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學海中學 項海青
“整合理念”在初中英語命題中的思考與探索
浙江省臨海市學海中學 項海青
運用整合理念進行命題研究,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升,有利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能否出好一份試卷更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下面是筆者在嘗試“整合理念”命題所做的一些思考與探索。
整合 命題研究
目前學校使用的英語試題基本上由教師自行設計。人們通常關注的是大型英語測試,如英語升學考試,教師自行設計的測試很少有人重視。事實上,能參加大型英語測試命題的老師為數(shù)極少,學生接觸較多的還是平時的測試,所以平時教師自行設計的英語試題更值得我們作深入的探討。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改革。順應形勢,對照“標準”,把握命題走勢,遵循科學性、整體性、嚴謹性、全面性、基礎性、時效性、創(chuàng)新性等原則進行命題,探索學科知識與人文文化的關系,注意知識和技能綜合靈活應用,是每一位英語教師不輟的追求和每一位命題者都在深度思考的問題。如何出好一張英語試卷呢?筆者認為應該遵循課標、基于教材、拓寬題材、針對實際,認真研制試卷,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估,有效地發(fā)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同時嘗試開放性試題,激勵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為其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打下基礎。讓考試的反撥效應,對教與學能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而不是消極作用。
科學嚴謹?shù)脑嚲硎且环萆铣嗽嚲淼幕疽?,它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要認真設計試卷的結構,尤其是隱藏在內的結構,即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難度結構。目前中學大部分英語教師對現(xiàn)代英語測試的知識和技能十分缺乏。因此進行測試前,備課組全體教師應根據(jù)測試的范圍和教學目標,共同商定檢測內容,同時為了改變測試方面的隨意性,用“雙向細目表”規(guī)范測試,詳細列出每次測試所要檢測的知識點,然后根據(jù)“雙向細目表”中所列的知識點命題。這樣才能使題型及試卷所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能力要求一目了然。出試卷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如考試的目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的能力來正確地把握試卷的難度系數(shù),確定檢測內容。試卷應體現(xiàn) 7:2:1的尺度,初中整卷難度(正確答案率)不得低于0.75,且在難度設置上有一定的梯度,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使考生較容易進入最佳的考試狀態(tài)并讓所有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我們一定要明確平時的考試是激勵學生發(fā)展的手段,而不是淘汰和篩選的工具。試卷題量過大,難度過高,與教材的結合度不緊,會造成學生的成績不好,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檢測的內容不能有錯誤,要認真考慮試題涉及的語言知識及其它方面知識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不能出“模棱兩可”的題,也不能只考慮到了語法上的準確性,而忽視了語用的可能性。例如:
The three months of spring in China are_______.
A.December,January and February
B.March,April and May
C.January,February and March
D.February,March and April
這道題是問學生,中國的春季是哪三個月。然而,無論是英語中的spring,還是中文中的“春季”和“春天”,都沒有明確地指哪三個月。根據(jù)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季,我國習慣指立春到立夏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正、二、三”三個月。顯然,中國的春季不能與公歷中的任何三個月完全吻合。
試題應注重考查學生在一定語境下對語言基礎的掌握情況,通過具體的語言小環(huán)境來考查學生的運用詞匯、句型和有關語法知識的能力?,F(xiàn)在中考試題命題特點進一步彰顯,體現(xiàn)語境化、生活化、交際化、真實化,減少了單純考查語法知識的試題,這對我們教師平時命題有著非常明確的指導意義,我們應降低純技巧性試題比例,杜絕繁偏怪題,杜絕似是而非、表述不清、答案不唯一的選擇題。作為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語法和詞匯是語言知識學習中的重點,也是考試內容的重點之一。據(jù)調查,教師在設計考查詞匯和語法的試題時,往往從手頭輔導資料上摘抄一些。有時命題人員在編寫選擇題干擾項時由于找不到真實語料而生造詞形、搭配、詞序等。這些本身就不正確的干擾項的干擾力太弱,例如:
He to the USA many times,so he knows a lot about there.
