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箴、銘文體辨析

      2012-08-15 00:46:34金貝翎
      黃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劍閣警戒劉勰

      金貝翎

      (黃山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黃山 245041)

      箴、銘文體辨析

      金貝翎

      (黃山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黃山 245041)

      箴、銘兩種文體因都具有勸戒的性質(zhì),故人們在論述文體時,往往將兩者歸為一類,而作為兩種不同的文體,其差異自然也不容忽視。從箴、銘二者的源起、用途、所施之物、體制和風(fēng)格、發(fā)展趨向等五個方面加以比較,具有一定意義。

      箴;銘;辨析

      箴、銘是兩種規(guī)誡性質(zhì)的文體。最早將銘作為一類文體論述的是曹丕,他說“銘誄尚實”,①將銘、誄同列,因為二者都有“尚實”的特點。而最早將箴作為一類文體論述的則是稍后于曹丕的陸機(jī)。他在《文賦》中將銘、箴對舉:“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1]171說明二者風(fēng)格上的差異。此后,人們論述文體時多將箴、銘歸為一類,從南朝的劉勰以至清代的姚鼐,莫不如是。歸為一類,蓋因兩者都有勸戒的性質(zhì),而作為兩種文體,其差異當(dāng)然也不能忽視。分析二種文體的差異性,從二者的源起、用途、所施之物、體制和風(fēng)格、發(fā)展趨向等五個方面加以比較,具有一定意義。

      一、不同的源起

      (一)箴文源起

      箴是一種規(guī)勸、告誡性質(zhì)的文體?!绑稹钡谋疽庥卸阂粸榭p紉的工具,一為醫(yī)療用具。劉勰《文心雕龍·銘箴》解釋箴為:“箴,針也,所以攻急防患,喻針石也?!盵2]117

      其一,“箴”的本意是綴衣用的工具,即今天所說的“針”。 《說文解字·竹部》解釋“箴”字曰:“箴,綴衣箴也。 ”段玉裁注:“綴衣,聯(lián)綴之也,謂簽之使不散;若用以縫,則從金之針也。 ”[3]98《廣雅疏證》卷第二下:“茦,刺,郭璞注云:‘草刺針也’針并與箴同。”[4]68《荀子·大略》:“謹(jǐn)夫亡箴者,終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見之也?!盵5]86此處箴即用其本意,可換成“針”?!绑稹奔葹榫Y衣用的工具,便自然具有插、刺之類的功能,所以《廣雅·釋詁二》有“箴,插也”的注解,王念孫疏云:“箴,或作針。 ……針,刺也”。[4]68《說文》:“插,刺入也。是箴與插同義。”[3]98

      其二,箴是古代用以治病的針石。《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盵6]91針即針刺。早期的針是竹制的,故古針為“箴”,用金屬制后又寫作“針”。 徐炬《事物原始》中說:“箴者,誡也。 ”吳訥《文章辨體》中說:“蓋箴者,規(guī)誡之辭,若針之療疾,故以為名?!盵7]46徐師曾《文體明辨》進(jìn)一步論述曰:“按說文云,箴者,誡也。蓋醫(yī)者以箴石刺病故有所諷刺,而救其失者謂之箴?!盵8]140

      可見,后來“箴”成為一種文體,具有規(guī)勸、告誡的性質(zhì),是與字的本意分不開的?!绑稹弊鳛橐环N文體之名,也是取其糾正人的缺點、錯誤之義。

      (二)銘文源起

      《釋名·釋典藝》云:“銘,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可見銘最初是正名之用的,故劉勰說:“銘者,名也,觀器必焉正名,審用貴乎慎德。蓋臧武仲之論銘也,曰:‘天子令德,諸侯計功,大夫稱伐’”[2]116故銘是用來正名的,名不正則言不順。于是,每臨天子,必用銘文來頌揚他的功德;對諸侯,則記錄他的功勞;對大夫則稱說他的勞跡。銘由此演變成用于贊頌的文體了。

      銘也有自我警戒的意思。劉勰述及銘文的來歷時說:“昔帝軒刻輿幾以弼違,大禹勒筍而招諫;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guī),武王戶席,題必戒之訓(xùn);周公慎言于金人,仲尼革容于欹器;則先圣鑒戒,其來久矣?!盵2]116可見銘文原是天子、圣人自戒的文辭,目的是求得道德、人格的更為完善。

