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列強緣何沒有直接武裝干涉中國革命

      2012-08-15 00:49:04潘義剛
      關鍵詞:袁世凱日本

      潘義剛

      列強緣何沒有直接武裝干涉中國革命

      潘義剛

      武昌起義后,列強企圖武裝干涉扼殺中國革命,但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使他們看到單純的武裝干涉已無濟于事,他們就提出了嚴守中立,企圖在此偽裝下,扶植新的代理人,維護其在華利益。袁世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列強選中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進行賣國反動統(tǒng)治。這一觀點被絕大多數人接受,被寫入了中學歷史教材。對此,筆者持有不同的看法。

      武裝干涉;嚴守中立;代理人;賣國

      一、列強間的利益矛盾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矛盾尖銳。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與以法國為首的協約國劍拔弩張,戰(zhàn)爭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他們在世界范圍內瘋狂的搶奪殖民地。普法戰(zhàn)爭結束后,普魯士帝國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實力恢復后報復德意志帝國,最后決定采取結盟政策,以圍堵囚困法國。他原本是讓德國、俄國與奧匈帝國三國結成“三皇同盟”,后來,因為巴爾干半島的問題,俄國與奧匈帝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發(fā)生了利益沖突。但德國最終在1879年堅定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了秘密的德奧兩國聯盟。在歐洲,法國與意大利也發(fā)生了沖突,1881年,兩國為爭奪北非突尼斯,意大利失敗,與法國結下了仇怨。俾斯麥拉攏意大利,最后,德意志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三國締結了“三國同盟”條約。而法國利用其強大的財務,支持俄國工業(yè)化后,在1892年與沙皇俄國締約結盟,是為“法俄同盟”。1904年,英國與法國簽訂了“摯誠協議”,解決他們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沖突。后來,在法國的牽引下,英、俄兩國終于在1907年結束了他們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糾紛,簽訂了“英俄諒解”。1907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同時感受到德國與奧斯曼帝國同盟的武裝力量威脅,最終選擇組成了“三國協約”。這意味著歐洲分為了兩大帝國主義陣營,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演變成世界大戰(zhàn)的可能性。他們都把戰(zhàn)略要點放在了歐洲。為了爭奪歐洲霸權、掠奪資源,這些列強不可能在中國問題上采取統(tǒng)一的態(tài)度。實際上,兩大集團并未最終確立。1901年,由于中國“義和團”極力排外,歐洲列強間的矛盾尚不尖銳,所以才有了八國聯軍侵華的一幕。

      二、列強分裂中國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日本與清政府簽訂了出售武器的合同,英國提出了各國聯合鎮(zhèn)壓的計謀。帝國主義趁火打劫,掀起了分裂中國的活動。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動

      辛亥革命前后,俄、英乘機加緊分裂中國的活動,策動中國邊疆地區(qū)武裝叛亂,以至公然出兵進行武裝干涉。

      1910年,沙俄乘中國在外蒙古實行新政之機,煽動以杭達多爾濟親王為首的封建領主和活佛進行叛亂。1911年7月沙俄派兵進入外蒙,要挾清政府停辦新政,提出外蒙獨立、在外蒙駐兵和建立行政機構等無理要求,遭到中國的拒絕。武昌起義后,沙俄借口保護領事館而增兵庫倫,送給叛亂集團大量武器。12月,外蒙宣布成立“大蒙古國”,沙俄立即全力扶植。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動

      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先后在新疆各地起義響應,沙俄以護僑民、“增設領署衛(wèi)隊”為名,乘亂出兵伊犁、喀什葛爾、阿爾泰。我國西北邊疆再次出現分裂危機。“獨立”時,還指使外蒙軍襲取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進而攻取阿爾泰。沙俄還借口中國士兵“刺傷”俄領事而派兵支持阿爾泰“獨立”。

      (三)英國制造西藏“獨立”

