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秦觀《蠶書》釋義(一)

      2012-08-15 00:48:33蔣成忠
      中國蠶業(yè) 2012年1期
      關(guān)鍵詞:催青繭絲蠶種

      蔣成忠

      (高郵市林郵服裝水洗公司,江蘇高郵 225600)

      蠶桑絲織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發(fā)明,這是全業(yè)界公認的事實。近代考古發(fā)掘證實,中國人揭開養(yǎng)蠶絲織的奧秘遠在7 000年前。由于源遠流長,在文字未發(fā)明以前的原始文化萌生時代,蠶桑絲織伴隨著農(nóng)耕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如何走過來的,留給后世的是神話翩翩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近世甲骨文的出土,使我們在梳理殷代歷史時,有了文字為史證。在殷墟出土的眾多甲骨片中,已整理出4 500多個字符,其中能識別字義的大約1 500 字左右,誠可喜的是,在這1 500 多個象形字義中,桑、蠶、絲、帛等字頻繁出現(xiàn)達153 字之多(據(jù)胡厚宣考釋),竟占到甲骨文可識別字義的十分之一強;更使人驚嘆的是,經(jīng)近代學者們孜孜不倦的考釋,我國古老的蠶桑絲織發(fā)展到了殷周時代,已達到了能織錦(先染后織)的高級階段。

      姬周滅紂建周,周人原本世代重農(nóng),周王朝對夏殷二代農(nóng)桑生產(chǎn)作了“有所損益”的評估,在大政治家周公的倡導下,大力推行“農(nóng)桑并舉”、“耕織并重”,蠶桑絲織從此遍及華夏大地。也自此,“農(nóng)桑并重”成為歷代王朝“以農(nóng)立國”的淵藪張本。可是整個封建時代卻出現(xiàn)一則極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周秦以來從不見完整的農(nóng)書傳世,我們雖在先秦“史官文化”的有關(guān)著述中,也曾在有關(guān)政論中見有論及農(nóng)言,諸如《管子·地員》、《呂氏春秋》上農(nóng)四篇等,但未見較完整的農(nóng)桑著述,為何?說來話長,溢題之言此處從略。漢唐以來,有關(guān)史籍中曾記有《淮南王·蠶經(jīng)》,亦不見傳世。本篇推薦的北宋晚期秦觀《蠶書》就技術(shù)含量而言,較之稍晚出的《陳旉農(nóng)書》稍遜,但它為當今傳世最早、冠名單一的蠶事專著。這不僅在我國蠶業(yè)科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即使在中國古農(nóng)書書錄中,亦是排名在前的著錄,是我國較早研究蠶事生產(chǎn)的著述,對后世蠶絲業(yè)發(fā)展起到過較廣的積極影響。

      秦觀《蠶書》著于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先生時年35 歲,《蠶書》共11 章目計915 字,記錄了當時家庭蠶絲生產(chǎn)勞動的狀況,論述了千年前養(yǎng)蠶繅絲的技術(shù)要領(lǐng)和管理方法。為此,筆者不揣谫陋,試作詮釋,向業(yè)界推薦;有鑒于識見有限,錯漏難免,期盼時賢們不吝匡正。

      一、蠶書

      予①閑居,婦②善蠶,從婦論蠶,作蠶書。

      考之《禹貢》,揚、梁、幽、雍③,不貢繭物。兗篚織文④,徐篚玄纖縞⑤,荊篚玄纁璣組⑥,豫篚纖纊⑦,青篚檿絲⑧,皆繭物也。而桑土既蠶,獨言于兗。然則九州蠶事,兗為最乎?予游濟、河之間⑨,見蠶者豫事時作,一婦不蠶,比屋詈⑩之,故知兗人可為蠶師。今予所書,有與吳中蠶家不同者,皆得之兗人也。

      解注:

