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2012-08-15 00:53:20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2年11期
      關鍵詞: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甄 榮

      (重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054)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接受和實踐了以語言結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結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在教學中注重的是語言內部結構的認知,這導致許多教師和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外語就是掌握其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符號系統(tǒng)形式,而忽視了語言形式的社會意義,忽視了語言使用的交際原則,從而導致學生在實際場合中語言表達不得體,甚至引起跨文化交流困難,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英語水平和交際能力的提高。高永晨在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中發(fā)現(xiàn)我國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語言能力重視多,文化素養(yǎng)重視少,語言知識輸入多,文化知識輸入少,學生由于文化知識欠缺,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1]。張紅玲對上海204名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有關中國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文化知識和文化能力較之語言知識和能力相距太遠”[2]。鐘華等對武漢150名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的調查與測試表明,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社會文化能力之間的相關性較低,其社會文化能力明顯落后于語言能力[3]。這些研究都表明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存在嚴重不足。

      令人高興的是,近年來,文化因素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外語教學界所認識。著名語言學家王佐良先生曾經指出,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4]。胡文仲先生也認為“語言教學必然包含文化教學”[5]。趙陽強調跨文化交際是否能順利進行和達到預期目的,除取決于交際雙方對彼此語言掌握的程度外,更取決于對彼此間文化知識互相了解的程度[6]。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7]。新的大綱高度重視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體現(xiàn)了我們對語言的本質和功能更深刻的認識。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系統(tǒng)地融入文化教學,既是語言教學的必然要求,又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為此,我們應注意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二、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問題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tǒng),人們的言語表現(xiàn)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制約和影響[8]。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植根于語言,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人們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的同時,也在習得該民族的文化。所以,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任何分割兩者關系的行為都將會導致語言和文化在意義上的不完整。美國著名語言學家Sapir指出,“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9]Lado也強調,“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保?0]Fries更是指出講授相關民族的文化生活情況絕不僅僅是語言課程的附加成分,它是語言學習各個階段不可缺少的部分[11]。由此可見,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和承載形式,不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無法真正學好該民族的語言。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初到英美國家的留學生,由于不了解這些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不了解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而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的原因。許多學生學了多年英語卻仍不知道“open a Pandora’s box”,“Cain’s heresy”,“dog days”,“l(fā)ike a drowned rat”,和“the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等詞組或短語的意思;同樣,“dog”,“owl”,“dragon”,“mule”,“tortoise”等詞語對英美人士和不了解英美社會文化背景的中國學生來說,它們的文化附加含義卻是大相徑庭的。所以,英語教學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更應該把這種學習放到文化教學的大背景中進行。

      三、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系問題

      眾所周知,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而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卻離不開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學習一種語言必然要學習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我們非常注重語言結構本身,把語言看成是語音、詞匯和語法的總和,著重這些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操練,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為學生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單純地重語言基礎知識學習而忽視語言交際功能的教學實踐妨礙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的獲得。同時,由于目前應試教育的錯誤導向,使得學生疲于應付各種繁重的考試,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其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化綜合素養(yǎng)難以有較大地提高。許多學生能以較好的成績通過各類英語考試,然而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實際交往時,往往卻因缺乏對英、美國家社會文化的了解,在諸如招呼、稱謂、約會、道歉、致謝和禁忌等方面所犯的錯誤比單純的語言錯誤本身更讓人難以接受。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既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把社會文化知識的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問題

      要解決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滯后的問題,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有計劃、有目的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從大綱、教材、教學內容、教師自身等層面入手,將英語文化知識學習貫穿于整個外語教學過程,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

      (一)增強師生的文化意識,將文化教學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樹立較強的文化意識,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文化知識引導,將文化教學貫穿于聽、說、讀、寫、譯等各個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關文化內容,利用恰當的課堂導入形式,加強文化背景教學。教師在教授英語單詞或習語時,可以注意挖掘詞匯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所附帶的文化意義。例如,曾經在泛讀課上,一位學生遇到這樣一個句子:“John can be relied on,for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他無法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覺得句子前后兩部分沒有邏輯聯(lián)系。其實,如果這位學生知道“to eat no fish”來自于一個典故,指的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基督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的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魚的習俗。所以,“to eat no fish”意指“忠誠”。這樣,這個句子就不難理解了:“約翰為人可靠,既忠誠又正直”。由此可見,將文化知識的引導貫穿于英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教師應主動豐富自身文化知識,在掌握語言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增強自身中西文化素養(yǎng)。只有教師具備了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開設相關課程,輔以專題講座

      積極開設“英美概括”、“英美社會與文化”等選修課,這些課程對西方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等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能使學生短期內在語言文化知識方面獲得較大的提高,所以,應鼓勵學生參加這些課程的學習。此外,也可以邀請外教、專家開展有關中西文化對比的專題講座、專題討論,采用模擬實景等啟發(fā)式、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獨立觀察、思考、分析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能力,彌補單一課本學習的不足。

      (三)充分利用網絡等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

      當前,英美國家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相關社會文化知識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新事物、新現(xiàn)象層出不窮,原有教材難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及其他信息手段多層面、多渠道地吸收和體驗目的語文化,引導學生及時了解當代英美語言和社會的新變化。例如借助互聯(lián)網,運用英語電影、錄像、幻燈等有聲資料進行教學,給學生直觀地感受,讓學生在欣賞中感悟目的語文化群體的風俗習慣、人際關系、價值觀念和非語言交際手段等,增強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處理不同場合的語言交際行為;向學生推薦有關介紹英美文化的優(yōu)秀的網站、雜志、期刊等,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加強課外自我學習。

      五、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重語言教學,必須同時加強語言文化教學,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英語文化知識學習貫穿于整個外語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跨文化知識,讓學生樂于體驗外國文化并領略其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既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又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 高永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26 -28.

      [2] 張紅玲.從跨文化角度看中國外語教學改革:中國外語教學中文化現(xiàn)狀調查[C]//吳友富.外語與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32-344.

      [3] 鐘華,樊藏藏,秦傲松.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社會文化能力調查[J].外語界,2001(4):19-23.

      [4] 王世靜.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困惑和探討[C]//孫有中.英語教育與人文通識教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132.

      [5] 胡文仲.外語教學與文化[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趙陽.從文化比較看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引入[J].外國語文,2009(5):121 -123.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8]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9] Sapir Edward.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2.

      [10] Lado Robert.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New York:McGraw-Hill,1915.

      [11] Fries C C.The Teach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Thomas Nelson and Sons,1927.

      [12] 鄭繼海.論中西教育思想交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2):146-151.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情景交際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交際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讀·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外語教學法的進展
      科技視界(2014年32期)2014-08-15 00:54:11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阜康市| 开平市| 乐亭县| 沙雅县| 太湖县| 华池县| 延寿县| 琼结县| 图们市| 云龙县| 包头市| 汝阳县| 龙山县| 乌海市| 固安县| 浑源县| 唐海县| 靖州| 华亭县| 盖州市| 林甸县| 民丰县| 游戏| 建水县| 大邑县| 磐石市| 准格尔旗| 德安县| 白山市| 商南县| 沅江市| 景德镇市| 界首市| 和林格尔县| 阿拉善左旗| 肃南| 阳朔县| 黑龙江省| 县级市| 尚志市|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