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大連教育學院 小學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研訓教師素質(zhì)提高之我見
王 芳*
(大連教育學院 小學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研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等作用,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研訓教師;自身素質(zhì);內(nèi)涵建設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中小學教研機構要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充分發(fā)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等作用,并與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建立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推進教育課程改革?!弊鳛橐幻杏柦處熞煙o旁貸地承擔起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為有效推進研訓工作,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
研訓教師,從“研訓”字面上看,研即研究,訓即培訓,研訓教師就是從事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工作的教師。具體來說,應該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帶頭人和學科教學的研究者、指導者和服務者,應為學科教學服務,為中小學教師服務,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給教育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研訓教師的教學研究、指導、服務的對象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他們向研訓教師提出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A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次“學習革命”,對教師來說是一次“職業(yè)革命”。對研訓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壓力,是挑戰(zhàn),更是一次“蛻變”。研訓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內(nèi)涵建設,提高自身素質(zhì)才能做到劈浪潮頭,不辱使命。
研訓教師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引領者和合作者,就必須進行自我革命,把自己當成教師中的一員,克服多年來形成的居高臨下的指導者心態(tài),保持謙虛、平和的心態(tài),具有開放的胸懷。要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在理念創(chuàng)新上鼓勵百家爭鳴。對于課改中出現(xiàn)的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思想、觀念,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健康開放的教學研討氛圍,也是研訓活動保持生機活力的秘訣。教學業(yè)務指導不同于行政指令,教師可以接受,也可以保留不同意見。研訓教師的魅力在于吸引教師,使他們因自己見解的正確趨向樂于接受,從而實現(xiàn)理念上的引領和號召。
研訓教師以工作主要是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所以具有很強的研究性。盡管研訓教師工作的獨特角色決定了他們在課改工作中的作用,但是如何在新課改中發(fā)揮較大作用卻是最大的挑戰(zhàn)。正如北京第十四中學的王建宗校長所說“研訓教師要以專業(yè)的魅力成為教師們的精神領袖?!币虼?,研訓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乃至終身學習,不斷豐厚理論功底。
讀書,于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正如赫爾岑所說,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yǎng),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因此,作為研訓教師就要博覽群書,既要閱讀學科理論的書籍,又要閱讀自然與人文科學理論的書籍,還要閱讀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書籍等。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和修養(yǎng),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正如北師大附小特級教師陳延軍老師所說“要跳出學科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用深厚的理論支撐教學實踐,用豐厚的學識豐富教學實踐,真正從“職業(yè)”走向“專業(yè)”,從“專門”走向“專家”。
反思改變教師的自我認識,反思是有效教學的執(zhí)行策略之一,反思也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教師是如此,對研訓教師也是如此,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不但要善于找出教研實踐與研訓工作的不足,而且要不斷尋求改進工作的辦法與策略。
研究是研訓教師的立業(yè)之本,研訓教師應注意立足教育教學的現(xiàn)實,抓住當前教育的熱點、難點,做深文章,做好文章,把熱點搞成亮點,把難點變成突破點,實現(xiàn)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師成長的價值。因此,研訓教師要抓住日常教研工作中的某個問題或某個點進行深入研究,直到把這個問題研究懂、研究深、研究透,就如同挖井一樣,要不斷向地下深挖,直至打出水來。
研訓教師要有一種不斷引入活水的意識。要去除浮躁,不斷學習,豐富理論和借鑒經(jīng)驗,還要善于獨立思考,保持思想的鮮活。研訓教師要做好一手資料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階段成果的總結與先進經(jīng)驗的及時推廣交流,要不斷評估反思課改的進程,透過現(xiàn)象抓取事物的本質(zhì)。通過橫向比較,結合自身實際找差距,汲取新經(jīng)驗新理論,探求共識。通過廣泛的交流與積極的吸納,一定會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訓工作應從課程體系角度,而不是從各門個別學科角度來實施研究、指導與管理教學。因此,研訓教師要建立科學、全程的視野,就要全面掌握本學科的理論體系,換言之,小學研訓教師不能局限于小學的范圍,要研究初中的內(nèi)容,初中的研訓教師要研究高中的內(nèi)容。應以發(fā)展的心態(tài),積極博取眾家理論,不斷豐富修正已有的教研經(jīng)驗,不斷拓寬教研工作的外延。要站在全程育人的高度研究本學段本學科,站在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謀幸福的制高點研究教育與教學。這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作為研訓教師的歷史責任。
研訓教師的根在學校,在教師;研訓教師的事業(yè)在基層,課題、活動乃至成果都要回歸學校,回歸一線教師。因此,研訓教師要親力親為,躬身先行,積極參與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有了切身體會,才有發(fā)言權,教育理論才會更好的轉化為教學生產(chǎn)力。
研訓教師要立足職場,聚焦課堂。通過深入調(diào)研,在與師生的面對面接觸中、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在與校長們的交流中,甚至在三尺講臺的親身試教中,為基層教師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研訓教師的優(yōu)勢就在于一線教學體會與理論研究的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p>
有位哲人說過: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那沒有方向和目標的人生就是沒有意義的人生,一個人要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那就要有規(guī)劃意識。
當前的教育政策為教師的自主發(fā)展和自主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大背景。對教師是這樣,對研訓教師更是如此。
研訓教師要樹立全局觀念,善于謀篇布局,統(tǒng)一指揮,整體規(guī)劃區(qū)域性的教學研究工作。特別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既要有長遠規(guī)劃,又要有近期目標;既要著眼于眼前現(xiàn)實,腳踏實地,又要寄予希望,展望未來。
研訓教師是幫助實現(xiàn)教師自我成長的助燃劑,因此要有奉獻精神,要甘為人梯,默默工作,為基層教師的成長搭建成長和展示的舞臺。這就要求研訓教師既要有實現(xiàn)自我成功的愿望,也要有甘為他人作嫁衣、成就他人成功的美好品質(zhì),所以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研訓工作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經(jīng)驗傳授給教師。這樣,既取得自身發(fā)展,又惠及他人;既以厚實的底蘊“征服”教師,又以業(yè)務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師。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毖杏柦處熤挥胁粩鄬W習、不斷積累、不斷升華,提高自身素質(zhì),才能以較高的素質(zhì),積極投身教學研究、教學指導與教學服務,高質(zhì)量、高效率完成各項研訓工作。
On Improving Research and Training Teachers’Quality
WANG Fang
(CenterofPrimary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n order to play a role in teaching research,instruction and service,research and training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ies.
research and training teacher;one’s own quality
G45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8-388X(2012)01-0006-02
2011-11-03
王芳(1972-),女,遼寧大連人,小學中學高級教師。
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