      ①“予”,我也,古代自稱。

      ②“婦”,此處專指妻也。

      ③“揚、梁、幽、雍”,即楊州、梁州、幽州、雍州是古代行政區(qū)劃名,與兗州、青州、荊州、豫州、徐州都是古代九州之一。

      ④“篚”(fěi),竹筐竹匾也,此處借代繭絲物?!翱椢摹?、“文”通“紋”,織而有紋錦綺之屬也?!犊装矅鴤鳌?“織文,錦綺之屬,盛之筐篚而貢焉?!?/p>

      ⑤“玄纖縞”(gǎo),“玄”帶赤的黑色,“纖縞”,纖維白絹也。

      ⑥“纁(xūn)璣組”,“纁”,絳色。《爾雅·釋器》:“三染謂之纁”?!碍^”,珠不圓者曰璣,此喻美好也。“組”,紡織品經(jīng)緯結(jié)構(gòu)之組織也。如:平紋組,斜紋組,緞紋組等。

      ⑦“纖纊(kuàng)”,纖維絲綿也。

      ⑧“檿”(yǎn),山桑也?!对姟ご笱拧せ室印?“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⑨“濟”,濟水;“河”,黃河。

      ⑩“詈”(lì),責罵。

      譯文:

      蠶書

      我在高郵閑居時,因妻子徐文美善于養(yǎng)蠶,我就和她討論養(yǎng)蠶繅絲的方法,從而寫成了蠶書。

      考證《禹貢》這部書,從來揚州、梁州、幽州、雍州,不朝貢繭絲織物。兗州出產(chǎn)有織紋的錦綺、徐州出產(chǎn)的黑白絹縞、荊州出產(chǎn)的黑底絳色提花如珠璣般美好的斜紋和緞紋組織絲綢、豫州出產(chǎn)的絲綿、青州出產(chǎn)的山桑繭絲,都屬于蠶繭加工后的絲綢織品。而栽桑養(yǎng)蠶,為什么唯獨都說兗州呢?難道全國九州之蠶事以兗州為最好嗎?我曾經(jīng)游歷于濟水和黃河之間的地域,見到那兒從事桑蠶之事的蠶農(nóng)們皆喜歡按季節(jié)適時而作,如有一位婦女不養(yǎng)蠶,全家的人都會指責她。所以,我知道兗州人可以做為養(yǎng)蠶的老師?,F(xiàn)在我所寫的《蠶書》,其中有些內(nèi)容如操作管理等方法,與吳中地區(qū)養(yǎng)蠶人家的經(jīng)驗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得之于兗州人的養(yǎng)蠶技術(shù)。

      辨析:

      《秦譜》元豐六年案曰:“先生《蠶書》云云……先生自高郵至汴,必經(jīng)兗境,此當自京師歸,閑居所作”。據(jù)此,為應禮部試歸居高郵所著。

      “予閑居”。欽定《四庫全書》為“子閑居”,此據(jù)《淮海集箋注》本改?!白印笔枪P誤,“子”,古代指你,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坝琛笔钦_的,“予”,我也,古代自稱。“婦善蠶,從婦論蠶。”魏東《論秦觀〈蠶書〉》云:“婦”泛稱而非專指,譯為:“我在家時,鄰居和家鄉(xiāng)婦女善養(yǎng)蠶,我和她們討論養(yǎng)蠶方法,寫成蠶書”。此觀點待商洽,只備一家之言。少游19 歲娶妻徐氏,名文美,潭州寧鄉(xiāng)主簿徐成甫之女(見《秦譜》)。少游詩《田居》之二與其合:“入夏桑柘稠,陰陽翳(yì)虛落。新麥已登場,余蠶猶占箔?!D餉初還,丁男耕有託”??梢娖鋴D雖為世家大族閨秀,但能從事農(nóng)桑勞動。又,“荊篚玄纁璣組”《淮海集箋注》校:張本、胡本、段本作“青篚底纁域”。予認為有誤,此與欽定《四庫全書》同?!暗弥畠既恕保瑲J定《四庫全書》和《淮海集箋注》均脫“之”字,此據(jù)王本、四部本所補。

