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語言功能看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2012-08-15 00:54:40毛志文
      關鍵詞:俄語美學語言

      毛志文

      (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從語言功能看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毛志文

      (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文章從語言功能的角度進行可譯性和不可譯性的研究。首先對可譯性和不可譯性作了簡要的闡釋和分析;接著從認知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學功能的視角,對可譯性與不可譯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指出在翻譯中,對于美學上的絕對不可譯性無法強求,對于文化上以及認知表達上的相對不可譯性則可以靈活變通,化不可譯為可譯,從而最準確地表達翻譯對象的含義,促進語言文化的交流。

      語言功能;可譯性;不可譯性

      從語言學理論來研究翻譯,一直是翻譯學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勺g性與不可譯性問題是翻譯學上的基本問題之一,也是學者們所關注的熱點,對其研究的視角也是多種多樣,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視角是語言功能。語言功能具有多樣性,本文所指的語言功能是語用學上的語言功能。用語用學意義上的語言功能來指導翻譯研究在理論上具有創(chuàng)新性,在實踐中具有可行性。

      一、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可譯性與不可譯性一直是翻譯界所爭論的焦點。持不可譯論的人認為,語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而不僅僅是符號的不同,由于世界各民族不論是外部的社會活動,還是內(nèi)在的世界觀、民族精神實質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產(chǎn)生于客觀世界的人從一開始就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并形成了本民族的精神氣質、價值觀念,從而成為了該語言的“囚徒”,因而各民族間的語言是不可譯的。持這種觀點的有著名學者洪堡,他認為,任何翻譯的嘗試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譯者要么根據(jù)本民族的語言和符號來翻譯原文,要么就是根據(jù)原文而遵循本民族的特色,在他們中間要達到統(tǒng)一不僅是很困難的,而且根本就不可能[1]42。但是,持可譯論的人認為,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雖然區(qū)域不同,發(fā)展進度也不同,但是其生存環(huán)境、身體結構、生理需要等方面相同性大于不同性,“即使先進地區(qū)和落后地區(qū)的語言互譯的障礙也可以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步加以克服。因為隨著落后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詞匯量的豐富,翻譯文獻的大量涌現(xiàn),兩種語言可以等值地加以再現(xiàn)?!保?]162持這種觀點的有喬治·摩南,他提出了翻譯的動態(tài)思想;還有施萊爾馬赫,他說:“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處于相同的地位,他們完全可以感覺并且再現(xiàn)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保?]45他們認為,某種語言所表達的一切,從原則上都可以譯為另一種語言。

      現(xiàn)在,隨著語言和翻譯學研究的深入,人們不能片面的強調語言是可譯的還是不可譯的了。正如關世杰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說:“翻譯完完全全的可能是沒有的,完完全全的不可能也是沒有的,世界上的一切翻譯活動都是在這兩種極端中進行的。”[2]51而且,“百分之百的等值﹑等效﹑忠實之所以不可能,是因為任何一種與特定文化密不可分的語言既有其可譯性,又有其不可譯性(有人稱之為可譯性限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各民族之間交流的不斷擴大,不同語言的國家之間之所以能相互打交道,建立良好的國際關系格局,靠的正是翻譯的活動;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須承認,不同的文化有著特殊性。因而語言轉移時也會存在著某些不可譯性。劉必慶在《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講到了5種語際轉換的障礙:1)語言文字結構障礙,包括雙關語、文字游戲等;2)慣用法障礙,如詞語搭配、成語結構;3)表達障礙,如正說與反說、主動與被動、形象性與非形象性、動態(tài)表意與詞匯表意、重心與層次等;4)語意表述障礙,如一詞多義、多詞一義、語義表述手段的局限性;5)文化障礙[3]82。由于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我們不得不承認不可譯現(xiàn)象是存在的。根據(jù)英國翻譯理論家卡特的觀點,他將不可譯性分為絕對不可譯性和相對不可譯性,把可譯性分為絕對可譯性和相對可譯性[4]158。本文從卡特的觀點出發(fā),談談語言功能與可譯性和不可譯性的關系。

      二、語言功能與可譯性、不可譯性

      列寧說過,“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這句話道出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語用學者把語言功能又分為3種:認知功能、實效功能和感染功能[5]16。由此,本文將這3種功能具體化為語言的表達認知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學功能,以便更好地將其與翻譯中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理論結合起來研究。

