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捷
近10年來,“老師”的稱呼泛濫成災。不管干什么的,只要一上電視,都成了老師。我的鄰居在外企當會計,物業(yè)對他也是一口一個老師。形勢所迫,我也“老師”起來——去采訪導演李文化,張嘴閉嘴李老師,而李文化的太太也就成了侯老師。
有人說,楊瀾是始作俑者。她在電視上一口一個“趙忠祥老師”,把“老師”推向了全國。批評楊瀾的人,理由是趙忠祥的職業(yè)是電視主持,不是老師。其實,“老師”這個稱謂身兼數(shù)職,它既是職銜稱謂,又是關(guān)系稱謂。就關(guān)系而言,楊瀾稱趙為師,并無不妥——在主持上,當時的趙忠祥確實可以做楊瀾的老師。
新世紀以來,“老師”成了社交稱謂。被稱為老師的,大多數(shù)不是干教育的,稱呼者跟他也沒有師生關(guān)系?!袄蠋煛背闪艘环N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敬稱。這種敬稱與古代的“公”有些類似。“公”本來是對有貴族爵位者的稱呼,比如秦莊公、齊桓公、宋襄公。后來,演變成跟爵位毫無關(guān)系的敬稱。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載蘇東坡的話:“凡人相與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其下則爾汝之?!薄袄蠋煛北取肮边M步,還包括女性。無論男女,在“老師”面前人人平等。
每一類稱謂都有自己的交際功能和適用范圍?!袄蠋煛边m用于比自己年紀大,不適宜稱哥道姐的人身上。公務(wù)員、白領(lǐng)尤其是文化人最容易被“老師”。“老師”具有表示親熱、套近乎之功能,稱人為師者,雖然不像稱哥道姐那樣可以拉上血緣關(guān)系,但也可以擠入門生故舊之列——天地君親師,我把你放在五倫之內(nèi),你還不關(guān)照關(guān)照我嗎?
為什么國人這么熱衷于“老師”呢?有人說,這是因為教師成為全社會受尊敬的職業(yè),所以,“老師”就跟著走俏。其實,本來屬于職銜稱謂和關(guān)系稱謂的“老師”,不但跑到了社交稱謂里奪城劫地,而且磅礴萬里,深得人心。這說明什么?說明原有的社交稱謂不夠用了。你看,“同志”萎縮了,“師傅”下崗了,“老板”適用面太小。按理說,先生/女士應(yīng)該大行其道了,可是,這種稱謂除了太正式之外,還無法顯示尊卑。
社交稱謂不夠用,就需要外援。既有尊敬感,又有親熱勁。既符合傳統(tǒng),又適應(yīng)潮流的“老師”入選。稱謂市場上有了這個生力軍,先生/女士就只好退避三舍。
語言學家說,稱謂是時代的風向標。為什么半個世紀后,“老師”走俏,“先生/女士”受冷落呢?這種文化現(xiàn)象透露出什么信息呢?稱謂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說明了社會等級結(jié)構(gòu)。這個關(guān)系和結(jié)構(gòu)是文化系統(tǒng)的一部分,“老師”插足社交稱謂,說明稱謂的紊亂,而稱謂的紊亂,又表明了文化系統(tǒng)的張皇失措,一個社會的不成熟亦由此可見。
因此,我相信,“老師”這一稱謂不能長久。
摘自《南方周末》
【亮點旨趣】
此文翻空出奇。其出奇之處為“一個社會的不成熟亦由此可見”。其“翻空”憑借有二:其一,“近10年來,“老師”的稱呼泛濫成災”(首段);其二,“語言學家說,稱謂是時代的風向標”(倒數(shù)第2自然段)。其他材料都在為二“憑借”做注腳;“憑借”一為“憑借”二做鋪墊。
意味深長的是卒章顯志:“‘老師這一稱謂不能長久”的蘊含是,“我們的社會會成熟起來”!
【創(chuàng)意仿寫】
以“寶寶”為題寫議論性散文。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或褒或砭,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