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黎偉
(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知識產權擔保融資國際立法的新趨勢
——UNCITRAL《擔保交易立法指南之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述評
謝黎偉
(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于2010年7月通過的《擔保交易立法指南之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以《擔保交易立法指南》為基礎,對知識產權擔保權的設立、登記、效力、強制執(zhí)行、法律適用等問題做了全面討論并提出相關立法建議。《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以降低知識產權融資成本,促進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為目標,對知識產權擔保權采用功能性、綜合性、統(tǒng)一性的處理方法,注意協(xié)調擔保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廣泛吸收各國專家意見,體現了該領域的立法趨勢,對各國相關立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UNCITRAL;知識產權;擔保權;融資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產權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擔保融資活動中,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擔保資產,在高科技企業(yè)融資中日益顯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知識產權屬于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擔保必然產生諸多不同于有形財產擔保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難以在現有的以有形財產為基礎的擔保制度中得到妥善解決,從而構成了知識產權擔保融資的法律障礙。有鑒于此,一直致力于促進國際融資擔保交易、協(xié)調各國融資擔保交易立法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以下簡稱UNCITRAL)在2007年公布了側重于有形動產擔保交易的《擔保交易立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之后,UNCITRAL 第六工作組旋即開始了《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的起草工作。歷經五屆工作組會議的討論和修訂,第六工作組在2010年2月完成補編草案并經委員會討論通過。2010年7月1日UNCITRAL第43屆會議最終通過了《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以下簡稱《補編》)。由于《補編》在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了相關國際組織和專家的意見,體現了各國政府代表和專家學者的共識,代表了現代知識產權擔保立法的發(fā)展趨勢。因此,《補編》的主要內容有研究和借鑒之必要。
(一)知識產權擔保權的設立
按照《補編》的建議,在知識產權上設立擔保權以書面形式為要件,應當有書面擔保協(xié)議。這里的書面形式包括電子文檔在內。除了書面文件這一形式要件外,擔保權的設立還必須滿足以下的實質要件:(1)擔保人必須在締結擔保協(xié)議時或此后對擬設保知識產權擁有所有權或有權對其設保;(2)協(xié)議必須反映當事人設定擔保權的意圖,列明擔保人和擔保債權人的身份,并對被擔保債務和知識產權擔保物以可合理地加以識別的方式予以描述。[1]37滿足了上述形式和實質要件,知識產權擔保權即告設立,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
對于可以設立擔保的知識產權的范圍,《補編》做了寬泛的界定,既包括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利、也包括知識產權許可協(xié)議下的許可人或被許可人的權利。只要根據知識產權法的規(guī)定,這些權利可以轉讓,知識產權人、許可人或被許可人就可將其全部或部分權利設立擔保。除此之外,擔保人可以在未來取得的知識產權(即擔保人在設定擔保權之后創(chuàng)造或取得的知識產權)上設定擔保權。[1]41-49
值得注意的是,《補編》和《指南》均對擔保權的設立效力(在當事人之間的效力)和擔保權對抗第三人效力(對外效力)進行了區(qū)分。知識產權擔保權只須當事人滿足上述形式和實質要件即可設立,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但是,只有在辦理擔保權登記后,方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即采取“登記對抗主義”而非“登記生效主義”。這意味著,一旦知識產權擔保權有效設立,知識產權擔保權即使未經登記,僅是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在擔保人和擔保債權人之間已產生法律效力。作出如此區(qū)分的目的在于:將擔保權設定的要求保持在最低限度,可以使當事人簡單而高效地設立擔保權。同時,通過擔保權登記,公示知識產權的權利負擔狀況,使得第三人在掌握相關信息的基礎上決定是否與之交易,從而保護交易安全。
(二)知識產權擔保權的登記
1. 登記內容
