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饒宗頤《〈慵石室詩鈔〉序》評鑒——兼論饒宗頤的詩學思想

      2012-08-15 00:49:03趙松元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饒宗詩壇潮州

      涂 芊 趙松元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潮州 521041)

      饒宗頤《〈慵石室詩鈔〉序》評鑒
      ——兼論饒宗頤的詩學思想

      涂 芊 趙松元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潮州 521041)

      該文結合石銘吾《慵石室詩鈔》中的具體作品,分析石詩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對饒宗頤先生的《〈慵石室詩鈔〉序》進行評鑒,進而對他的詩學思想進行初步探討。

      饒宗頤;石銘吾;《慵石室詩鈔》;藝術成就;詩學思想

      饒宗頤先生是海內外知名的漢學大師,同時也是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的大家。中華書局于2006年出版了《選堂序跋集》,收錄了饒公自序、他序、書畫以及古籍、寫經題跋等幾大類的序跋文,其內容包括陳述他人作品的主旨、敦煌文書的品評、鑒賞和考訂。該書的出版對于世人加深對于饒公及其學術研究的了解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美中不足之處在于,饒公另有一篇寫于1994年的《〈慵石室詩鈔〉序》并未收錄其中,殊為憾事?!躲际以娾n》系潮州現代詩詞名家石維巖詩詞作品集。石維巖,字銘吾,號慵石,晚號慵叟。石銘吾曾與侯乙符、劉仲英一同師從同光體代表詩人陳石遺,陳石遺譽稱他們?yōu)椤皫X東三杰”。三杰中,以石銘吾最為杰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石銘吾與饒宗頤父親饒鍔等人結“壬社”,并繼饒鍔先生之后,任“壬社”第二任社長。壬社是潮州現代詩壇之第一個詩社。石銘吾與詞學家、著名詞人詹安泰、潮州著名詩人楊光祖等人多有酬唱,是潮州近現代詩壇之重量級詩家。上世紀90年代中,康曉峰先生搜集整理石銘吾遺稿,編成《慵石室詩鈔》,1994年,饒宗頤教授特為之序,后經潮州名宿曾楚楠編校,由趙松元、楊樹彬點注,康曉峰資助,于1997年印行;2008年,經趙松元修訂,《慵石室詩鈔》點注本由北京線裝書局公開出版。饒宗頤系石銘吾后輩,他的這篇序文,以文言為之,字凝句煉,感情深厚,見解精湛,人倫情懷與詩學思想交相輝映,不僅在饒宗頤的序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還是一篇重要的詩學文獻,極具學術價值。故此,本文略作闡述,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饒公在序文中引了一段陳衍對石詩的評價,“石遺序翁詩,謂‘詩有仁氣,有義氣。仁氣近風,義氣近雅,翁詩奇肆挺拔,蓋為義氣而近于雅者’。”[1]1這段話出于陳石遺為石詩所作的序,今已不存。饒宗頤先生特意將其引在序文中,可見對這段話是贊同的。筆者認為,石詩的這一“仁義之氣”最為集中地體現在他那些愛國抗戰(zhàn)詩篇之中。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寇入侵,石銘吾離開故土,漂泊于揭陽、普寧等地。民族面臨的災難和個體的不幸促使石銘吾寫下了許多富有濃郁時代氣息的詩歌,體現了他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反抗侵略、關愛民生的仁心義膽。日寇入侵潮汕地區(qū)后,石銘吾憤而寫下《寄葉照畹翁》一詩:“猛虎橫鳳城,吞鯨立鮀島。殺戮到婦女,遑問男壯老?!苯衣逗团辛巳湛茉谌A夏大地上燒殺擄虐,連婦女老幼都不放過的暴行。在寫給詹安泰的《次韻祝南將入蜀五首其三》一詩中,石銘吾寫道:“有人為問潮中事,繪事幸無鄭俠圖?!泵枋鑫羧辗比A城市變成廢墟的慘淡景象。面對這種局面,石銘吾迫切渴望抗戰(zhàn)的勝利,《過普寧安德里瞻拜方照軒軍門遺像》云:“潮州人物數咸同,文者多窮武者通。當時卓林各名將,有心桑梓乃吾翁。士真可殺寧有道,王至先擒不費工。英態(tài)兒時瞻仿佛,登堂今得鄂褒公?!蓖ㄟ^列舉許多歷史上的名將,表達了對涌現優(yōu)秀將領率領義勇之士收復失地、雪我國恥的強烈渴望。