      據(jù)秦論,古九州之蠶事為兗州為最,其它各地皆瞠乎其后,是因兗人勤奮,“豫事時作,一婦不蠶,比屋詈之”的結(jié)果。然而,經(jīng)千年來的發(fā)展,現(xiàn)山東雖仍為養(yǎng)蠶大省,而江蘇吳中地區(qū)、浙江杭州等地蠶事成績斐然,2006年商務部“東桑西移”工程實施后,廣西的蠶繭產(chǎn)量已位居全國第1。飼養(yǎng)一代雜交種,實施小蠶共育,使用方格蔟、塑料折蔟上蔟等新技術(shù)的應用,提高了繭絲長、解舒率、上車率、潔凈等指標。自動繅、無梭織機等繅絲、織綢設備的出現(xiàn),已離“兗篚織文”的時代遠矣,產(chǎn)量提高,品質(zhì)改善,繭絲綢業(yè)已步入高科技時代。

      二、種變①

      臘之日聚蠶種,沃以牛溲②,浴于川③,毋傷其藉④,乃縣⑤之。始雷⑥,臥之五日,色青,六日,白,七日,蠶已蠶,尚臥而不傷⑦。

      解注:

      ①“種變”,指蠶卵暖種孵化過程中的色變,俗稱“催青”。

      ②“沃以牛溲”,沃,灌溉、澆;溲,尿也,特指小便。

      ③“浴于川”,在河中汰洗。《尚書·大傳》:“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就川為之。大昕之朝,夫人浴種于川?!?/p>

      ④“傷”,損壞。“藉”,保護層。

      ⑤“縣”,通“懸”。通假字。

      ⑥“始雷”,春雷開始,指催青時間。

      ⑦“臥而不傷”,“臥”,靜止不動;“不傷”,無妨礙,不要緊。

      譯文:

      催青

      臘月時將收集好的蠶種,先澆上牛尿處理一下,再在河流中淘洗干凈,淘洗時要注意切勿損傷了蠶種的保護層,而后將蠶種懸掛起來保管,以防止霉變或鼠咬。至春雷初始之日,桑樹初放2~3 葉之時,將蠶種取下平放于暖種器具內(nèi)升溫保暖,即開始催青,至第5 天時蠶卵轉(zhuǎn)為青色,第6 天時卵色發(fā)白,第7 天時幼蠶就破卵而出了。剛孵化出的蟻蠶尚靜止不動,這沒有妨礙,待一個時辰后它就開始蠕動,此時為收蟻適期。

      辨析:

      據(jù)《淮海集箋注》云:種變,蠶在飼養(yǎng)過程中顏色之變化。筆者認為訛誤也。此“種變”就是指蠶卵在催青過程中卵色之變化也,非蠶生長過程中之體色變化。另,此章目中存疑較多,“沃以牛溲”,“溲”《辭海》(語詞分冊·上1028 頁)①淘?!读凝S志異·小謝》:“析薪溲米,為生執(zhí)爨(cuàn)”。②便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令人不得前后溲?!鼻颁阎^小便,后溲謂大便。此文應特指小便。牛尿,氣味苦、辛、無毒,可治水腫、腹脹,利不便,并沒有清潔、消毒、殺菌等功用。古代將蠶種“沃以牛溲”,可能認為牛尿可以殺滅蠶種表面有害物質(zhì),相當于現(xiàn)代蠶種浴消的土方法,并無科學依據(jù);筆者走訪咨詢有關(guān)育種催青專業(yè)人員、專家和老蠶農(nóng),都講未曾有此一說。現(xiàn)在的蠶種專門由蠶種場生產(chǎn),江、浙地區(qū)到陽歷12月上旬進行蠶種浴消,用漂白粉進行消毒,用鹽水比重法選種,浴消后存放于恒溫、恒濕的蠶種冷庫中保管,待用時取出催青后發(fā)種。而“七日,蠶已蠶”。一是因為古代飼養(yǎng)的是訓化的土種,二是可能用較高溫度催青或用人體體溫催青,故催青時間較短?,F(xiàn)在生產(chǎn)上使用的都是一代雜交種,根據(jù)胚胎的發(fā)育進程,用科學的方法在專用催青室中催青,春蠶一般需10~11 天,夏、秋蠶需9~10 天。