      二、箴、銘用途不盡相同

      箴的用途,孫梅認(rèn)為,“箴之為道,一以自勵,一以盡規(guī)”,②箴有用于自勵的私箴和用于盡規(guī)的官箴?!白詣睢敝附沂咀晕疫^失,已達(dá)到自警自戒目的的私箴,“盡規(guī)”則指用于臣屬對君王或其他上層官員勸諫的官箴。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中談及箴這種文體的功能:“箴其品有二:一曰官箴,二曰私箴。大抵皆用韻語,而反覆古今興衰理亂之變,以垂警戒,使讀者惕然有不自寧之心?!盵8]140意思和孫梅的相同。

      銘的用途,孫梅認(rèn)為亦有二:“一以勒勛,一以垂戒”②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云:“其體不過有二:一曰警戒,二曰祝頌”。[8]141可見銘文有兩種用途,一種是用來記功德,一種是要防止缺點,引起警戒。用于警戒的銘也有兩種,一種是用于警戒他人的,如晉人張載《劍閣銘》,還有一種是用于自我警戒的,即座右銘。

      可見,勸戒是二者共有的用途,故劉勰說:“夫箴誦于官,銘題于器,名目雖異,二警戒實同。”;[2]117姚鼐亦說:“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圣賢所以自警戒之義”,[9]16都是側(cè)重于二者的警戒功能,實際上,銘的用途比箴更為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箴文從誕生至發(fā)展到中古時期,尚未出現(xiàn)用于自警自勵的“私箴”。早期的箴都是官箴,所謂“箴興于補闕”。[10]2看來,在中古這段漫長的時期,自警自勵的職能是由座右銘來承擔(dān)了。

      到了魏晉時期,箴才被賦予用以規(guī)勸友人和規(guī)勸世人的職能。前者如摯虞的《新婚箴》和潘岳的《答新婚箴》,后者如李充的《學(xué)箴》。這也可算是私箴的一種。用于自警的“私箴”直到唐宋才得以出現(xiàn),著名的如韓愈的《五箴》。因為私箴是針對個人的,所以又可以和座右銘互補。到了宋代,司馬光的《我箴》、《他箴》幾與座右銘無別。

      三、所施之物不同

      劉勰說:“夫箴誦于官,銘題于器,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2]117箴、銘的共同點在于都有警戒的作用。不同點之一是兩者適用的地方不同,箴“誦于官”,銘“題于器”。

      箴是書于竹簡、布帛上呈給他人看的,一般不題于器物上。中古時期的箴唯有王朗的《雜箴》是個例外,劉勰因此批評他說:“至于王朗《雜箴》,乃置巾履,得其戒慎,而失其所施。 ”[2]117

      而銘是勒金刻石或刻于器物上的,但這器物可以是泛言,不限于金屬鑄器,所謂“凡山川、宮室、門井之類,皆有銘詞,蓋不但施之器物而已?!盵2]116

      四、不同的體制和風(fēng)格

      箴、銘都是“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擒文也必簡而深”的文章,貴在小中見大,故講求“文約而事豐”,③即涵義深刻,語言簡練富有思致。箴全是勸戒,故而寫作要求事理準(zhǔn)確切實,其實“銘誄尚實”,①銘也要尊重事實。兩者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體制和風(fēng)格上。

      劉勰論說:“箴全御過,故文資確切;銘兼褒贊,故體貴弘潤: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擒文也必簡而深,此其大要也?!盵2]117意為箴完全是用來抵制過失的,故文詞依靠準(zhǔn)確切實;銘兼具褒獎贊美,故形式“辭高而識遠(yuǎn)”、“文簡而句澤”。④

      箴由于要起著勸誡的作用,作者在鋪陳與用典的同時,還須發(fā)表議論。陸機(jī)云:“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1]171清,“植義必明,結(jié)言唯正”;壯,“縱氣凌人,揚聲駭物”,[11]331劉熙載《藝概·賦概》認(rèn)為箴文“以精神代色相,以議論當(dāng)鋪排,賦之別格也”。[12]103

