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西安外事學院體育部)
影響陜西省民辦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分析
◆羅強
(西安外事學院體育部)
根據我國教育部日前發(fā)布的相關監(jiān)測結果,我國的城鎮(zhèn)男女學生的體質健康在不斷改善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陜西省民辦高校的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如何,其存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今后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陜西省民辦在讀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研究和分析,目的在為今后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提有效的供參考資料。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提供理論依據。
2.5 文獻資料法
查閱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網上發(fā)布的相關數據和中國期刊網檢索上的有關論文。
2.2 問卷調查法
對陜西民辦高校的400名大學生,30名在校體育工作者發(fā)放了問卷。其中學生問卷回收388份,有效問卷369份,有效率93.4%;體育工作者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都達100%。
2.3 數理統(tǒng)計法:利用SPSS軟件對最終數據進行整理統(tǒng)計。
3.1 鍛煉形式的局限性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自2002年試行以來,在各校認真組織推廣試行下,取得了很好的經驗。為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在高校進行體質測試工作,以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質監(jiān)測。所以,各學校通過體育課教學、運動隊訓練與個性式競賽、群體活動等多種方式來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但是,通過調查了解,只有極個別院校在大一、大二年級開設公共體育課的同時又在大三、大四年級開設體育課選修。這表明各院校只是將體育課視為一門簡單的課程,而沒有注意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才是這門課程的根本目的和長遠效益。次外,各個高校組織的體育活動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參與人數和所造成的影響卻遠遠不如學生們自發(fā)的體育活動。即使是國家教委等相關部門所提倡的每天鍛煉一小時與陽光體育活動在各個高校的落實也只是依賴于學生們的自覺行為。
3.2 場地器材的限制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中明確要求,一個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生人均運動場地面積≥3平方米,學校應該為體育教學和學生鍛煉提供充足的場地,在擁有室外運動場地的同時也應該具備室內體育場所,而且設備齊全。但是,調查發(fā)現不少本科高校并沒有完全達到上述要求,或者只是保證了教學所用場地,導致學生閑暇時間鍛煉和教學起了沖突。面對擁擠的鍛煉環(huán)境,不少學生不得不放棄鍛煉。
3.3 教師因素的分析
經過調查發(fā)現,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在教案書寫中沒有考慮到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還有一部分老師將書寫教案和其中的運動負荷只作為一種形式,在課堂上根本不考慮運動負荷,致使運動負荷達不到要求。調查中還發(fā)現,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質現狀的關注程度不夠詳細:一方面老師在教學內容中所安排的素質練習僅僅只是與所講授的專業(yè)有關,而不是以素質練習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當中;另一方面體育老師對大學生的體質測試關注程度不夠重視。超過78%的老師只將體質測試視為一種形式,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由此可見,體育教師在教學上沒能將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致使體育課在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和學生體質健康增強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脫節(jié)現象。
3.4 學生因素的分析
3.4.1 學生體育活動動機和行為的分析
在對各種體育活動的調查中發(fā)現,有72.7%的大學生選擇了不固定、比較隨機的活動鍛煉方式。從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的鍛煉計劃性不強,沒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性;調查中還發(fā)現,有91.9%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幾乎不考慮體育鍛煉的時長、強度,僅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運動。從這一方面表明學生的體育鍛煉不夠科學;另一方面也說明體育鍛煉同體育活動在計劃性、目的性、時長、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只有11.4%的大學生對自身的體質情況進行了關注,而高達87.2%的大學生,根本沒有關注過自身的體質狀況,更不用說結合自身測試的實際結果和所測試標準以及體育老師對其所提供的運動處方來加強體育鍛煉,只是將體質測試的結果作為畢業(yè)的基本條件來對待。
3.4.2 學生生活方式的分析
不論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是國內外學者都將生活方式列為影響我們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與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中了到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熬夜、逃課、通宵上網的現象;不按時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情況;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
3.4.3 學生體育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我們人類的健康長壽60%取決于人的自我保健狀況。大學生欠缺對體育衛(wèi)生健康知識的了解與掌握限定了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科學性。調查中發(fā)現82.1%大學生對體育保健知識的掌握渠道來源于體育理論課。只有8.8%的學生是通過書籍和網絡等渠道獲取體育保健知識的。
4.1 結論
4.1.1 各民辦院校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關注程度不夠,不論是對體育課程的開設時間還是課程內容和課外體育活動都與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長遠效益存在著脫節(jié)現象,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4.1.2 受到教學理念和傳統(tǒng)思維習慣影響,體育老師在教學態(tài)度和具體實施行為上存在著一些不科學現象,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和大學生體質增強方面存在著一些脫節(jié)現象。
4.1.3 體育鍛煉、大學生的生活習慣、體育衛(wèi)生健康知識的了解與掌握以及健康行為的習慣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科學性。
4.2 建議
4.2.1 各民辦院校是培養(yǎng)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場所之一,應該將體育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來抓,注重將體育課程與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健康的長遠效益有機結合起來。
4.2.2 體育教師同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增強有著直接和重要的關系。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將教學和課外活動以及運動訓練等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健身知識和方法,從而使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為。
[1]楊晗.專項成績與身體素質訓練關系研究[U].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謝佩娜.對我省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健康教育內容的改革與設計.[D]碩士學位論文,2001,4.
[3]劉逵.重慶市普通高校大學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7,4.
[4]姜千秋,陳志軍.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分析.遼寧體育科技,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