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縣屬川西盆周地帶,山、丘、壩各具特色,海拔500~2500 m,年平均氣溫16.3℃,年降雨量1261 mm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1058.7小時以上,無霜期300天左右,春來較早,四季分明,地理條件優(yōu)越,是發(fā)展小麥的最佳區(qū)域。常年種植小麥面積14.9萬畝,平均畝產300.7 kg,總產4.48萬噸。通過實施國家糧油技術體系建設、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小麥產量逐年提高,由項目實施前的300.7 kg/畝,提高到340.5 kg/畝,畝增39.8 kg,增產13.2%,同時涌現(xiàn)出畝產500 kg以上的核心示范片。
但近幾年來,國家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使得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民外出務工、經(jīng)商增多,小麥收獲時又遇大春水稻、玉米、紅薯搶時播栽,勞動力緊缺,勞動力價格持續(xù)上漲,原來精耕細作方式的小窩疏株密植、翻耕條播小麥產量雖高,但投勞多,常常是增產不增收。因此,探索研究和總結小麥輕簡化栽培是穩(wěn)定和擴大小麥面積、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安縣農業(yè)局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從2011~2012年連續(xù)兩年進行了小麥淺旋耕與小窩疏株密植栽培技術對比試驗,現(xiàn)將2012年的對比試驗分述如下:
1.試驗地點 綿陽市安縣秀水鎮(zhèn)長春村3組,面積1.5畝。
2.參試品種 綿麥367。
3.試驗方法 采用同田大區(qū)對比試驗,不設重復,撒播淺旋耕栽培技術處理面積0.75畝,免耕小窩疏株密植栽培技術處理面積0.75畝,畝用種量12.5 kg,底肥畝用40%小麥專用配方肥35 kg,播種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淺旋耕撒播技術 水稻收獲后,理好“三溝”(邊溝、廂溝、中溝),達到溝溝相通,田間無積水。2011年10月15日,播前化學除草:畝用20%百速頓(草銨磷)水劑250 ml對水30 kg噴霧。10月20日將小麥種9.375 kg、40%小麥專用配方肥26.25 kg,均勻撒于田面,后用18型手扶旋耕機淺旋。淺旋深度3~4 cm。旋后再清理好“三溝”內的泥土,做到溝溝相通,遇雨廂面無積水,溝內不停水,最后覆蓋稻草。蓋草標準:薄蓋稻草不現(xiàn)土,以利保濕、保肥、保溫、防鳥害。11月25日施追肥,畝用40%小麥專用配方肥20 kg均勻撒施。12月27日,苗后化學除草,畝用20%鼎隆(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60 ml+6.9%精惡唑禾草靈75 ml,對水30 kg噴施,能有效防除麥田單、雙子葉雜草。2012年3月7日,畝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 g對水30 kg均勻噴霧,預防和治療小麥白粉病和銹病。4月2日,畝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 g+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70%刺可(吡蟲啉)水分散粒劑4 g對水30 kg均勻噴霧,預防和治療小麥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穗蚜。
(2)小麥小窩疏株密植技術 水稻收獲后,理好“三溝”(圍邊溝、廂溝、中溝),做到溝溝相通,田間無積水。2011年10月15日,播前化學除草,畝用20%百速頓(草銨磷)水劑250 ml對水30 kg均勻噴霧。10月20日,進行撬窩點播,行距20 cm,窩距10 cm,每窩播種8粒。將小麥種9.375 kg和40%小麥專用配方肥26.25 kg點施,播種施肥后,田面覆蓋稻草。蓋草標準:薄蓋稻草不現(xiàn)土。以后的追肥、除草、防病、治蟲、使用品種、數(shù)量、時間、方法、用工量與淺旋耕栽培處理相同。
1.基本苗 不同處理方式對小麥整個生育進程變化無影響,對苗情有影響,淺旋撒播畝基本苗18.8萬,小窩疏株密植撬窩點播畝基本苗17.8萬,畝苗差1.0萬,多5.6%,最高苗淺旋耕每畝多2.8萬苗,多6.6%。原因可能是淺旋撒播肥料與種子接觸較少,傷種、傷苗少,因而其基本苗和最高苗多。而小窩疏株密植撬窩點播由于肥料與種子相接觸量較大,易造成肥料傷種、傷芽、傷苗,播后遇雨或連續(xù)陰雨,則傷種、傷芽、傷苗越重,因此,基本苗和最高苗比淺旋耕撒播低。
2.植株抗性 不同處理下小麥抗性相差小,從小麥耐寒性、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穗蚜、倒伏均無差異,能充分表現(xiàn)出小麥品種自身特征,與栽培方式變化無影響。
3.經(jīng)濟性狀 植株株高、穗長變化不大,淺旋耕撒播栽培比小窩疏株密植栽培畝有效穗多0.9萬穗,多4.1%;有效小穗數(shù)多0.7個,多3.6%;穗粒數(shù)多3.3粒,多7.2%;實收畝產多47.4 kg,增產12.2%。其淺旋耕栽培多穗、多小穗、多粒增產的主要原因:根系發(fā)達,個體與整體結構合理,抗?jié)窈Α龊?、干熱風和其它自然災害能力較強所致,而小窩疏株密植栽培次之。
4.經(jīng)濟效益 撒播淺旋費60元/畝,小窩疏株密植撬窩畝用工1.5個,按每天80元計,折款120元/畝,淺旋、撒肥、播種、蓋草100元/畝,小窩疏株密植160元/畝,肥料、種子見窩分別單施用工多,除草、追肥、防病、治蟲用藥品種、數(shù)量、施藥用工、施藥方法、施藥時間兩種處理相同無差異。實收產量淺旋撒播435.8 kg/畝,小窩疏株密植388.4 kg/畝,相差47.4 kg,小麥單價按2.4元/kg計,增產增收113.7元,每畝凈增產值相差233.7元。撒播淺旋栽培技術充分顯現(xiàn)出優(yōu)勢。
從本試驗實施、調查、結果分析得出:小麥撒播淺旋耕栽培技術具有省工、省時、降低勞動強度、高產、節(jié)支、增效,能提高小麥自身抗御各種自然災害能力,充分顯現(xiàn)各小麥品種自身優(yōu)勢和特征,能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適宜在地勢較平坦的壩區(qū)和淺丘田塊面積較大、勞動力相對缺乏、機械化耕作程度高的地區(qū)大面積推廣應用,是大面積發(fā)展小麥面積、增加產量,提高種植小麥經(jīng)濟效益行之有效的輕簡栽培技術。小窩疏株密植栽培技術適宜地勢欠平坦的丘陵和山區(qū)田塊面積相對較小、機械化耕作程度較低、勞動力相對充足的地區(qū)推廣,能在有限的土地上,達到最佳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