      三、時食①

      蠶生明日,?;蜩息谌~,風戾以食之③。寸二十分④,晝夜五食。九日,不食一日一夜,謂之初眠⑤。又七日,再眠如初。既食葉,寸十分,晝夜六食,又七日,三眠如再。又七日,若⑥五日,不食二日,謂之大眠。食半葉,晝夜八食,又三日,健食⑦,乃食全葉,晝夜十食,不三日遂繭⑧。凡眠已,初食,布葉勿擲,擲則蠶驚。毋食二葉。

      解注:

      ①“時食”。按時給蠶喂食。指蠶生長過程中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

      ②“柘”(zhè),落葉灌木或喬木,亦名黃桑、奴柘,葉可飼蠶。

      ③“風戾以食之”。?;蜩先~,以風吹干葉上雨水,方可飼蠶?!掇r(nóng)政全書》卷三引黃省曾《蠶經(jīng)》云:“勿食水桑,食則放白水而死。雨霧中所采也,必拭干之,或風戾之?!保鞍姿?,擬指膿病。

      ④“分”(fèn),同“份”。

      ⑤“初眠”,蠶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眠4 次,分初眠、二眠、三眠、大眠;即蠶在幼蟲期有5 齡四眠,1~3 齡為稚蠶期,4~5 齡為壯蠶期,5 齡末期謂之熟蠶,熟蠶可上蔟結(jié)繭化蛹。

      ⑥“若”,若時,此時。《公羊傳·定公四年》:“君如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p>

      ⑦“健食”,5 齡壯蠶是絲腺的成長期,進入盛食期后食桑量大,謂之斬桑,又稱健食。

      ⑧“遂繭”,蠶開始上蔟結(jié)繭。

      譯文:

      按時給蠶喂食

      見苗蟻后第2 天開始收蟻飼養(yǎng),桑樹葉或柘樹葉皆可以飼喂;但是,對有露水、雨水之葉需經(jīng)風吹干后再進行喂食。飼養(yǎng)小蠶的桑葉要切碎,1 寸見方的桑葉大概切成20 份,一日一夜飼喂桑5 次,9天,蠶一日一夜不吃桑葉,這就是初眠;脫皮餉食后又過了7 天,和初眠一樣進入二眠。開始食桑葉時,1 寸見方的桑葉切成10 份,一日一夜飼桑6 次,又過了7 天,進入三眠,如以前一樣脫皮。進入4 齡期后,又需7 天,此時有5 天食桑,有2 天不食桑,這就是大眠了。眠起后5 齡餉食時將桑葉切成兩半飼喂,1 晝夜飼喂8 次桑葉;又過了3 天,蠶兒進入盛食期,這時可以飼喂全葉,1 晝夜要飼喂10 次桑葉,再經(jīng)過不到3 天,蠶就開始上蔟結(jié)繭了。

      凡是蠶眠起后第1 次給桑時,要輕放桑葉,切勿猛擲,因蠶剛脫過皮,體表較嫩,如擲葉過猛則蠶兒易驚嚇受傷。另外,養(yǎng)蠶時還需注意只飼食一種葉子,不要將桑葉、柘葉混飼,亦不要用剩葉飼蠶,否則會影響蠶的生長。

      辨析:

      “謂之大眠”,欽定《四庫全書》脫“大”字,此據(jù)《淮海集箋注》本補,使其通。“毋食二葉”,比較費解,是不要飼喂2 種不同的葉子,還是不要飼喂前一天采下尚未用完的剩余桑葉呢?筆者理解,應該這兩種兼是。

