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斐,羅勝杰
(湖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認知圖式視域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
吳 斐,羅勝杰
(湖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認知心理語言學家認為人的認知是以圖式的形式儲存于大腦中的。閱讀理解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學習者運用詞匯、語法、語篇對材料進行解碼的過程。從圖式的三種基本類型分析語言圖式、內(nèi)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與大學英語閱讀學習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加強圖式知識的建構(gòu)可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語言圖式;內(nèi)容圖式;形式圖式;閱讀理解
隨著心理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圖式理論已經(jīng)普遍應用于大學外語教學實踐,其中有關(guān)認知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著也不少。但筆者認為目前大多數(shù)相關(guān)研究多側(cè)重理論而輕實踐。研究與教學實踐脫節(jié)嚴重,不能有效促進大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改革。本研究將以大學英語精讀教材為例,來論述認知圖式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關(guān)系以及探討有效的 “圖式”教學模式,從而保證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認知圖式理論
圖式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認識學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圖式看作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技術(shù),一種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圖式是一種先驗的范疇。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通過實驗研究,賦予圖式概念新的含義。在皮亞杰看來,圖式是主體內(nèi)部的一種動態(tài)的、可變的認知結(jié)構(gòu)。 “認知圖式”是認知發(fā)展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他認為,發(fā)展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gòu)過程,其內(nèi)部的心理結(jié)構(gòu)是不斷變化的,而所謂圖式正是人們?yōu)榱藨赌骋惶囟ㄇ榫扯a(chǎn)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1]。
(二)認知圖式與閱讀理解
認知圖式理論與外語教學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語言學界比較關(guān)注的領(lǐng)域主要集中在圖式理論對第二語言聽說的影響作用,到了90年代,語言學家才開始用圖式理論來解釋外語閱讀理解的過程,最終形成了圖式閱讀理論[2](SCHEMA THEORY)。傳統(tǒng)語言學理論認為外語閱讀理解是由讀者的背景知識、形成概念的能力及處理語言符號的策略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閱讀技能是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之間有效的相互作用的表現(xiàn)。而以F.C.Bartle為代表的圖式閱讀理論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材料本身都不具有意義,只是指引聽的人或讀的人怎樣根據(jù)他自己的原有知識理解材料里的意義,閱讀理解是讀者的背景知識和他所讀語言認知的綜合體。閱讀理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根據(jù)以前的知識對新信息進行選驗、預見、驗證和修訂的思維過程[3]。
總體而言,根據(jù)認知圖式理論,閱讀根據(jù)其處理和分析閱讀材料的過程分為兩種方式:自上而下模式及自下而上模式。前者認為學習者閱讀理解遵循從單詞、句子等較小語言單位到段落等比較大的語言單位,即先看樹木,再到森林。此外,自上而下模式還認為閱讀的過程也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它是根據(jù)已有的基本圖式合成更為高級的圖式。而后者卻恰恰相反,它先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如先從語篇到句子,再到短語和詞匯。值得說明的是,這兩種模式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是相輔相成,互相交替的。
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第二語言閱讀理解能力由理解語言的能力、評價語言能力和應用語言能力組成。理解語言的能力是在認讀的基礎上,對閱讀信息進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閱讀能力的核心,衡量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評價語言的能力是指對閱讀材料的體驗和評價能力,包括對從材料的思想內(nèi)容到表現(xiàn)形式、語言文字、寫作風格等進行評價,就是能從評價的角度進行閱讀。應用語言的能力指通過閱讀后,將獲取的種種信息加以靈活使用,以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應用語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這是一種較高級的思維活動,需要掌握精讀、速讀、瀏覽、質(zhì)疑、比較等方法,具有獨立性和研究性。認知圖式則從另外三個方面來解讀第二語言閱讀能力,即語言圖式、內(nèi)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一)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是對構(gòu)成語言的各個單位的熟練掌握程度。它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以及句型等語言點,通常認為它們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量,那么閱讀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首先要解決語言圖式的問題。圖式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既然詞匯或語法構(gòu)成了復雜的語義網(wǎng)絡或語言圖式,教師講述語言點時一定要注意系統(tǒng)性和相關(guān)性。構(gòu)建語言圖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閱讀理解水平。其實,近年來國內(nèi)外大量的研究證明圖式對語言中錯綜復雜的語義現(xiàn)象做出解釋。例如:
a.Tom runs around the park.
b.It is around 10 o’clock now.
c.It is an around wood.
