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紀忠(山東省昌樂縣二中 山東 昌樂 262400)
課堂常規(guī)是在教學中必須遵守的,它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加以制度化。是培養(yǎng)學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風,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和組織紀律教育的一條十分重要的渠道。通過課堂常規(guī)的貫徹落實,如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可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體育教材的內容很廣泛,而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獨特的教育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教育。一般來說: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教材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果斷等品質。但由于各項教材的練習形式不同,因而在培養(yǎng)學生品德方面,也有所側重,在田徑項目中,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毅力;例如:接力跑、拔河教學中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中長跑練習中針對學生不愿意練習長跑的思想,在練習長跑前,給學生講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以驚人的速度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抓住“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體操和健美操等項目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在球類比賽中,是互相配合還是突出個人;在投擲項目揀器材時,是揀遠的還是揀近的等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嚴格組織紀律性、頑強的意志品質及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根據不同的表現,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暗示都傳遞著教師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學生情感產生巨大的變化。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隨之直接感染著每位學生。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教師只有以情感人,才能產生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這時,育人的內容才能在學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覺的被接受,還能被轉化為學生自身迫切的要求,育人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根據課的內容、任務、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優(yōu)化教學方法、組織形式,使其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身體活動意識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育,教師在講解示范中,主要闡述動作技術的要點和難點,講清動作技術的完成過程,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練習。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思想活動在教學中呈現積極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和行為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其思想活動和個性情感的真實寫照,學生在活動中,各種行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顯露出來。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各項體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如在課堂中常有學生在同一活動中,在同樣的條件下,有的學生可能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學則可能表現出不負責任、害怕困難等現象。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及時進行表揚或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針對青少年具有較強表現欲的心理特征,熱情地激發(fā),耐心地引導,使其個人英雄主義行為逐步朝著集體主義精神升華和內化。
教學過程中,偶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教師應及時、充分地利用偶發(fā)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練習或比賽中,學生為了爭輸贏各不相讓,搶器械、搶場地,練習不認真干別的事情,甚至不服從管理和老師頂嘴等,教師要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及時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1]劉清黎.體育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田雨普.新世紀我國體育的功能與作用.體育學刊,2005.
[3]陳善備.教育與教師,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