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富存
農村高中學生,特別是落后地區(qū)的農村高中學生信息閉塞,基礎薄弱,因此“提起作文直搖頭,見到題目皺眉頭,寫起作文咬筆頭。”對作文毫無興趣可言。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我認為農村高中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的作文興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農村高中生作文時總是無話可寫,手頭寫作素材匱乏,進而對作文不感興趣。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文任務,筆下的媽媽是別人的媽媽,老農是作文書上抄來的……這是由于農村高中學生不善于觀察身邊的生活。
作為生活在農村的學生,相對于生活在城鎮(zhèn)的學生而言,或許信息面要窄一些,接觸的寫作素材也少一些,但是農村學生卻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素材。
首先,他們從小就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藍天白云、落日晚霞、綠水青山、村落炊煙……這些都能為他們描寫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提供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
其次,古樸的民風、純真的鄉(xiāng)情,奠定了抒寫內心真善美的基礎。他們父輩的艱辛及要求擺脫貧困、渴望子女成才的強烈愿望,在孩子心中激起了濃烈的情感,這些寫作題材是城里的學生所沒有的。
有了上述的種種客觀的優(yōu)勢,在作文教學中我就經常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生活,并在布置作業(yè)時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比如,在作文命題時,我根據(jù)農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特色,緊靠“農”字出一些實實在在的題目。諸如《桃花朵朵開》、《老牛精神》《由公雞打鳴想到的……》等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搜集寫作素材,學生就不會感到沒有東西可寫了,也就樂于寫作了。
調查中發(fā)現(xiàn),農村高中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還是因為對作文缺乏自信,用一個同學的話說:“害怕自己寫出的作文沒有深度,老師和同學笑話”。
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我就引導他們去領悟各種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精神。如看蛇與鳥的搏斗讓他們明白勝利的根本在于抗衡到底,看螞蟻爬墻壁讓他們領悟勝利的根本在于不改方向,看蜜蜂戰(zhàn)黃蜂讓他們領悟勝利的根本在于團結一心……從這些自然奇趣中領略生活的哲理。此外,一些農村中學生在節(jié)假日時,常要幫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這都是他們感悟農村生活的大好機會。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和場面記錄下來,仔細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返校之后組織學生討論:在勞動中,你是怎么做的?想到了什么?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討論之后再指導學生寫出相應的文章,這樣,他們寫出的文章就不僅僅是記敘生活的大白話,而是蘊含了真正生活哲理的美文。
通過引導感悟農村生活,讓他們覺得要讓作文有深度并不是一件自己做不到的事,從而增強了他們作文的自信心,學生有了寫作的自信,對作文也就有了興趣。
農村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積累欠缺,導致他們在語言表達等方面的作文素養(yǎng)較差。也許有人會說,農村缺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條件。其實,只要我們動腦筋,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持之以恒地向學生選擇并印發(fā)優(yōu)美的時文,盡可能地彌補語文學習環(huán)境的先天不足。優(yōu)美的時文散見于各類報刊雜志,如果我們將其匯集起來,印發(fā)給學生,那么學生就能用較短的時間,集中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
農村學生經濟條件差,讓他們購買大量的課外讀物是不現(xiàn)實的。鑒于此我讓學生每人買一本課外讀物,讀完后把自己的書交到班上,然后在班上選出一個圖書管理員,統(tǒng)一管理這些圖書,讓大家交換借閱,實現(xiàn)資源共享。
通過長期大量的閱讀學生在語言表達、語言審美等作文素養(yǎng)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有許多學生在作文表達中找到了成就感,不再害怕自己的作文“語言不通順,語句不優(yōu)美”了,開始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農村高中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傳統(tǒng)作文教學形式不感興趣。傳統(tǒng)作文教學只注重理論講解而忽視了作文實踐,形式單一,方法死板。因此要培養(yǎng)農村高中學生的作文興趣,教師必須要先在自己的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在教學中經常進行話題拓展。所講的內容可以信手拈來,只要能提高作文修養(yǎng),可以不受主題、題材、表現(xiàn)形式的束縛。
其次,盡可能地多開展一些有助于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各種活動,諸如讀書報告會、知識競賽、辨論會等。
再次,鼓勵學生大膽參加有關的征文活動,積極向有關報刊雜志投稿,發(fā)動學生自編刊物,激發(fā)和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培養(yǎng)他們作文的成就感。教師活化作文教學方式,可以在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中收獲意想不到的喜悅。
葉圣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農村高中學生大多對作文不感興趣,還因為他們常受“打擊”,老師們在批改作文時“報憂不報喜”。我們要知道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經過冥思苦想而獲得的,來之不易;另外再差的作文也會有他的亮點。所以,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一個精當?shù)脑~語,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都應及時地給以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可以滿足學生求知的心理,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學生作文中也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行批評。我們應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氣和地、開誠布公地向學生提出批評意見,讓學生樂于接受。如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但文章結構不太合理,我就這樣下批語:“生動的語言如果再加上合理的結構會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比鐚W生作文中內容較好但書寫不規(guī)范,我就這樣下批語:“行文流暢,如果書寫再規(guī)范些,進步會更大”等。富有啟發(fā)性,注重鼓勵性,有親切感的評語易于被學生接受。通過鼓勵可以讓每個學生見了作文評語后都有寫作的成就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寫作欲望。
農村,這片美麗的土地,應該成為農村高中學生豐富的寫作寶藏。作為身處農村的高中語文教師,應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和作文興趣,讓他們用自己的心靈之筆書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