      此外,石銘吾還通過詩歌批判黑暗的社會現實。國民黨政府南逃之后,不僅沒有痛定思痛,勵精圖治,建立光復中華的功業(yè),反而是消極抵抗,節(jié)節(jié)敗退,使得大好河山紛紛淪陷。面對此情此景,石銘吾將滿腔悲憤憂慮之情傾注于寫給詹安泰、楊光祖等友朋的詩作中。如《洪陽中秋示光祖、尚芳》云:“可奈歲時望京國,笙歌半壁是巴州”,直斥國民黨新貴們國難當頭卻不改吃喝享樂的腐敗秉性。又如《次韻祝南將入蜀五首》其五中二句:“心痛議和南渡日,眼驚遷地永嘉年”,將歷史上的永嘉南遷、靖康之變與眼前的動蕩局勢并提。至于詩中的“但聞新貴車為步,焉識流民草作氈”二句,其境界直追高適的“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盡管認識到了時局的艱難,但石銘吾的愛國意志沒有絲毫動搖,他在《次韻祝南將入蜀五首》其四中毫不客氣地寫道:“勿笑慵翁與物乖,暮年心事自安排。不知家國遑知己,誰問狐貍況問豺。干世當捫王猛虱,建邦肯似子陽蛙?萬方盼望春開動,一雨能生百草荄?!睂⒏瘮o能的權貴比作豺狼、狐貍加以抨擊,同時勸誡國民黨當局政府不能效仿公孫述偏安西蜀,面對侵略者要有王猛那樣的從容無畏。

      總的來看,石銘吾的抗戰(zhàn)詩篇體現了他深深的愛國感情和仁愛懷抱,與詩圣杜甫以及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許多詩歌有著相似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蘊含。詩人或直抒胸臆,表達對政府腐敗無能、祖國山河淪陷、人民顛沛流離的悲憤之情,或情景交融,在山川風物的描繪中流露出感時傷懷、心系國事的憂思。詩作中充滿一種愛我河山、奮起抗戰(zhàn)的時代精神,一種愛國愛民的仁者情懷。

      饒公在序文中概括了石詩具有仁義之氣的特色,可以說極為精準地抓住了石銘吾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神特質,表明饒公眼光之獨到精湛。而由此出發(fā),我們能夠把握到饒公詩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清代姚鼐曾借自然物象將詩歌風格分為陰柔與陽剛兩種,綜觀饒公的詩學論著和自身詩歌創(chuàng)作,我們不難發(fā)現他有一種崇尚陽剛之美的精神氣質。

      饒公有許多詩學論著都體現了他對詩歌陽剛美的推崇。在《釋主客——論文學與兵家言》一文中饒公曾談到:“韓愈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以水喻氣,以浮物比言,則氣所以載言者也。余謂如是之氣,乃為文之帥,正如其為兵之帥,學為文者,又可不激厲磨礱養(yǎng)根而俟實乎哉!”[2]860這里饒公借韓愈的“氣盛”觀闡述了自己關于文章氣勢的觀點,認為詩詞文章中的氣具有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學習做文章的人,必須磨礪培養(yǎng)自己的氣,而這里的“氣盛”其實就是為詩為文中的一種陽剛爽朗、雄健剛勁的氣格。饒公在《家學師承與自修》一文中說道:“現在我還是要說,作文應從韓文入手,先立其大,韓文可以養(yǎng)足一腔子氣……要不然,一開始就柔靡,后來文氣就出不來了?!盵3]16而他在《饒宗頤書畫自敘》中亦曾提到:“嘗以尺幅雖小,精神與天地往來。宇宙云遐,點滴咸可以入畫?;蛐≈卸姶?,俾物我而雙忘,其槁木而娭春,縱逸筆焉自好。山水庶幾見天地之純全,擎窠尤為浩氣所寓托。”[4]可見無論是做文章還是書法繪畫,饒公都提倡要有一種能與天地相往來的浩然氣勢,無論作品的篇幅大小,都應該有能夠讓人小中見大的高拔境界,作詩當然也不例外。