      1904年7月,英軍侵入拉薩前,達賴十三世出逃沙俄,至庫侖時被清政府截留。英國極力籠絡達賴,挑撥西藏與清政府的關系。1909年英印當局公然反對清政府派軍隊進藏,并唆使西藏三大領主發(fā)動叛亂。武昌起義后,英印當局支持達賴武裝叛亂,并增兵邊界聲援。叛軍受挫后又借“調解”之名武裝護送達賴回藏。

      三、扶植袁世凱圍護其在華利益

      列強并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中國,因為這樣會損害其在華利益。中國一旦統(tǒng)一強大,就會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中國的資本主義就會快速發(fā)展,出現與歐美列強競爭的局面,打破他們的經濟掠奪。日本在東北扶植滿蒙王公反叛,破壞中央的統(tǒng)一舉措。其余列強紛紛扶植各派軍閥,美國扶持黎元洪,日本支持段祺瑞、張作霖,英國支持馮國璋。當時的中國,政局動蕩,政權更迭頻繁。袁世凱稱帝時,蔡鍔由日本回滇組織護國軍討袁。如果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就可能阻止此情況的發(fā)生。實際上,帝國主義對辛亥革命政策的出發(fā)點是:助長中國的不團結,藉以推進其在華利益。

      筆者認為,當時中國的政局非袁不可,同時袁世凱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賣國。原因是:(1)袁世凱的軍事實力雄厚。在槍桿子里出政權的年代,雄厚的軍事實力起著決定性作用。(2)袁世凱在當時是名正言順的。當時,盡管南方建立了中華民國,但獨立的各省由原來的巡撫、總督把握著原來的政權。同時,有部分地區(qū)由立憲派控制著,政權缺乏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如果任由發(fā)展,可能會形成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局面。而在北方,封建根基仍很強,民眾缺乏共和思想。清帝的退位詔書上寫著:“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tǒng)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tǒng)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刈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1](3)袁世凱的政治經驗豐富,熱于接受新事物。袁世凱參軍4年,便由一般普通的軍士一躍成為三品大員,這在官場升遷中可謂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此外,袁世凱在小站的練兵也練出了他個人的政治力量,成為其做直隸總督、民國大總統(tǒng)的政治資本。比如國人熟知的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曹錕等,便是出自小站。這些人物是他小站練兵時的軍官,他一手選任提拔任用。袁世凱的用人原則別具一格,大老粗、販夫走卒、熱血的青年學生、唯利是圖的小人、大煙槍等等人物兼收并蓄。這些人不僅甘受其驅使,且多對他忠心不二。袁世凱在直隸新政中,做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例如:天津的電車、電燈是他聘請比利時投資辦起來的;京張鐵路是由袁世凱提議、監(jiān)修的,詹天佑是袁保舉的;北京的自來水是袁世凱提議籌建的;中國的警察是袁世凱首先搞成的;慈禧的奔馳轎車是袁世凱奉送的……,這些無不顯示出袁世凱的政治才能。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者,但是在亂世中,槍桿子似乎更實用。(4)袁世凱有更為廣泛的政治支持。張謇是一個比較務實的開明紳士,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認為孫中山不可能收拾混亂的局面,民國政府雖然成立了,但是不可能長久維持。在這種歷史情況下,他更愿意選擇和實力派人物袁世凱合作;在革命黨內部,黃興、陶成章以及混進革命陣營的舊官僚,都主張孫中山向袁世凱讓步;當時的普通民眾希望和平。袁世凱接受共和雖然是被迫的接受但總比選擇要好,接受共和是袁世凱一生中一個重要的進步舉動,客觀上有功于民族,值得時人稱道。正如時人所謂:“南北統(tǒng)一之易,禾可謂袁氏無功于其間。”[2]

