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亮
【摘要】奧運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盛事,國際奧委會非常重視奧運會承辦國的體育知識產權保護政策與法律。巴西將承辦2016年奧運會,其近年來加強了對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要成功舉辦這次奧運盛事,并據(jù)此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巴西必須進一步完善體育知識保護政策尤其是奧運會知識產權法律。
【關鍵詞】奧運會 知識產權 埋伏式營銷 奧運法案
2009年10月初,經過國際奧委會選舉,由里約熱內盧承辦2016年夏季奧運會。隨著體育商業(yè)化的不斷加強,運動員、贊助商及體育賽事舉辦者等主體在體育賽事方面的經濟利益越來越多,國際奧委會要求候選城市增強保護與奧運會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能力。巴西作為2016年奧運會的主辦國,其對奧運會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及法律將會對奧運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奧運會知識產權的種類及其侵權的表現(xiàn)形式
奧運會有關知識產權的種類。著作權和商標權。首先,奧運會旗幟是公眾最為熟悉的奧運會標志。奧運會旗幟由白色背景和五個不同顏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圓環(huán)組成。其次,奧運會章程規(guī)定:奧林匹克標志、旗幟、格言、會歌以及諸如奧林匹克、奧運會等身份象征性的文字等都是“奧林匹克財產”。當舉辦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可以授權贊助企業(yè)或者國家奧委會使用這些奧林匹克財產。授權使用這些奧林匹克財產是國際奧委會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體育專利權。國際體育比賽及參賽運動員都越來越依賴技術的進步。一方面,一些現(xiàn)代技術例如反重力跑步機、水力摩擦減小游泳衣以及一些運動方法等都會使運動員變得更輕快、更強壯。另一方面,運動會的組織者需要一些傳感器,例如高速照相機和水下照相機來記錄運動員們的表現(xiàn)情況。這些訓練方法及高科技設備都是體育專利所要保護的內容。
體育賽事轉播權。體育賽事轉播權是指對體育比賽全過程進行直播或轉播的權利。奧運會的轉播權由國際奧委會享有,國際奧委會授權國家電視臺或廣播電臺進行轉播。因此奧運會的轉播權是奧運會知識產權的重要部分,而且授權轉播奧運會的收入與授權使用奧林匹克標志的收入一起構成國際奧委會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奧運會知識產權侵權的表現(xiàn)形式。埋伏式營銷行為。埋伏式營銷是指能夠使消費者陷入誤解,誤以為該產品是體育賽事官方贊助商的一種欺詐性廣告行為。其有很多形式:企業(yè)購買奧運會比賽轉播前后的商業(yè)廣告時間,以造成自己與奧運會有某種關系的假象;企業(yè)使用奧運會門票作為贈品或者用于企業(yè)的其他活動等。埋伏式營銷行為不僅誤導消費者,欺詐消費者而且會減弱企業(yè)贊助商為奧運會投資的積極性。
商標侵權。商標侵權是指任何對注冊商標進行再現(xiàn)、假冒、復制或者假冒顏色并用于產品或服務的傳播或廣告,使消費者陷入混淆、誤解或者欺騙的行為。奧運會商標侵權是指未經授權而使用奧林匹克標志的行為。奧林匹克標志是國際奧委會的專屬財產,第三方只有在經過授權或者交納許可費后才能使用。
專利侵權。在體育中,專利的種類繁多,既包括提高成績的訓練方法、標志性動作,也包括先進的工具設備等。體育知識產權將為個人和企業(yè)贊助商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同樣,對訓練方法和標志性動作享有知識產權的運動員個人也可以通過排除他人使用自己的知識產權而獲得專屬利益。
巴西奧運會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框架
在國際奧委會宣布由里約熱內盧承辦2016年奧運會的前一天,巴西通過了12053號法律,用來調整奧運會籌備過程中的后勤及運作問題。這部法律旨在向國際奧委會證明巴西政府致力于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后勤投資,以確保奧運會順利召開的決心。奧運法案規(guī)定,除非由巴西奧組委或者國際奧委會事先明確授權,禁止以商業(yè)或者其他目的使用任何與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相關的標志。奧運法案禁止使用與奧運會官方術語和表達類似的表述,以使某種產品、服務、某個公司、某項業(yè)務或者某個事件與奧運會產生某種關系的行為。巴西奧運法案還授權巴西聯(lián)邦特工來調查和打擊侵犯奧運標志權利的行為。
巴西體育知識產權制度評價
然而,巴西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強制許可制度。巴西法律規(guī)定如果專利權人涉嫌濫用其專利,就會被政府強制許可。鑒于巴西對待專利權的政策以及法律對“怎樣構成對專利權的濫用”沒有規(guī)定明確的法律標準,這讓人聯(lián)想到巴西傾向于打破專利權制度。巴西政府可能主張由于專利權人獨占使用自己的專利而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是不公平的。因此,為了使參賽運動員獲得公平,打破專利權限制就是合理的。
