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2012-08-15 00:49:23潘克森朱蘊潔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信訪部門法院

      潘克森,朱蘊潔

      (江西省科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關于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潘克森,朱蘊潔

      (江西省科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文章綜合分析了涉法涉訴信訪人“崇上崇高”、“政治嗅覺敏感”、“趨眾攀比”、“包醫(yī)百病”和“鉆牛角尖”等五種心理,針對涉法涉訴信訪人大多屬于弱勢群體,由于自身文化法律素質(zhì)較低、當前又存在司法不公不廉、訴訟成本偏高和“告御狀”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等現(xiàn)狀,提出了必須堅持依法信訪和維護法律尊嚴的原則、堅持黨的實事求是和有錯必糾的原則、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來應對涉法涉訴信訪增多的現(xiàn)象。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分析思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經(jīng)濟社會轉型加速和社會利益格局的調(diào)整,信訪工作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占信訪總量的比例有所上升,且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不光指的是不服法院判決和執(zhí)行難問題,還涉及到控告公檢法等司法部門和行政執(zhí)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問題。那么,如何及時有效和正確地處理這些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本文擬分析涉法涉訴信訪人的心理動機、社會根源和如何尋求解決對策等方面作點探索,以求教于同仁。

      一、涉法涉訴信訪人的種種心理誤區(qū)

      我們認為,從狹義的角度講,所謂“涉法涉訴信訪”,一般指的是經(jīng)過一審生效、二審終結甚至是再審完畢的涉法涉訴問題或者是部分必須通過行政復議、仲裁、申訴等涉法途徑解決的信訪問題,當事人仍然不服,既不向有關機關提出,又不走法定程序,而繼續(xù)不斷地向黨政機關的信訪部門提出訴求的一種信訪活動。而從廣義來講,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較為普遍存在比如涉及房屋拆遷、征地補償、醫(yī)患糾紛、勞動爭議、社會保障、環(huán)境污染、暴力執(zhí)法等問題,按理當事人本來可以通過行政調(diào)解、行政仲裁和裁定、行政復議、最終訴之法院等途徑來解決自己的訴求的,但由于執(zhí)法人員法治理念淡薄,缺乏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粗暴執(zhí)法、尋租執(zhí)法、多頭執(zhí)法和強制執(zhí)法,加上有些當事人錯誤地認為走司法途徑成本高、時間長等主客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產(chǎn)生和增加。

      根據(jù)近年各地各級黨政機關信訪部門所遇到的各種涉法涉訴信訪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看,不外乎有以下幾種心理特征:

      一是“崇上崇高”心理。這類信訪人往往片面地認為走訪的單位級別越高、找的領導職務越大就越能解決問題,實際上信訪實踐中涉法涉訴信訪人動輒要找的不是信訪部門本身,而是指名道姓要找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潛意識里往往企圖通過黨政主要領導的過問干預以上壓下來促使自己的涉法涉訴問題得到解決。當然這種心態(tài)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告御狀”,在“皇權”至高無上和行政權司法權不分的中國古代,允許老百姓“告御狀”,也不失是一項“德政”。來信的情況也是如此,可以說投遞的信函大部分是寫給中央、省、市主要領導,或者是中央、省、市各級黨政機關的,一信多投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而真正向有權處理涉法涉訴問題的機關反映的比率相對還比較少。而恰恰這些人當中,有大部分人是沒有多大文化的弱勢群體,往往對司法機關辦事程序不清楚,對基層司法機關不信任,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上級黨政領導及其辦事機構身上,甚至有的揚言“不解決問題,死也要死在黨政機關大門口”的不良心態(tài)。

