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景根
對于一位要認識這個世界某一領域或想初步了解某一學科的非專業(yè)人士,或者對于一位正初次涉足某一專業(yè)領域的大學生來說,最有效的途徑是借閱一本全面系統(tǒng)、通俗易懂地介紹該學科的導論性教材以資指引。羅伯特·達爾的《現(xiàn)代政治分析》一書,就是這樣一本指引非專業(yè)人士認識變幻莫測的經驗世界、引領政治學專業(yè)學生涉入政治堂奧的導論性經典著作。作為一本導論式的教材,無論是在內容選取、結構思路,還是材料組織和論述策略等方面,它無不獨具匠心,堪稱典范。
政治學內容繁復、博大精深,如何準確、全面但又重點突出地介紹這一學科,是一切教材著述者首先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內容選取方面,《現(xiàn)代政治分析》從行為主義政治分析的視角,選取了當代政治學家在思考、談論、講授政治時所關涉到的那些最主要的問題與活動,比如權力和權威的來源與作用方式,政治體系的類型及其同異,某種政治體系得以形成與維系的機理,個體政治行為的影響因素與規(guī)律等。與國內教材分章逐節(jié)地介紹國家、階級、政黨、利益集團等傳統(tǒng)做法不同,此書運用行為主義的分析路徑,重點分析影響力或權力在政治體系中的產生和作用過程,并把這些概念消溶于對權力的產生與作用過程的分析之中。盡管在內容選取上采用的是緊扣重點的策略,但作者又極為巧妙地把政治學的各個次級領域(比如比較政治、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等),以及各種理論(比如政治文化理論,意識形態(tài)理論等),完整地展現(xiàn)在了廣大讀者面前。
政治學領域千頭萬緒,如何科學合理、有條不紊地把政治學的主要內容與各個方面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更能充分體現(xiàn)作者對該學科知識的駕馭能力。作為一代學術宗師,《現(xiàn)代政治分析》一書作者之一的達爾依據(jù)自己對政治的獨到理解——他認為,影響力處于政治的核心,政治只不過是影響力的運用罷了——從影響力這一核心概念入手,把該書劃分為四個部分,從11個方面來全方位地解剖政治(除第一章外,每章各剖析其中一個方面)。在作者看來,影響力事例是我們力圖解釋政治和其后的現(xiàn)代政治分析的起點,所以作者通篇緊扣“影響力”這一核心概念進行論證。而前后各章節(jié)之間的安排,在邏輯上層層推進,在理解的難易程度上,也逐級提升,引人入勝。所以在第一部分,作者闡述了支撐現(xiàn)代政治分析主要部分的概念性原理,并分析和探究了諸如影響力、政治、政治體系、政府和國家等概念。在第二部分,作者則提出了關于政治體系的若干命題,而這些命題又都得到了政治學家對經驗現(xiàn)實之研究的支持。如果說前兩部分解析的是宏觀政治的話,那么在第三部分,作者要解析的就是行為主義政治學的核心研究領域,即個體行動者的微觀政治了。在第四部分,作者對政治學的科學化方向以及能否實現(xiàn)科學化這一重要理論問題進行了闡述。
作為一個政治學領域的研究者,我以為,達爾之所以被中外政治學界公認為一代學術大師,除了他在民主理論等領域取得的巨大建樹之外,還在于他能通過貼近生活現(xiàn)實的事例,運用極為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講述復雜的政治學理論。通篇看來,他既列舉了很多發(fā)生在普通公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又列舉了一些重大的國際、國內事件,比如希特勒的極權政治、2000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僵局以及“9·11事件”和隨后的反恐戰(zhàn)爭等。借這些事例,達爾分別展示了什么是影響力、影響力的層次、什么是權威,以及影響力的形式。從語言風格來看,他使用平實的語言,沒有大道理,也沒有說教,而是像跟你嘮家常一樣,娓娓道來。
更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論述的過程中,既巧妙地介紹了政治學中的一些最主要的學術爭論,比如自由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爭論、政治學的科學性問題、經驗研究與規(guī)范研究的價值問題、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可能性及其結合等問題,又給讀者提出了需要進一步解決的理論問題,比如在第10章結尾處他就深刻指出:探查、表述和解釋必將發(fā)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變化,對于現(xiàn)代政治分析家以及其他人類現(xiàn)象的觀察家和廣大讀者,始終是一個永恒的挑戰(zhàn)。
在此書中,作者給廣大讀者提供了獨立進行政治分析的一套基本概念、基本觀念和分析工具。通過閱讀此書,廣大讀者能初步而全面地了解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問題、存在的學術爭論、政治學的理論困境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與課題。雖然該書的一些學術觀點值得商榷,比如把權力等同于影響力,把政治等同于影響力的運用,但對于非專業(yè)人士與廣大政治學專業(yè)學生理解當代西方政治學的理論、問題與方法及其發(fā)展歷史來說,該書具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