      銘的情況要復(fù)雜一些。由于銘文可用來頌德,也可用來垂戒,所以這兩類銘文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有異。主于祝頌的銘文,其風(fēng)格特征如劉勰所言,“銘兼褒贊,故體貴弘潤”。弘法大師論銘曰:“語清典,則銘、贊居其極”;“箴陳戒約,故義資感動,言重切至;銘題器物,限以四言,言不沉遁,故聲必清;體不詭雜,故辭必典也?!薄11]333可見,銘文要求記事廣博,文辭簡約,文風(fēng)敦厚溫潤。而用于警小的銘文,以宣揚道理,勸誡世人為目的,其語言要富于析理而又含蓄深遠(yuǎn)、耐人尋味。下面試以溫嶠《侍臣箴》與張載《劍閣銘》為例作簡略的比較。

      溫嶠作太子侍從時,獻(xiàn)《侍臣箴》,箴云:

      勿謂其微,覆簣成高;勿謂其細(xì),巨由纖毫。故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話言如絲而萬里來享,無以處極而利在永貞。是以太子之在東宮,均士抗禮,以卑厥情,入學(xué)齊齒,言稱先生。不以賢自臧,不以貴為榮;思有虞之蒸蒸,尊周王之翼翼。晨昏靡違,夙興晏息;師傅是瞻,正人在側(cè);屏彼佞諛,納此亮直。故傅敬德義,臣思盡忠?;蚧庞?xùn)導(dǎo),惟道之不融;或造膝詭辭,懼咎之蘊崇;惴惴競競,思二雅之遺風(fēng);鑒乎九三,天祿永終。近臣思規(guī),敢告常從。[13]854

      此箴的對象明確——太子。寫箴的目的也很明顯:勸諫太子要修德從善,謹(jǐn)慎言行。全文分三層,首先以兩個“勿”字句開頭,態(tài)度嚴(yán)肅,以引起讀者(太子)的注意,勸戒太子為善要從小處做起,言行舉止都要慎重;其次勸戒太子要謙恭下士,近正人,遠(yuǎn)佞臣。最后以“近臣思規(guī),敢告常從”表示自己遵職守提出規(guī)諫,希望太子納言聽從。全文站在太子侍從的立場上勸諫,語調(diào)嚴(yán)謹(jǐn)而不失謙恭,言辭誠懇而不失氣勢。

      再看張載的《劍閣銘》:

      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yuǎn)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dá)褒斜。狹過彭竭,高窬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zhèn),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往漢,開自有晉。秦得百二,并吞諸侯;齊得十二,田生獻(xiàn)籌。矧茲狹隘,土之外區(qū);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盛之地,匪親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見屈吳起。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洞庭孟門,二國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憑阻作昏,鮮不敗績。公孫既滅,劉氏銜璧,覆車之軌,無或重跡。勒銘山阿,敢告梁益。[9]659

      劍閣,在四川劍閣縣北七里,為大劍山和小劍山中間的一座雄關(guān),因其兩岸峻拔,靠閣道通行,故謂之劍閣?!稌x書·張載傳》載,張載之父收為蜀郡太守,載入蜀省親,途經(jīng)劍閣,想到歷史上常有憑恃山川之險,割據(jù)稱王的事實,因作《劍閣銘》以示警戒。此銘的對象一開始并不鮮明,直到收尾“勒銘山阿,敢告梁益”才明確起來:恃險作亂的蜀人。從內(nèi)容上看,也是警戒性的,和箴相近。此銘先對劍閣周圍的山勢地形作一番描繪,類似于后代的山水游記。再寫劍閣“一人荷戟,萬夫趑趄”的險要;繼而舉出歷史上的例證,說明凡恃險作亂者,無不敗績。結(jié)尾點出特撰此銘,以示告誡之意。

      從體制上看,《侍臣箴》是以四言為主的雜言體式,《劍閣銘》全是四言韻語;從風(fēng)格特點上看,《侍臣箴》氣勢凌厲,語重心長;而《劍閣銘》省凈簡約,意義深遠(yuǎn)。正對應(yīng)了陸機(jī)的“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⑤