      二是“政治敏感”心理。大凡涉法涉訴信訪人都有一種較高的心理預期,其中一個重要的關節(jié)點是動輒會利用全國人大、政協(xié)“兩會期間”、重大節(jié)慶和政治敏感時期越級 “告御狀”,一方面期望此時運氣好能遇到接“狀紙”的“清官”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借以擴大社會影響引起關注給基層施加壓力。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慣例。每逢這個時候,有的涉法涉訴“上訪老戶”會相約上訪或越級訪,有的為了逃避基層干部堵截而翻山越嶺或偷偷摸摸上訪,有的卻是以此要挾公開揚言去北京或省城上訪,且這些人的上訪往往都是必經(jīng)程序走完了的赴京“非正常上訪”,給基層維穩(wěn)工作造成很大壓力。因為這部分人的確抓住了基層各級黨政領導要求維穩(wěn)的心理,為達到“息訴罷訪”或考評不扣分或不被年終 “一票否決”的目標,必然導致基層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就是很可能漠視涉法涉訴信訪人的正當要求和合理訴求,采取簡單粗暴的諸如攔堵截留和欺騙打壓的方式,或被學習、被精神病、被勞動教養(yǎng);另一個極端就是迫于國家信訪部門數(shù)字通報或者信訪人的纏訪鬧訪的壓力,在超出信訪人的正當要求或訴求之外予以妥協(xié),形成會鬧的孩子有奶吃。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不妥之處,多多少少將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前者造成敵對的緊張局面,后者會引起連鎖反應,助長信訪人的投機思想。

      三是“趨眾攀比”心理。產(chǎn)生這種心理的涉法涉訴信訪往往是涉及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環(huán)境污染和企業(yè)改制等群體性的上訪,這些人當中不是不懂法或沒有懂法的人,也不是不知道派訴訟代表走法律途徑或通過行政復議妥善解決他們訴求的途徑,這里有幾種情景:一種是懷有僥幸心理,抱著法不責眾或“鬧中求決、鬧中取利”的心態(tài)來要挾政府以達到多賠多補多要的目的;再一種是已經(jīng)訴之法律途徑或案件正在法院審理過程中,牽涉群體性利益的這些當事人往往會錯誤地認為人多勢眾,通過群體性鬧訪來向黨政領導或法院施壓以達到目的;還有一種是群體性的涉法涉訴,信訪人雖然也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自己的訴求,但一審一旦敗訴,為不增加訴訟成本走上訴之路,卻轉而群體性到上級黨政領導機關及其信訪部門上訪,希望以此引起上級領導機關重視來脅迫司法部門屈服就范,達到自己不正當?shù)哪康?。這種心理的蔓延勢必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致使司法權威受到挑戰(zhàn),由此產(chǎn)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四是“包醫(yī)百病”心理。受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佛教、道教文化的影響,的確有部分老百姓潛意識里存在“屈死不告狀”的心理,一般不上訪,但是一旦涉及到了生存危機和吃飯問題,在多次訴求得不到回應或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時卻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信訪人往往是自身文化素質(zhì)和法律知識欠缺造成的,他(或她)才不管你是什么機構,不管你是黨委政府還是司法機關,不管你是人大還是政協(xié),只要哪個衙門大,他們就往那里上訪,似乎衙門越大就越能包醫(yī)百病,什么事都能解決。也不問是什么事、性質(zhì)如何、該由哪個部門受理,不管你涉法不涉法、涉訴不涉訴,既然已經(jīng)反映到你這里,你就應該幫助解決,否則,就是失職瀆職或不作為。對于黨政機關信訪部門勸說他們及時到諸如政法機關、人大、檢察院和法院等涉法部門上訪很不理解,總誤認為只要大機關的大領導出面,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所以,經(jīng)常采取滯留和反復糾纏的方式來反映個人的訴求。

      五是“鉆牛角尖”心理。還有少數(shù)涉法涉訴信訪人認死理,總認為自己的訴求是正確的,鉆進死胡同出不來,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tài),對司法機關也懷有抵觸或?qū)α⑶榫w,由于長期上訪致使思維方式已成定勢,人格心理已經(jīng)變異,精神上產(chǎn)生障礙,心智也出現(xiàn)異?;蚺でτ谶@種信訪人必須通過細致的思想疏導工作才能矯正過來。

