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雪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21
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按中醫(yī)辨證可將冠心病分為心血瘀阻型、氣滯郁結型、氣陰兩傷型等。中醫(yī)在治療冠心病方面,可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擴張冠脈,增加血流而改善癥狀,并減少腦中風等后遺癥的發(fā)生?,F(xiàn)將筆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11年1月—2012年5月該院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61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53歲,平均年齡67歲。
通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行辯證施護,184例患者中顯效153例,有效2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7.83%。
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行動不便,當軀體遭受多種病痛的折磨時,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會喪失生活信心。中醫(yī)認為,憂思傷脾,脾虛氣結,氣結則津液不能輸布,遂聚而為痰,郁怒傷肝,肝失疏泄,甚則氣郁化火,灼津成痰,無論氣滯或痰阻,胸陽不運,心脈痹阻,而致胸悶痛,心慌。所以護理人員要以和藹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言,熱情的接待患者,要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還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增強患者的生活信心,使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接受治療。
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如心律、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睡眠、神志、面色、舌象、脈象、汗液等。特別是脈象的變化情況,脈象是由脈搏的速率、節(jié)律、強度、位置和形態(tài)所組成。若患者出現(xiàn)煩躁易怒、失眠時,可加降火安神藥物;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頭痛、舌麻、四肢麻木等癥狀時,要遵醫(yī)囑給予養(yǎng)血柔肝的藥物;若發(fā)現(xiàn)患者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可遵醫(yī)囑根據(jù)患者病情加減燥濕健脾藥物。
3.3.1 心血瘀阻型 心血瘀阻型的冠心病患者常出現(xiàn)胸悶、氣短、胸痛較劇、心痛陣作、痛有定處,痛劇則可見肢冷唇青,或痛引肩背甚則心痛徹背,伴心悸、怔忡、舌苔白,舌質暗紅或紫暗,有瘀斑、瘀點,或舌下靜脈青紫,脈弦澀或結代。按中醫(yī)臟腑經絡學說,外用而應內,采用藥丸穴位外貼法。藥物丹參、水蛭、血竭、當歸各5 g細磨為粉,鮮地龍2條,搗爛與藥混合制成丸狀,貼于膻中、阿是穴,外用膠布固定,1次/d。
3.3.2 氣滯郁結型 有些冠心病患者脾氣急躁,愛發(fā)火,動怒就犯心絞痛,伴有胸悶不舒,兩肋脹痛。胃脘痞滿,舌質兩邊紫暗,脈弦緊,癥屬肝氣郁結、血氣不和,宜舒肝理氣、活血化淤 可用逍遙散:當歸、白芍、柴胡、白術、茯苓、枳殼、木香、佛手、佩蘭各10 g,白蔻仁、甘草各5 g,絲瓜絡15 g。
3.3.3 氣陰兩傷型 氣陰兩傷型冠心病患者多見心胸陣痛,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神疲懶言,心煩不寐,手足心熱,勞累后證重,舌淡白或紅少苔,脈細緩或數(shù)或結代。護理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為主??捎眯翜亻_通、宣痹散寒之劑:當歸12 g,桂枝、赤芍、丹參、蓽菝、高良姜、延胡索、檀香、白芥子各10 g,薤白15 g,細辛、炙甘草各6 g。
3.3.4 心腎陽虛型 心腎陽虛型的冠心病患者多見胸悶隱痛,時作時止,遇勞則甚,心悸氣短,心煩不寐,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舌紅或有紫斑。治療上注意交通心腎,通陽散結,可用艾絨灸關元穴,墊鮮生姜片于穴位上,放艾絨點燃至皮膚有熱感時,去掉燃絨,連續(xù)3~4次,1次/天??蓽刂I陽,暖胃健脾。
3.5.1 運動指導 運動要量力而行,但是不要超負荷運動或是激烈的運動。運動的方式以進行需氧活動為宜,活動與運動要循序漸進,要有規(guī)律性、持久性,不宜作劇烈活動。
3.5.2 藥物指導 藥物對促進病情的好轉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因此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叮囑其藥物的用法,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使其對藥物性質有所了解。
冠心病屬于祖國醫(yī)學“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的范疇。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本病多發(fā)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癥狀以心胸疼痛驟作,或胸部憋悶如重壓感,或心胸絞痛時作為主。伴左肩臂疼痛發(fā)麻、胸悶憋氣、心悸氣短等。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根據(jù)中醫(yī)辨證理論,該病雖病位在心,但與肺、肝、脾、腎密切相關。以氣虛、陽虛或陰虛為本,以痰、瘀、火、寒、實邪為標,形成本虛標實,心脈瘀阻為主要病機。在辨證護理方面,應把精神護理放在首位,“心藏神”為“君主之官”,心神統(tǒng)帥著人之喜、怒、憂、悲、驚等神志活動,做好思想疏導工作,使之心情愉快。加上藥物的治療使患者的體征恢復正常,從而降低了冠心病的復發(fā)率和死亡率,同時使患者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發(fā)作時的應對措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維護能力,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邵一萍.老年人冠心病的辯證施護[J].遼寧中醫(yī),2004,31(4):250.
[2] 朱芳紅.冠心病的辯證施護[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