      四、袁世凱與《二十一條》

      有一種說法是,袁世凱為了取得日本對其稱帝的支持而與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作為一個封建舊官僚,袁世凱沒有經過革命思想的洗禮,他想做開國皇帝,好光宗耀祖。但與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也是無奈之舉。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正式下令解散了國會,后來他又授意成立中華民國 “約法會議”,炮制出所謂的《中華民國約法》以取代《臨時約法》。新《約法》規(guī)定:“大總統(tǒng)總攬統(tǒng)治權,一切外交、內政、軍事由大總統(tǒng)定奪。”“約法會議”還通過了《總統(tǒng)選舉法》修正案,規(guī)定大總統(tǒng)可以無限期地連任,大總統(tǒng)的繼承人選由大總統(tǒng)本人推薦。這樣,袁世凱本人不僅可以終身獨攬統(tǒng)治大權,而且還可以將總統(tǒng)之位傳給子孫。同時,袁世凱已經鎮(zhèn)壓了二月革命,其統(tǒng)治勢力已經到了長江流域。1915年5月9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當時“一戰(zhàn)”爆發(fā),歐洲列強無法插手中國問題,日本以參加對德宣戰(zhàn)、出兵青島代替德國取得了青島的控制權。山東事實上已被日本控制。在接到日方《二十一條》后,袁世凱作為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對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苛刻條款是很激憤的。后來他在會議上表示要以此為奇恥大辱,臥薪嘗膽,強大國力,要雪恥。在談判時間問題上,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要求全天談、天天談,以求盡快結束談判,以免引起國際社會的干預[3]803??梢姡绖P最初對于《二十一條》的反感是相當強烈的。情雖如此,袁世凱畢竟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他不僅深知中國的貧弱,也洞悉日本此舉的兇險,故在接到《二十一條》時,袁世凱雖然震驚,但并未怒形于色,而是以外交辭令告訴日本人:“中日兩國親善為我之夙望,但關于交涉事宜應由外交部主管辦理?!痹谌帐罐o出后,袁將條約文本留下細讀。那么,袁世凱是如何掌控交涉進程,其交涉手段有何特征,又該如何予以客觀評價呢?筆者查看當事人的回憶以及檔案中的相關資料,通觀其談判全過程,發(fā)現袁世凱在交涉中的外交運作大體如下:

      首先,施展拖延術,謀求有利于中方的轉機。為使談判能遵行總統(tǒng)的意旨進行,袁世凱在談判尚未正式開始時,就再度起用了善于應對困難局面的談判專家陸徵祥,由他擔任外交總長主持談判,換下了在對外交涉上不那么在行的孫寶琦。對即將開始的談判,袁世凱交代談判官員應逐項逐條商議,不可籠統(tǒng)并商,以達“盡量拖延”的目的。對此,總統(tǒng)拿著一個準備好的小紙條作為發(fā)言的依據,他提醒大家,十年前在滿洲,中國曾遇到過類似的事件。1904年至1905年日俄在中國境內交戰(zhàn),那時無法阻止日軍的行動,只好劃出‘交戰(zhàn)區(qū)’。那么,現在也可以劃出走廊,日本可以通過走廊進攻青島,中國不干涉日本在此區(qū)內通過。在此地區(qū)以外,中國仍保持中立。顯然,這是應付非常局面的非常措施??偨y(tǒng)叫在場的法學家起草劃定所謂交戰(zhàn)區(qū)的文件,以及在此區(qū)外保持中立的條例。由于陸軍總長說明中國沒有準備不能進行長期抵抗,而且與會者一致認為總統(tǒng)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當前中國應遵循的惟一切實可行的政策[4]。

