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林(呂梁學院中文系,山西呂梁033000)
積極性特征對“比”字句結構及語義的制約性之探討*
劉小林(呂梁學院中文系,山西呂梁033000)
以“比”為動詞、“比”為介詞以及X比Y有N的格式三個方面,探討了積極性特征對“比”字句結構及語義的制約性,結果表明,語言及語言結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耗散結構,很多問題需要用不同方法、不同視角去認識、去探究。本文試從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去考察探討其積極性和消極性的制約作用。
“比”字句;積極性特征;語用頻率效應
現(xiàn)代漢語語義系統(tǒng)中,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的分布處于一種不均衡狀態(tài)。這種不均衡狀態(tài)可以用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出來。分布密的一方頻率高,為積極意義;分布疏的一方頻率低,為消極意義。這種特征必然要制約語言的結構和理解。我們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對“比”字句進行考察,看看這種制約作用是怎么影響它的語法語義構成的。
作為動詞的“比”與其后的賓語組合,隱含了往積極意義里“比”這一特征。這里所說的積極意義即通常所指的質上的褒貶對立中的褒義和量上(程度上)的大小差異中的大義。
(1)機器擺放成一排,在同一段時間里比生產(chǎn)零件的數(shù)量和質量。
(2)比干勁,拼命干!
比數(shù)量是比多,比質量是比好,比干勁是比大。單單一個“比+名”結構,有的名詞的積極性特征表觀得比較明顯,如上述兩例。有的名詞的積極性特征就不是那么突出和單一,如“比桌子”,就看不出是比大小、比高矮、比新舊還是比別的什么。這里涉及名詞的再分類問題。不過,往積極意義里比這一點與例(1)、例(2)是一致的。
有時,我們也許可以聽到這一類的話:
(3)比數(shù)量,我們比你們少;比質量,你們比我們差。
表面看來似乎是往消極意義里比,其實,“少”和“差’是比的結果,比的出發(fā)點仍是比多、比好。
(4)我不和你比跳舞,要比就比唱歌。
一般說來,“比跳舞”是比誰跳得好,“比唱歌”是比誰唱得好。又如:
(5)不比吃,不比穿。
(6)比干活兒。
比的方向和例(4)一樣,是積極意義。
這里也有特殊情況。如“比騎自行車”,一般是比快,也有比誰騎得慢的。“慢”相對于“快”是消極意義,但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人們卻賦予了“慢”以積極意義,因為騎得很慢而且不倒也是一種本領,越慢本領也就越大。
這種格式,表示性狀的形容詞多為積極意義的。如:
(7)阿黃和小黑都很兇猛、忠誠,因此,還需要比機智。
“機智”是褒義,人們很少會去說“比愚蠢”。同樣,正常情況下,人們比勇敢不比怯懦,比誠實不比虛偽,比活潑不比呆板,比勤快不比懶惰等。
例外也是存在的。通常,人們比慷慨不比吝嗇,但也有比吝嗇的。據(jù)報道:美國一本綜合性周刊不久前主辦“吝嗇人”大賽,三位吝嗇鬼以他們各自的吝嗇經(jīng)歷分別奪得冠、亞、季軍?!傲邌荨北M管納入了競賽項目,人們未必贊成這種行為。這種比法確實出格,不過,在吝嗇的程度上是往高里比,而不是往低里比,即比的是大義。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比+X”這種結構,X是褒義為常態(tài)分布,X是貶義為變態(tài)分布;在量上一般往大里比。這就是“比”為動詞的“比”字句的積極性特征。
下面考察“比”作介詞用的“比”宇句,即“小王比小李聰明”這類句子??梢苑殖伤牟糠郑软?小王)、“比”字、被比項(小李)和評價項(聰明)。按肯定式與否定式兩個方面來描寫和分析。
比項與被比項相比較,從一個一個的例子來看,評價項既可以是積極意義的,也可以是消極意義的。如:
(8)他的心比金子還亮。
(9)生活比過去強多了。
(10)餓的人比飽的人脾氣要壞些。
(11)日子比原來還緊巴。
例(8)、例(9)是積極意義,例(10)、例(11)是消極意義。但從整體上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考察,這種“比”字句是否隱含積極性特征呢?我們來看幾個評價項不出現(xiàn)的例子。如:
(12)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呵!
(13)我們哪能比他們單位!也不想去比!
