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0)
新時期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及其影響
王濤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0)
新時期,黨內利益關系的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差別擴大化和利益訴求顯性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方面有利于調動黨員的工作積極性,推進黨內民主和黨的決策科學化。但另一方面如果黨內利益差別過于懸殊,則會影響黨的思想上的統(tǒng)一、組織上的團結和政治上的先進。
黨內利益;利益關系;變化;影響;
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是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黨的3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分布在各行業(yè)、各領域之中。從利益關系角度來看,共產(chǎn)黨內不僅有共同的利益,還有各領域(包括各地區(qū)、行業(yè)、部門等)的不同利益。新時期,黨內的利益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差別擴大化和利益訴求顯性化的現(xiàn)象同樣顯現(xiàn)于黨內,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這種背景下,黨與其回避黨內利益關系問題,倒不如正視黨內利益關系問題,研究和協(xié)調黨內利益關系。
利益本身就是一個關系范疇。人們在追求利益和創(chuàng)造利益的生產(chǎn)活動中,必然發(fā)生一定的利益關系。黨內的利益關系,就是黨員之間、黨組織與黨員之間以及同級或不同級的黨組織之間相互的利益關系。
隨著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實行市場經(jīng)濟以來逐漸地多元化,由此必然導致中國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具體而言:
黨內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首先表現(xiàn)為黨組織的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以企業(yè)的黨組織為例,改革之前是單一的公有制,只有在國有企業(yè)和集體企業(yè)中才有黨組織。改革以后出現(xiàn)了個體私營企業(yè)、合資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等多種企業(yè)形式,近年來在這類企業(yè)中也開始建立了黨組織。這些新建的或新分離出來的黨組織,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再加上原有的黨組織的利益主體,黨內就出現(xiàn)了黨組織的利益主體多元化的趨勢。
黨內利益主體多元化還表現(xiàn)為黨員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突出體現(xiàn)在黨員隊伍中出現(xiàn)的階層分化。改革開放以來,不僅作為黨的主要成分的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以及軍人黨員中出現(xiàn)階層分化和利益關系的變化,而且黨內還出現(xiàn)了新興黨員階層和利益關系。
過去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黨員把一切都獻給黨”,同時黨員的一切也都依靠組織,加上實行“全國一盤棋”,黨員和黨組織間以及黨組織之間的關系雖然也有級別、職務和收入水平的差距,但總體上差別不大。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貧富差距較之過去有明顯擴大,這種情況也反應到黨內,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的黨組織和黨員之間,在利益關系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距。黨內既存在著所謂的大款黨員,同時也存在著相當一部分下崗黨員、困難黨員等。即使是同一地區(qū)、同一部門的黨員,在利益關系上也會存在明顯的差別。這一方面是由于在改革過程中的政策造成的客觀結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一部分黨員和黨組織只顧個人利益、部門利益,不惜損害整體利益、全局利益。
改革開放以前,由于強制性利益分配方式、高壓的政治態(tài)勢和意識形態(tài)禁錮的影響,黨員不敢言利,不敢逐利,從而使黨內利益關系被隱性化。但實際上這些利益關系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只是被迫以扭曲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或暗地里解決。隨著利益意識的不斷覺醒,同一利益主體間利益要求的認同感越來越強,黨內利益主體開始以群體身份通過組織、輿論和行動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爭取自己的相關利益。
新時期,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無可避免地對黨的建設產(chǎn)生重大影響。黨內利益關系變化對我們黨并非都是消極影響,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第一,黨內利益關系變化有利于調動黨員的工作積極性。黨員的利益關系整齊劃一,干好干壞沒有任何差別,必然消磨那些積極進取的黨員的工作積極性。絕對的利益均同導致絕對的懶惰散漫,最后的結果就是黨員之間在工作上“相互等待”,最后受影響的還是黨的工作。只有承認和允許黨員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差別,才能調動黨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黨內利益關系變化有利于推進黨內民主。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黨內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從而為推動黨內民主提供主體資源。黨內各利益主體由于利益意識的驅動,能夠增強他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利益主體多元化必然要求和推動政治民主化。黨內利益主體在參與黨內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利益表達、利益監(jiān)督等政治參與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由此促進黨內民主的發(fā)展。