      家蠶屬于完全變態(tài)昆蟲,完成1個世代需經(jīng)過卵、幼蟲(蠶)、蛹、成蟲(蛾)4個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發(fā)育階段?,F(xiàn)在的家蠶完成1個世代約需50 天。家蠶又屬變溫昆蟲,氣溫高,蠶體溫也高,新陳代謝就旺盛,發(fā)育快,齡期縮短。反之,氣溫低,蠶體溫亦低,發(fā)育慢,蠶的期齡就延長。從秦觀《蠶書》“時食”看,其蠶的5 齡四眠,即從收蟻時的蟻蠶至上蔟營繭需36 天,這是古代在自然溫度下養(yǎng)蠶的周期,小蠶期時自然氣溫低,齡期經(jīng)過長。而現(xiàn)在采用科學的養(yǎng)蠶方法,為給蠶創(chuàng)造最佳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實施人工控溫,養(yǎng)蠶周期大大縮短,春蠶一般飼養(yǎng)24~26天,夏、秋蠶一般飼養(yǎng)20~22 天就可以上蔟結(jié)繭了。

      四、制居①

      種變方尺,及乎將繭,乃方四丈。織萑葦②,范以蒼莨竹③,長七尺,廣五尺,以為筐。建四木宮,梁之以為槌④,縣筐中間九寸,凡槌十縣,以居食蠶。時分其居,糞其葉余⑤,必時去之。萑葉為籬勿密,屈稿⑥之長二尺者,自后茨之為蔟⑦,以居繭蠶。凡繭七日而采之。居蠶欲溫,居繭欲涼,故以萑鋪繭,寒之以風,以緩蛾變。

      解注:

      ①“制居”,即準備蠶室及蠶具。

      ②“萑(huán)葦”,“萑”蒹也,“葦”葭也,蒹葭即蘆葦也。

      ③“蒼莨(liáng)竹”,“蒼莨”,蒼翠美好也。孔《疏》:“竹初生之時,色蒼莨,取其春生之美也?!?/p>

      ④“槌”,立柱也,《務本直言》云:“谷雨日豎槌,立木四莖,各過梁柱之高”。

      ⑤“糞其葉余”,除沙也。除去蠶座上蠶糞及殘葉等物(俗稱蠶沙)。

      ⑥“屈稿”,“屈”彎曲,如:“屈指可數(shù)。”此處引申為“切斷”、“稿”稻麥之秸稈。

      ⑦“茨(cí)之為蔟”,“茨”——堆積、填。《淮南子·泰族訓》:“茨之所次而高之?!秉S省曾云:“蔟以稻草為之”。又《農(nóng)桑直說》:“蔟用蒿稍,叢柴、苫席等也。凡作蔟,先立蔟心,用長椽五莖,上撮一處系定,外以蘆箔繳合,是為蔟心。既畢,用重箔圍之”。

      譯文:

      準備蠶室及蠶具

      蠶種催青時只需要1 平方尺的面積即可,而蠶生長發(fā)育到5 齡后期快要結(jié)繭時,就需要4 平方丈的地方了。以蘆葦稈編織蘆簾,用竹竿圍邊,約7 尺長5 尺寬的面積,以作為養(yǎng)蠶之箔。建豎4 根木柱,再擔橫梁,將蠶箔懸放在橫梁之上,每層間隔9 寸,分成10 層,以供蠶兒居食。隨著蠶兒的生長發(fā)育,要即時將長大的蠶分居到其它簾箔,并清除蠶沙和食剩的殘葉。以蘆葦葉編成籬笆,但不要過密,將稻草或麥稈切成2 尺長1 段,然后堆積成蔟,以供熟蠶上蔟營繭。上蔟后第7 天就可以采繭了。在養(yǎng)蠶期間的溫度要高一點,而在上蔟結(jié)繭時的溫度則要低一些,故用蘆葦鋪在蠶繭的下面,并開窗通風換氣,以延緩化蛹出蛾。