如上所述,登記是知識產權擔保權產生對抗第三人效力的公示方法。概括起來,登記制度的目的有三:其一,提供一個高效率的辦法,使現有或未來取得的知識產權上的擔保權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其二,為以登記時間為依據的優(yōu)先次序規(guī)則提供有效的參照標準;其三,為交易上涉及知識產權擔保物的第三人提供客觀的信息來源,使其了解該財產是否存在擔保權。據此,《補編》建議登記的內容應是登記“擔保權通知”,而非登記擔保協(xié)議或其它文件。所謂“擔保權通知”僅包括關于擔保權的基本信息,即:(1)擔保人以及擔保債權人或其代表的名稱或身份標識和地址;(2)對擔保財產的描述;(3)登記期限;(4)關于擔保權最大強制執(zhí)行額的聲明(如果相關國家的法律作此規(guī)定的話)。[2]25
2. 登記機關
按照UNCITRAL的觀點,一般情況下,由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①登記擔保權。但是,如果設有專門的登記機關,則應以專門登記機關登記作為產生擔保權對抗第三人效力的方法,并賦予此種登記優(yōu)先地位。[2]20,34因此,如果一國存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則該登記機關的擔保權登記具有優(yōu)先效力。同時,從避免工作重疊和雙重開支角度考慮,《補編》指出,不應既要求知識產權擔保權在相應的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又要求其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登記。
基于此觀點,《補編》建議,即使不能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設保的知識產權(例如版權、工業(yè)品外觀設計或商業(yè)秘密等通常屬于此種情況),知識產權擔保權仍可通過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登記擔保權而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力。[1]59
3. 登記機關之間的協(xié)調
如果一國根據其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產權擔保權既可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同時該擔保權也可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登記,倘若當事人在兩個登記機關均辦理了擔保權登記,此時便有必要解決這兩種登記機關之間的協(xié)調問題。為了避免干擾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實施,UNCITRAL建議的解決辦法是:在相應的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的知識產權擔保權優(yōu)先于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登記的同一知識產權的擔保權。[1]62這表明《補編》采取的是專門登記優(yōu)先的規(guī)則。
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與知識產權擔保權登記機關并存的情形下,為方便當事人登記和公眾檢索,《補編》建議各國考慮,將凡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作出的登記也向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發(fā)送一份通知。反之亦然。為檢索便利起見,各國還宜考慮按照資產類型登記的知識產權登記機關還應設立一個按照債務人(知識產權人)姓名排列的索引。反之亦然。
《補編》還提及,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和各類知識產權登記機關共設一個網關,或許是替代從一個登記機關向另一個登記機關轉發(fā)通知的辦法。這種共同網關將使登記人能夠同時在兩個登記處輸入信息,從而提高登記效率。[1]62-63
(三)知識產權擔保的優(yōu)先次序規(guī)則
所謂優(yōu)先次序規(guī)則,是指如何確定擔保債權人與其他相競求償人在同一知識產權擔保物上的權利行使次序的規(guī)則。相競求償人,包括同一知識產權上享有擔保權的其他擔保債權人、設保知識產權的受讓人或被許可人、在設保知識產權上享有權利的判決勝訴的普通債權人等。
關于知識產權擔保權之間的優(yōu)先次序,《補編》建議的規(guī)則是,(1)如果兩項知識產權擔保權之間存在沖突,其中一項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登記,而另一項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則后一項知識產權擔保權優(yōu)先;(2)如果在知識產權登記機關進行了登記的擔保權之間發(fā)生沖突,則先登記的權利優(yōu)先。[1]80-81
對于受讓人權利與擔保權的沖突,處理規(guī)則是:(1)如果知識產權受讓人的權利同轉讓時可以并且已在相應知識產權登記機關進行了登記的擔保權之間發(fā)生沖突,則受讓人取得知識產權時附帶擔保權。(2)如果知識產權擔保權可以但卻沒有在相應知識產權登記機關登記,則受讓人取得知識產權時不附帶擔保權,即使該擔保權已在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進行了登記。[1]80-81
