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子思生卒年新考

      2012-08-15 00:52:12孫德華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8期
      關(guān)鍵詞:子思夫子史記

      孫德華

      (長春師范學院歷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子思生卒年新考

      孫德華

      (長春師范學院歷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子思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學界對其生卒年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本文對諸家之說進行了梳理,并對以錢穆、蔣伯潛兩家為代表的觀點予以批駁,認為諸家之說皆有不合理處。結(jié)合《孔叢子》等史料,對子思之生卒年予以推定,試作新說。

      子思;生卒年;《孔叢子》

      子思為子思學派之創(chuàng)始人,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學界對其生卒年問題,長期以來達不成共識。在所有之子思研究中,其生卒年問題是一切研究之基礎(chǔ),如果此問題得不到解決,有關(guān)子思之研究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子思事跡多見于《孔叢子》之《記問》、《雜訓》、《居衛(wèi)》、《巡守》、《公儀》、《抗志》諸篇,而此書長期被視作偽書,保存在其中的史料價值長期得不到重視。筆者試對此問題結(jié)合《孔叢子》之史料談點一孔之見,以求教于學界方家。

      一、學界列說

      對于子思的生卒年問題,由于先秦史籍沒有明確的記載,自漢代以來未有定論。涉及子思生卒年問題的文獻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疲?/p>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1]

      寥寥數(shù)語,對子思生平予以高度概括。在這里,司馬遷只是含糊地記載了子思的年壽為六十二歲,而對于他生于何時,卒于何時則沒有任何說明。

      對于太史公的六十二歲說,清人毛奇齡曾提出質(zhì)疑,云:

      王復禮曰:考春秋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而伯魚先孔子卒已三年矣。向使子思生于伯魚所卒之年,亦止當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間,孟子謂魯繆公尊禮子思,然繆公即位在威烈王十九年,則《史記》所云子思年六十二者,或是八十二之誤,亦未可知。[2]

      孔繼汾亦云:

      《史記》稱子思年六十二歲,今考先圣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又六十九年而穆公始立。子思生于先圣未卒之先,而受敬禮于穆公即位之后,核之年歲殊不相合?;蛞粤榘耸`,意者其或然乎?[3]23

      孔繼汾在這里提出了子思享年八十二歲說,但他并無實據(jù),未有審慎之考證,而多屬臆測之說。錢穆先生作《子思生卒考》一文,對子思的生卒年進行了詳細的考證,他認為:

      周敬王三十七,(四八三),子思生,伯魚卒。年五十。

      周威烈王二十四,(四○二),子思卒。年八十二。[4]527

      錢穆亦認為子思享年八十二歲。日本學者瀧川資言也不同意太史公的六十二歲說,但同時認為八十二歲說亦不可靠,他說:

      此云六十二,大謬。愚按:昔人以六十二為八十二之誤,亦無確證。[5]438

      可惜的是,瀧川資言對此亦無詳細之論證。

      此外,蔣伯潛先生又提出子思享年九十歲之新說。他說:

      四九五敬王二十五年孔鯉、顏回卒。孔伋生。是年為魯哀公二年??柞帯㈩伝赝晗群笞洹?讈尺m生于此年。[6]284

      四○六威烈王二十年孔伋卒。是年為魯穆公二年。[6]285

      蔣伯潛先生認為子思生于公元前495年,卒于公元前406年,享年九十歲。

      自從1993年郭店楚墓竹簡出土以后,有關(guān)子思學派的研究可謂如火如荼,其中涉及子思年壽問題的亦不少。郭沂先生在前人的研究基礎(chǔ)之上另辟新說,認為子思享年為九十二歲,他首先對漢代出土的文獻認進行了分析,認為“‘六’字字形與‘八’字顯然不同”,但卻“與‘九’字十分接近,容易混淆”;[7]其次,對子思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分析,認為八十二歲說與子思經(jīng)歷不符,認為“《史記》原文當作‘九十二’,今本的‘六十二’乃‘九十二’之誤,也就是說子思的年壽為九十二歲”[7],最終得出“子思的生年在公元前504-494年之間,卒年在公元前413-403年之間”的結(jié)論[7]。孔德立先生亦持九十二歲說,認為“子思當生于公元前491年,卒于公元前400年,終年九十二歲”[8]。實際上郭沂、孔德立二人之說亦多屬臆測。而李健勝先生則力主太史公的六十二歲說,認為“《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子思年壽是可信的”,“子思大約生于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左右,不會晚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鬃釉谑罆r,子思尚年幼。子思死于公元前422年左右,不會晚于公元前420年?!盵9]32