      辨析:

      “制居”一章的蠶室和蠶具準備制作及原理基本與現(xiàn)代大同小異,其中有2 點差異是當時條件限制或觀點差距。其一是溫度控制仍然為自然環(huán)境,提出了“居蠶欲溫,居繭欲涼”的科學論斷,但解決辦法也只能是“寒之以風”。而現(xiàn)代養(yǎng)蠶已隨著蠶體的發(fā)育人為控制到適溫、適濕。其二是蔟具制作,不再用“萑葉為籬”以秸稈堆積為蔟了。蔟具結(jié)構(gòu)與繭質(zhì)密切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合理的蔟具適宜蠶吐絲營繭,不易產(chǎn)生“柴印、黃斑、雙宮”等下腳繭?,F(xiàn)代一般采用蜈蚣蔟(俗稱草龍)以及更先進的塑料折蔟、方格蔟。草龍為蠶農(nóng)自制,用稻草為蔟心,絞蔟器旋轉(zhuǎn)絞成草索,對折2 股,將切好的麥秸(24 cm 長左右)均勻排列在2 股之間再行旋轉(zhuǎn),即成1 條草龍。塑料折蔟、方格蔟是由專業(yè)工廠制作,是目前最為先進的蔟具,可大幅度地提高繭質(zhì)。

      五、化治①

      常令煮繭之鼎②,湯如蟹眼③,必以箸引其緒④,附于先⑤,引⑥,謂之喂頭。毋過三系,過則系粗,不及則脆,其審舉之。凡系,自鼎,道⑦“錢眼”,升于“鎖星”,星應車動,以過“添梯”,乃至于“車”。

      解注:

      ①“化治,”繅絲工藝也?!盎?,變化、改變。“治”,治理,如“治絲益棼?!睂⑿Q繭改變治理成絲。

      ②“鼎”,煮繭之鍋。此處系少游借用古詞語。

      ③“蟹眼”,《淮海集箋注》:“狀水初沸時泛起之小水泡”。蘇軾《試院煎茶》詩曰:“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此處指煮繭鍋中的水加溫到泛起小水泡初沸時的狀態(tài)。

      ④“必以箸引其緒”,“箸”竹筷也。“緒”絲頭也。

      ⑤“附于先”。言將繭緒引附于筷子頭。“先”末端也。

      ⑥“引”,牽引絲緒也。

      ⑦“道”,通過。

      譯文:

      繅絲工藝

      煮繭鍋里的水溫常常需保持在初沸狀態(tài),泛起如蟹眼的水泡,用筷子索引絲頭,絲頭附在筷子尖上后,即用手捻住;這種索引繭絲頭的工藝叫做喂頭。繭絲不要超過3 根,如果超過了生絲就粗了;也不能少于3 根,少了則容易折斷,這是定粒的關(guān)鍵所在,一定要謹慎操作。凡繭絲頭從煮繭鍋中索緒引出后,先通過“錢眼”上升到“鎖星”,鎖星隨著“車”相應地運轉(zhuǎn),再經(jīng)過“添梯”,繅好的生絲就旋繞到“車”上了。

      辨析:

      欽定《四庫全書》:“必以著引其諸”脫“引”字?!痘春<{注》校:據(jù)王本《四部》本改。“過則系粗”欽定《四庫全書》脫“過”字。另徐校:“粗”(繁體“麤”)原誤為“鹿”,據(jù)張本改。此處均從《淮海集箋注》?!拔氵^三系”,此處“三系”,費解,按理說宋代單根繭絲的纖度應比現(xiàn)代單根繭絲的纖度更細。

