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爽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外語系,湖北 武漢 430065)
大學英語一直以來是我國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球化、知識經濟和信息革命等因素的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學也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隨著中國參與國際交往的迅速擴大,高水平外語人才的缺口不僅沒有彌補,反而出現(xiàn)加大的趨勢(文秋芳,2012)。另一方面,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以及大學英語教材都是基礎英語性質,都是最適合或針對各種英語水平考試的。這樣,學生就自然把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定位在各種英語考試上(蔡基剛,2011)。應試成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動力。而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正是造成目前這種現(xiàn)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如何改善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而幫助學生獲得學術英語能力,以適應專業(yè)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需要(蔡基剛,2011),已經成為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有鑒于此,本文作者結合了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學習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
《格林伍德教育詞典》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做出了如下定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是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影響自己學習的內容、形式、材料和進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中心。教師給學生提供獨立學習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并且給學生提供進行有效學習的技能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技巧包括:用學生的主動學習代替講座式教學,布置具有開放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而不是翻書就能解答的問題作為作業(yè),讓學生參與模仿訓練和角色扮演活動,采用學生自定進度的學習方式或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若實施得當,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對知識記憶更加持久,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夠培養(yǎng)更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Collins&O'Brien,2003)。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師從授課者變成了學習方法和環(huán)境的設計者,其主要職責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發(fā)掘每位學生的能力和才干,誘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及構建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課堂教學是外語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楊惠中,2011)。如果想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來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就應當以自身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積極探索和應用各種有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來營造高效率的學習環(huán)境,最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效。
小組學習型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組建學習小組來營造良好的、有效的學習氛圍,并以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為依托,以增強學生對自身學習的個體責任感為基本目標,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最終培養(yǎng)他們與專業(yè)相關的學術英語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由于本文作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醫(yī)科大學,全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大班教學為主(即兩個教學小班合成一個90-120人左右的大班),使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考慮到以上具體情況,筆者在開學之初就把自己所帶的兩個大班分成4-5人為一組的若干小組,并由各組成員推選出一位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各種任務的分配和落實,組員的協(xié)調與合作等事宜。為確保小組的良好運轉,筆者還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列出一些他們認為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如:尊重他人的觀點;不打斷彼此的發(fā)言;不跑題;共同分享好的學習方法等等。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試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圍繞課文主題展開相關研究和討論,同時結合他們的實際需求讓他們自己收集整理一些與醫(yī)學專業(yè)相關的常用詞匯,在此基礎上筆者還從醫(yī)學英語文章的閱讀入手,在整個學期的課堂內容中穿插介紹了此類文章的用詞特點、句法結構和篇章特征等。
下面就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二單元Ironand the Effectsof Exercise為例作進一步的闡述。這篇文章主要論述了人體缺鐵和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并具體講述了如何通過飲食等途徑來補充鐵質以滿足人體對鐵離子的正常需求。首先,在開始此單元的教學之前,筆者就要求各小組圍繞著保?。╤ealth care)這一話題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并討論,同時利用圖書館、網絡、課本等資源搜集整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如關于課文中提到的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以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美國人和中國人分別如何進行日常保健等信息。在課堂上,筆者隨機選出三個小組,每組派出一位成員對以上三個內容中的某一項借助PPT做大約五分鐘左右的Presentation,再請其他三個小組的三位同學分別對他們的陳述做簡短的評述或總結。緊接著,筆者以一些和運動有關的問題來導入課文,如“What are the positiveeffects of exercise?”,“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iron?”等。另外,在分析課文中關于人體缺鐵的三個不同階段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癥狀時,筆者又請出了幾位擅長表演的同學對運動所導致的缺鐵引發(fā)的虛弱、疲乏無力、甚至喘不過氣等癥狀進行了現(xiàn)場演繹,他們生動形象的表演也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和喝彩。然后,就如何通過多種途徑有效的補鐵,各小組同學又根據(jù)事先搜集整理的資料提出了諸多簡單易行的食療方法。最后,筆者又從另外幾組中各選出幾位同學分別對補鐵的有效方法以及與補鐵、保健相關的常用英語詞匯進行了歸納總結。在課堂即將結束之時,筆者又結合同學們所學的醫(yī)學專業(yè),就醫(yī)學論文標題英譯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做了簡要的介紹,隨后要求大家現(xiàn)場翻譯了幾個醫(yī)學論文標題并全部上交,課后筆者再以抽查形式對部分同學的翻譯進行批改,并在下一次課時進行點評。在以上過程中,筆者對每位發(fā)言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抽查過翻譯同學的情況都做了認真記錄并一一打分,以便在期末時按相應比例計入每位學生的總評成績。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以小組為單位來布置、分配和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感,每個同學都真正的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自主搜集各種學習材料,并加以取舍和提煉。同時也為各類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各取所長,在組織、表演、口頭和書面表達以及PPT的制作等方面都充分發(fā)揮了各自的才能。通過體驗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問答、課文摘要、語言游戲、課后練習等,學生可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歡樂和愉悅(王春風,2009)。與此同時,在參與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增加了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明白了每位小組成員都有責任與他人分享自己獲得的有用信息,以此來確保小組目標的實現(xiàn),因而提高了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最后,筆者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與補鐵、保健相關的常用英語詞匯,并引申介紹醫(yī)學論文標題的英譯等內容,也滿足了他們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學習的需求,使英語學習和專業(yè)學習相得益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理論的進一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同樣是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教育方法。在眾多的英語教學方法中,小組學習型教學模式正是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的一種有益嘗試。
這種教學模式旨在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任務的設計、分配和完成,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環(huán)節(jié)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提高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構建和掌握。教師只是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監(jiān)督者,而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真正的主體,他們從原先被動的接受知識變成現(xiàn)在主動的參與自己的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實踐表明,這種模式能夠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責任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培養(yǎng)與專業(yè)相關的學術英語能力。
[1]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課程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283~292.
[2]蔡基剛.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9~23.
[3]蔡基剛.關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兼考香港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7):609~617.
[4]楊惠中.提倡有效教學——從“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談起[J].外語界,2011,(2):283~292.
[5]王春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