      (一)認知表達功能與可譯性

      認知和表達是不同的,認知是內(nèi)在的行為,而表達是外在的行為,人們首先通過認識未知事物,然后用語言來表達已知的事物。不同民族間有大致相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其內(nèi)在認知有共同性,他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相同的內(nèi)在知識或經(jīng)驗,因而我們認為不同的語言是可譯的。例如:

      漢語:混水摸魚

      英語: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俄語: в мутной воде ловить рыбу[6]152

      在這個例子中,中國人、美國人、俄國人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相同的“所指”。“魚”和“水”對于3個國家的人來說都具有相同的認知和聯(lián)想意義,但這是從整體來研究的。我們深入局部就會看到,有時不同民族間的知識和經(jīng)驗也會有局部的不同。如,持有該語言的民族所特有的事物或出現(xiàn)的新事物,這可能是由于落后地區(qū)和先進地區(qū)的差異造成的,也可能是文化水平上的差異造成的,等等。但這仍然是可譯的,被稱為是相對可譯性。就連奈達和紐馬克也認為語言無“先進”與原始之分,全世界任何一種語言都能表達諸如計算機這樣的高科技或宗教歌曲這樣具有哲理性作品的概念[7]62。我們可以靈活地采用各種方法來翻譯。有時也可以用到劉必慶在《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所列舉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如:

      漢語:一箭雙雕

      英語:to kill two bird with one stone

      俄語: 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одним ударом

      雖然中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對雕、鳥、兔3種事物認知和聯(lián)想意義肯定是不同的,但在這里我們正是利用了人們對它們的不同的認知,通過替換法,都表達了同樣一個意思,達到了相等同的語用目的,起到了很好的翻譯效果,使得這3個國家的人都能很好地理解與交流。

      (二)文化功能與不可譯性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Маслова指出,“語言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文化意義的”[8]31。因此,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即傳遞語言也必然涉及到不同文化的傳遞。在傳遞語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文化含義的流失,這就是我們所提到的文化功能與相對不可譯性。例如,有個地方從不下雪,當?shù)鼐用竦慕?jīng)驗中自然沒有“下雪”的概念,語言中也沒有“下雪”一詞,但我們?nèi)匀挥锌赡馨选跋卵庇卯數(shù)氐恼Z言表達出來(如說:“天氣降到0℃以下時,空氣中的水蒸氣便凝結成六角形的白色結晶體飄灑到地面上”;或更通俗點:“天冷時空氣中的水氣變成像粉末一樣白色的東西飄灑下來”)。因此,我們可以說“下雪”對于從不下雪的地方的人來說,也是可譯的。但是,“下雪”的情景、感覺、聯(lián)想、象征等等,顯然無法在這樣的譯文中傳遞出來并為他們所感受,因此這可以說是不可譯的。由此可見,我們這里所說的不可譯性不是說不能翻譯,而是指相對的不能翻譯,即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絕對的等值。正如嚴復所說,“求其信,已大難矣!”例如,俄國的 Самовар 、Блин,如果我們直譯為火鍋、春餅,就很難傳達出這些詞內(nèi)在的文化意義。但有些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最終有可能又變成可譯的,即有可能經(jīng)歷由不可譯到可譯的階段。如漢語中的餃子、功夫等詞,逐漸被俄國人所接受,而俄語中的 Платье(布拉吉)、Матушка(套娃),也漸漸為中國人所熟知,這就是文化交流所致。也就是說,由于中俄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的相互滲透,文化造成的相對不可譯性變得可譯了。實際上,不可譯性在翻譯理論中又叫可譯性限度,而相對的不可譯性可以被看作是可譯性中最高的一類。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把不可譯的變成可譯的,方為高明。

      (三)美學功能與不可譯性

      老子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保?]344林語堂也說過“譯者所能達到之忠實,即比較忠實之謂,非絕對忠實之謂,……一百分的忠實,只是一種夢想,……凡文字有聲音之美,有意義之美,有壓韻之美,有文氣、文體形式之美,譯者或顧其義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體,決不能把文義、文體、文氣及聲音之美完全同時譯出。我們需記得翻譯只是種不得已的很有用的事業(yè),并不是只代原文之謂;譯者所能求的只是比較的而非絕對的成功?!闭Z言的美學功能是建立在其語言和形式的物質形態(tài)基礎上的,并由此引申出來語言形式特點、修辭色彩以及其他的美學效果。例如押韻、對仗、雙關、文字游戲等,我們是很難把這些美學效果從原文直接轉移到譯入語的。正如朱光潛所說的,“有些文學作品根本不能翻譯,尤其是詩(說詩可翻譯的人大概不懂詩),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雖可以翻譯,譯文也只能得原文的近似,絕對的‘信’只是一個理想,事實上很不易做到?!保?0]76俄語是表音文字,屬于斯拉夫語系;漢語是表意文字,屬于漢藏語系,兩種文字在書寫上都大不相同,很多美學效果根本無法傳遞。有這么一首詩: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片,橫七刀,豎八刀