      煮繭水溫和湯色是繅絲工藝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解舒率、潔凈、繅折等絲質(zhì)成績。秦氏《蠶書》:“湯如蟹眼”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估計法,有相當?shù)目刹僮餍?。而現(xiàn)代工廠煮繭是采取科學預測定溫法。根據(jù)各莊口蠶繭的適干度、絲膠溶失率、繭絲纖度,解舒率、解舒絲長等綜合因素,先試繅調(diào)查,在獲得原料繭技術(shù)參數(shù)后,最終確定煮繭水溫(一般在92 ℃左右)。“以箸引緒”亦已改進,立繅索緒用小帚輕剔,手工理緒喂頭,而自動繅已經(jīng)是機械自動化操作了。關(guān)于生絲的纖度問題,現(xiàn)代工藝則根據(jù)生絲規(guī)格要求定粒,如一般規(guī)格22.2/24.4 dtex(20/22 D),定粒一般在8~9 粒左右,若纖度較粗規(guī)格的44.4/48.9 dtex(40/44 D)生絲,其定粒就更多了,基本沒有“三系”規(guī)格的生絲。

      六、錢眼①

      為版②,長過鼎面,廣三寸,厚九黍③,中其厚插大錢一,出其端,橫之鼎耳,后鎮(zhèn)以石。緒總④錢眼而上之,謂之錢眼。

      解注:

      ①“錢眼”,繭絲緒頭穿過的大錢之孔。

      ②“為版”,“版”通“板”。如“版筑”亦作“板筑”,筑墻夾板。

      ③“厚九黍”(shǔ),“黍”黃米,比小米稍大;有9 粒黍的厚度。

      ④“緒總”,索緒所得到的所有絲緒頭。

      譯文:

      錢眼

      取1 塊木板,其長度比煮繭鍋的直徑要長一些,3 寸寬,有9 粒黍的厚度,在木板的中央部位插入1枚大錢(錢的方孔就是錢眼),將木板橫在煮繭鍋上,木板的兩頭在鍋耳之外,并用石頭壓住以穩(wěn)定木板。所有的絲緒頭從錢眼中穿過去向上牽引,這就是錢眼。

      辨析:

      從秦觀《蠶書》中無法準確地確定當時使用的是豎機還是臥機(橫機),看來不論何種形式準為木竹結(jié)構(gòu)無疑。而現(xiàn)代立繅機雖原理相同,但均以鑄造件為主,其運動結(jié)構(gòu)亦作了很大改進。如“錢眼”已改為“瓷眼”,既方便于繅絲擋車工穿瓷眼,做鞘、捻添、咬結(jié)等操作,又可以過濾絲緒的毛疵。其錢眼只有歸集熟繭和引絲緒的作用。再者,目前立繅機亦基本淘汰,進入了自動繅時代。

      猜你喜歡
      催青繭絲蠶種
      家蠶高品位繭絲新品種“夏81×春12·春22”的選育
      不同上蔟蔟具對繭絲質(zhì)影響
      不同催青條件對兩廣二號原原種產(chǎn)卵成績的影響
      桑蠶種催青中死卵的發(fā)生與防治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創(chuàng)新原蠶區(qū)蠶種生產(chǎn)方式初探
      蠶桑通報(2015年1期)2015-12-23 10:14:31
      兩廣二號繭絲力學性能調(diào)查與分析
      絲綢(2014年12期)2014-02-28 14:56:16
      鮮繭絲與干繭絲在梭織緯線上的使用比較
      絲綢(2014年4期)2014-02-28 14:55:03
      高台县| 宜城市| 武鸣县| 本溪| 同心县| 白沙| 通州区| 苗栗市| 曲水县| 成安县| 遂溪县| 绥滨县| 呼图壁县| 寿光市| 永寿县| 通州区| 玛纳斯县| 鲜城| 安溪县| 保山市| 锦州市| 涪陵区| 马边| 额尔古纳市| 开阳县| 白朗县| 平泉县| 酉阳| 衡南县| 濮阳县| 丹阳市| 达拉特旗| 上虞市| 沛县| 安新县| 达孜县| 土默特左旗| 阜城县| 黔西| 海阳市|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