籍在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都有涉獵,最為出名的是九路刻十七史,但是九路有沒有完成十七史的刻書任務(wù),歷來存在有很大的爭議,本文僅就明確刻書時間及地點的書籍進行歸納。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對于統(tǒng)治時間較短的元代來說,元代儒學刻書的數(shù)量是相當大的,刻書內(nèi)容也涉及了各個知識門類。

      3 元代儒學刻書特點

      1、刻書時間:忽必烈時期儒學已經(jīng)開始刻書,但是元朝建立之初由于各路儒學設(shè)立還不夠完善,所以儒學刻書較少。到大德年間,九路入學開始刊刻十七史(十史)出現(xiàn)了一次儒學刻書的第一個小高峰。但是從武宗開始,對皇位的爭奪更加激烈,從1312到1333年,二十一年時間中更換了七個皇帝?;实鄹鼡Q頻繁導致皇室貴族內(nèi)部的相互爭奪殘殺,統(tǒng)治集團四分五裂,并且給人民帶來莫大災難。到元惠帝時期,其在位時間比較長,社會環(huán)境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刻書事業(yè)又走上第二個高峰。

      2、刻書內(nèi)容:元代統(tǒng)治前期,蒙古族統(tǒng)治者踐行了“尊經(jīng)重儒、興學立教”的政策,所刻之書經(jīng)史子集都有所涉獵,但多是史書、儒學經(jīng)典等書。到元代后期刻書類型增多,出現(xiàn)《金陵新志》等方志類書籍、《金石例》等金石類書籍及《救荒活命類要》等專門救災類書籍。可以看得出來元代兩次刻書高峰刻書類型的側(cè)重是有所不同的。

      3、刻書地點:元代儒學刻書地點集中在了江浙行省和江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以及湖廣行省也有,但是極少。河南江北行省有揚州路及中興路刻書,湖廣行省僅有武昌路一路設(shè)置儒學刻書。江西行省有龍興路、瑞州路、臨江路、贛州路及撫州路等,江浙行省有集慶路、嘉興路、饒州路、紹興路、溫州路、寧國路、池州路、信州路、婺州路、徽州路、廣德路、溫州路、慶元路、建寧路、揚州路等。綜上來看,在元代儒學刻書中,江浙行省占了主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4、刻書版式的總結(jié):元代九路儒學刻書因為是九路聯(lián)合刻書,所以刻書特點比較明顯,總體來說,元代第一個儒學刻書小高峰九路儒學刻史書大多版式采用左右雙邊或者四周雙邊、雙魚尾或者三魚尾、多白口,細黑口也有出現(xiàn)、半葉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書中鈐有印記,框縱在二十一厘米到二十三厘米,框橫在十五到十七厘米。元代后期儒學刻書的特點表現(xiàn)出多樣化,總體來說儒學刻書黑口占大多數(shù),而且每半葉行數(shù)以及每行的字數(shù)都有所減少,字較元朝前期有所變大。

      4 結(jié)語

      元代儒學刻書受到政府政策和經(jīng)濟兩方面的大力支持,所刻印的書籍數(shù)量大、質(zhì)量高,在元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后世提供了許多翻刻、重刻的底本,對保存和傳播古籍做出了很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于敏中:天祿琳瑯書目[M].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wù)印刷館.1983

      [2]《元史》,卷十四,《世祖本紀》轉(zhuǎn)引自李致忠.元代刻書述略[J].文獻,1981(12).

      [3]《大元圣政國朝典章》卷二《興學?!忿D(zhuǎn)引自:蓬瑤.簡論元代九路儒學刻十七史及其歷史價值[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4][清]孫承澤纂《天府廣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30

      [5] 《元史》卷一〇三,《刑法志二》轉(zhuǎn)引自: 蓬瑤.簡論元代九路儒學刻十七史及其歷史價值[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作者簡介

      猜你喜歡
      中書省行省刻書
      知識拓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直中書省
      黑水城所出《宣光二年甘肅等處行中書省亦集乃分省咨文》再探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08
      西夏遺民也兒吉尼與元末廣西行省的設(shè)置與維持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0
      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的巡察機制
      安徽史學(2017年5期)2017-11-07 06:26:12
      論元代儒學刻書
      卷宗(2017年7期)2017-06-06 14:56:06
      錦州市博物館藏“中統(tǒng)元寶交鈔”銅鈔版
      中國錢幣(2017年6期)2017-05-30 09:52:24
      Thoughts on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and China’s Frontier Governance
      民族學刊(2014年3期)2014-04-29 05:44:19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兩宋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1
      织金县| 高雄县| 蓝山县| 泽普县| 高邑县| 微博| 西青区| 闻喜县| 洪洞县| 新巴尔虎右旗| 田阳县| 精河县| 石嘴山市| 深水埗区| 固原市| 保定市| 明光市| 桃江县| 平谷区| 富平县| 达州市| 全南县| 通州区| 吉安市| 阜新市| 天峻县| 湖南省| 东明县| 宣城市| 杂多县| 咸丰县| 兴国县| 横山县| 龙南县| 溆浦县| 宜兰县| 日照市| 苏尼特左旗| 洛浦县| 潜山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