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江蘇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學,江蘇 淮安 223000)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寫作就是把自己心里要說的話說出來;不過不是口頭說話,而是筆頭說話。”按道理來說,寫作對于學生來說應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從事十幾年,我深感作文教學的難度還是很大的。通常是學生一聽要寫作文就犯愁,學生怕寫、不會寫,沒啥可寫的現(xiàn)象很普遍。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我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的素材太少,對習作缺乏興趣。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習作的快樂呢?下面就談談我的體會。
詩人何其芳充滿熱情地說:“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詩人列舉了許多人和許多活動,還慷慨激昂地號召人們“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fā)現(xiàn)心”?,F(xiàn)在,我們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單調(diào)、很枯燥、很乏味,整天家庭學校,兩點一線,整天上課下課,復習作業(yè),有時好像是一架機器人,哪來的快樂,哪來的發(fā)現(xiàn)呢?作家視生活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學生也必須視生活為作文的源泉,否則,再豐富有意義的生活,都如過眼煙云,如石上流水,無影無蹤無痕跡,沒有記憶,更不談什么美好的回憶了。所以,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記下美的良好習慣,組織孩子們參與家庭生活、社區(qū)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和活動里去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寫下美。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現(xiàn)在城里的孩子唯一缺少的就是生活,我們有責任彌補孩子的不足。在春意盎然、秋意濃濃的季節(jié)里,帶領孩子們到校園、公園和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尋找春天或秋天的足跡,感受春天或秋天的氣息;帶領學生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和資料,為他們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在組織學生習作之前,我們還可以先進行口語訓練,鼓勵孩子們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拍出來,展示出來,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畏懼心理。最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自然寫起來就不難了。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一些老師只重視寫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寫作后的講評和修改。其實,講評、修改也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這里批改不是大家說的老師改,而是把批改作文的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上,從而達到那種改是為了不改的目的。
引導全體學生參與作文評析,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事實上作文過程的本身就是學生自覺不自覺地使用著自改的手段,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析,突出了學生在這項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由被動到主動,角色的轉(zhuǎn)變,使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興奮,這也是寫作和再寫作的源泉。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寫道的:能使他們 “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在互評互改中,學生會主動自覺地拿別人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對照,在比較中找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有利于取長補短。學生在評議過程中,通過加分、減分親身感受到病句和錯別字的危害,從而能引起他們對寫作的足夠重視?;ヅジ牡淖魑脑u析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他們在評析時有了強烈一種責任感,這使他們對作文評析的各項要求和標準,如:對文章結(jié)構(gòu)、語言,選材、書寫的評析標準;標點符號的用法:修改符號的正確使用,等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這些知識的積累,對學生的寫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在互批互改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某種變化。這個年齡段的中學生心底都有一種很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特別是在異性面前,尤其不愿意露丑,這就促使那些本來不很重視作文的學生,也會絞盡腦汁發(fā)揮自己的最佳水平。
平時我是這樣嘗試的。我班有38名同學,由于他們習作水平參差不齊,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具備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是很現(xiàn)實,但完全不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可能永遠得不到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將學生分成9個作文修改小組,每4—5人為一組,每組的人員素質(zhì)差不多。每個組基本由一個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和一個習作能力不是太強的,以及兩個水平一般的學生共同組成。這樣一來,9個組的平均水平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在全班講解作文修改的一般方法,再利用課余時間對每組的組長進行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導,每次上作文講評課時,按作文合作小組的位置重新入座,每個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作文自我修改。這樣一來,水平較高的同學在組織中得到鍛煉,水平一般的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也能逐漸提高,水平暫時落后的學生在其他三個同學的帶動下,對于作文如何修改這一問題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一些影響。
事實證明,我的這一舉措是有成效的,不少學生的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和寫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了,他們在寫作中也就有了樂趣。只有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才能使學生得到煉意、煉句、煉字的訓練,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yǎng),塑造良好的品質(zhì)和健康的人格。
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jīng)驗表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廣泛閱讀。因此,我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并組建“班級圖書角”,開展“每人帶兩本書,讓學生讀百本書”的讀書活動,倡導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充分徜徉在書海里,去體味書籍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這樣擴大了閱讀量,增加了一些知識和見解。為了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我平時利用課余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去讀書,用自己的言行帶領學生參與其中。在閱讀中,我們還搞了一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諸如:舉辦故事會,談你看書的感受,寫讀書筆記等等小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享受進步和收獲的喜悅。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實踐才是促進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重要的途徑。我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展示寫作成果,激發(fā)寫作興趣,強烈的成就感會給人前進的原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又愛表現(xiàn),教學中我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為學生習作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共同分享他們的成果,使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如,我利用黑板報不大的一塊地方,開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讓學生中的一些優(yōu)秀習作有機會在園地中得到展示,滿足小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同時做到定期更換,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又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做到人人有機會。每一期作文展示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評比,評選出“班級小作家”。被選上的學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沒有被選上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另外,還鼓勵學生進行個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滿意的作品集結(jié)成冊,這樣既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又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積累。這些做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也樂此不疲地積極參與。此外,我還鼓勵并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還可以向?qū)W校廣播室推薦好的習作,達到美文共賞;只要老師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能夠得到較廣傳播,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無疑是大有幫助的,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的努力下,我班有多名同學在市舉辦的親子閱讀征文活動中獲獎。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與省市級作文比賽,讓他們在現(xiàn)場作文大賽中得到錘煉,得到練筆,以此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和技巧,每次看到許多孩子獲得了名次或獎勵,我和孩子都會打心眼里高興,正是這種成績換來的激動和喜悅更增強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使他們熱愛寫作、樂于寫作。在訓練寫作時,我們要讓孩子們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因為他們需要快樂更需要激勵,他們快樂了,才會主動;主動了,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