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珠
(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韶關 512126)
高職院校檔案是高職院校進行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它能夠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科研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信息,便于學校了解過去、總結現在和研究未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檔案工作在學校綜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檔案利用現狀卻不容樂觀,檔案的利用價值并未能很好地發(fā)揮,如何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檔案的潛在價值,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檔案信息資源,以更好地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和改革服務,已成為高職院校檔案工作的新課題。
由于多數高職院校是通過轉制、或者合并、或者升格而成,其辦學歷史和特點使得檔案管理情況比較復雜,因而在檔案管理中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檔案價值功能的發(fā)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由于高職院校辦學歷史普遍較短,在辦學中領導更注重的是教育教學條件的完善、學生管理、招生就業(yè)等直接與學校規(guī)?;l(fā)展相關的工作,對檔案在學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明晰,從而忽視了對檔案工作的建設。如,對檔案方面的資金投入少,檔案硬軟件建設與學校規(guī)?;l(fā)展不適應;配備的檔案工作人員不足,使得檔案工作者成天忙于收集、整理、歸檔等基礎性工作,根本無睱開展檔案編研等開發(fā)利用工作。
教育部2007年對7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檔案工作的調查顯示,高校檔案館(室)專職人員數量不足,兼職人員數量過大,兼職人員數量占了總數的34%;在專職檔案人員隊伍中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僅占22%,中專及大專學歷的占7.5%,僅受過檔案專業(yè)在職培訓教育的專職檔案人員達到了40%。這些數據表明:教育部直屬高校檔案工作人員文化程度整體偏低。[1]與教育部直屬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檔案管理隊伍的素質差距更大。檔案管理人員因缺乏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要進行深層次的檔案編研困難較大,受學識素質的影響,掌握現代化的檔案管理與信息利用知識也不易;另外,受“重藏輕用,秘而不宣”的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檔案管理人員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檔案文獻的保管上,為保管而保管;在檔案利用上采用坐等服務的舊觀念,沿襲“閉架借閱、你查我調”的傳統(tǒng)做法,導致檔案利用率低,不能充分發(fā)揮檔案的利用價值。
檔案要發(fā)揮其利用價值,就必須與利用者打交道,為利用者提供服務。由于長期以來,傳統(tǒng)檔案被認為是一種治政查考工具,是為“上層建筑”服務的,加上檔案工作者受“秘而不宣”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過分強調檔案的保密性,不注重檔案的宣傳,致使檔案利用者對檔案工作的內容、作用不了解,在認知上存在偏差,認為檔案只是為領導和人事部門等少數人服務,并未清楚地認識檔案的社會性和豐富的信息內容以及對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重要作用,因而,對檔案的關注不夠,熱情不夠,這必然影響到檔案的利用率,檔案的價值不能充分發(fā)揮。
由于高職教育起步晚,多數高職院校檔案工作尚處在起步階段,在檔案信息結構方面存在不合理狀況,館藏結構單一化,學校特色不突出。如:館藏檔案內容不夠豐富,黨政管理類檔案所占比例偏重,而學術科研、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等類檔案所占比例偏??;教學管理性文件多,教學實踐性材料少;側重于傳統(tǒng)紙質檔案的收集整理,對其它類型檔案較為忽視,如照片檔案,聲音檔案、影像檔案、設備檔案、實物檔案等嚴重匱乏,本學校的特色檔案更是寥寥無幾。這樣的館藏結構,使得檔案管理工作全面為教學科研、用人單位和檢查評估服務的作用削弱,檔案利用面也變得非常狹窄。
收藏是檔案的基礎,利用是檔案的根本。檔案的收藏應該包括檔案資源的收集、整理與儲存,這是檔案價值產生的重要基礎和必要前提,離開了檔案的收藏,檔案資源的利用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另一方面,檔案利用是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務,離開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失去了收藏檔案的意義。因此要正確處理檔案收藏與利用的關系,堅持“以用為主,藏用兼顧”的理念,把檔案“利用”看成是最大、最高價值,同時要做好檔案資源的收集、整理與儲存工作,確保所收藏檔案資源的質量,以實現檔案價值功能的最大化。