      這首詩很巧妙地運用了漢字的結構特點,而且對仗工整,形成對偶,渾然一體,并巧妙地傳達一定的意義。這種韻味很難用俄語譯出。即使意義相仿,其美學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另外俄語屬于屈折語,依靠動詞變位、名詞變格、動詞體的不同形式來表達含義;而漢語屬于分析語,其表達上與俄語大相徑庭,詞序上稍做改動,則意義大不相同。又如,一佛寺大雄寶殿上的對聯(lián):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錢歌川說:“拆字是漢字特有的玩意,決不可以翻譯。”這兩個例子都說明漢語是一種表意文字,由5種基本筆型通過上下、左右、內(nèi)外組合方式構成;而俄語是拼音文字,是聲調語言,其33個字母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漢語中的金字塔的“金”字,使人想到了△形,惟妙惟肖,金字塔在俄語中為 пирамида,英語為 pyramid,無形狀暗示。在俄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如波米亞洛夫斯基在《神學校隨筆》中有這樣一句話:Я иду с мечем судия.( 我手持正義的寶劍前進)。在這句話中,我們既可以從左往右讀,也可以從右往左讀,都讀得通。這就是俄語中的文字游戲,在漢語中是無法翻譯出來的。因此,漢語和俄語中的這些美學上的不可譯性屬于絕對的不可譯性。

      三、結語

      總之,語言的功能與可譯性、不可譯性問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對于認知表達上的相對可譯性,我們需要靈活變通,利用俄、漢兩種語言和文化上的特點,將不可譯性變?yōu)榭勺g。對于文化上的不可譯性,隨著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往往不可譯性又可變?yōu)榭勺g。美學上的不可譯性最難翻譯,因為俄、漢兩種語言各具特色,要在翻譯中傳達出各自的美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翻譯工作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意翻譯對象的語言功能,如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要考慮其美學功能,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要顧及外國人所在國家的文化,盡量準確地傳達翻譯對象的含義,使得不同語言國家的人們都能更好地相互交流。

      [1] ?。常锭支乍唰猝唰樱哀悃擐唰缨?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M].М: филология три,2001.

      [2] 關世杰.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 劉必慶.現(xiàn)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4] 廖七一.當代英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黃家修.語言功能與翻譯[J].中國翻譯,1995(6).

      [6] 王德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1.

      [7] 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8] В.?。学悃荮唰缨眩讧擐鸳缨唰堙濮荮瞌洄濮猝唰荮唰鸳讧瘢跰].М:Академия,2001.

      [9] 老子.道德經(jīng)[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10]朱光潛.詩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On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from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Function

      MAO Zhi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from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function.At first,it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conception of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and then deeply studies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from perspectives of cognitive,cultur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s.It points out that in translation we can not deal with aesthetic absolute untranslatability,but handle cognitive and cultural relative untranslatability,change untranslatability into translatability so as to contribute to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guistic functio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ility

      H059

      A

      1671-7422(2012)03-0028-04

      10.3969/j.ISSN.1671 -7422.2012.03.007

      2012-04-02

      毛志文(1983— ),男,湖北黃石人,講師,博士后,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責任編輯 龔 勤)

      猜你喜歡
      俄語美學語言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妝”飾美學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基于3D虛擬情境的俄語視聽說教學
      我有我語言
      俄語稱呼語的變遷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2
      承德市| 东兴市| 新密市| 巢湖市| 东城区| 竹山县| 宁波市| 邳州市| 开远市| 上高县| 梁河县| 西青区| 会昌县| 永川市| 克拉玛依市| 蒙阴县| 中江县| 彰化市| 原平市| 闽侯县| 武冈市| 万盛区| 原平市| 洛南县| 新源县| 屏东市| 张家口市| 龙江县| 海盐县| 明水县| 阳西县| 儋州市| 黄梅县| 济源市| 分宜县| 湛江市| 梅州市| 星子县| 睢宁县| 桂阳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