      饒公在評價他人作品時,對那些具有陽剛美的作品有頗多贊譽。如他在論及杜詩時說:“‘不廢江河萬古流’,乾坤可毀,而詩則永不可毀。宇宙一切氣象,應由詩擔當之,視詩為己分內事。詩,充塞于宇宙之間,舍詩之外別無趨向,別無行業(yè),別無商量。此時此際萬物森然于方寸之間,充心而發(fā),充塞宇宙者,無非詩才?!盵5]103肯定了杜詩包涵萬物的博大氣象,認為詩歌應該有可以擔當宇宙一切氣象的巨大容量,提倡開闊的詩歌格局、境界。在評價庾信的《哀江南賦》時饒公寫道:“庾文之勝處,即其氣之不可及?!踪x之‘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即以建安為師,故情余于文,氣足以控摶全局?!盵2]523指出庾信學習建安風骨,使得自己的詩文能夠以氣取勝,可見饒公對于剛健有力之詩風的肯定。

      在饒公自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他對于陽剛之美的追求。這種追求首先表現在饒公常以積極樂觀心態(tài)寫鼓舞人精神之詩歌,陳偉曾在《選堂七絕管窺》一文中指出:“饒公論詩主向上一路,欲以積極之精神,寫向上之境界,以感發(fā)人心,陶冶性情?!盵6]可謂是一語中的。例如饒公的《凡爾賽歸途作》:“山花蔥倩土膏肥,萬木森森欲合圍。返照分明開一境,喜無杜宇勸人歸?!睔v來寫游子異鄉(xiāng)行走之詩作,往往不能越思鄉(xiāng)憂思之藩籬,而饒公這首詩可謂是別出新裁,充滿一種樂觀灑脫的情調。需知這種情調其實正是詩人豪邁雄健的精神氣質之寫照,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陽剛之美的流露。

      其次,意象雄奇、境界闊大亦是饒詩陽剛美的體現。他的《涵碧樓夜宿》:“萬丈蓬萊在眼前,回波漾碧浩無邊。東流白日西流月,扶我珠樓自在眠?!鼻皟删鋵懭f丈蓬萊、無邊碧波,開篇即以不凡氣勢包舉全詩,后兩句則又體現出一種自在豪逸之氣。而他的《Toha湖絕句》:“手擎蒼海一杯吞,積草由來綠不藩。怕就云根尋野燒,蠻煙合處九陽奔?!蓖瑯泳辰玳_闊,讀來給人一種雄渾壯美的審美體驗。

      第三,饒公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陽剛美的追求還體現為他的詩歌中多表達忠貞堅毅的愛國情懷和憂患意識。饒公曾對明代文人薛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我17歲那年點勘《廷鞫實錄》,就在序中表彰薛中離了。為什么要表彰他呢?我在年譜后面的跋中講得很清楚,是因為‘先生之學,有入門,有歸宿;一生氣魄,百折不回’。這種人格,這種氣魄,我是非常佩服感動的,覺得一定要表彰出來。”[3]171此外,饒公在這篇文章中還盛贊了晚明重臣郭之奇被清人俘虜后,拒絕高官厚祿,慷慨成仁,從容就義的行為。可見,饒公對于堅守氣節(jié)、忠貞愛國、擁有高潔品格和不屈氣魄的人是非常佩服敬重的。而他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比如《瑤山集》——也傾注了饒公這種貫穿了憂患意識的愛國情懷。需知愛國情感是一種崇高深沉的感情,反映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字里行間,就使詩作有種陽剛雄健之美。

      如果論及饒公追求陽剛之美的來由,筆者認為這種追求源自于饒公本身卓爾不群的精神氣概和忠貞堅毅的人格情操,這兩點在前文已經有所提及。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饒公一生游學四洲的豐富經歷對其詩歌壯美開闊風格之形成的影響。在寓居香港的數十年間,饒公的足跡到達世界各地,“五洲已歷其四”,這種經歷在之前的中國學者中是非常罕見的。而由此形成的廣博見識和開闊視野,也使得饒公的詩歌境界愈見開闊,氣勢不凡。