      其次,故意泄露交涉內容,施展“以夷制夷”的方策。依照袁世凱的經驗,歐美列強對日本企圖獨占中國決不會袖手旁觀,而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條>時,也因擔心招致他國的警惕和干涉而要求中方嚴格保密[5]。袁世凱窺破這一點,有意將條款內容泄露出去,以實現其借助外力牽制日本的方略。于是,外交總長陸徵祥一上任,就拜訪了沙俄駐華公使,將《二十一條》的內容信息故意泄露給俄國 (《俄北京公使致外交大臣電》,1915 年 1 月 16 日)[3]852。 如果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雙方實力對比來看,當時袁世凱所采取的外交和談判策略還算是可圈可點。后來歷史學家將《二十一條》認定為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而采取的投日賣國行為,這就未免言之不公了。正如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后所說的:“當年袁世凱應許《二十一條》時,我是學生,一腔熱血,誓死反對;及至二十年后我執(zhí)政,還不如人家?!保?]852畢竟,在當時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逞一時之勇并非明智之策,而袁世凱也并沒有像宣傳中所稱的全盤接受《二十一條》;至于在談判中所做的巨大犧牲和讓步,實屬委曲求全的屈辱外交。

      民初著名記者黃遠庸曾這樣評價袁世凱:“袁總統(tǒng)之為人,意志鎮(zhèn)靜,能御變故,其長一也;經驗豐富,周悉情偽,其長二也;見識閎遠,有容納之量,其長三也;強干奮發(fā),勤于治事,其長四也;拔攫材能,常有破格之舉,能盡其死力,其長五也。有此五長,而乃善日少而惡日多者,一由智識之不能與新社會相接,一由公心太少,而自挾植勢力之意太多。綜言之,則新智識與道德之不備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長于極善之域,而反以濟惡。既自顧手執(zhí)政權者十余年,天下之大、變故之繁,無不為其牢籠而宰御,則益驕視一切,以為天下事不過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執(zhí)行益以勇往,乃至舉中國之人物為供奔走,盡中國國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劇之材料。某今敢斷言于此,長此不變以終古,袁總統(tǒng)者,在世界歷史上,雖永不失為中國怪杰之資格,而在吾民國歷史上,終將為亡國之罪魁?!?/p>

      五、結語

      人們寧愿相信,歷史只能向前走,不能哪怕稍微后退一點,而這個前進的方向,則是由西方現代史所規(guī)定的。離君主越遠的制度,就越先進,革命越徹底的制度也越進步,而先進和進步是不能違抗的,否則就是反動。凡是反動的人,跟漢奸賣國賊也就相差無幾了。我們評論一個歷史人物應該采用立體、動態(tài)和分階段地進行。不能就因為袁世凱搞帝制這一違反歷史潮流的行動就徹底否定其接受共和順應歷史潮流的行為。袁世凱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袁死后,軍閥割據混戰(zhàn)造成農民普遍赤貧,又制造了再次革命的土壤。而即便沒有再次革命,近代社會以后,由于以單純武力作后盾支撐的軍閥政治不能持久,因此它的重歸統(tǒng)一,最終仍需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完成。

      [1]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第一集[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246.

      [2]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近代稗海.第三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章伯鋒,李宗一.北洋軍閥(1912-1928)第二卷[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

      [4]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 (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122-123.

      [5]程道德.中華民國外交史資料選編(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228.

      K251

      A

      1673-1999(2012)16-0124-03

      潘義剛(1984-),男,江蘇鹽城人,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2)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

      2012-05-31

      猜你喜歡
      袁世凱日本
      張培爵之死:袁世凱一手制造的血案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26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中學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0
      袁世凱五姨太一語成讖
      袁世凱:從來也沒有蹺過二郎腿
      北廣人物(2016年12期)2016-04-15 07:02:10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日本訪學隨筆
      軍閥袁世凱的三次背叛行動
      軍事歷史(1995年5期)1995-08-16 03:09:08
      内黄县| 忻州市| 临潭县| 保靖县| 崇信县| 汕尾市| 白银市| 教育| 互助| 平阳县| 廊坊市| 阳高县| 黄骅市| 浮山县| 高邑县| 定襄县| 晋州市| 尼勒克县| 大田县| 嫩江县| 孝义市| 迁西县| 香港| 滁州市| 盱眙县| 平定县| 留坝县| 商南县| 阿拉尔市| 景宁| 额敏县| 策勒县| 康保县| 凌云县| 虎林市| 弥渡县| 望谟县| 安阳市| 钟祥市| 丰台区|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