第三,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有利于黨的決策科學化。隨著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在黨提出某項方針、政策時,各利益群體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向黨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這樣黨在決策時能獲得盡可能多的決策信息,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在綜合各方意見或建議的基礎上有助于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化,協(xié)調各方的意見,兼顧各方利益。
1.影響黨的思想上的統(tǒng)一
共產(chǎn)黨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在于思想認識的高度統(tǒng)一,全黨在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宗旨使命等方面形成共識,這是統(tǒng)一行動的前提條件。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使得廣大黨員思想上的獨立性和多樣性大大增強,這一方面促進了廣大黨員的思想解放,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一部分黨員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同。例如,在改革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黨員貧富差距拉大、下崗失業(yè)黨員增多等現(xiàn)象和問題,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以權力和其他非法手段獲得巨大利益,會影響到一部分黨員對于黨的性質和指導思想以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懷疑。如果這些現(xiàn)實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減弱黨員和人民群眾對黨的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認同,就會影響黨的思想上的統(tǒng)一。
2.影響黨的組織上的團結
中國共產(chǎn)黨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一系列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就在于黨的組織上的團結和嚴格的組織性。由于黨內利益關系的變化,再加上資源的有限性,各利益主體在爭取各種利益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必然產(chǎn)生競爭、摩擦甚至是沖突,造成黨員與黨組織間以及黨組織之間的矛盾,影響黨的組織上的團結。
3.影響黨的政治上的先進
第一,滋生政治腐敗現(xiàn)象。在黨內利益關系變化的情況下,一部分黨組織或黨員干部受利益追求的驅動,利用其所管轄的權限謀取個人或小集體的私利。這些腐敗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嚴重敗壞黨的政治上的先進性。
第二,不利于黨的政治上的穩(wěn)定。黨的政治上的先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黨在政治上的穩(wěn)定。黨內利益關系差別過于懸殊會影響黨在政治上的穩(wěn)定。首先,黨內利益關系差別過于懸殊會破壞黨內各利益主體的心理平衡。黨內過于懸殊的利益差別會導致黨內利益分配關系上的對立,造成黨內各利益主體的心理失衡,進而產(chǎn)生挫折感和相對被剝奪感,引起黨內利益主體對黨的政治系統(tǒng)的不滿,這種不滿就會成為影響黨的政治穩(wěn)定的隱患。其次,在黨的民主政治制度還不完善、不健全的情況下,無法對各種政治參與進行有序、有效的調整和引導,政治參與的強大沖擊力會對政治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產(chǎn)生不利影響。亨廷頓曾指出,“一個社會要想維系高水平的共同體,政治參與的擴大必須伴隨著更強大的、更復雜的和更自治的政治制度的成長?!笨梢?,黨內利益差別的懸殊程度與黨內利益主體對利益的追求和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呈正相關關系。
第三,可能形成黨內既得利益集團或傾向。在一個政黨成為執(zhí)政黨、尤其是成為惟一的執(zhí)政黨之后,出現(xiàn)既得利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江澤民曾尖銳地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政黨來說,黨內一些干部是容易產(chǎn)生所謂既得利益的思想傾向的,希望全黨同志都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自覺地同這種錯誤的思想傾向進行斗爭。”一些地方黨組織確實已有產(chǎn)生既得利益集團的傾向。如任其發(fā)展,就會運用其集團所控制的組織資源、公共權力資源和政治資源滲透到其他領域,直接控制一些部門和市場,獵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形成強大的勢力,使利益集團有能力與民爭利,甚至對抗中央。
[1] 毛澤東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167
[2] [美]塞繆爾·亨廷頓著,王冠華、劉為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29
[3] 王浦劬等著.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61
[4] 江澤民文選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