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威 楚 旋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110818;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學校是教書育人之所,是世間能夠實現(xiàn)平等、正義之所。學生的家庭背景和資質不同,因而學校需要采取差異管理的辦法對學生進行管理。然而當前,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差異管理觀念,扭曲了差異管理意義。要實現(xiàn)管理的平等,就必須認識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接納這些差異,以所有學生能夠成功為理念,將學生根據家庭背景、性格、資質等差異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別進行管理。
在一些學校,學生管理存在不平等。一方面,學校管理者根據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不同進行差異管理,然而這種管理并不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個體,根據家庭經濟情況歧視弱勢學生;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者和教師以“一視同仁”為理念進行學生管理。但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資質不同,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手段不僅不能縮小學生之間存在的差距,反而進一步深化不平等。
在日常學校管理中,一些學校根據學生家庭經濟背景的不同,而有意將學生根據家庭背景進行差別管理。這種有意的差異管理加劇了學生管理的不平等。例如:
學校根據學生家庭背景進行劃分,對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人為制造了不平等,違背了教育的本質,導致學生之間的不平等。
另外,不僅學校層面存在差異管理的不平等,而且在班級和課堂層面,這種差異管理不平等依然隨處可見,“學校非但沒有建立一種環(huán)境去縮小學生在出入學時的差距,補償他們的不足之處,相反的,教師們無意地制造了一些使縮小差距更困難的障礙”。[1]
在貧困生管理中也存在著差異管理的不平等,特別是某種情況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強化了貧困生的自卑感和恥辱感。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子:
北京某大學(延慶分校)大二學生小月(化名)稱,她接到班干部通知前往校學生處領取2009年6、7兩個月的國家助學金共計320元,接待她的是該處李、果(音)兩位男老師,當時走道里排了十余人,逐個進入辦公室內?!罢f我們宿舍衛(wèi)生不達標,讓回去反??!”小月描述稱,但在離開前,兩位老師要求其在簽收單上簽字,證明自己已領錢,其同宿舍的另外兩名同學也都遭遇此情況。[2]
這些家庭經濟地位低的貧困學生,在“自然的博彩”中處于劣勢地位,這并不是學生自己選擇的結果,那么我們秉承“人人都平等,人人都享有平等教育權利”的理念,就應該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依照羅爾斯所稱的“差異原則”,為弱勢群體提供補償。而且這種補償是自然的行為,不是一種憐憫和施舍,而是這些弱勢學生應得的權利。當然,也一定要使學生珍惜這些資助,化成努力學習的動力,從而實現(xiàn)資助的真正意義。
前面說到差異管理造成了不平等,一些人會采取“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進行管理。但是事實上,學生的遺傳因素、家庭的經濟及社會地位等存在著很大不同,不考慮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一視同仁”的管理會進一步擴大學生之間的不平等。家庭經濟地位高的學生自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家長對學生的素質和行為的教育比較規(guī)范,因而行為舉止更加規(guī)范。性格上較文靜的學生更易遵守學校的行為規(guī)范。然而,一些家庭經濟地位低或性格好動的學生更容易觸犯學校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因而,學校對日常行為規(guī)范“一視同仁”管理,強調統(tǒng)一化的管理,重處罰而輕教導,不考察學生具體的生活背景和性格,這種情況下,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的處罰看似平等和合理,但不能使學生認識到其行為的問題,并沒有實現(xiàn)育人的目的,而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不平等。
在開展課外活動方面,“一視同仁”也造成了不平等。當前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需要一定社會背景等其他條件的支持。因此,家庭經濟地位高、社會資本較豐富的學生更愿意參與課外活動,或者說他們在課外活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家庭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在班級教學方面,“一視同仁”也造成不平等。由于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資質不同,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同樣的教學速度、教學方法、同等關注度的開展教學,就不可避免的使學生之間產生差異。
有效地開展差異管理,需要樹立正確的差異觀。[3]那么什么是正確的差異觀,如何對學生進行差異管理才是公正和平等的呢?筆者用自由主義者羅爾斯和德沃金的平等理論對學生差異管理進行分析。
自由主義代表人物是羅爾斯和德沃金。羅爾斯以“社會契約理論”為基礎,假設人們在“原初地位”,人天生沒有等級之分的道德斷定。羅爾斯隨后對“初始平等地位”進行修正。羅爾斯的一般正義觀包括的核心思想是:“所有的社會基本益品——自由與機會、收入與財產、自尊的基礎都必須平等地分配,除非對某一種或所有社會基本益品的不平等分配將有利于最少受惠者?!?/p>
同時,羅爾斯提出了差異原則,認為最初的人們地位是相等的,但是由于人們之間的社會益品產生了不同而存在差異。羅爾斯提出兩個優(yōu)先原則,他認為,平等的諸基本自由要優(yōu)先于機會平等,機會平等要優(yōu)先于資源平等。說到底,羅爾斯的正義論的核心是對處境做不利人的補償,即生來就處于弱勢階級或種族的人們不僅不應該被剝奪對社會利益的享有,而且有權要求補償自己的弱勢。
德沃金批判并發(fā)展了羅爾斯的平等理論,認為羅爾斯忽視了自然的劣勢和人們的選擇。德沃金認為羅爾斯對最不利者地位的界定,完全依據人們擁有的社會益品,但是羅爾斯沒有把那些自然的社會益品 (身體健康等)作為不利者的因素。另外,德沃金認為,在公平份額的情況下,人們使用這些份額的選擇可能不同,因為選擇的不同而產生了差異,這時候形成的差異就不需要進行補貼。德沃金接受了“鈍于稟賦”而“敏于志向”的目標。德沃金理論的核心觀點是資源的平等,他提出了“荒島”假說,同時提出了“拍賣”、“保險”的手段來實現(xiàn)平等。德沃金彌補了羅爾斯正義原則中忽視自然條件不利以及由于選擇而導致的不平等。
