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弋婷 任莉英(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 成都 610500)
瑜伽是一種靜態(tài)的有氧運動。它以呼吸為基礎,配合合理的難度體位動作完成。它具有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tǒng)一的運動方式。由于放松、自然的特點,受到廣泛的推廣。特別是近幾年,在大學校園里傳播迅速。本次中國首屆高校瑜伽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集合了全國18所高校共計170名運動員參加。在比賽中,體位難度動作是比賽的關鍵內容。本文以參賽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在比賽中,收集資料,對參賽運動員所選擇的瑜伽體位動作難度詳細情況總結歸納,得出數(shù)據(jù),詳加分析。最后獲得結論。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為將來瑜伽運動的體位動作難度訓練提供理論支持。以求更好地在高校中推廣這一運動。
參加首屆中國瑜伽大賽的全國18所高校代表隊,共170名運動員。
1.1.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外有關瑜伽的相關雜志、書籍等文獻資料和部分高校瑜伽代表隊情況的相關網(wǎng)站。并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
1.1.2、錄像觀察法
根據(jù)回放中國首屆瑜伽比賽部分賽事視頻,觀察獲得瑜伽難度動作相關資料。
1.1.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本研究運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和Excel對所獲得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1.4、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邏輯分析方法,對各種信息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并論證了有關結論與建議。
首屆中國高校瑜伽比賽2011年在河南洛陽舉行,共有全國18所高校代表隊,170名運動員參加此次比賽。大賽規(guī)定,比賽參賽人員分為男子組、女子組兩大類,均設A、B、C、D、E五個難度技術組別。級別劃分是A組(年齡:16-24周歲);B組(年齡:25-34周歲);C組(年齡:35-44周歲);D組(年齡:45-54周歲);E組(年齡:55周歲以上)。
由于瑜伽沒有明確的難度動作分值界定,所有難度動作分值均以完成情況來裁定。也就是說不同的難度體位動作評分起點都是同樣的,只視完成情況好壞來評分。本次比賽,評審過程分為三階段:一階段,每組組別參賽人員完成整套《太陽致敬式》動作。裁判根據(jù)完成情況評分;二階段,規(guī)定體位難度動作比賽。每組組別參賽運動員從前屈、后屈、平衡的規(guī)定體位難度動作中任取三個完成,裁判根據(jù)完成情況評分;三階段,自選體位難度動作比賽。自選動作兩個,由運動員自己挑選掌握最好,難度最大的體位動作進行展示,自選動作應為規(guī)定動作之外的體位動作。成套動作滿分為10分,裁判員的評分精確到0.1分。裁判員的評分去掉1-2個最高分和最低分,中間的3個分數(shù)的平均分即為得分,再減去裁判長減分即為最后得分。
2.3.1、本次大賽參賽運動員共170名,自選體位動作每人要做兩個。運動員普遍難度大,完成好,藝術觀賞性強。在難度體位動作的選擇上,各個體位系列均有涉及。
2.3.1.1、運動員在自選難度體位動作方面,選擇的體位難度動作所屬種類最多的是平衡體位系列難度動作,共有4個體位動作屬于平衡系列;選擇的次數(shù)最多,共有49次。其次是倒立體位系列難度動作,有一個動作屬于;選擇次數(shù)為22次。然后是坐式體位系列動作,有一種屬于,選擇次數(shù)為12次;選擇最少的是前后屈體位系列動作,只有兩個體位難度動作屬于,選擇次數(shù)加起來不到10次。
2.3.1.2、雖然運動員選擇平衡和倒立體位系列的難度動作最多,但是完成動作的成功率卻是所有體位難度動作中最低的,平衡體位難度動作49次完成中,2次失敗,成功率為95.9%。倒立體位難度動作22次完成中,3次失敗,成功率為86.3%。其他體位的難度動作成功率均為100%。綜合成功率最高的是前屈、后屈,坐式難度體位系列,站式體位系列難度基本沒有選擇。成功率最低的是平衡和倒立體位系列難度。
2.3.1.3、總結:由于瑜伽沒有明確的難度動作分值界定,所有難度動作分值均以完成情況來裁定。也就是說不同的動作評分起點都是同樣的,只視完成情況好壞來評分。男子B組運動員傾向于選擇力量性、平衡性的體位難度動作挑戰(zhàn),但由于這類難度動作的完成起來難度大,完成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柔韌性、屈伸性體位難度動作對于男子選手雖然有一定壓力,但是往往難度不高,稍加練習即可做到,并且成功率高,完成情況好。
2.3.2、其他男子組運動員難度動作情況歸納
2.3.2.1、在難度體位動作的選擇上,各個年齡段的選手考慮不一樣。較年輕的A、B、C組選手傾向于挑戰(zhàn)力量性,支撐性的倒立平衡體位系列難度動作,基本不考慮站式或者坐式這類柔韌性、伸展性的難度體位動作。而年齡偏大的D、E組選手則更鐘情于后者,較少看到有選擇平衡倒立等力量性支撐性的難度體位動作。