      二、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實際上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個中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對此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分析,信訪實踐告訴我們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一)文化素質(zhì)偏低的原因??梢哉f涉法涉訴信訪人普遍文化素質(zhì)都偏低,大多屬于弱勢群體,法律觀念或法律意識參差不齊,有的對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一竅不通,有的也是一知半解,理解上存有片面性或主觀臆斷。加上我們有些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對當事人解釋不清,法律文書表達也欠嚴謹和周密,致使當事人對法院的裁判產(chǎn)生懷疑、曲解,甚至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少數(shù)信訪人就是憑這種個人感覺進行馬拉松式的信訪活動的,更有甚者是道聽途說或受人唆使,自己缺乏主見,致使其行為超出了正常的信訪軌道,有的甚至違法,而本人全然不知。也有少數(shù)信訪人在利益的驅(qū)動下不擇手段,不顧公序良俗,甚至不惜采取過激手段或方法,進行越級訪、重復訪或聚眾向黨政部門施加壓力,專打擦邊球,誤認為只要這樣,黨政領導就會出面干預,就會迫使法院再審改判。如果為了息事寧人或遷就涉法涉訴信訪人,不依法處理涉法涉訴問題,就很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使其他類似信訪群體進行仿效,全然不顧信訪反映問題的正確性和合法性。

      (二)存在司法裁判不公的情況??傮w上來說,我們的法律制度設計是符合我們國家國情的,絕大部分法院和法官也是能依法辦事和能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這無疑是主流?,F(xiàn)在的問題是:這么多涉法涉訴的信訪人因向司法機關或執(zhí)法部門提出的申訴、控告未能如愿后,轉而黨政部門的信訪機構來尋求法律程序之外的幫助,重復著“秋菊”打官司望穿秋水般的苦澀和艱辛,這不光是對“法律”的一種尷尬或者是對司法權威性的一種挑戰(zhàn);更主要的是大量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存在的本身,已經(jīng)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一大隱患。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多元發(fā)展,各種刑事、民事、行政和經(jīng)濟訴訟案件不斷增多,哪怕存在千分之一的錯案冤案,對審判機關來說似乎是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shù)字,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不公,進而引起“百分之百”的不服,因為哪里有不平,那里就肯定有信訪,這些人肯定是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進行申訴和向上反映的。這其中不排除有的法官業(yè)務素質(zhì)不高,有的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有的法官辦“人情案”、“關系案”和“金錢案”的可能,由此造成相關案件的當事人指責人民法院及其相關法官處事不公不廉,進而不斷上訪尋求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梢姴门袥Q定不公正,是造成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增多的主要原因。

      (三)社會現(xiàn)實的尷尬。現(xiàn)在普通百姓是打不起官司,就是打得起官司或打贏了官司也輸了錢,有些案子人為地造成久拖不決,案件的久拖不決,不僅增加了訴訟成本,使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的保護,而且造成訟爭雙方長期處于對立狀態(tài),給社會安定和諧帶來隱患。甚至少數(shù)案子支出的訴訟費、律師代理費和各種“灰色費用”加起來比案子本身標的還要高。近年來,由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成倍增長,人民法院審判資源嚴重不足,以及被執(zhí)行人執(zhí)行能力差、規(guī)避執(zhí)行事件屢屢發(fā)生,造成近年來人民法院未執(zhí)行的積案增多。有的案子是勝訴了,但執(zhí)行不到位,法院生效判決只停留在一紙空文上,案結事未了,由此必然會引發(fā)涉法涉訴信訪人到更高層次的部門上訪、向更高層次的領導寫信求援求助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群眾對法院的不信任。當前執(zhí)行難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當然這里有多種原因,既有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等原因,也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自覺性不夠或法院執(zhí)行部門消極不作為等諸多原因,客觀上也會造成這類當事人另辟途徑向司法部門以外的機構尋找救濟。而法院本身也難辭其咎成為參與信訪工作的一個部門,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數(shù)量逐漸增大的涉法涉訴中去。

      (四)歷史文化沉淀的影響。千百年來,通過上訪來解決問題已經(jīng)是人們潛意識里一種思維定勢,輸?shù)艄偎静焕^續(xù)找法院而去找“上司”已成一種習俗,要徹底改變?nèi)藗冞@種思維定勢僅靠短短的幾十年普法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民主和法制實際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歷史文化的延續(xù),從西周的“肺石聽辭”開始成為后代“告御狀”的制度榜樣之后,漢代已有擊鼓鳴冤的事例。唐的匭院、宋的登聞鼓檢院、明代的六科與通政司都是專門接受“告御狀”案的機構。正因為如此,涉法涉訴上訪還呈現(xiàn)一定的地域特點。據(jù)統(tǒng)計,像河南、河北、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傳統(tǒng)文化積淀比較深厚的省份歷來是信訪大省。何況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善到法治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問題。加上沉淀在老百姓心底里企求遇到諸如“包公、況鐘、海瑞”這一類的“清官”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情結始終在作祟,這就必然會出現(xiàn)信訪人屢禁不止地匍伏在黨政機關的大門口,頭頂白狀紙,雙膝跪地,叩頭喊冤,攔截過往車輛,或等候“包青天”之類的“清官”到來,向他們訴說冤情的各種上訪情景。