另一種強制許可的情形是:一種產品由于價格昂貴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買得起時,其商業(yè)化就會不足。例如,某些發(fā)達國家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中使用價格昂貴的裝備,巴西等發(fā)展中國家運動員不可能配備這些裝備。鑒于巴西也曾提出自由與普遍獲得技術的政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巴西政府可能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提出國家處于緊急狀態(tài)并對所有的體育訓練技術不支付任何費用而強制許可。
專利侵權豁免的問題。專利侵權豁免是指未經授權的第三人可以私人、商業(yè)化使用專利權人的專利而不損害專利權人的經濟利益。這種豁免的界定在訓練方法和體育動作專利案件中是非常麻煩的。例如,運動員在運動場上使用與其他運動員專利類似的訓練方法和體育動作,而擊敗了享有該專利權的運動員。由于巴西法律對知識產權侵權規(guī)定了民事和刑事責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認定豁免的范圍對專利權人和“侵權人”就意義重大了。
一方面,如果法院采用狹義的經濟損害的概念,那么就需要享有該專利權的運動員證明其遭受的實際、直接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該運動員曾授權他人使用自己的專利并收費,那么未經授權而使用其專利的巴西運動員就為享有專利權的運動員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但是如果該運動員從未授權并收費或者在奧運會后由于比賽失敗而失去了贊助、營銷協(xié)議,那么就不能確定其損失了。另一方面,如果法院采用廣義的經濟損失概念,任何非豁免的侵權所造成的損害都應當賠償。在這種情況下,專利權人由于侵權人未經授權而使用其專利所失去的贊助協(xié)議、營銷協(xié)議以及其他能夠證明的損失都應當由侵權人來賠償。但是這種過寬的解釋所帶來的問題是:一個行為可能實際上沒有對專利權人造成損害,但是卻要受到法院嚴厲的民事或和刑事懲罰。此外,這種寬泛的解釋要求檢察官、法官、警察和辯護律師一直待在奧運場館以發(fā)現(xiàn)潛在的專利侵權或犯罪的運動員。
打擊埋伏式營銷的不足之處。巴西奧運會法案僅就埋伏式營銷行為的范圍做出了規(guī)定,而沒有規(guī)定這些行為應當受到的制裁。因此,巴西現(xiàn)有的法律不足以應對這些復雜的埋伏式營銷行為。例如,“在運動會中贊助個別運動員使其穿著帶有該企業(yè)標志的衣服或者贊助一個由參賽運動員參加的會議”,這些行為都可能使消費者產生混淆,這些都是埋伏式營銷行為,但是依據(jù)巴西法律這些行為卻得不到懲罰。
對改進巴西體育知識產權保護的思考
首先,巴西應當從制定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相互協(xié)調的、具有良好導向的社會政策做起。巴西不能再一方面加強對商標權和著作權的保護,另一方面卻忽視專利權。巴西的政策決策者必須清楚,知識產權作為一個整體在一國的經濟發(fā)展和進步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符合巴西的國家利益。
其次,巴西法院應當對上文所提到的知識產權法律中的一些模糊的規(guī)定確定具體的法律標準。法院至少應當對什么構成“對專利權的濫用”、“商業(yè)化不足”以及哪種經濟利益可能導致工業(yè)產權法中規(guī)定的專利侵權豁免等確定一些最低標準。這類標準必須平衡巴西對社會和技術發(fā)展的利益與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法院才能允許一個人的利益優(yōu)于其他利益。
再次,巴西應當采取一些基本措施以有效打擊奧運會商標和著作權侵權行為。雖然巴西現(xiàn)有的法律已經比較健全,但是在很多方便面還存在缺陷,包括在執(zhí)法、司法、海關、教育等方面。在執(zhí)法方面,巴西必須建立對假冒奧運會產品的監(jiān)督機制。由于法院積案過多導致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審理時間過長,一般一審需要大約兩年時間才能宣判,如果提起上訴還需要兩年時間。審限過長為當事人增加了訴累。
最后,巴西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打擊埋伏式營銷行為。奧運會期間埋伏式營銷的方式將會更復雜,巴西現(xiàn)有的法律不能有效打擊這些行為。巴西可以采取一些在往屆奧運會中證明是有效的措施,如開展教育活動、秘密顧客以及對運動員參加商業(yè)活動進行限制等。
巴西作為第一個承辦世界最大體育賽事—奧運會的南美洲國家,其影響巨大。體育知識產權不僅對體育發(fā)展,對一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也有著重要作用。巴西在奧運會前后對體育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直接影響著巴西的國際地位和聲譽,影響其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因此,巴西應當以承辦奧運會為契機,改變政策,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井岡山大學)