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儉
(海門市能仁中學 文綜組,江蘇 海門 226100)
歷史課程作為一門具有獨特地位的學科,在中外各國課程體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更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2003年頒布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部分,明確提出了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問題:“對歷史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fā)與充分利用,是歷史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在歷史課程的實施中,教師要強化歷史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币虼?,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種形式開發(fā)課程資源就成為一件需要花大力氣去做的事情。
歷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2011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增強對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逐步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人類的和平與發(fā)展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將兩者有機結合,開發(fā)更多更好的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服務?而關于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所謂的榜樣示范法、品德評價法、情感陶冶法、實踐鍛煉法等多種,我立足教學實際,探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多種形式。歸納起來,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開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新方向。
音樂作為一種歷史課程資源進入歷史課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陶冶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為師生交往、互動構建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法國大文學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是數(shù)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在歷史新課程背景下,音樂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在歷史教學中有了新的價值取向。
學生對歷史課的喜歡程度不斷下降,據(jù)說已經(jīng)到了“最不喜歡”的階段。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最迫切的任務。運用音樂是歷史直觀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圖畫而勝似圖畫,真實、形象,使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音樂作為開場白,可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入戲”。音樂是具體歷史畫面活生生的再現(xiàn)。如學習《全民族的抗戰(zhàn)》時,我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形象地再現(xiàn)了那個特定時代的歷史。全曲貫穿了嘆息性的音調,采用北方婦女在墳上哭訴親人的哀婉哭聲,集敘述、抒情、悲愴為一體。歌曲的第一樂段以第一人稱訴說家鄉(xiāng)故土的富饒和美麗。第二樂段表現(xiàn)反對侵略,強烈要求打回老家的思想情感?!拔业募以跂|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沉重而悲涼的音調飽含著憤怒的情緒,對東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這一切深深感染著學生,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了,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后果。這時候我按課程要求講述“九一八事變”的內容,打動了學生,使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以獲得結論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jù)情景材料設計相關的思考題或由學生自己設疑。如學習《鄧小平理論》時,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為此我設計若干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如歌詞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為此我們黨制定了什么偉大政策?“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指確立了什么?“春雷喚醒了長城內外,春暉暖透大江兩岸”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借指什么?學生仔細辨析歌詞并結合相關知識進行討論。然后讓學生分析:這些事件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歷史上的一些反映時代特征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高雅音樂和藝術歌曲,猶如歷史的一面鏡子,以歌敘史,它們以流暢奔放的旋律、完整宏偉的節(jié)奏、質樸無華的情感、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塑造了眾多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可以讓學生獲得歷史知識,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更在情境交融中陶冶性情,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大刀進行曲》中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怒和反抗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勇敢、堅強、面對外敵團結一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洞蠛:叫锌慷媸帧分械摹按蠛:叫锌慷媸郑f物生長靠太陽”,這發(fā)自人民肺腑的聲音勝過了千言萬語的解釋,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領袖的狂熱崇拜。
中學生普遍喜愛音樂,讓音樂進入歷史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心理因素,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促其形象思維的強化。但在歷史教學中要精選音樂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不可“喧賓奪主”;要注重實效,不能流于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人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泵佬g作品作為歷史課程資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德育教學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閻立本的《步輦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大衛(wèi)的《馬拉之死》,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等名畫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備了知識修養(yǎng),更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廣泛而厚實的基礎。
《格爾尼卡》的作者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是立體派繪畫的旗手,是歐洲現(xiàn)代美術的大師。1937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空軍轟炸了西班牙巴斯庫的一座小鎮(zhèn)格爾尼卡,使兩千名無辜人民喪命。這一事件震撼全世界,也震動了畫家畢加索。他創(chuàng)作了這幅巨畫,抗議德國法西斯的暴行。
畫面的左側是一頭象征法西斯的牛,它高傲地搖著尾巴,露出一副不屑一顧的表情。在它的身下是一位抱著已故孩子失聲痛哭的母親,她的臉向上仰著,仿佛在向上帝哭訴這一切。右邊是一匹代表西班牙的馬,它多處受傷,正無助地看那頭兇暴的牛。在馬的下方是一位拿著半截刀的戰(zhàn)士,顯然他是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就在他握刀的手邊,畢加索特地畫了一朵小花,以示對他的悼念和崇敬之情。在他的右上方是一個從窗內探出頭的女人,她將一盞燈努力地向外伸著,希望看到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吹窖矍暗囊磺校苁求@愕。她的下面也是一個女人,她試圖從黑暗危險走向光明安全,可第一眼看到這種情景她就失望了。最右邊是一個因為爆炸而墜樓的女人,她的手向上伸著,呼喊著,希望得到一絲的幫助。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的惡行下,人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劇情景。
整幅畫用黑白灰三色繪成,錯綜復雜的黑白灰色塊造成畫面陰郁、恐怖。不規(guī)則的線條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錯,給人一種支離破碎和動亂的感覺,畫面沉重又壓抑,充滿了悲劇色彩。它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對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災難表示了悲哀和同情。
藝術復活了歷史。一個民族發(fā)展過程的重要階段所出現(xiàn)的文化現(xiàn)象,往往會成為后人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來源。戰(zhàn)爭,非戰(zhàn)爭,王朝更迭……都構成了藝術的情愫。這些藝術成果深刻地反映了時代背景,鮮明地突出了歷史特點,也體現(xiàn)了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和意識形態(tài)狀況。
要說明北宋東京城鎮(zhèn)經(jīng)濟的繁榮,任何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語言都不及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張力?!肚迕魃虾訄D》以工筆形式繪就,真實記錄了北宋末期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qū)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品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tǒng)一整體??少F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jié),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xiàn)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將北宋繁榮的社會經(jīng)濟描述得淋漓盡致,為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提供了更為直觀的感受。這對學生學習歷史、感悟歷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透過以上分析,可見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德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滲透美術作品的歷史表現(xiàn)力,更好地為德育工作服務。
對于文學作品和文學人物的采納,此前已有很多文章有所反映。在中外歷史上,杰出人物燦若星辰,他們的嘉言善行、人格魅力都是對學生進行品行美、心靈美教育的最好素材。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戚繼光“封侯封我意,但愿海波平”到于謙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風亮節(jié),從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到甘愿以生命喚醒民眾的譚嗣同,從“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到誓死抗日、壯烈獻身的楊靖宇,從為民主革命奮斗終生的孫中山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澤東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風流人物、民族英雄、千古豪杰,他們閃光的思想,高尚的品德,震撼人心的事跡,都對學生有重要的激勵作用,使學生的心靈、品格、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華。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是一門充滿著魅力的藝術。運用多種藝術資源服務于歷史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i_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蘊德育教育于歷史教學中,是一個值得大家不斷努力的龐大工程;這需要廣大歷史教師不懈努力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