2.3.2.2、在難度體位動作完成情況方面卻和選擇的難度體位動作次數(shù)相反。選擇最多的倒立平衡體位系列難度未完成情況嚴重,就算勉強完成,動作質量也不高,難度完成的不可預知性大。再一點就是過多選手重復單一的選擇,使裁判的評分印象也受到了影響。相反,前后屈和站坐式難度體位動作雖然看起來簡單,多依靠柔韌、屈伸基礎,但選擇的人少,動作完成的不可預知性小。裁判看到不同于他人的難度體位動作,也會覺得新穎獨特。
2.3.3、女子組運動員難度動作情況歸納
女子組運動員難度體位動作完成情況和男子組基本類似。女子根據(jù)傳統(tǒng)的難度選擇習慣,大多考慮前后屈等柔韌性、伸展性的難度體位動作,但這類難度體位動作不如力量性、支撐性的難度體位動作完成情況好。
2.4.1、難度體位動作選擇面局限,選擇難度動作單一
由于瑜伽沒有明確的難度動作分值界定,所有難度動作分值均以完成情況來裁定。也就是說不同的動作評分起點都是同樣的,只視完成情況好壞來評分。傳統(tǒng)意義上男子運動員代表力量和陽剛,故而男子組運動員傾向于選擇力量性、平衡性的體位難度動作挑戰(zhàn),但其實這類難度動作的完成起來難度大,完成的效果可能也不好。柔韌性、屈伸性體位難度動作對于男子雖然有一定壓力,但是往往難度不高,稍加練習即可做到,并且成功率高,完成情況好。同等情況下,比依靠力量支撐完成的平衡性難度動作討巧的多。應該鼓勵選手進行嘗試。對于女子組的比賽選手而言,情況也是同樣。女子組選手普遍選擇柔韌性的難度動作,摒棄或者很少選擇力量支撐性的動作,但是恰恰是柔韌性難度體位動作完成不夠力量性難度體位動作情況好。
2.4.2、體位動作難度完成情況不夠理想,很多運動員基本功不扎實,和瑜伽運動原理不符
由于多數(shù)選手之前從事健美操或者舞蹈專項訓練,瑜伽的基本功不扎實。很多難度動作雖然能夠順利完成。卻帶有明顯的健美操、舞蹈痕跡,發(fā)力點不正確,沒有結合呼吸調節(jié)的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難度動作下落收勢過快,繃腳尖和分掌動作明顯。完成動作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下意識的憋氣,不呼吸等違背瑜伽運動原理的情況。
針對很多運動員此次比賽呈現(xiàn)出來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強調教練員和老師要從平時訓練著手,從強化基本功練習為主。學生們之前是從事的其他項目的基礎訓練。比如健美操、舞蹈等等,甚至很多瑜伽教師本人也是健美操、舞蹈出身,在訓練時難免會帶有一些健美操、舞蹈訓練的痕跡。因此更要時時刻刻給學生強調瑜伽的運動特點。更換他們固有訓練的思維概念,找準正確的發(fā)力點,“靜、力、美”三者缺一不可。調整呼吸,凝神關注,身心放松,做到最好。
在比賽時難度體位動作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同時靈活考慮。平時訓練中要加強全方位、多方面的難度體位動作。避免相互重復,固步自封。
選手在比賽中暴露出的問題,最主要就是難度體位動作選擇單一,技術完成上又不穩(wěn)定。有些選手平時練習時好好的,上場比賽卻出現(xiàn)失誤。這并不是他們沒有完成該項難度的實力,而在于他們一心選擇了高難度的體位動作,平時訓練時就不斷練習。孰不知,同樣的體位系統(tǒng)難度動作,評分差距不大,為什么非要一窩蜂做力量型的難度體位,給裁判造成無謂的視覺疲勞,而不考慮發(fā)展與眾不同的難度體位動作呢?其實真正比賽時,出于性別考慮,如果大家都認為不擅長的柔韌平衡難度體位動作的男子,或者不擅長力量平衡難度體位動作的女子,能夠很好完成他們傳統(tǒng)意義上不擅長的難度體位動作,往往能夠出奇制勝,讓裁判眼前一亮。而這,在平時訓練中可以很好的進行嘗試。
3.1、本次高校瑜伽比賽屬于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首屆瑜伽專業(yè)賽事,在比賽難度體位動作的評審方面,不管是評審方式還是評審內容都較以往有了明確的界定。由于瑜伽沒有明確的難度動作分值界定,所有難度動作分值均以完成情況來裁定。也就是說不同的動作評分起點都是相同的,只視完成情況好壞來評分。傳統(tǒng)意義上男子運動員代表力量和陽剛,故而男子組運動員傾向于選擇力量性、平衡性的體位難度動作挑戰(zhàn),但是完成的情況不如柔韌性伸展性的難度體位動作,女子組運動員情況正好相反。
3.2、通過本次賽事,暴露出高校瑜伽運動員目前難度體位動作的問題:一是難度體位動作選擇面局限,選擇范圍單一;二是很多運動員受其他運動項目基礎影響,違背了瑜伽運動的動作原理。
3.3、針對以上兩類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一是從基礎入手,加強訓練時的呼吸協(xié)調,時時刻刻給學生強調瑜伽的運動特點。更換他們固有訓練的思維概念,找準正確的發(fā)力點,“靜、力、美”三者缺一不可。二是強調在比賽時難度體位動作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同時靈活考慮。平時訓練中要加強全方位、多方面的難度體位動作。避免相互重復,造成裁判審美疲勞。
[1]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首屆瑜伽大賽次序冊,2011年12月.
[2]艾揚格.艾揚格瑜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