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鴻琳
初三語文的總復習課,通常有三到四個月時間,需要復習的是三年六冊書。當時間來到初三最后一個學期時,學生重新翻閱初一初二的課本,很多內容已經變得遙遠而陌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初中階段所有的語文內容疏通條理,深入挖掘并查漏補缺,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發(fā)動學生,教師100%的著急,遠遜于學生100%的努力,如果能夠讓學生把他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效果一定不錯,所以復習課必須突出目標性和民主性。
從大的流程講,各?;蛘吒鹘處熥约和ǔJ窍葘α鶅詴M行一遍縱向的復習,然后再進行一遍橫向復習,橫向復習的資料通常是包括從漢語拼音到各類作文在內的分類復習,教師會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對每一個內容作或長或短的課時安排。在這個橫向歸類的復習課里,我覺得平時的閱讀課中所使用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依然可以主打運用,并且效果很好。我一般采用的流程是:1.老師提示復習的內容和復習的目標;2.出幾道練習題讓學生做,這些題目主要針對學生以前學習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的問題;3.自主練習完成后,小組合作交流練習題中學生自己不能完成的題目,要求提問題的人必須先說出自己思考的部分,想了些什么,不懂的在哪,而回答的人必須說清楚理由,為什么這樣回答;4.全班交流,如果還有問題就在班上提出來,照樣處理,最好學生自己能解答,如果不行,教師加以提示,再不行即由老師解釋;5.教師作總結,在訂正了普遍性的錯誤之后,強調本節(jié)內容的重難點,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概括各種題型的回答方法;6.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的問題,提出來按照3、4步處理;7.布置課外鞏固練習。
這樣的流程主要是以解決問題為重點,另外還有一種以疏通知識條理為主的課堂流程:1.也是首先出示復習的內容和復習的目標;2.師生共同回憶這些內容的知識點,主要以學生的講述為主,教師只作提示,并且在板書的時候千萬不能按教師自己的理解整理排列,只按照學生的說法零散地書寫;3.讓學生分別按照自己理解,對所提及的知識進行梳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常被學生們的想法給鎮(zhèn)住,不少思路不是專家和教師能提出來的,有些盡管幼稚,但是非常切合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想法,這樣的梳理思路顯然更實用;4.學生交流自己梳理的結果,選出適合班上大部分同學的一種來推廣應用,其余的供同學們參考,如果是自己覺得最有效的,就可以收歸己用。
這兩種流程應根據需要選擇,還應根據學生在復習時的表現(xiàn)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使教學與學生達到最佳的契合。
對于專題的詩歌欣賞復習,教師首先必須像幫小孩填寫高考志愿的家長一樣,研究近三年來的考試動向,包括出題數量的多少、題型的趨向、內容的側重、評分的標準等,結合六冊教材的詩歌作一綜合設計,我通常會在此基礎上,按照這樣一個程序展開詩歌復習課:1.復習舊知,主要是背誦和默寫兩種方式,一方面帶著學生走進情境,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對詩歌的準確的掌握情況;2.介紹詩歌的中考要求,主要是自己課前的研究結果,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明白中考詩歌時該重視什么,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強調;3.做復習資料上的習題,做完之后學生交換批改,批改時按照中考標準,對每一道題的每一個步驟,直至每一個字詞,都嚴格要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理解評卷老師的態(tài)度和方法,從而精確明白自己該怎么做;4.精選延伸至課外的內容,做與3相同形式的練習。
經過上面的大梳小蓖之后,大部分學生突破了詩歌欣賞的重點,但是還會有學生留下一些難點,詩歌的表達技巧就是其中的一項,針對這一問題,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課時來解決:首先構思了一個表格,把詩歌的表達技巧按照表達方式、結構模式、修辭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四類分成四個縱列,每一列下面羅列出各自的小類,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把表格用大屏幕展現(xiàn)出來,僅看這樣的理論分類,學生很快回憶起原來的語文知識。
初中文言文的難度其實并不大,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中考的側重點是落在字詞句上,對這些散落一地的字詞句的復習,我覺得更需要依靠學生的力量,老師要做的重點是在幾節(jié)課的時間內,為學生梳理出一條復習之路,然后檢查學生走在這條路上的情形就好。于是我在仔細研究本年度考試大綱、歷屆考試內容的基礎上,理出幾個大考點:文學常識、字詞、默寫、句子翻譯、文章內容等。然后把每一個考點疏散到一篇或幾篇文章中,各個擊破。以句子翻譯課為例,我依然會首先提示本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和復習目標,然后把之前分配好、與之相聯(lián)系的三篇文章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難的六個句子,最重要的四個句子(這是因為如果學生到這時還覺得有難句的話,多抓難句就達到了查漏補缺的目的),一句句進行翻譯,翻譯時要讓原文中的每一個字都落實到譯文中,尤其要抓關鍵字,使句子意思正確,而且句子必須通順,最好能夠流暢,還有點文采。這樣的翻譯一定要動筆寫,不能單是口頭翻譯,因為口語表達跟書面表達是有一定距離的。為每個學生解決完十個句子之后,總結規(guī)律,舉一反三,再由他們發(fā)散到所有六冊書的文言文,思考后提出他們的疑惑。最后一個步驟要求學生在按規(guī)律對照完全部文言文之后,至少能提出一個深思的問題,最好還有答案,這些問題常常會給大家更大的啟發(fā)。
總之,初三復習課的課堂設計必須緊緊圍繞復習來開展,只有在“復”字上面下功夫,巧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取得很好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