      饒公對石詩的藝術成就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言曰:“翁詩波瀾壯闊,鑄語激越,勝處可摩放翁之壘,東門樓諸作最為人傳誦。亦有學白傅反臨宋人唇吻。悼乙符一律,追亡慮存,蒼涼之氣,備見性情之真,宜為石遺所深賞。翁雖及其門,而所作體氣高峻,貴與閩派異軌,可謂豪杰之士。”[1]1這段話明確指出了石詩在藝術風格上的兩個特點:一是詩歌情感波瀾壯闊,語言豪邁奔放,勝處可與陸游詩歌相媲美。二是藝術淵源上石詩學習同光體但不拘泥于同光體,博采眾長,轉益多師,形成了自己雄峻奇橫的詩歌風格。

      從語言風格上看,石詩的一大特點是激越奔放、波瀾壯闊。這一方面是因為石詩的題材多為憂國憂民、歌哭民瘼,這種深沉激蕩的情感傾注在詩句中,就呈現出豪邁、流暢的語言風格。除此之外,這種語言風格的形成還得益于石詩中豐富瑰麗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比如他用神劍掛壁來形容王文治的書法高妙,將“聳鱗拏鬣萬千歲”的龍的意象寫入詩中來為姚秋園祝壽,而他寫到康曉峰先生得到沈石田山水卷一事時,更是用“錢塘江與秦黃山,飛入凱廬之堂前?!边@一句使整首詩設想奇特,意象飛動,滿紙生輝。這種“李白式”的浪漫主義使石詩顯得豪邁奔放、境界闊大。當然,總體來看石銘吾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他善于反映現實生活,詩歌有極強的概括性和抒情性,這一點在他的抗戰(zhàn)題材詩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從藝術淵源上看,石銘吾博采眾長,融會眾有。雖然師從陳衍,但他并未局限于同光體格之內,而是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雄俊奇橫”的詩歌藝術風格。據蔡起賢先生序言,“石銘吾為詩初尊三山(半山王安石、山谷黃庭堅、后山陳師道),后愛三齋(簡齋陳與義、誠齋楊萬里、止齋陳傅良)……銘翁于三家獨有勝解,故律詩直入少陵之室,古詩可參昌黎之班?!盵1]5-6石銘吾的《八十吟學香山體》又體現了他晚年對白居易的追摹。當然,生活才是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源泉。石詩的杰出成就更與他的生活經歷直接相關。他幼時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年置身于動蕩的時代洪流內,又有一群詩壇同道以詩相和,故而詩思泉涌,佳作頻出。饒宗頤先生在序言中特別提到石銘吾的韓江樓諸作,認為其最廣為傳誦?,F將這兩首詩摘錄如下:

      鄉(xiāng)國亭臺已半空,登臨尚見此豪雄。偶經遺廟思賢守,來倚孤城作寓公。兩派河流三邑界,萬家春色一樓東。平生最愛金韓地,松樹青青橡木紅。

      湘子橋頭雨不開,韓公祠畔云仍埋。江深潮怒千帆急,日落天寒萬馬哀。尚幸江山屬吾士,可無樽酒到高臺?王師未報收東郡,又作神京夢一回。

      這兩首詩作于抗戰(zhàn)時期,韓江樓即潮州東門樓。作者登臨遠望,只見戰(zhàn)火硝煙之中人民顛沛流離,亭臺人去樓空,想起了曾任潮州刺史的為官賢能的韓愈。詩中描寫故鄉(xiāng)潮州的美麗風景——在鳳凰洲處分為兩支的韓江、矗立在萬家春色中的鳳凰塔,潮州金山上郁郁蔥蔥的古松和韓祠里的開出紅色花朵的橡木,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風物的眷念。第二首詩充分體現了石詩波瀾壯闊、鑄語激越的藝術風格,首聯采用互文手法,湘子橋和韓公祠是潮州的代表性建筑,象征著整個潮州都籠罩在戰(zhàn)爭的烏云陰霾之下。頷聯選用怒潮、千帆、萬馬等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尾聯最為精彩,王師二句既脫胎于杜詩,又暗用了放翁詩意,表達了對收復國土的渴望,無怪乎饒公稱贊說“勝處可摩放翁之壘”。