要實現(xiàn)學生差異管理的平等,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家庭經濟地位、個人特征及其選擇的差異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別進行差異管理。在當前學校管理體制下,學生管理者和教師都以學生的成績作為“學生管理”的依據,重視教育的結果,而不考慮教育的過程及其背景因素。因而導致了成績好的學生受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的資源,這種忽視差異和過程的管理是有失公允的。筆者認為,學生管理的平等考慮學生的家庭及個人性格背景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生是否選擇(努力還是不努力)學習,根據這些背景進行分類,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實現(xiàn)學生差異管理的平等。首先根據自由主義平等理論框架,對不同背景及存在選擇差異的學生進行分類。
在分類之前,必須明確兩個基本假設:第一假設是教育是一種公共資源。我們將公立學校、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看做德沃金所稱的“原始的資源”。該資源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平等的,當學生進入學校后,有權獲得平等資源。第二個假設是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平等權利。
現(xiàn)實世界中,非選擇運氣和選擇運氣是同時存在的,根據這些不同可以將學生分類以下類別:
表1 學生差異的分類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家庭經濟地位高的、資質高,并且努力學習的學生獲得成功(這里成功指學業(yè)成績和自身發(fā)展)的機率高;家庭經濟地位高、資質高但是不努力學習的學生不一定會成功,這主要取決于資質高的程度和學習努力的程度。家庭經濟地位高、資質低的學生,如果選擇學習,由于努力程度不同,取得成功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如果家庭經濟地位高、資質低的學生選擇不學習,那么這些學生成功機率最小。
如果要實現(xiàn)平等,學校管理者們就應當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差異管理。其原則就是接受每一種類型的差異,以某一個共同因素為支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盡可能縮小不同類型和同類型之間的差距。不同學生分組,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當前學校管理中,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缺乏平等和公正意識,特別是缺乏對平等的哲學思考。要實現(xiàn)差異管理的平等,就需要學校管理者、教師樹立真正的平等意識,將學生視作平等的主體,接受并包容學生的差異,認為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通過學校的制度和規(guī)章中滲透平等意識,還要將平等的觀念深入到整個學校文化中去,減少學生因家庭經濟、長相、資質等非選擇機會運氣優(yōu)勢而獲得的優(yōu)越感,使學生能夠在相對平等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學校管理者還要經常召開教師大會,使平等意識深入人心,使教師能將平等意識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來,從而在思想上實現(xiàn)教育平等。
樹立平等管理意識的同時,還要完善學生的相關數據庫,將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家長經濟情況、家長教育水平、性格、特長、學生各個學期的學習進度和狀態(tài)等基本情況進行搜集和整理。完善現(xiàn)有的數據系統(tǒng),幫助教師獲得學生出勤、年級、課程的數據。還要搜集一些顯示學生的專業(yè)成績和成長狀態(tài)的數據,盡可能保存學生各個年級的數據,以便于高一級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
為完善學生管理數據庫,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應共同合作搜集數據資料。學校領導、教師通過搜集數據了解學生的長處和缺點,為學生制定較明確的發(fā)展目標,明確學生所需的資源,同時還要搜集學區(qū)的數據,持續(xù)跟蹤學生的學習和家庭情況,不斷接受家長和社區(qū)的反饋,不斷完善數據系統(tǒng)。
平等的差異管理就要對那些弱勢學生給予相應的補償和幫助。補償和幫助包括對家庭經濟水平低、資質較低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和課外輔導,對那些不努力學習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需要在校內建立相應的輔導和幫助小組。這些輔導和幫助小組可以由校長、教師、心理咨詢專家和學生共同組成。小組中,學校管理者可以為經濟劣勢學生提供經濟資助,教師為學習較差但是有學習意愿的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心理咨詢教師為那些不努力學習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挖掘其內在潛力。輔導和幫助小組中的學生主要是家庭經濟地位較高的、資質較高的學生自愿組成,他們與需要幫助的學生開展“手拉手”的互助活動,這樣既可以提升教育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及學生之間的合作。
無論哪種背景下的學生,都無法預料是否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因此,可以嘗試通過建立教育基金進行“保險”。每一位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交納一定的教育保險金,當然這種教育保險金金額并不大,應當比單獨進行教育補習便宜得多。可以通過共同出資,來發(fā)展教育基金,一旦自己的孩子學業(yè)成績出現(xiàn)問題,可以委托學校根據孩子的情況幫助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這樣既節(jié)省了盲目補課的費用,還能夠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當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對“保險金”進行監(jiān)管,并設定相應的使用規(guī)范。
[1] 古德萊得.被稱作學校的地方[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
[2] 學校以內務不達標為由暫扣貧困生國家助學金[ED/OL] .中國校長網,2009-06-27.
[3] 朱蘇飛.學校組織中的和諧管理與差異管理[J] .當代教育論壇,2007,(5):26.
[5] [加] 威爾·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上)[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9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