當擔保權與許可使用權沖突時,如果被許可人取得許可使用權時不附帶擔保人對知識產權設定的擔保權,則該被許可人可保留其許可。否則,該被許可人取得的許可使用權附帶擔保權。[1]83-84易言之,在前一種情形下,擔保債權人在行使擔保權時,可收取被許可人應付給許可人的任何許可使用費,但只要被許可人履行許可協(xié)議中的條款,擔保債權人就不可在出售知識產權或發(fā)放另一許可證時不顧及現有被許可人的利益。
在后一種情形下,擔保權則優(yōu)先于被許可人的權利,被許可使用權可因擔保權的行使而終止。但重要的例外是:被許可人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取得的非排他性許可,并且不知悉該許可違反了擔保協(xié)議時,被許可人按照許可協(xié)議取得的權利不受許可人先前設立的擔保權的影響。[1]85-86這條例外規(guī)則的用意在于,通過限制擔保債權人在強制執(zhí)行方面享有的救濟,保護合法的日常授權許可交易——例如通過簽訂終端用戶許可協(xié)議購買現售計算機軟件許可證的交易,因為此類交易通常不要求買受人在登記機關查詢標的物的權利狀況。
至于擔保權與判決勝訴的普通債權人的權利之間的沖突,適用的規(guī)則是:在判決勝訴債權人取得擔保財產上的權利之前便具有對抗第三人效力的擔保權優(yōu)先于判決勝訴債權人的權利。反之,如果在擔保權取得對抗第三人效力之前,無擔保的普通債權人便取得了針對擔保人的勝訴判決,并按照強制執(zhí)行的法律采取必要步驟取得了擔保財產上的權利,則判決勝訴的普通債權人的權利優(yōu)先。[1]93-94
此外,《補編》還強調,只要不影響第三人的權利,相競求償人可通過協(xié)議改變其在設保知識產權上的優(yōu)先次序。[1]94這體現了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四)知識產權擔保權的強制執(zhí)行
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到期債務時,擔保債權人需要強制執(zhí)行其擔保權以就知識產權擔保物優(yōu)先受償。各國的知識產權法中通常并不為知識產權擔保權規(guī)定具體的強制執(zhí)行規(guī)則,而是將擔保法的強制執(zhí)行規(guī)定適用于知識產權擔保權的實行。因此,《指南》建議的擔保權的強制執(zhí)行規(guī)則同樣適用于知識產權擔保權。[2]57,59-63
一般而言,如果擔保財產是知識產權,擔保債權人應當有權占有強制執(zhí)行其擔保權所必需的任何文件,不管擔保協(xié)議是否將這些文件作為擔保財產予以專門提及。在債務人違約時,擔保債權人有權對知識產權擔保物進行處分或向他人授權許可(但始終不能超出擔保人的權利范圍)。但是,倘若擔保人在此之前已經向第三人授予了不附帶擔保權的排他性許可,則在發(fā)生違約時,擔保債權人不能在該許可證的同一地域范圍內另行授予同樣的許可。原因在于:在擔保債權人取得擔保權時,擔保人已經喪失在同一地域另行發(fā)放許可證的權利,擔保債權人自然也不享有此種權利。[1]103-104
擔保債權人還可以通過取得擔保人在知識產權擔保物上的權利來清償被擔保債務。如果擔保人為知識產權所有人,并且擔保人和任何其它利害關系人未提出異議,擔保債權人即可按照知識產權法所規(guī)定的方式成為所有權人。如果擔保人(知識產權人)已經授權許可他人使用其知識產權,并且被許可人按照許可協(xié)議取得的權利不附帶擔保債權人的擔保權,則按照“不能以己所無予人”的原則,當擔保債權人取得擔保人的知識產權時,所取得的權利便附帶次序在先的許可使用權。最后,取得知識產權擔保物的所有權以作為對被擔保債務的全部或部分清償的擔保債權人,在取得知識產權時不附帶任何次序在后的擔保權,但附帶任何次序在前的擔保權。[1]106
如果擔保財產是許可協(xié)議下的許可使用費,擔保債權人應有權在發(fā)生違約時通知應支付許可使用費的被許可人向其支付,以清償其債權。
倘若擔保財產只是許可使用權,則擔保債權人顯然只能針對被許可人的權利強制執(zhí)行其擔保權,而且只能按照許可協(xié)議的條款強制執(zhí)行。假若許可人同意或者該項許可本身是可轉讓的,在發(fā)生債務違約時,擔保債權人便有權將許可證轉讓給他人。同樣,假如許可人同意或者擔保人(被許可人)按照許可協(xié)議的條款可以授予分許可,那么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的擔保債權人就可授予分許可。此外,如果擔保債權人向擔保人(被許可人)提議,以獲得許可作為對被擔保債務的全部或部分清償,擔保人或任何其他利害關系人均無異議(且許可協(xié)議不禁止轉讓許可),則擔保債權人即可按照被許可人和許可人之間的許可協(xié)議的條款取得許可證。[1]109-110
(五)知識產權擔保權的法律適用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知識產權貿易已成為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并列的三種主要國際貿易方式之一,國際間的知識產權融資擔保活動也必然隨著知識產權貿易的發(fā)展而日益活躍,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知識產權擔保的法律適用問題。負責起草《補編》的UNCITRAL第六工作組對此問題曾經提出以下解決方案:[3]
備選方案1:知識產權擔保權的設立、對抗第三人效力、優(yōu)先次序和強制執(zhí)行的適用法律是知識產權保護國的法律。
備選方案2:知識產權擔保權設定所適用的法律是“設保人所在國”或“當事人選擇”的法律。但知識產權擔保權的對抗第三人效力、優(yōu)先次序和強制執(zhí)行的適用法律是知識產權保護國的法律。
在考慮上述方案的基礎上,UNCITRAL最終在正式文本中所提議的方案是:(1)知識產權擔保權的設立、對抗第三人效力和優(yōu)先次序的適用法律是知識產權保護國的法律;(2)知識產權擔保權也可以根據設保人所在地國家的法律設立,可以根據該法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但第三人不包括另一擔保債權人、受讓人或被許可人;(3)知識產權擔保權強制執(zhí)行的適用法律是設保人所在國的法律。[1]108-109