為什么“難比”’、“哪能比”、“不想去比”?按理說,勝過或不及都可以比較。由于“比”隱含了較勝義,在不出現(xiàn)評價項的情況下,一般說“比”就是“比…強”,否則就會出現(xiàn)例(12)、例(1)這樣的說法。同樣:
(14)你不能跟我比,我年輕力壯,你已經(jīng)快四十的人了。
比我弱,所以不能跟我比;比我強,自然就可以跟我比了。
與肯定式一樣,否定式的評價項既可以是積極意義的。如:
(15)運氣并不比頭一位抽獎者好。
(16)我的奶奶因年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
也可以是消極意義的,如:
(17)我不比他們壞。
(18)他這個技術處長,一點也不比人事處長遜色。
問題是,如果評價項隱去,零評價項表達什么含義,是積極意義,還是消極意義?請看:
(19)論身體,您不比我們青年人。
如果加上評價項,這例的兩種可能性是:
論身體,您不比我們青年人強;(積極意義)
論身體,您不比我們青年人弱;(消極意義)
實際上,人們對例(19)的理解只有“論身體,您不比我們青年人強”這一種。這就是說,否定式的評價項如果不出現(xiàn),積極意義便隱含在里邊。又如:
論相貌,我不比你。(漂亮)
論水平,我不比你。(高)
論人緣,我不比你。(好)
論力氣,我不比你。(大)
括號里的積極意義雖未出現(xiàn),但都隱含在句子中。
以上分析的是“比”字句常用的基本句式,下面通過對“X比Y有N”中N(名詞)的選擇限制的考察來進一步證明積極性特征對“比”字句構成及理解的制約作用。
關于“有+名”,丁聲村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中曾指出:“有學問、有經(jīng)驗、有氣力、有趣、有錢”,這類說法都有“多、大”一類意思?!坝袑W問”是說“學問大”,“有經(jīng)驗”是說“經(jīng)驗多”,“很有學問”是說“學問很大”,“很有經(jīng)驗”是說“經(jīng)驗很多”。對于“程度副詞+有+名”,趙元任認為程度副詞修飾的是整個“有+賓語”。這些論述說明上面涉及的“有+名”是形容詞性的,其中的中性名詞已產(chǎn)生了語義偏移(多偏向積極意義)。是不是所有的名詞置于這種格式都具有同樣的特性呢?顯然不是。比較:
學問——有學問——很有學問
桌子——有桌子——很有桌子
我們把“學向”一類叫做隱含評價色彩的名詞。一說到“學問”,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學問大小”,又如一說到“水平”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水平高低”?!按笮 薄ⅰ案叩汀本褪窃u價,由于字面上沒有,所以叫“隱含”。而一說到“桌子”,人們不會產(chǎn)生定向的聯(lián)想,即不一定會聯(lián)想到“大小”、“高低”或別的什么,我們管這一類叫做不隱含評價色彩的名詞。只有隱含評價色彩的名詞才可以進入“X比Y有N”這種句式。我們可以說:
(20)小王比小李有學問。
不可以說:
(21)小王比小李有桌子。
因為這兒“學問”’隱含“大”,例(20)等于“小王比小李學問大”?!白烙凇眳s不隱含比如“多’什么的,例(21)不等于“小王比小李桌子多”,所以不能成立。說到底,所謂評價色彩就是一種表示性狀的偏移特征。
如上所述,當N的評價色彩是零(即中性)時,不能進人“X比Y有N”句式。那么,是不是凡隱含評價色彩的名詞都可以進入“X比Y有N”呢?評價色彩有兩種,一種是:
積極意義:教養(yǎng)——有教養(yǎng)——很有教養(yǎng)
眼光——有眼光——很有眼光
地位——有地位——很有地位
另一種是:
消極意義:意見——有意見——很有意見
看法——有看法——很有看法
脾氣——有脾氣——很有脾氣
“教養(yǎng)”、“眼光”、“地位”等隱含積極意義的評價色彩,“意見”、“看法”、“脾氣”等隱含消極意義的評價色彩,前面都可以加“很有”。將這兩類名詞代入“X比Y有N”:
A:小王比小李有教養(yǎng)
小王比小李有眼光
小王比小李有地位
B:小王比小李有意見
小王比小李有看法
小王比小李有脾氣
我們發(fā)現(xiàn),A類是能說的,B類是不大能說的。由此可見,N不僅要隱含評價色彩,而且要隱含積極意義的評價色彩。
上述“X比Y有N”中N的選擇方向進一步證明了“比”字句的積極性特征。這里再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坝形秲骸笔怯衅缌x的,既可以表示褒義,也可以表示貶義。光說“這條魚有味兒”,可能指鮮美的味道,也可能指腐臭的味道。然而,把“有味兒”代入“X比Y有N”中:
這條魚比那條魚有味兒。
情況就會起變化。由于這種“比”字句偏向積極意義的特征的制約,人們對本來有歧義的“有味兒’一般地作了偏向褒義的理解。
綜上所述,通過以“比”字句為例的語用頻率效應研究,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語言中的很多問題是不能靠苦恩冥想、坐而論道去解決的,必須靠調查分析去獲得實事求是的結論,誰更多地掌握了事實,誰就更多地掌握了真理,因而也就更多地享有發(fā)言權。
[1]鄒韶華.語用頻率效應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許國萍.現(xiàn)代漢語“比”字句中情態(tài)動詞意義分布考察[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6).
[3]程書秋.“比”字句替換規(guī)律補議[J].北方論叢,2004,(4).
[4]徐茗.比字句結果項與比較點的聯(lián)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2).
2012-02-20
劉小林(1978-),女,山西呂梁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