      二、諸說之問題

      以上諸說,錢穆和蔣伯潛兩家之說影響最大,其他諸家多是從這兩家衍生出來的。因此,弄清這兩家的分歧所在是問題的關(guān)鍵。子思生年,錢說為公元前483年,蔣說為公元前495年,兩說相差八年。子思卒年,錢說為公元前402年,蔣說為公元前406年,兩說相差四年。這里錢、蔣兩說的分歧有二:第一,對伯魚(孔鯉)卒年的認識不同;第二,對魯穆公元年的認識不同。

      伯魚卒于周敬王三十七年,[4]60-62相當于魯哀公十二年,即公元前483年。按子思為遺腹子算,那么,子思生年至晚在公元前482年。郭店簡《魯穆公問子思》及《禮記·檀弓下》記有魯穆公與子思的問答之辭,據(jù)《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魯穆公在位共三十三年①,即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75年。那么,至少可以肯定子思在公元前407年仍健在。按照生于公元前482年,卒于公元前407年計算,子思享年至少在七十六歲。因此,《史記》的六十二歲之說,顯為訛誤,李健勝說亦不足據(jù)。

      關(guān)于魯穆公元年,蔣說實際上是根據(jù)《史記·六國年表》的記載而立說的。據(jù)《六國年表》,魯穆公元年即公元前407年,所以蔣伯潛即以公元前406年為魯穆公二年。而據(jù)錢穆先生考證,魯穆公元年在周威烈王十一年,即公元前415年,比《六國年表》提前了八年。那么,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則相當于魯穆公十三年,即公元前402年。此外,《孟子·公孫丑下》記載:“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cè),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cè),則不能安其身。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子乎?”可見,魯穆公與子思之間的感情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錢說論據(jù)有力,論說得當,此說可從。

      有關(guān)子思的卒年,錢、蔣兩家都把下限定在伯魚的生年,錢說認為在公元前483年,蔣說認為在公元前495年。孰是孰非,難以定論。

      三、用《孔叢子》等史料對子思生卒年之推定

      《孔叢子》中有許多有關(guān)子思事跡、言論的記載,過去受疑古思潮的影響,學術(shù)界認為此書是偽書。蒙文通先生指出:“《孔叢子》述子思言行,每與他書征《子思子》者相合,明有所據(jù)?!盵10]233黃懷信先生將《孔叢子》的年代推定為“東漢桓帝永康元年(167)至靈帝建寧元年(168)之間”,并且認為書中“記孔子、子思、子高的三部分均有原始材料,其文字基本上屬于采輯舊材料或據(jù)舊材料加工而成”[11]。所以其說應當更具可靠性。李學勤先生認為:“今傳本古文《尚書》、《孔叢子》、《家語》,很可能陸續(xù)成于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很長編纂、改動、增補的過程?!盵12]386他根據(jù)竹簡《家語》推定“《孔叢子》一書可以說是孔氏家學的學案”[13]。對此筆者是非常贊同的。因此,不能簡單把《孔叢子》視作偽書,而應當充分重視其史料價值?!犊讌沧印るs訓》記載:

      魯穆公訪于子思曰:“寡人不德,嗣先君之業(yè)三年矣,未知所以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惡,以揚先君之善,使談者有述焉,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②

      從此條材料來看,子思至少在魯穆公三年仍健在。若按錢說魯穆公元年為公元前415年算,魯穆公三年即公元前413年,子思至少在此年仍健在。

      另一條材料,《孔叢子·抗志》載:“子思居衛(wèi),魯穆公卒?!睋?jù)《史記·魯世家》及《六國年表》推定,魯穆公在位三十二年,即公元前376年,那么魯穆公卒年在公元前376年,子思至少在這一年仍健在。若按照蔣說子思生于伯魚卒年即公元前495年來算,則子思享年120歲;若按錢說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計算,子思享年108歲。而按錢說魯穆公元年為公元前415年算,魯穆公三十二年為公元前382年,其卒年亦在公元前382年,子思至遲在這一年仍健在。若按蔣說子思生年在公元前495年來算,那么子思享年為114歲;若按錢說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計算,子思享年102歲。這四個結(jié)果都超過了一百歲,按照常理,古人似乎活不到那么大的歲數(shù),所以《孔叢子》此條多為學者所不從。故此,我們?nèi)∽铀甲钤缱溆隰斈鹿?,即公元?13年為說。

      《孔叢子》中記載子思與孔子的問答之辭,說明子思見過孔子,因此孔子的卒年可作為衡量子思生年的一個標準?!犊讌沧印び泦枴分杏凶铀寂c孔子問答之辭共四條:

      (1)夫子閑居,喟然而嘆。子思再拜,請曰:“意子孫不修,將添祖乎?羨堯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爾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對曰:“伋于進瞻,亟聞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是謂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③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無憂矣。世不廢業(yè),其克昌乎!”