由此可見,擔保人所在地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國法是涉外知識產權擔保權法律適用的基本沖突法規(guī)則,其它的法律選擇方法都是兩種方法的混合或變形。擔保人所在地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國法的適用,對擔保關系當事人和相關國家的利益有著不同的影響,各國宜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以《指南》的建議和評注為基礎,探討以知識產權為擔保財產的情形下如何適用《指南》的相關內容,同時針對知識產權擔保中的特殊問題,增添了新的評注和建議??傮w而言,《補編》吸收了各國知識產權擔保融資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業(yè)內專家的合理建議,體現出了以下特點:
其一,以促進知識產權擔保交易,降低知識產權融資成本為總目標?!堆a編》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在激勵創(chuàng)新和促進經濟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認為開展知識產權擔保融資,不但可以提高知識產權的價值,而且可以為科技創(chuàng)新籌集資金,為后續(xù)研發(fā)創(chuàng)造條件。為此,《補編》為達到此總目標而提出的具體目標是:促進那些擁有或有權使用知識產權的企業(yè)獲得擔保信貸,在不干擾知識產權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按照知識產權法、合同法或一般財產法享有的合法權利的情況下,允許其將知識財產的相關權利用作擔保財產。這是貫穿于《補編》的主線,以此為指針,《補編》圍繞著以簡單高效的方式設立知識產權擔保,以明確和可預見的方式宣示擔保權的存在并確定其優(yōu)先次序,保證擔保權的高效執(zhí)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立法建議。
其二,對知識產權擔保權采用功能性、綜合性和統(tǒng)一性的概念。在大陸法系國家,財產權利擔保的形式有抵押、質押、財團抵押、讓與擔保等形式。而在英美法系傳統(tǒng)上則采用財產負擔(charge)、浮動擔保(floating charge)、按揭(mortgage)等方式設定擔保。這些擔保形式設立條件不一,法律效力各異,不利于快捷高效地開展融資擔保?!睹绹y(tǒng)一商法典》(簡稱UCC)首開以功能性、綜合性、統(tǒng)一性概念處理擔保權之先河,UCC不再區(qū)分各種擔保形式,只要具有擔保功能,即以 “擔保權益”(security interest)稱之,并統(tǒng)一規(guī)定了擔保的設立條件、登記、當事人權利義務、優(yōu)先次序、強制執(zhí)行等問題。這一開拓性的創(chuàng)舉在國際間得到廣泛的贊譽和認可。UNCITRAL在起草《指南》和《補編》時借鑒了UCC的這一做法,用“擔保權”(security right)這一術語代表各種知識產權擔保形式,并對知識產權擔保中的各類問題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
其三,注意協(xié)調擔保法和知識產權法的關系。知識產權擔保融資跨越擔保法和知識產權法兩大領域,知識產權擔保融資的良好運作離不開兩者的協(xié)調配合。但擔保法旨在充分利用擔保物的價值,促進擔保交易;知識產權法重在知識產權的歸屬和行使,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前者注重“動的安全”,后者關注“靜的安全”。由于兩者立法價值取向的差異,沖突和矛盾在所難免。對此,《補編》原則上認為,知識產權擔保融資不應干擾知識產權法的運行,知識產權法的規(guī)定應優(yōu)先適用。但同時《補編》也一再提請各國注意,當知識產權法與擔保法的規(guī)定相左時,應審查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是否為維持其特定政策目標而必須予以保留。若并非如此,則應及時修改知識產權法,使其與擔保法的規(guī)定相一致。
與《補編》相比較,我國的知識產權擔保立法與之仍有不小的差距,就其要者而言:
第一,登記生效主義模式降低了交易效率,在先權利人利益難以維護。與《補編》倡導的登記對抗主義不同,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采用的是登記生效主義。1995年施行的《擔保法》未區(qū)分質押合同的效力與質權的效力,規(guī)定知識產權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②新近制定的《物權法》認識到質押合同的效力與質權的效力不可混為一談,將兩者等同的做法不利于質押合同的守約方追究違約方的法律責任,因此,改而規(guī)定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時設立。③這在立法上是一大進步,但仍然未擺脫登記生效主義的窠臼。登記生效主義雖然方便國家對知識產權擔?;顒拥墓芾?,但行政干預色彩濃厚,不利于便捷交易,降低了交易效率,從實際效果看,登記機關僅對登記文件進行形式審查而非實質審查,也不對登記錯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難以保證審查質量和切實維護當事人的權益。
登記生效主義的另一弊端是容易侵害在先權利人利益。由于簽訂擔保協(xié)議和登記之間存在“時間差”,擔保人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將擔保的知識產權另行轉讓或向他人質押,由于質權尚未生效,在先權利人不能對抗在后的受讓人或質權人,致使其利益遭受損害。