      此外,饒公在序文中還提到了石銘吾一首悼念好友的詩《挽侯乙符》,原詩如下:

      昔與乙符同歌嘯,今來舊地獨提攜。尖城仄徑凄凄雨,布襪青鞋滑滑泥。欲起斯人九原下,難尋壞壁十年題。心驚生意垂垂盡,眼見寒鴉故故啼。

      詩中回憶了昔日與好友一同詩詞酬唱的情景,現實與回憶形成對比,更增添了詩人的孤獨寂寥。多年前故人嘗在壁上題詩,如今故人已逝,壁上題詩亦不復可尋。尾聯詩人追亡慮存,由好友的逝去想到了自己,生氣隨時間流逝而漸漸散盡,眼看著寒鴉頻頻悲啼,無限悲傷惘然之意于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總之,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融匯眾長,人生經歷中的豐富生命體驗,使得石詩擺脫了同光體易流于險奧僻澀的弊端,能夠在體現學人之詩特點的同時傳達真情實感。無怪乎饒公稱贊他:“所作體氣高峻,貴與閩派異軌,可謂豪杰之士。”

      饒公對石銘吾這種不囿于某種定法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肯定,其實源自于他本人對作詩貴在獨創(chuàng)的追求。他在《論杜甫夔州詩》一文中寫道:“即欲人最后擺脫繩墨,自立規(guī)模,由有意為詩,至于無意為詩,由依傍門戶以至含茹古今,包涵元氣。詩至此已進另一嶄新夐絕之境。詩人者,孰肯寄人籬下而終以某家自限乎?又孰肯弊弊焉不能縱吾意之所如,以戛戛獨造以證契自然高妙之境乎?”[5]120-121提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不應限于某家詩格,要突破局限,自成一家的詩學主張。饒公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錢仲聯先生在評價饒詩時說道:“創(chuàng)新與繼承,今之恒言也。必有所承而后能變,有所變而后能通,有所通而后能大。斯必胸蟠百氏,弸中唐內之學人而后能。學與詩合,隨所觸發(fā),莫非靈境,而又鍛思冥茫,徑路絕而風云通。選堂于此,掉臂游行,得大自在,所謂華嚴樓閣,廣博無量,彌勒彈指即現者也。此豈持‘詩有別才,非關書也’,‘一味妙悟’論者所能幾乎?就詩言詩,選堂先生之所承,亦至博矣。蓋嘗上溯典午、下逮天水,一法不舍,一法不取,而又上自嗣宗、康樂,下及昌黎、玉局,歷歷次其韻,藉其體,瀾翻不窮,愈出愈奇。”[7]高度評價了饒詩博采眾長而又自成一家的詩學成就??梢婐埞珜κ姷馁澰u中,正是他自身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與其詩歌美學理想的自在呈現。從石銘吾到饒宗頤,再結合考察詹安泰等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我們似乎可以捕捉到潮州現代詩壇藝術精神的脈動。

      在序文的尾聲,饒公指出了石銘吾在潮州詩壇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吾鄉(xiāng)詩學,至翁堂廡始大。人知抗志于古之作者,不復局促跬步之間,誠如坡公指出向上一路。州人于翁詩,愛慕獨至,雖寥寥一卷,亦復視同琬琰,室之勿墜,人人猶得聞翁謦欬,庶幾旦暮可親,翁亦可以無恨矣?!盵1]1-2指出石銘吾提舉宋詩的詩學主張對當時的潮州詩壇有著開辟新局面、引領新風氣的巨大影響力。

      石老的許多詩歌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潮州詩壇的發(fā)展狀態(tài),比如他的《題矚云樓詩鈔二首》:

