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格 康西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12月因TCT結果陽性(ASCUS及以上)而在本院婦產(chǎn)科門診預約行陰道鏡檢查的患者227例,年齡27~64歲,平均43歲,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后行陰道鏡檢查及活檢術并送病理學檢查。
1.2 陰道鏡檢查及活檢術 常規(guī)行陰道鏡下檢查,分別進行5%醋酸試驗及碘染試驗,首先肉眼評估病變級別。若陰道鏡下見異常宮頸圖像者,則在異常部位去組織活檢送病理;若未見異常圖像,則在3、6、9、12點處取活檢送病理。病理診斷包括正常或炎癥、CINⅠ、CINⅡ、CINⅢ、浸潤癌。將CINⅠ級及以上者定為病理學陽性病變。
2.1 病理學結果 227例患者中91例為慢性宮頸炎等良性病變;136例為陽性結果,其中CINⅠ57例,CIN II 42例,CINIII 20例,浸潤癌17例。結果顯示其病變檢出率為59.9%(136/227),癌變檢出率7.48%(17/227)。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范圍統(tǒng)計,其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1]。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世界各國每年大約有50萬左右的宮頸癌新發(fā)病例,其中80%集中在發(fā)展中國家[2]。因此,宮頸癌是發(fā)展中國家婦女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發(fā)達國家宮頸癌僅位于癌癥死因的第10位[2]。宮頸癌是一種與HPV感染有關、病因比較清楚的疾病,從宮頸癌前病變發(fā)展成浸潤癌大約需要10~15年的漫長過程,因此,通過有效的篩查手段早期發(fā)現(xiàn),并在病變早期進行干預,宮頸癌可以預防[3]。但是,如果晚期才被發(fā)現(xiàn)其病死率很高。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一直應用巴氏涂片進行宮頸癌的篩查,使宮頸癌下降了70% ~80%[4]。但由于傳統(tǒng)宮頸細胞涂片在標本取材、制作及讀片上存在諸多缺陷,使得篩查的假陰性率一直較高[5]。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一系列新技術應運而生,人們對細胞學的樣本采集、制片方法及自動閱片過程不斷改進,細胞工程專家近年又推出了一種新技術,即: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自動細胞學檢測系統(tǒng)(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該系統(tǒng)于1996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使用。與傳統(tǒng)的宮頸刮片相比,TCT的敏感性和特異度均有顯著的提高。本研究資料顯示,病理學確認的CIN1的病變率 25.1%(57/227),CIN II18.5%(42/227),CINIII 8.81%(20/227),浸潤癌7.48%(17/227)。TCT篩查方法簡單,操作方便,無痛苦。大大增加了宮頸癌的檢出率。
[1]曹澤毅.婦科腫瘤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585-587.
[2]Narendra Pisal.Real Time Screening Techniques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Obs & Gynae Product News,2008:30-33.
[3]Renshaw AA,Young NA,Birdsong GG,et al.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and thinprep gynecologic preparation in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ynecologic Cytology Program.Arch Pathol Lab-Med,2004,128(1):17.
[4]魏麗惠.應高度關注子宮頸病變的篩查.中國醫(yī)刊,2007,42(8):2-5.
[5]Hildebrandt EF,Lee JR,Crosby JH,et al.Liquid-based pap smears as a source of RNA for geneexp ression analysis.App 1 Immunohistochem MolMorphol,2003,11(4):3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