      三、探索破解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途徑

      如何消除涉法涉訴信訪人的誤解或者設法引導他們走出認識誤區(qū),這是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有點必須確認,應該說大部分涉法涉訴信訪人都是相信黨和政府的,都能理性地進行信訪活動的,他們中的大多屬于弱勢群體,主觀上并不想把問題復雜化,之所以不斷地到司法機關之外的黨政部門去越級訪、重復訪或集體訪,有的也是出于無奈和心存苦衷。為此我們一定要以人為本,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敢于和善于引導、疏導、教育這類信訪人,糾正他們認識上的偏差,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一)必須堅持依法信訪和維護法律尊嚴的原則。2005年5月1日施行新的《信訪條例》規(guī)定的很清楚,實際上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一般不屬于黨政信訪機構受理的范疇,且就是黨政機關及其信訪部門應該受理的信訪問題也有個程序和時效問題,它要依法經(jīng)過辦理、復查、復核三級終結和60天的辦結時效,并不是馬拉松式和漫無邊際的受理過程。為此,各級黨政機關及其信訪機構就要向涉法涉訴信訪人講清楚,讓他們充分知道信訪事項提出是有范圍的,信訪部門不是“萬金油”,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受理的。要告訴他們哪些是屬于黨政信訪部門能夠處理的問題,哪些屬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律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哪些問題應向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特別是一旦經(jīng)過法院一審生效、二審終結或再審了的案子,信訪部門是不能也無法干預的,因為當事人反映司法機關裁判有錯誤的涉法涉訴案件也必須由司法機關進行糾正,我們必須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同時也要向這類信訪人指明上訪的路徑,告訴他們應該通過何種途徑、走何程序、怎樣辦理,從而依法分流和引導他們到有權處理該問題的機關反映問題。分流途徑無非勸他們分別到黨委的政法部門、人大涉法監(jiān)督機構、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反映自己的訴求,切實避免信訪人無序上訪或“有病亂投醫(yī)”。在一個法治社會里,司法解決糾紛機制應當具有終極的權威。但是,將黨政機關及其信訪部門的信訪工作與司法權威絕對對立起來,也不符合目前我國的國情和司法制度的現(xiàn)狀。甚至有相當部分人排斥信訪工作存在的合理性,將信訪工作與人治等同起來,認為信訪是與人治相適應的,不符合國家法治化進程,這種觀念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二)必須堅持黨的實事求是和有錯必糾的原則。黨政機關的信訪部門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暢通信訪渠道又是加強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并迅速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舉措,每個公民都擁有依法向國家機關及其信訪部門提出建議和申訴的信訪權利,這也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政治權利。而信訪工作實際上具有維護社會穩(wěn)定、監(jiān)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調(diào)節(jié)分配不公、糾正政策偏差、執(zhí)行錯誤、解決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訴求、讓群眾渲泄情緒等多重功能。面對這些突出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作為黨政部門的信訪機構,難道真的無所作為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為什么?因為從行政機關的角度,信訪部門的確不能以政代法、不能亂作為、不能干預司法機關辦案,必須讓信訪人走“解鈴還是系鈴人”的司法程序解決問題。但作為代表黨政的信訪部門又兼具雙重職能,它具有指導、監(jiān)督、協(xié)調(diào)、反映情況、糾正偏差的功能。只要我們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如果涉法涉訴信訪人反映的問題的確有冤屈或有隱情,的確有新證據(jù)和新的事實足以推翻原先的結論,那么信訪部門就理應要幫助人家把冤屈、隱情歸納、梳理形成書面文字向黨政領導層反映,在領導層面形成一種準輿論態(tài)勢,建立涉法涉訴信訪流程管理機制,促使涉法涉訴問題的有效解決,行使信訪監(jiān)督和反映的權力不是不可以。況且這類涉法涉訴案件本身也是從司法機關的前臺逐漸走向黨政機關及其信訪部門的后臺,大多是長期上訪的陳年老案,時過境遷,更多的是缺乏證據(jù)和事實,難以再啟動其他司法追訴程序,如果我們從減少訴訟數(shù)量、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促進社會矛盾的解決出發(fā),采取變通的方式去解決去處理,這不失體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文關懷和法律文明發(fā)展趨勢。