      韓江一水西江隔,從來詩派欠陳黃。作家我郡推明代,高調當時貌盛唐。到此何人開戶牗?知君命筆不尋常。前嘗拔幟鮀城畔,助我侯吳亦目張。

      君常為我話咸同,不與時流競雅風。新語偶然由玩舊,長星幾點自搖空。樓環(huán)碧樹聊中隱,坐擁群書作寓公。挹取西江水一勺,涪翁之外后山翁。

      明代自李夢陽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之后,師法古人蔚成風氣,詩人們力圖借助漢魏盛唐文學之血脈來振興文壇。但嚴格遵循古法、亦步亦趨地模擬前人往往會抑制詩人的創(chuàng)造才能,這也是這場復古運動最終偃旗息鼓的根本原因。在石銘吾看來,潮州詩壇在明代比較興盛,但在當時整體文學環(huán)境的影響下,也出現了一味追摹前人的弊端。他繼而提出了“到此何人開戶牗”的疑問。如何打開局面,為詩壇注入一股清新空氣呢?石老將目光投向了宋詩,他寫道:“韓江一水西江隔,從來詩派欠陳黃?!敝赋隽顺敝菰妷鄙僖躁慄S為代表的宋詩源流,而以石銘吾、侯乙符為代表的潮州詩人們“不與時流競雅風”,自覺糾正詩壇流弊,借助宋詩注重理趣與思辨的特質以反省自己身處的文化語境,引入同光詩派,最終打破了這種閉塞沉悶局面。正如蔡起賢先生在《〈慵石室詩鈔〉再版序》中所言:“……我潮之愛好宋詩,肇始于石遺翁所稱之‘嶺東詩人有三杰’也。惜三杰者,乙符早逝,仲英飄零,獨踞壇坫以開風氣者,實唯銘翁。”[1]5可見饒宗頤先生對石銘吾在潮州詩歌發(fā)展歷程中發(fā)揮的作用的評價是客觀準確的,這體現了他對整個潮州詩壇的深刻認識和了解。

      饒宗頤先生之所以能夠對石詩的影響地位乃至整個潮州詩壇的變遷有如此準確的把握,得益于他的早年經歷。饒宗頤出身于潮州望族,父親饒鍔平生致力于考據之學,且工于詩文詞章,熟諳佛典,尤喜譜志,著述甚富,建藏書樓“天嘯樓”,藏書以十萬計。饒鍔與當時潮州詩壇的重要人物如詹安泰、楊光祖、石銘吾等人來往密切,壬申元月,饒鍔與石銘吾等人觴集唱酬于莼園,并成立了“壬社”詩社,他被推舉擔任第一任社長。饒宗頤先生受祖輩影響,青少年時代于天嘯樓中讀書,奠定了深厚扎實的國學基礎,六歲能作詩,十六歲做《優(yōu)曇花詩》,驚動鄉(xiāng)里。他本身既有詩才,又由于其父的關系能與詹安泰、石銘吾等當時潮州現代詩壇的風云人物相過從,因而對其生活與創(chuàng)作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既然如此,那么他對石銘吾其人其詩及其在潮州詩壇的重要地位的深刻把握也就不足為奇了。

      綜觀饒公的整篇序文,懇切真摯,情深意重,表現了饒宗頤重情重義的真性情,這種真性情也貫徹在其詩學思想和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饒公論詩,倡導真意真氣,他在《長洲集》的多首詩歌中都流露了追求詩歌寫真情真意而摒棄世俗雕飾的思想,僅擇其第四十四首和第八十二首為例:

      詩成需有神,神乖理無方。楚人詠靈修,芳菲襲滿堂。天機日月行,雕斫徒自傷。要如磁石靈,吸引動三光。三復伊安篇,聊此道其常。

      詩無乎不在,瓦甓亦賁華。豈不思古人,易奇而詩葩。老驥千里心,猶秣天山禾。誰能寫其真,而求世俗阿。真氣果如虹,覽者莫驚嗟。

      第四十四首中,詩人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應自然天成,詩作的成功在于靈感的迸發(fā),而刻意的雕飾堆砌只能使作品自傷。第八十二首中,饒公指出詩歌要寫出真意,不能一味迎合世俗。除了這兩首詩之外,饒公在論及他人詩歌創(chuàng)作時對那些情感真實誠摯的詩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如他在《論顧亭林詩》一文中寫道:“不誠無物,誠即是真。亭林深得性情之真,所以他的詩不是言之無物的詩?!覀兛此脑姡芏嗍窍瘸稍姸蠖}。因題而寫詩,是為文而造情,其情便不真;因詩而定題,是為情而造文,這樣的情,自是真情。以真為文為詩,這樣的詩文,自然是天地間的至文,否則直是‘文?!??!盵5]166饒公在這里告訴讀者們,抒寫真性情才能使詩歌言之有物,才能寫出天地間的“至文”。