檔案資源的提供利用與服務主要包括檔案閱覽、檔案外借、檔案展覽、提供檔案咨詢服務、出具檔案證明、檔案網絡傳遞等,它面向利用者,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經濟、文化與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這是檔案價值的真正體現。離開了檔案資源的提供利用與服務,檔案的價值將毫無意義。高職院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服務性,是高職院校檔案工作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但高職院校若僅維持傳統(tǒng)的檔案服務方式,將檔案部門只作為閱讀和儲存檔案的場所,則不利于最大范圍發(fā)揮高職院校檔案信息資源利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利于實現檔案信息的社會共享。因此高職院校的檔案部門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檔案服務機制和方式,提高檔案利用價值。
首先,高職院校的領導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檔案工作,把檔案工作當成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要完善檔案管理工作體系,把檔案工作列入學院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以保障,切實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其次,檔案管理人員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改變坐、等服務的舊觀念,充分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奉獻精神和敬業(yè)精神,積極主動提供檔案利用服務;再次,要強化檔案利用者的檔案意識,結合學校實際,舉辦檔案成果展覽、專題講座、研討會、培訓班、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介紹檔案工作的作用和內容,增強廣大師生員工對檔案的理解和認識,使廣大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性。
豐富館藏是為檔案利用提供“量”方面的保證,優(yōu)化檔案信息資源結構是為檔案利用提供“質”方面保證。只有在“質”和“量”都得以保證,才能確保館藏檔案的價值。檔案是高職院校教育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歷史積淀,不斷豐富檔案信息資源、優(yōu)化檔案信息結構,是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為高職院??沙掷m(xù)發(fā)展提供有效服務的保障。高職院校的檔案工作必須堅持以校為本的原則,不斷豐富檔案館藏,優(yōu)化資源結構,逐步建立數量充足、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特色突出、質量優(yōu)良的檔案信息資源體系。一是逐步擴大檔案收集類型,在以紙質檔案為主的基礎上,增加電子、聲像、多媒體數據、照片、實物等多種載體形式檔案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館藏格局。二是突破傳統(tǒng)的檔案收集范圍,加大對教學、科研、優(yōu)秀畢業(yè)生、儀器設備、基建、成果產品等歸檔資料的收集力度,增加名人、校友等檔案類型,豐富館藏內容。
檔案用戶能否及時查到所需要的檔案信息,是衡量檔案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檔案部門仍沿用程序復雜的傳統(tǒng)服務方式,檔案利用和服務水平受到制約。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檔案部門要加大學校檔案資源的開放力度,完善檔案開放制度,簡化檔案利用手續(xù),在確保檔案信息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消除利用過程中不必要的限制和步驟,確保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所需的檔案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強檔案信息網絡化服務,建立健全的內部服務網和公眾服務網,發(fā)揮檔案網站的作用,使檔案網站成為宣傳檔案工作、開展檔案信息服務的窗口,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提高檔案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此外,按照方便利用的要求,推行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利用的一體化,即按照統(tǒng)一的信息技術標準,開展檔案著錄、鑒定、數字化等檔案業(yè)務建設,最后通過同一個網絡的各自終端按權限利用,實現以統(tǒng)一網絡為平臺的互聯(lián)互查。
高職院校的檔案包含了教學、科研、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反映了師生員工各個不同層面的活動,內容生動多樣,是宣傳教育的生動素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職院校的檔案部門要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加工和開發(fā),通過檔案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等,提供檔案信息資源的增值服務。[2]
[1]藺海波.亟待加快發(fā)展步伐提高管理水平——關于高校檔案工作的調查與思考.[2012-05-28].http://archives.scu.edu.cn/detail.asp?id=940.
[2]龍雯.高校檔案工作創(chuàng)新中的三個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