      (三)必須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確保司法公正,是司法部門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平常在司法實踐中倡導堅持法律的基本性原則、公理性原則、實體性原則和程序性原則,是司法機關的應有之義,但目前面臨的現(xiàn)實是積淀的涉法涉訴的案子越來越多,由此引發(fā)的重復訪、越級訪或集體訪是越來越多,長期下去,這不僅僅是對司法部門的公信力、權威性提出質(zhì)疑和挑戰(zhàn),也對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如果基于有益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考慮,我們不妨打開思路,不要拘泥于常規(guī)做法,把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實現(xiàn)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在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處理上能否考慮利用其他非訴訟的方式進行解決。一是由各級法院牽頭、信訪部門參與,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協(xié)調(diào)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一定的基金,著重從解決信訪人訴求的核心問題入手,采取變通的方式諸如解決信訪人補償問題、實際困難或幫其尋找生活出路來平息矛盾。二是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涉法涉訴事項,法院的立案信訪部門可以舉行聽證的方法,讓社會公眾介入、大家來監(jiān)督,也讓信訪人心悅口服。舉行公開聽證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各方參與的機制,通過質(zhì)詢、辯論、評議、合議等程序,進一步查明情況,分清責任,宣傳解釋法律,調(diào)解紛爭,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三是嘗試建立巡視制度,變信訪人“上訪”為巡視組“下訪”。由于目前法律沒有對申訴時間、次數(shù)、審級進行限制,群眾不服基層、中級、高級等幾級法院裁判的,到最高院去申訴似乎沒有禁止,而事實上真正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解決問題的案件畢竟只是少數(shù),多次反復申訴已成為涉法涉訴信訪人告狀難的一個大問題,所以轉而涌向各級黨政信訪機構上訪成為一種必然。如果能派出專業(yè)性和綜合能力強的干部組成巡視組下來巡視,既可及時促進就地解決涉法涉訴信訪人的問題,又可以摸清當前群眾反映司法不公、法院裁判公信力不足的問題,從而相應減少涉法涉訴信訪人越級“上訪”的數(shù)量,起到了“化干戈為玉帛”的作用。

      D912.1

      A

      1008-3537(2012)03-0011-04

      2012-04-10

      潘克森(1958—),男,江西廣豐人,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成員、省紀委駐院紀檢組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社會學、廉政文化。

      劉石玉

      校 對:紅 農(nóng)

      猜你喜歡
      信訪部門法院
      百姓拆遷心結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調(diào)解握手言和
      侵權沖突法中法院地方法的嬗變與批判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42
      班里設個小“法院”
      我國法院審限制度實證研究——以某市兩級法院為例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28
      我國法院在線調(diào)解的興起、挑戰(zhàn)與未來
      論城市化建設中的信訪問題及對策分析
      智富時代(2018年11期)2018-01-15 09:52:06
      淺談在信訪工作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信訪部門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東方教育(2017年3期)2017-05-18 15:59:59
      國家信訪局公布32個省級信訪部門新聞發(fā)言人名單
      人民周刊(2017年5期)2017-04-24 17:07:55
      非正常涉訴信訪解決途徑探索
      宕昌县| 留坝县| 莆田市| 城固县| 全南县| 嘉峪关市| 英吉沙县| 鸡西市| 平乡县| 渝北区| 江阴市| 麻栗坡县| 苍梧县| 晋江市| 繁昌县| 呈贡县| 东海县| 思茅市| 左云县| 广平县| 巴塘县| 保亭| 西丰县| 西林县| 微山县| 夏邑县| 会宁县| 克什克腾旗| 海门市| 包头市| 汝南县| 根河市| 民权县| 屯昌县| 禹城市| 昌乐县| 鹤庆县| 福海县| 辽阳县| 沧州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