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昌
(浙江大唐烏沙山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寧波315722)
浙江大唐烏沙山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4臺型號為CLN600-24.2/566/566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三缸、四排汽、凝汽式、600 MW汽輪發(fā)電機組由哈爾濱汽輪機廠提供。在實際運行中,發(fā)現(xiàn)其漏汽較重,運行時中分面分開距離達到2 mm左右,導致5、6、7、8段抽汽口蒸汽泄露,溫度偏高,其中5段抽汽超溫約30℃,6段抽汽超溫約60℃,7段抽汽超溫約120℃,8段抽汽超溫約40℃。為了解決機組低壓缸的漏汽、抽汽超溫問題,本文分析了機組抽汽超溫的原因,提出并實施了改造方案,降低了機組的熱耗,解決了低壓缸抽汽口超溫,保證了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
低壓缸為3層結構,由低壓外缸、1號內缸、2號內缸及隔板套組成,雖然溫度梯度較平緩,但密封配合面較多,螺栓分布存在不合理性。運行期間一直存在低壓缸5、6、7、8段抽汽溫度超出原始設計溫度,雖然經過了一些改造(適當增加了螺栓的緊力),但沒有徹底解決。經過分析,產生的抽汽超溫的原因如下:
1)低壓缸在運行中存在較大的內部“不均勻”溫度場,易導致中分面變形,引發(fā)漏汽,低壓進汽沒經過通流部分作功,直接漏入5、6、7、8段抽汽夾層,使該處溫度偏離設計值。
2)低壓缸是一個較大的焊接成型設備[1],焊點多而且復雜,在焊接過程及去應力處理方面若存在問題,則會產生殘余焊接應力,在機組運行后會導致中分面變形,引起漏汽。
3)低壓外缸中部通過密集的螺栓與低壓外缸兩端連接,低壓外缸中部內的撐管較少,剛性較差[2]。在機組啟動抽真空時,由于內外壓差使汽缸承受較大的外力,可能會引起水平中分面變形。
4)隔板套中分面較厚,運行中變形,導致漏汽。
5)隔板套和內缸的密封面接觸不良、抽汽插管泄漏、通流部分的汽封間隙不合理,導致漏汽。
針對以上原因,確定了處理方案:
1)改進承接管法蘭、各人孔法蘭,主要是墊片改進,選用更高等級墊片。
2)對隔板套、內缸的中分面研磨,消除中分面漏汽。對變形較大處返廠處理。
3)嚴格按制造廠提供的螺栓熱緊方式,最終檢測應以螺栓的伸長量為準。
4)將1號低壓內缸下部人孔焊死。
5)在隔板套軸向定位面處增加汽封片,如圖1所示,對密封面進行處理,保證密封效果。
圖1 在隔板套和內缸之間增加阻汽片
6)對汽封的間隙進行調整。在大修期間,由哈爾濱汽輪機廠提供新的汽封下限間隙調整[2]。
7)對抽汽插管的形式進行改進,由活塞環(huán)的形式改為碟片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抽汽插管改進前后的形式
8)對溫度測點元件進行校核。
9)對于低壓內缸中分面間隙大的問題,采用新型密封形式,在中分面重新開槽,在槽內增加E型彈簧密封。中分面開槽如圖3所示。
圖3 中分面開槽加工圖和E型彈簧安裝圖
改造方案主要結合機組A級檢修期間實施,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2號低壓內缸與抽汽管直接相連,給5、6段抽汽口的返廠鏜孔工作帶來不便。由于2號低壓內缸的結構特殊性,抽汽管口加工時,不必將內缸整個抽出,現(xiàn)國內已具備現(xiàn)場鏜管口的能力。
2)在2號低壓缸5、6段抽汽口密封環(huán)壓環(huán)螺栓孔加工時,應注意管口的不圓度及外缸的厚度,以防止螺栓孔對外缸造成損壞。
3)在1號低壓內缸密封環(huán)焊接時,應盡量避免開槽位置在焊口上,密封環(huán)焊接打坡口時應上部坡口大,下部破口小,防止開槽位置在焊口上,給后續(xù)的機械加工帶來困難。
4)在低壓隔板套加工時,應將隔板變形量測量出來,防止密封片的安裝位置太靠近隔板邊緣。
低壓缸改造前,5段抽汽超溫約30℃,6段抽汽超溫約60℃,7段抽汽超溫約120℃,8段抽汽超溫約40℃。低壓缸改造后,隨著機組不同負荷的變化,抽汽溫度略高于設計值[3],可使機組的熱耗降低23.81 kJ/kW·h。節(jié)約了發(fā)電成本,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改造前后抽汽溫度對比數(shù)值如表1所示。
表1 改造前后抽汽溫度對比數(shù)值 ℃
根據(jù)哈爾濱汽輪機廠提供的性能曲線,低壓缸效率每提高1%,機組熱耗降低31.32 kJ/kW·h;根據(jù)機組A級檢修前后熱力性能試驗報告,低壓缸效率提高了0.76%,機組降低熱耗23.81 kJ/kW·h。按照折合標煤0.81g/kW·h、機組平均年發(fā)電量35億kW·h、標煤 860元/t計算,年可節(jié)約資金243.81萬元,可見機組低壓缸改造后的節(jié)能效果較好。
1)機組低壓缸改造解決了低壓缸抽汽口超溫的問題,減少了運行調整,改善了加熱器工作環(huán)境。
2)機組改造后節(jié)能效果明顯,徹底消除了設備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使機組的運行更加安全、可靠。
[1]靳智平.電廠汽輪機原理及系統(tǒng)[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郭延秋.大型火電機組檢修實用技術叢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114-119.
[3]李少華,姚亮,宋東輝,等.汽輪機缸效率和熱耗值之間關系的分析研究[J].黑龍江電力,201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