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中國農資》記者 劉學勝 熱線電話:010-63744205
臨近年底,各單位都在為完成全年任務突擊工作,加班在所難免。加班費如何計算?加班事實如何認定?成了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
岳某2002年9月到某物業(yè)公司工作,雙方當時約定崗位是電工,基本工資1500元,加班工資另算。2010年6月,岳某離職,離職結算時,在加班工資的支付等方面與物業(yè)公司發(fā)生糾紛,雙方協(xié)商未果,岳某遂于2010年7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岳某的請求超過仲裁申請時效為由駁回了岳某的請求,岳某不服,將某物業(yè)公司起訴到法院。
岳某稱:從2002年9月入職,直到2010年6月從某物業(yè)公司離職,在這期間,物業(yè)公司經常安排其加班,每周最多只能休息一天,法定節(jié)假日也不能例外,每年延時加班500小時,休息日加班300小時,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100小時。但某物業(yè)公司未支付其加班費。雖然合同中約定其基本工資是1500元,但由于自己踏實肯干,自這幾年的實際工資一直在提高,離職時月工資已達到2000元。自己作為進城務工人員,工作不好找,在職期間不敢向物業(yè)公司提出加班費的要求,只好現(xiàn)在提出請求,要求物業(yè)按照自己每月實際工資標準支付自2002年9月至2010年6月的加班工資十余萬元。
某物業(yè)公司辯稱:首先,根據相關勞動法的規(guī)定,岳某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岳某的絕大部分請求已經超過仲裁申請時效。其次,岳某所述的加班時間根本不是事實,我公司從來沒有安排他加那么多班,偶爾有緊急維修任務安排他加班也已經將加班工資支付給他。再次,即時有個別加班沒有向其支付加班費也應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基本工資1500元計算加班費。故不同意岳某的訴訟請求。
庭審中,岳某向法庭提交了在職期間物業(yè)公司向其發(fā)放工資的銀行存折,物業(yè)公司對此予以認可;并提交了其加班進行電力維修的部分維修單,物業(yè)公司對維修單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認為已支付岳某加班工資。法院要求某物業(yè)公司提交岳某在職期間的工資表及考勤記錄,物業(yè)公司稱檔案管理混亂,無法提供。法院經過審理,最終按照岳某的實際工資支持了岳某要求支付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最近兩年間的加班工資3萬余元。
對于最終的判決,物業(yè)公司表示認可。
本期專家:中國農業(yè)經濟法研究會會員 劉艷
案件性質:本案屬于典型的加班費支付爭議。
案件解析:
本案的焦點在加班事實的認定和加班工資如何計算上。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規(guī)定,只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其追索加班工資就不受時效限制。對于本條中 “勞動關系終止”的敘述,應做擴大解釋,因為勞動關系解除和終止均導致勞動關系的消滅,區(qū)別僅在于方式的不同,發(fā)生的法律結果是相同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第一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也應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并以該日起算時效。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第九十條,對于適用加班條件、時間及違法適用加班的處罰進行了嚴格規(guī)定??梢娢覈牧⒎ū疽馐且浞志S護勞動者的休息權利,使用人單位承擔高額的加班成本,限制加班?!侗本┦泄べY支付規(guī)定》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 “根據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計算加班工資的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根據第十九條支付勞動者休假期間工資,以及根據第二十三條第一款支付勞動者產假、計劃生育手術假期間工資,應當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一)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準確定; (二)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休假期間工資標準確定; (三)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依照前款確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各種假期工資不得低于本市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標準?!?/p>
加班工資基數原則上應當按照 《北京市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確定加班工資基數。但是,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為加班工資基數,計算出的加班工資數額,低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所得工資數額時,則應按照勞動者正常工作所得為基數計算加班工資。即杜絕因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資標準過低,而實際所得的工資遠遠高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造成勞動者加班所得沒有正常工作所得高,用人單位以此方法規(guī)避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加班工資爭議案件中,很多用人單位通過約定過低的加班工資基數,來避免支付勞動者過多的加班工資。但是這種約定與法律強制性相悖,因此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xié)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的限制:
(一)發(fā)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fā)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第三項 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