      除了論詩之外,饒公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貫徹了這一詩學主張。他的許多詩作都情真意切,讀來感人至深。如《夢歸》這首詩,詩云:“頻年惟夢以為歸,夢繞故山日幾圍。雀噪妻孥驚我在,鴻飛城郭覺今非。天留世棄同無妄,海立山頹豈式微。剩有茫茫游子意,八千里外念庭闈?!弊掷镄虚g流露出詩人漂泊盼歸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情感深摯動人。

      綜上所述,饒公的《〈慵石室詩鈔〉序》對石詩的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石銘吾在潮州詩壇的地位影響進行了全面而準確的評價,精警之極,字里行間,沉浸著對石銘吾這位潮州前輩詩家追思緬懷之情,闡發(fā)了石銘吾的詩歌特色及其在潮州現代詩壇上的重要地位,人倫情懷與詩學思想交相輝映,交織成潮州現代詩學的一篇重要文獻,同時也深刻反映出饒宗頤的詩學思想。因而,這一序文學術價值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1]饒宗頤.慵石室詩鈔序[C]//石銘吾.慵石室詩鈔.趙松元,楊樹彬,校注.北京:線裝書局,2008.

      [2]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第16冊卷十一[M].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3]陳韓曦.梨俱預流果:解讀饒宗頤[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饒宗頤.選堂序跋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74.

      [5]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第17冊卷十二[M].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6]趙松元,劉夢芙,陳偉.選堂詩詞論稿[M].安徽:黃山書社,2009:168.

      [7]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第20冊卷十四[M].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339-340.

      Abstrac:This textwill analyse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 of Shimingwu’Poems with his particularworks.What’smore,this textwillgive a review on Prefaceof Collected Poems in YongshiRoom written by Rao Zongyi,and then an investigation on his poetic thought.

      A Review on Rao Zongyi’s Preface ofCollected Poem s in YongshiRoom——ACommenton Poetic ThoughtofRao ZongyiasWell

      Tu Qian ZHAOSong-yuan

      (DepartmentofChinese,Hanshan Normal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41)

      Rao Zongyi;ShiMingwu;Collected Poemsin YongshiRoom;artistic achievement;poetic thought

      I 207.227

      :A

      :1007-6883(2012)02-0007-06

      2011-11-26

      涂芊(1987—),女,湖北黃岡人,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生,目前在韓山師范學院接受聯合培養(yǎng)。

      責任編輯 吳二持

      猜你喜歡
      饒宗詩壇潮州
      潮州樂調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中國音樂學(2022年2期)2022-08-10 09:21:08
      饒宗頤常用印
      饒宗頤作品欣賞
      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關于推薦《當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11-14 23:33:56
      潮州手拉壺“飛鴻”的象征意義
      荷珠亂滾:詩壇重現唐大郎
      中華詩詞(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36
      潮州優(yōu)質楊梅高接換種技術
      現代園藝(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52
      當代詩壇上的空谷之音——讀《空谷幽蘭十四行詩九首》
      詩壇百家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9
      邯郸县| 靖宇县| 剑川县| 修武县| 阳信县| 灌云县| 互助| 宁波市| 灵武市| 河源市| 瓦房店市| 阆中市| 呼和浩特市| 博野县| 郴州市| 田东县| 宁城县| 惠水县| 徐汇区| 玛多县| 海城市| 冷水江市| 南投市| 深泽县| 高邑县| 兴安盟| 乌审旗| 紫阳县| 库尔勒市| 稷山县| 萨迦县| 华阴市| 蓬莱市| 饶河县| 即墨市| 衡阳县| 萝北县| 博客| 商丘市| 扶风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