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輝 呂莉 魏偉珩 葉燕明
我院采用SRI-T全身熱療系統(tǒng),于2011年12月~2012年6月,治療各類晚期惡性腫瘤31例,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入組條件:①卡氏評分≥70分;②無顱內轉移;③無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④能承受高溫;⑤患者本人同意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本組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44~76歲,中位年齡56歲;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為惡性腫瘤,臨床分期全部為Ⅳ期;肺癌12例,乳腺癌4例,大腸癌12例,肝癌2例,卵巢癌1例;伴有明顯疼痛6例??ㄊ显u分:70分19例,80分9例,90分3例;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且有明確的可測量病灶。
2.方法
(1)治療前準備(1)前1d晚上腸道準備,晚飯流質飲食;(2)完成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尿常規(guī)、心電圖、心肌酶譜(并于熱療后復查)。(3)測體溫,(>38.0℃不做熱療)(4)全身熱療前可酌情輸液500~1000ml。(5)患者排空大小便。
(2)治療過程開通靜脈通道并開始輸液,放置鼻導管及給氧;聯(lián)接心電監(jiān)護導聯(lián),無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脈搏氧監(jiān)測,全身熱療采用無損測溫。設定溫度參數,時間240分鐘左右,確保病人在目標溫度下維持90~120分鐘。在治療過程中,注意患者的自覺癥狀和監(jiān)護儀器的各項生命指征情況;如果出現(xiàn)下列癥狀之一:頭暈、惡心、嘔吐,血壓、心率超過警戒值,或心電波形、指標異常,立即停止治療(電腦退出治療狀態(tài));打開治療艙,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防出現(xiàn)意外。
3.療效評價:治療后1個月進行評價。根據病種不同可行CT、MRI、B超、X線檢查。療效評價標準:(1)一般情況按KPS評分提高:為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增加>10分;穩(wěn)定:為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增加或減少<10分;下降:為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0分。(2)疼痛情況按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RS)評分;(3)病灶變化:完全緩解(CR):為所有可見病灶消失并至少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為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徑乘積縮小>50%以上,至少維持4周;穩(wěn)定(SD):為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縮?。?0%或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增大<25%;進展(PD):為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 >25%或新病灶[1]。CR+PR為有效。
1.臨床療效 本組均可評價,①KPS評分提高:19.4%(6/31);②疼痛情況有明顯減輕:33.3%(2/6);③病灶變化:獲得CR 0例,PR 11例,SD 16例,PD 4 例,有效率(CR+PR)35.5%。
2.毒副反應:本組31例次患者治療后,除出現(xiàn)Ⅰ~Ⅱ度胃腸道反應2例,發(fā)生Ⅰ度皮膚灼傷2例(6.5%),未發(fā)現(xiàn)其他明顯毒副反應。所用毒副反應均在短期內恢復,未影響后續(xù)治療。
全身熱療是用加熱方式治療腫瘤的方法,通過提高體溫,運用熱作用及繼發(fā)效應,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控制癌細胞廣泛轉移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不僅要使病灶處的溫度升高,而且使全身溫度都升高到同一溫度。近年來,全身熱療已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和生物免疫治療后出現(xiàn)的第5種腫瘤治療方法,成為腫瘤綜合治療的有效手段,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組病例均是伴有遠處轉移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SRI全身熱療系統(tǒng)采用非接觸式的物理治療方式,將人體(病灶)作為一種介質置于治療床上,由床下的射頻治療單元和艙內的紅外發(fā)熱涂層進行加熱。當頻率為13.56MHZ的電磁場通過人體時,體內的帶電粒子,帶電膠體和極性分子將吸收射頻電磁場的能量而發(fā)生摩擦、碰撞轉變?yōu)闊崮?同時患者機體還吸收艙內的紅外輻射能量轉換為熱能,從而使人體全身溫度升高。關于熱療的作用機理有報道認為,高熱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同時高熱作為一種應激因素,增強了細胞凋亡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并導致腫瘤細胞的凋亡[2]。體外細胞實驗發(fā)現(xiàn),溫度在42℃和43℃時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44℃時可以直接導致腫瘤細胞死亡[3],本組病例行全身熱療時恒溫溫度在41.5~41.8℃之間,由于腫瘤組織內血竇開放,血流緩慢,產生積熱作用,使腫瘤溫度較正常組織高3~5℃,因而全身熱療有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和誘導腫瘤細胞死亡的作用。
本研究中通過對31例患者的全身熱療觀察,結論如下:①臨床顯示使用SRI-T進行全身熱療用于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是安全的。②初步臨床結果顯示,全身熱療能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③初步臨床結果證明全身熱療能有效緩解晚期癌腫患者的疼痛④初步臨床結果提示全身熱療可以使腫瘤病灶縮小和緩解癌腫病情的進展。
1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2.
2 Sawaji Y,sato T,Takeuchi A,et al.Anti-angiogenic action of hyperthermia by suppressing gene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tumor-deriv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vivo and in vitro?J?.Br J Cancer,2002,86(10):1597-1603.
3 Saga T,Sakabahara H,Nakamoto Y,et al.Enhancement of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of radio-immunotherapy by combination with whole-body mild hyperthermia.Eur J Cancer,2001,37(11):142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