第二,登記機關眾多且互不協(xié)調。目前無論是不動產還是動產的擔保登記,都有多個登記機關負責登記。專利、商標、著作權質押登記也分別由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版權局辦理。各個登記機關的登記程序和登記文件各不相同,收取的費用也高低不一。如果某一企業(yè)欲將其擁有的廠房、機器設備、產品、機動車、專利、商標、著作權一并作為擔保物進行融資,將需要到房地產、工商管理、交通運輸、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版權局等多個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xù),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費用。另一方面,第三人若想了解擔保物的權利狀況。由于各登記機關的信息互不溝通,也不得不耗時費力地在多個登記機關間進行查詢。這種狀況增加了擔保融資的社會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
第三,立法中缺漏較多,令人無所適從。首先,從理論上講,知識產權是無形財產權,可以在同一知識產權上可以設立多個擔保權,以充分利用知識產權的價值,但《擔保法》和《物權法》對此重要問題均未置可否,導致實踐中難以操作。而在2011年新修正的臺灣地區(qū)專利法中則增訂:“發(fā)明專利權人為擔保數債權,就同一專利權設定數質權者,其次序依登記之先后定之”。其理由是:“實務上有專利權得否設定復數質權之疑義,為充分發(fā)揮專利權之交易價值,爰參考商標法第37條第2項規(guī)定,明定同一專利權可設定復數質權,并明定質權人受償順序應依登記先后次序定之,以確保登記在先之質權人之權益”。④此項規(guī)定,值得注意和借鑒。其次,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或專利權在設立擔保后,作者或發(fā)明人往往不會止步不前,而是繼續(xù)進行改進和完善,開發(fā)出新版軟件和新技術。這會使原有的軟件或專利貶值,甚至一文不值。因此,如果不將未來取得的知識產權納入擔保范圍,債權人的利益缺乏保障。而我國相關立法對此卻保持沉默。再次,知識產權質權在實踐中往往會與第三方權利發(fā)生沖突,在發(fā)生權利沖突時需要有適當的解決規(guī)則,確定權利行使的優(yōu)先次序。但遺憾的是,立法者對此往往忽略或做簡單化處理,造成無法可依的狀況,令當事人難以預期法律后果。
UNCITRAL的《知識產權擔保權補編》集中了各國專家的智慧,體現了知識產權擔保領域的國際立法趨勢,為妥善解決知識產權擔保融資中遇到的法律障礙提供了有益的解決思路。我國目前的擔保立法仍然以有形財產為重心,對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權利擔保產生的不少特殊問題,不是無法可依,就是簡單套用有形財產擔保的規(guī)則,導致知識產權擔保融資障礙重重。與《補編》的建議相比,我國立法與之仍有不小的差距,這對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的發(fā)展產生了消極影響,阻礙了知識產權擔保的開展,難以適應知識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補編》的內容認真加以借鑒和吸收,完善知識產權擔保法律制度,以建立良好的知識產權融資法律環(huán)境,降低知識產權融資成本,推動知識產權擔保交易的發(fā)展,為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提供動力。
注 釋:
① 所謂普通擔保權登記機關,是指登記所有動產(包括財產權利)擔保權的統(tǒng)一登記機關。美國和加拿大即建立了此種統(tǒng)一的登記機關,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有形和無形動產均可在此類登記機關登記擔保權。UNCITRAL也提倡各國建立此類統(tǒng)一的動產擔保權登記機關。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79條。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27條第1款。
④ 臺灣地區(qū)《專利法》第25條及其修正理由。
[1] UNCITRAL. Legislative Guide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Supplement on Security Righ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EB/OL]. http://www. un citral.org/pdf/english/texts/security-lg/e/10-57126_Ebook_Suppl_SR_IP.pdf.
[2] UNCITRAL. Legislative Guide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EB/OL]. http://www.uncitral.org/pdf/english/texts/security-lg/e/Terminolo gy-and-Recs.18-1-10.pdf.
[3] UNCITRAL. The Report of Work Group Ⅵ, A/CN.9/WG.VI/WP.39/Add.7[EB/OL].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LT D/V09/855/16/PDF/V0985516.pdf
(責任編輯:劉 冰)
D913.4
A
1674-8557(2012)04-0060-07
2012-10-25
謝黎偉(1972-),福建安溪人,法學博士,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