A.has been B.has went
C.had go D.had went
這道題的選項B、C、D本身就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學生可以不用看試題的題干就能排除這三個選項,更不用說考慮上下文邏輯關系了。由于它們均是生造的結構,這樣的錯誤信息有可能成為誤導學習者的語言輸入,使他們形成錯誤的假設,妨礙以后的學習。從科學命題的角度來看,單項選擇題中的選項本身在語法上應該是正確的,只不過干擾項不符合語境的要求。
英語試題中客觀題比重較大,答案的設置要科學合理,ABCD答案項應該分布均勻,最好是各占四分之一。例如:50個小題,選A12個,選B13個,選C12個,選D13個,答案隨機分布,但一般不要出現(xiàn)連續(xù)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的答案序號。考試的題量適中,注意學生考試的時間,尤其是參考中等層次學生的水平,給大家留出思考和檢查的時間。
平時上英語課,我們都追求每節(jié)課的完整性,上完一節(jié)課,讓學生感覺到就像看了一場電影一樣,有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思路和內容。所以筆者嘗試把一份試卷各題的內容,尤其是閱讀題和書面表達的內容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學生完成一份試卷的同時,也欣賞了一個故事,心情愉悅,考試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七年級下冊期中,恰逢“五一”降至,筆者曾嘗試出了這樣的一份試卷:首先在完形填空中,寫一份感謝信給大明星楊冪,感謝她“五一”節(jié)來當?shù)赜瓮?,告訴她當?shù)氐穆肪€;接著在閱讀理解題中,分別介紹節(jié)日期間的天氣情況、景點及楊冪這位大明星的簡介;然后設計書面表達:節(jié)日期間,楊冪和她的朋友林心如等到此游玩,假設你是位電視臺的記者前去采訪,然后寫一篇報道。
初中階段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英語課程標準》對五級課程目標的描述是:“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參與談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理解大意。能根據(jù)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這些都是對聽說讀寫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現(xiàn)在在一定區(qū)域內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而中考最終面對的是同一張試卷,因此我們平時的命題也應該以考綱中要求掌握的1600個左右的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以及所列的語法知識等為基礎,嚴格按照《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命題,吃透教材,貼近教材,考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基礎性的東西,并盡量地突出重點,覆蓋面廣。例如:閱讀試題的選材體裁可以豐富多樣,主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報道、通知、廣告、書信等,內容可以涉及生活常識、幽默故事、科學技術、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人物傳記等各個領域。
考試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用得不好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甚至是傷害。因此,注重基礎,難易適中,讓大部分學生都達到要求是試卷追求的目標。
學生怕考試,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原因,除了考試競爭的激烈性之外,試卷不具備親和力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將一些充滿智慧和人情味的話語用于試卷中,給予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充分的鼓勵,讓學生從心理上消除對考試的緊張感。卷首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同學們,這次考試只是一次平常的測驗,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本碇杏靡恍┨崾拘缘脑?,如:“要認真分析喲!”“題目比較難懂,你可要多讀幾遍喲。”卷尾也要給學生一些提醒,如:“同學們,看看考試時間還夠嗎?”“試卷做完了,可要仔細檢查一下喲?!边@些溫馨的提示語,讓試卷充滿了激勵、肯定、關懷與期待,注重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調動與評價,這樣的試卷好像有一位知心朋友時時刻刻相伴在學生的身邊,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同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同時,我們還要加強考試的育人功能?;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開拓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其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富有民族責任心和國際精神,乃是目前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試卷要跟近段時間的同類考試接軌,但也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要體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課程改革之前,傳統(tǒng)的考試都是以知識立意為主的,強調知識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試卷普遍存在形式單調、枯燥、呆板、成人化的傾向。新課程要求檢測的角度應轉變到關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整體教育目標的考試設計意境上來。試題要盡量減少機械記憶,注重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試題的取材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內容的選取、語言的闡述要適應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如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的熱點問題、工農業(yè)生產、最新的科技發(fā)展前沿”等作為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的素材。另外還要注意試題呈現(xiàn)形式的多樣化。在傳統(tǒng)文字形式的基礎上,增加表格和情景圖案,既考察了學生統(tǒng)計圖表的知識,又檢測了學生的采集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真正把學生的學習引向生活、引向社會,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時間和機會,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命題還應提倡一定的開放性,現(xiàn)在中考書面表達是控制性加半開放性寫作,通過提供要點,降低了考生的寫作焦慮,同時也給考生足夠的寫作空間,我們在短文寫作命題時,所涉及的話題都應與學生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緊扣課標,讓學生對熟悉的話題有話要說、有話能說,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初中英語測試的設計只有具備了以上幾個要點,才算是成功的命題。把握好命題的高度、角度、尺度,對教學具有指導性;尊重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考試成為學生一種愉快的體驗,是教學改革新的理念。出好一份試卷是件十分嚴肅且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腦力活,一份高質量試卷的“出爐”更需要“打磨”。這還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出卷、考試、分析試卷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