      五、發(fā)展趨向不同

      孫梅認(rèn)為箴是“昔盛而今甚少”的文體,②尤其是官箴,隨著封建專制的日益強(qiáng)化,后代所作漸少。因為官箴的對象都是君主或上司官員,箴的批判性,決定了作者命運的不測。尤其對高官顯宦加以諷諫,需要作者的勇氣,也存在很大風(fēng)險,一旦勸諫不成,反而性命不保,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如崔琦因作《外戚箴》勸諫梁冀而被誅,嵇康因《太師箴》勸諫司馬昭而殞命。故而敢作官箴的人愈來愈少,以至殆乎絕跡。反而是用于自勵的私箴還有一定的發(fā)展。其內(nèi)容包括個人的為人處世、言行舉止、喜怒哀樂等方面。三國王朗的《雜箴》是較早的私箴。唐代以后,文章家們大都要作幾篇私箴以自誡,如韓愈有《五箴》(《游箴》、《言箴》、《行箴》、《好惡箴》、《知名箴》);柳宗元有《懼箴》、《憂箴》、《師友箴》等;皮日休有 《自箴》、《口箴》、《耳箴》、《目箴》、《手箴》、《足箴》和《動箴》、《靜箴》、《酒箴》、《食箴》 等十箴; 宋代程頤有 《視箴》、《聽箴》、《言箴》、《動箴》四箴。 總之,以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作為“箴”的規(guī)誡對象盡管出現(xiàn)得最晚,但私箴給“箴”這種文體擴(kuò)大了舞臺、增添了色彩,使“箴”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表現(xiàn)力更強(qiáng),對“箴”這一文體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銘因其有警戒和頌德兩種職能,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垂衍出多種類型德銘文。如刻在高山大石上的山川銘,其警戒的功能逐漸演化為對山川的禮贊,如庾信《至仁山銘》:

      山橫鶴嶺,水學(xué)龍津。瑞云一片,仙童兩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暫落,畫樹長春。橫石臨砌,飛檐枕嶺。壁繞藤苗,窗銜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樂,將由愛靜。[14]160

      此類銘文內(nèi)容為狀景擬物,類似于后來的山水游記,具有很強(qiáng)的文學(xué)色彩。

      銘的自我警戒功能使銘文擴(kuò)衍有居室銘和座右銘。居室銘題寫于居室的墻壁,以劉禹錫《陋室銘》最為代表。座右銘題寫于身旁座右,其源起為東漢崔瑗的《座右銘》,至今仍深有影響。

      注釋:

      ①《典論·論文》。

      ②《四六叢話》卷二十三。

      ③劉知幾《史通·敘事》。

      ④林紓《春覺齋論文·流別論四》。

      ⑤《文賦》。

      [1]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3.

      [5]荀子,著.楊京,注.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韓非子,著,顧廣圻,校注.韓非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吳訥.文章辨體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8]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9]姚鼐.古文辭類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蕭統(tǒng).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1]弘法大師,著,王利器,校注.文鏡秘府論校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

      [12]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嚴(yán)可均.全晉文[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14]許梿,評選,黎經(jīng)誥,箋注.六朝文絜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Comparison of Two Styles of Writing"Zhen"and"Ming"

      Jin Beil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Zhen"and"Ming"are two writing styles for counseling purpose,so they tend to be classified into one category.However,as two different styles,their differences are also to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two styles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origin,usage,object,system and style as well as development trend.

      Zhen;Ming;comparison

      I206.2

      A

      1672-447X(2012)02-0078-003

      2011-03-28

      金貝翎(1982-),安徽宣城人,黃山學(xué)院文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

      曲曉紅

      猜你喜歡
      劍閣警戒劉勰
      名劍閣的入門帖
      劍閣五指山
      岷峨詩稿(2020年4期)2020-11-18 23:54:01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步兵班前進(jìn)——警戒(XV)
      步兵班前進(jìn)——警戒(ⅩⅣ)
      步兵班前進(jìn)——警戒(XII)
      步兵班前進(jìn)——警戒(Ⅶ)
      劍閣縣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對策探討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yuǎn)影響
      红河县| 福安市| 通城县| 衢州市| 略阳县| 利川市| 哈巴河县| 偏关县| 舞钢市| 鸡泽县| 平远县| 和龙市| 日喀则市| 驻马店市| 玉溪市| 读书| 长子县| 洞口县| 古浪县| 图片| 勃利县| 灵山县| 革吉县| 类乌齐县| 荥经县| 毕节市| 精河县| 乌审旗| 潍坊市| 丰城市| 泰安市| 绥芬河市| 涟源市| 商河县| 乐清市| 赞皇县| 固原市| 永仁县| 长沙市| 蚌埠市|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