      (2)子思問于夫子曰:“為人君者,莫不知任賢之逸也,而不能用賢,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④,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譽為賞,以毀為罰,賢者不居焉。”

      (3)子思問于夫子曰:“伋亟聞夫子之詔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禮樂也。管子任法以治齊,而天下稱仁焉,是法與禮樂異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禮樂哉!”子曰:“堯舜之化,百世不輟,仁義之風遠也。管仲任法,身死則法息,嚴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專任法,終必亂成矣?!?/p>

      (4)子思問于夫子曰:“物有形類,事有真?zhèn)?,必審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謂圣,推數(shù)究理,不以疑。周其所察,圣人難諸?!?/p>

      《孔叢子》中記載了這么多的子思與孔子的問答之辭,未必皆出于杜撰,“其文字基本上屬于采輯舊材料或據(jù)舊材料加工而成”的[11],《孔叢子》的作者應該是有所據(jù)的?!犊讌沧印す珒x》云:

      穆公謂子思曰:“子之書所記夫子之言,或者以謂子之辭。”子思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于人者。雖非正其辭,然猶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無非?!弊铀荚唬骸盁o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為臣之辭,臣之辭無非,則亦所宜貴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子思自言有“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說明子思確實見過孔子,并向其問過學。這也可以用來說明《中庸》、《緇衣》等子思著述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孔子語的緣故。從《孔叢子》中子思與孔子的問答內(nèi)容來看,涉及堯舜之道、禮樂、事物等概念,想見必非十歲以下的幼童所能問,故此時子思當至少在十歲以上??鬃幼溆诠?79年,按子思十歲與之問答算,子思至遲生于孔子卒前十年左右,即公元前489年左右。那么,如果按子思最早卒于公元前413年算,則子思享年當在77歲左右,此僅備一說。

      綜上,我們對學界有關(guān)子思生卒年的問題進行了簡單之梳理。對以錢穆、蔣伯潛兩家為代表的觀點予以批駁,我們認為諸家之說皆有不合理處。結(jié)合《孔叢子》等史料,我們推定,子思生年當在公元前489元,卒年當在公元前413年,享年當在77歲左右。[

      注 釋]

      ①《史記·六國年表》載魯穆公在位三十一年。裴骃《集解》引徐廣云:“自悼公以下盡與劉歆《歷譜》合,而反違《年表》,未詳何故。”今取《世家》三十三年說。

      ②本文所引《孔叢子》原文,皆據(jù)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子匯》本,校以叢刊本,遇有異文,擇善而從。

      ③“懈”,原作“解”,據(jù)叢刊本改。

      ④“失”,原作“任”,據(jù)叢刊本改。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清]毛奇齡.四書賸言[M]∥四庫全書:第 0210 冊.文淵閣本.

      [3][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0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錢穆.先秦諸子系年[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蔣伯潛.諸子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7]郭沂.孟子車非孟子考:思孟關(guān)系考實[J].中國哲學史,2003(3).

      [8]孔德立.《孔叢子》與子思生年問題[J].齊魯學刊,2004(2).

      [9]李健勝.子思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0]蒙文通.古學甄微[M]∥蒙文通文集:第一卷.成都:巴蜀書社,1987.

      [11]黃懷信.《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J].西北大學學報,1987(1).

      [12]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shù)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13]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J].孔子研究,1987(2).

      A New Investigation on Zisi’s Birth and Death Age

      SUN De-hua
      (College of Histo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Zis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Confucianism in pre-Qin dynasty and there is a dispute on his birth and death age.We rebut the views represented by QianMu and Jiang Boqian and find the weaknesses of these groups.We also attempt to make a new ratiocination on Zisi’s birth and death age according to some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Kong Cong Zi.

      ZiSi;birth and death age;Kong Cong Zi

      B222

      A

      1008-178X(2012)08-0036-04

      2012-03-22

      孫德華(1978-),男,遼寧大連人,長春師范學院歷史學院講師,博士,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歡
      子思夫子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孔學堂(2021年3期)2021-11-07 23:56:57
      夫子的挑戰(zhàn)
      趣味(語文)(2021年6期)2021-11-02 05:52:38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
      試析子思學派的“誠敬”論
      夫子亦“愚”——我看孔子
      靖江市| 武宣县| 当涂县| 嵊州市| 云龙县| 张北县| 民丰县| 晋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湖州市| 类乌齐县| 文山县| 米易县| 丰顺县| 忻州市| 乌鲁木齐市| 贺兰县| 都安| 建始县| 兴国县| 大洼县| 青铜峡市| 德清县| 潞城市| 息烽县| 安化县| 怀安县| 济阳县| 清原| 廊坊市| 枣庄市| 和林格尔县| 高尔夫| 华安县| 蚌埠市| 云和县| 寿宁县| 湘潭市| 宁阳县| 巩义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