例句a的介詞around表示圍繞的意思,在句子b的詞義是大約,而c句則翻譯為形容詞圓形的。這三個詞義之間存在圖式轉(zhuǎn)換,它們之間遵循自然語義引申的原則。
Beyond的基本意思是表空間的概念,而它也可以構(gòu)建多義圖式或網(wǎng)絡。
a.This building is beyond the bridge.
b.Whathe said i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c.To accomplish thismatter is beyond his ability.
例句a表示空間的概念,b和c分別為超出和超過的語義。
(二)內(nèi)容圖式
內(nèi)容圖式是指閱讀語言材料所傳達的具體內(nèi)涵、篇章結(jié)構(gòu)、文化背景等知識。一般說來,它直接決定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認知與心理語言學家認為:閱讀的核心在于對內(nèi)容圖式的解讀,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激活學生的內(nèi)容圖式,即系統(tǒng)地給學生梳理背景知識、篇章知識等[4]。以大學英語精讀教材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董亞芬主編)第2冊UNIT1 THE DINNER PARTY為例。
The American comes to with a start.In India, milk in a bowlmeans only one thing—— bait for a snake.He realizes theremust be a cobra in the room. He looks up at the rafters——the likeliest place——but they are bare.
學生起初讀這一段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如果他們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則很容易理解。那個美國人突然醒悟過來,因為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個意思——引蛇的誘餌。他意識到餐室里一定有條眼鏡蛇。
除了文化背景這一內(nèi)容圖式外,構(gòu)建篇章結(jié)構(gòu)對第二語言的閱讀也很有用。以大學英語精讀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董亞芬主編)第3冊Unit 1 A Brush With The Law為例。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揭露了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法律平等。這是一篇記敘文,從整個語篇分析全文可以概括為以下3個內(nèi)容圖式:
a.his arbitrary arrest(the reasons why he was arrested).
b.whathis family did for the trial.
c.his arbitrary release(the reasons why he was released).
教師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內(nèi)容圖式幫助其理解課文。
(三)形式圖式
通俗地說,形式圖式就是閱讀材料的體裁。心理語言學家Fowler認為:我們可以把社會活動交際分為數(shù)種類別。而閱讀材料與社會活動緊密相連,因此我們把這種具有其自身特征的結(jié)構(gòu)語篇叫做體裁。它有很多類型,如:新聞、廣告、議論文、故事等。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正確地運用圖式,就能大大提高閱讀的效率。例如:
President Obama has been leading tributes to the nearly3,000peoplekilled in theUnited Statesduringthe9 /11 attacks 10 years ago.The official commemorations began in New York at the site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where hijacked passenger planes destroyed the twin towers.
這是一篇新聞題材的閱讀材料,我們知道新聞一般會采取倒金字塔形式,先說明核心內(nèi)容再進行擴展,交代細節(jié)。再者,我們也知道新聞體裁形式圖式解讀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上述材料首句就交代了主題:“奧巴馬總統(tǒng)帶領(lǐng)全國民眾向十年前9.11恐怖襲擊中遇難的接近3,000人表示哀悼”對于沒有這方面圖式的學習者來說,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會受影響。
大學英語閱讀理解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認知過程,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而認知圖式閱讀從語言圖式,內(nèi)容以及形式圖式等三方面揭示了閱讀的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只要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圖式思維,教會他們解碼的策略,就能帶來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革命性的飛躍。
[1]劉明東.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1998,(4):28.
[2]Carrell,P.L.Three Components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1983,(33):203.
[3]Johnson,Patricia.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J].TESOL Quarterly,1982,(16).
[4]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H319.3
A
1674-3652(2012)04-0046-03
2012-02-17
2011年湖南工程學院資助科研項目“圖式理論視域下的英語新聞翻譯實踐研究”(XJ1119);2011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英漢仿擬的跨學科研究”(11WLH16)。
吳 斐,男,湖南婁底人,主要從事外語教學與翻譯研究;羅勝杰,男,湖南湘潭人,主要從事語言學研究。
[責任編輯:黃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